登陆注册
1198500000022

第22章 刘宋——骈文的成熟(3)

进一步,放宽视野,从时人荐举书信、征召令中,我们也能看到,西晋时所高看的道德品行在渐次让位于文学才华。如果说,因文学才华而拔擢,在西晋尚不多见;东晋以后就较为普遍了。建武元年(317)征明僧绍,“标志高栖,耽情坟素”;永明十年(492)孔稚珪荐杜京产,“学遍玄儒,博通史子,流连文艺,沉吟道奥”;次年《斩王奂诏》“拔其文笔之用,擢以显任”;萧绎荐鲍几,“博涉文史,颇闲刀笔”;任昉荐王暕,“居无杂尘,家有赐书,辞赋清新,属言玄远”;刘孝仪荐贺玚,“幼能斧藻,长则琢磨”;又荐江兴,“颇涉书记,弥闲刀笔”;甚至到了后来,行文的风格也为之一变,如萧绎为东宫荐石门侯,“文传梦鸟,学重灵蛇,点漆凝脂,事愈卫玠”,就愈加绚其文采,烂漫无边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选择储君萧纲,首先推重的却是“文义生知”,而不论其理国的才干——这不能不说明文史在武帝心中重要的位置。据此可以断定,其因文学才华而被举荐的比例无疑在日趋增大。这正印证了《南史》卷五十九《王僧孺传论》以及李谔《上书正文体》中的判断:

二汉求士,率先经术,近代取人,多由文史。

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姚察的意思很明确,所谓的“文史”,以其举的例子“二子之作,辞藻壮丽”来看,显然是侧重于辞藻,任昉、江淹也正擅长于此。而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梁书》卷三十五《萧子恪传》中所载:“子恪兄弟十六人,并仕梁。有文学者,子恪、子质、子显、子云、子晖五人。子恪尝谓所亲曰:‘文史之事,诸弟备之矣,不烦吾复牵率,但退食自公,无过足矣。’子恪少亦涉学,颇属文,随弃其本,故不传文集。”此处显然是以“文史”、“文学”互称。正是感于文史的重要,高门子弟王僧虔宋世就曾劝诫其子:“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说白了,只有读书,才能策试、辟举、文化传家,维持或增进家族的地位。进一步,这种“文史”转向,应当始于宋代:

宋初迄于元嘉,多为经史;大明之代,实好斯文。

宋武帝以一武夫爱尚文史,实开先河,这也是那一时代的整体氛围;只不过,其所爱仍多限于经史。太祖赐萧思话弓琴,手敕曰:“丈人顷何所作?事务之暇,故以琴书为娱耳”,则事务之暇以琴书自娱,即重视书籍、文化修养;重要的是,“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宗)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宗)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这也说明从上到下,甚至底层乡曲也都以文义为高,可见社会浸润之深、之广。一句话,“文士因斯,各存炫藻。周朗辩博之言,多切治要,而意在摛词,文实忤主。文词之为累,一至此乎”。沈约批评的文辞之累,大约是指没用对地方。承其流风遗韵,到了大明(457—464)时代,才有了质的改变,“宋明帝博好文章,才思朗敏”,就反映了这种情况。从《宋书》卷七《前废帝纪》、《宋书》卷八《明帝纪》的《求贤才诏》中,更能看出对文史才能的明确要求:

其有孝性忠节,幽居遁栖,信诚义行,廉正表俗,文敏博识,干事治民,务加旌举,随才引擢,庶官克顺,彝伦咸叙。

若乃林泽贞栖,丘园耿洁,博洽古今,敦崇孝让,四方在任,可明书搜扬,具即以闻,随就褒立。

虽然“文敏博识”、“博洽古今”几乎淹没在“信诚义行”、“敦崇孝让”的道德海洋,但与先前相比,至少国家诏令中已明显突出了文史标准,文史跨入了人们的视野。当然,这里的“文史”只是宽泛意义上的概念,本身的内涵随时代而略有变动,即以《陈书》卷六《后主纪论》“皆以文学相处”来论,就明显偏于文学方面,其史的方面,则不甚重视,或有意忽略。宋明帝泰始三年(467),议秀才考格时谢超宗认为:

非患对不尽问,患以恒文弗奇。必使一通峻正,宁劣五通而常;与其俱奇,必使一亦宜采。

谢超宗的建议没被采纳;但“患以恒文弗奇”却无疑是当日社会主流思潮所追求的一个方向,这也实际上显示策文的评价标准业已发生了转移。汉魏时,策试要求直言极谏,于事有补;这一点,宋齐以来,确实发生了转移、变更:

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

僧孺好坟籍,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家书埒。少笃志精力,于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时重其富博。

“辞不贵奇”,批评的话语中正看出时人是“贵奇”的;《诗品》评任昉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是以诗不得奇”。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在“人自藻饰”的氛围下,自需“新奇”才能脱颖而出;王僧孺为时人所重,就在于“新事”;而“新事”,不正是“奇”嘛。元嘉时,王微就坦言:“文词不怨思抑扬,则流澹无味。文好古,贵能连类可悲,一往视之,如似多意。”南齐时张融自称“政以属辞多出,比事不羁,不阡不陌,非途非路耳……吾无师无友,不文不句,颇有孤神独逸耳”,又说:“吾文体英绝,变而屡奇,既不能远至汉魏,故无取嗟晋宋。”张融不无自得的话语中,正看出时人对“奇”不懈的追求。不妨说,就是在这普遍求“奇”的氛围中,谢超宗才对察举制度提出了这一求“奇”的观点。“承平”之际,自可以文学来点缀升平。妇人韩兰英有文辞,宋孝武帝时“献《中兴赋》,被赏入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无独有偶,齐明帝建武初,琅邪王寂“欲献中兴颂,兄志谓之曰:‘汝膏粱年少,何患不达,不镇之以静,将恐贻讥。’寂乃止。”显然,以文学来邀功,祈求腾达,一时间大有人在。

既然文学才华在举秀才中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甚至大有取代举孝廉之势;那么,文学对整个社会的辐射,自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次展开。这种氛围下,甚至权力高层,也不得不如此。《梁书》卷三十七《何敬容传》中“自晋宋以来,宰相皆以文义自逸”,就充分反映了这种情况。为此,“敬容独勤庶务,为世所嗤鄙”。“嗤鄙”的背后,正看出时人对“庶务”不屑一顾,对“文义”情有独钟。或许正因为此,这一时节有治世才干的人颇为缺乏,刘宋时刘湛就曾不无狂言:“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其敢狂言,正因时无其人。文史日渐兴盛,甚至让先前受重视的儒学、隐逸孤高之士也相形见绌、黯然无光。萧齐皇室后裔萧子显也感慨儒风不纯:“江左儒门,参差互出,虽于时不绝,而罕复专家。晋世以玄言方道,宋氏以文章间业,服膺典艺,斯风不纯,二代以来,为教衰矣。”萧氏的感慨正显示出宋齐以来文史对儒学的强力冲击,也即裴子野所说的“大明之代,实好斯文”。

不过,不管后人如何诟议,秀、孝策试毕竟使一些人脱颖而出,在当日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王融、陆厥、陆倕、张率、丘迟、何逊等都成了研究这一时期文学所不可绕开的人物,他们以一己才华,为南朝文学的繁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固然其间发展的方向不无偏离、旁逸斜出。梁、陈时日益重视的秀、孝察举,其意义也就在于此吧?但是,也毋庸讳言,这种以文史才华作为选官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东晋南朝文学的繁盛,固然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但文学真正的繁兴并未到来。究其实,恐怕有三点原因:一,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体——高门子弟,以一家利益为转移,甚至在朝代鼎革之际,也只是将“一家物与一家物”,一己门第岿然不动,自然不去关心、关注社会民生。“自是世禄之盛,习为旧准,羽仪所隆,人怀羡慕,君臣之节,徒致虚名。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市朝亟革,宠贵方来,陵阙虽殊,顾眄如一”,看似通达的语调,却饱寓感伤、痛楚,萧子显虽有可能感于一家的变迁,但他正道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东晋以来普遍的现实。南朝的史籍中是绝不见《忠义传》的,赵翼在遍检南朝诸史时指出:“所谓高门大族者,不过雍容令仆,裙屐相高。求如王导、谢安,柱石国家者,不一二数也。次则如王弘、王昙首、褚渊、王俭等,与时推迁,为兴朝佐命以自保其家世。虽朝市革易,而我之门第如故。以是为世家大族,迥异于庶姓而已。”二,士人多以“事功”为耻。上所言“敬容独勤庶务,为世所嗤鄙”,以及张岱拒绝齐武帝封赏时说的话,都说明了这一点。这就是说,家贫尚可接受,一旦因事功赐禄,则万万不可。三,东晋南朝,尽管一再下诏求“谠言”;然一旦对时政严词批评,又多不为时主所容,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梁武帝对贺琛“陈事”的极端态度,“大怒,召至书于前,口授敕责”;这就让本不愿意直面时政的人更噤若寒蝉,不留意时政了。这些都不能不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他们也只能在形式、遣词造句上,“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而不可能洞达社会、关心民漠。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梁末侯景之乱,一些文人播迁北上,如徐陵、庾信、沈炯等激于时变,才在荒寒的异域吟唱出动人肺腑的时代之歌。

$第三节 来自主流的声音:从孙绰到傅亮、

谢灵运、颜延之

显然,因评价标准、视野的差异,当下文学史评价较高、看好的作家,当日不一定处于主流地位,甚至还处在边缘,晋宋之际的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诗品》列陶渊明为中品,《文心雕龙》也基本上没有评价。《宋书》、《南史》、《晋书》中陶渊明只是作为一介隐士列入《隐逸传》,而不列入《文苑传》,这是史臣的观念。当日与之深交的颜延之,在其死后作诔文,也是直称“陶征士”,“南岳之幽居者”,文中凸显的也是隐居不仕的高洁,对其诗文,仅称“学非称师,文取直达”。八、九十年后,梁萧统第一个整理陶渊明文集时,其所作序,评价才略微高一些:“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因此,在历史的存在中,钩沉当日来自主流的声音,无疑更能较为真切地探求骈文迁变的轨迹。

这种主流的声音,可先追溯到东晋中期的孙绰。孙绰在当日的官职并不很显赫,只是作过扬州刺史、建威将军殷浩长史、右军将军王羲之长史、永嘉太守、散骑常侍等;就是后来的散骑常侍,也不过是第三品。但孙绰的文学名气甚隆,“于时文士,绰为其冠”,东晋前期位望最高的大臣“温(峤)、王(导)、郗(鉴)、庾(冰)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可见孙绰在当日声名卓著。历史上盛名一时的永和九年(353)兰亭聚会,尽地主之谊的王羲之作序,孙绰则写《兰亭集后序》,这不能不说孙绰的文名时望之高。孙绰也一度以此自负,曾以其作《天台山赋》示友人范荣期:“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也。”

咸安元年(371),孙绰卒后,一时间文采出众、声高位尊的当推傅亮。东晋中期,孙、许并称;许询擅长玄谈,其文学名声却不免逊色许多,孙绰本人就说:“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至于傅亮,则“博涉经史,尤善文词”, 据《宋书》卷四十三《傅亮传》,桓玄篡位时,就已初显名声:“闻其博学有文采,选为秘书郎。”大约在义熙九年(413),“此后至于受命,表策文诰,皆亮辞也。”为朝廷撰写表策文诰,自然看出傅亮在刘裕心中的地位。之后,傅亮又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少帝——这种贵显的地位,当然更易影响当日文坛的风向。但好景不长,傅亮于元嘉三年(426)被杀。那么,此后谁执掌文坛的牛耳呢?

至于今人所推崇的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与鲍照,当日的实际地位是不一样的。《宋书》中,鲍照不仅没有专传,仅附于《刘义庆传》后;而且,尽管鲍照当日宋孝武帝刘骏又“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其有意夤缘攀附,元嘉时写《清河颂》,甚至曲意逢迎,也终究不为所用。重要的是,萧子显《南齐书》卷五十二《文学传论》评价鲍照类“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甚至定性为时人鄙夷的“郑卫之音”,《诗品》列鲍照中品,且评“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都看出时人对鲍照的评价委实不高。这种文风,自然不会进入主流,更不会为时主采纳。当然,作为一体,较为风靡、盛行,又是另一回事。至于谢、颜,则明显不一样。作为一流高门出身的谢灵运不仅“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且颇受文帝器重,“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又曾让谢灵运撰写《晋书》,文帝待之如此,民间更是认可,“每有一首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一时间洛阳纸贵。当然,谢灵运袭封康乐郡公,是被谢家寄予振兴家族重任的核心人物,也强化了这种声誉。谢灵运死于元嘉十年(433),之后,文坛的当轴人物就是颜延之了。颜延之,据《宋书?颜延之传》,早在义熙十二年(416)年,就已崭露头角:“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洛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这之后的一件事,颇能显示当日的文坛风向:

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之美,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辞,不为之下,亮甚疾焉。

揆之常理,傅亮时已身居尚书令的高位,又一度受武帝的器重,自不会与一尚书仪曹郎、太子中舍人的颜延之斤斤计较,但实际上却“甚疾焉”。之所以如此,只能是颜延之声名鹊起,已严重威胁到傅亮在文坛上的话语地位,在一个极端推重文才的时代——无疑让傅亮不堪忍受。也许正是有意展示才华,“负其才辞,不为之下”,颜延之在隶事、偶对、藻饰方面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为此得到鲍照“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绘满眼”,以及汤惠休“颜诗如错彩镂金”的评价。此后,颜延之虽“好酒疏诞,不能斟酌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辞甚激扬,每犯权要”;但也因时无其人,仍在主流的位置。孝武帝刘骏时,因其子颜竣贵重、权倾一时,颜延之也跟着沾光,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孝建三年(456)卒时。这一年,鲍照四十三岁,已经开始了诗坛的驰骋。

同类推荐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热门推荐
  • 始帝元神

    始帝元神

    他因爱跳崖,劫难奇遇,得到上古大神---始帝元神附体,而后重返故国他一路行来,解除重重危机。
  • 重生之将门嫡女

    重生之将门嫡女

    陆司音,美丽善良有智慧的将门嫡女,生母早逝,与丫鬟双儿一起长大。因生前经历单纯,被人牵着鼻子走,于是直接导致了她悲惨的经历。父亲因为她战死沙场,全家九族因此株连。她自己为自己心爱的男人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她心爱的男人不再爱她,她自己也被人设计得了一个不贞的名号,以至于她的亲生儿子也瞧她不起。天恩十年,二十五岁的陆司音重生回十一岁的她。这一刻,她发誓必将倾尽全力,报复那些伤害过她的人。
  • 苹果为什么能

    苹果为什么能

    在世界科技公司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有一家公司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头,它受人景仰,被人模仿,也令很多人“羡慕嫉妒恨”,它就是“苹果”。通过《苹果为什么能:创新性公司快速成长之道》,我们会认识到,“苹果”之所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靠的是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只有把创新、管理、团队、战略、品牌……每一项都努力做到最好,才能成为世界上最棒的公司。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猖狂女王

    猖狂女王

    龙行天下,战意绵绵,噬魂无畏,横扫猖狂!都别迷恋姐,姐就是个传说!龙战宝儿,够辣,够狂,够强悍!本是黑道大姐大,却穿越到了魔幻世界,成为帝国公爵的女儿,拥有了强大的家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搜罗一堆身份古怪的莫名人士成立噬魂佣兵团,铁血无畏,横扫猖狂大陆!兽王以供奉之神的名义起誓对她誓死追随,精灵之皇吟唱着自然的咒语跪在她的脚边尊她为主,她建立自己的政权,创造自己的规则,成为永恒的神话!她的人生信条是:吖的,不服的都站出来,男的阉了,女的奸了,看谁还敢不服!武技+魔法+魔兽+战争+众多种族=猖狂大陆!强悍+狂傲+暴力+铁血+誓死不屈=龙战宝儿!穿越+魔幻+女强+YY+众多帅哥=猖狂女王!且看,龙战宝儿,笑傲猖狂!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下堂妻要拒婚

    下堂妻要拒婚

    她,柳弯弯,大龄剩女一枚。一朝穿越,得知了自己竟然嫁做人妇。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在此的得知了,她是个弃妇。大怒一声"靠,老娘好不容易嫁出去,竟然是弃妇。"好吧木已成舟,弃妇就弃妇。常言道,正妻为尊,可是为什么,这里却全变了?小三挑衅,丈夫偏爱。婆婆刁难。还时不时的有外宾前来暧昧。温柔太子总是含情脉脉略带悲伤:“弯弯,日后,我若为帝,你必为后。”邪魅奸商总是风情无限:“弯弯,你说过,我的就是你的。那么,是不是说我也是你的?”神仙大伯更是云淡风轻说爱她。还有黑腹相公,总是纠结的看着她。柳弯弯无奈摇头:正室难当啊,斗小三,防相公,还要外带自己产业。当真是正室难为。片段:一家宴上,女子一身和她相仿的红衣亮相,带着胜利者姿态看着柳弯弯:”姐姐,相公说,这次家宴由妹妹主持,姐姐不需要来的。“柳弯弯闻言,婉约一笑:”妹妹,没记错的话,这家的正室,目前还是我。该走的,是你才对。“此言一出,满座哗然。片段二还算优雅的房间内,男子一身紫衣,看着柳弯弯,妖娆道:“弯弯,这次的生意,你输了。”柳弯弯依旧在笑着,那么的温柔,转瞬间,冷漠看着男子道:“输赢还很远我这辈子,从来没输过。”片段三皇宫中,男子一脸柔情:“弯弯,现在我是皇帝了,我可以娶你了。六宫只为你一人而设。”柳弯弯闻言,平静的很:“皇上,你想要开疆扩土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何必要让弯弯成为红颜祸水?天下,与我无关。”谁言弃妇不受宠?且看柳弯弯如何化险为夷柳暗花明,最终和心爱的人,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故事。作者的话:此文乃正剧,此文乃一对一。此文偏宅斗···最后,欢迎大家踊跃收藏。http://m.pgsk.com/2339491891/profile/这是鱼蛋的新浪微博,刚刚开通,有微博的亲们,调戏我吧。推荐自己的新文(腹黑儿子拐娘亲)部分简介当现代铁血教官穿越成古代生孩子的“男人”,会是如何的爆笑场景?当现代女,穿越古代世袭丞相世家,会是如何的憔悴?当她穿越当天,生下了一颗巨星大蛋,会是怎么样的无语问天?当蛋碎了,娃大了,不叫娘亲叫娘子,她又会是何等的崩溃?腹黑儿子拐带残暴娘亲,谁输谁赢?穿越不可怕,可怕的是穿越的莫名其妙。她好生生的一大活人,不过是在浴室睡一觉,醒来就遇到了自己生孩子,多么让人泪流满面的悲剧啊
  • 血妻

    血妻

    她,为情而死,为恨重生。十七年前,她助他夺位,他以后位相许。一道灭门的圣旨,一盏至毒的毒酒,他给了她永生难忘的大婚……他喂给她的毒药,永不超生,她却在风雨之中重生……十七年后,他已成世人景仰的皇,她却是冷宫卑贱的奴。冷宫疯妃重登御殿,他怅然若失,她声声冷笑。宫中宠妃被杀,他若有所思,背后掌控的她仰天长笑。冷宫疯妃,不过是一个幌子;新妃之死,不过是她的第一步;她,要将把她推下地狱的人,一个一个的,送进地狱。她的恨,需要以血洗涤父子争妃,江山为聘,天下之争只为红颜一笑,她,却只是冷笑……“奴婢不是废后,废后任人掌控生命甚至随意丢弃,奴婢却确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更不由仇人说,生生世世,你只能是朕的。仇人的儿子说,孤会从父皇手中把你抢过来,连同江山。却是谁说:姐姐,我喜欢你曾经的笑容,可是.....片段一:“皇上……你有爱过我吗?”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然而她还是固执的睁大眼睛仰视着他。“爱?呵……”他一声嗤笑,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她,子夜般的眸子中满是不屑!“曾经的一切,只是让你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死的更痛苦罢了!”他,字字冰冷。她垂眸,凄苦一笑。原来,他要的……只是她更加痛苦而已。伸手,毫不犹豫的接过那盏毒药,一口饮尽。一丝冷笑在她唇边慢慢漾了开来,她踉跄的倒退了数步,勉强站定。“凤泠!自今日开始,我不会再痛苦,然而,我慕颖然定会让你,痛不欲生!”片段二:“孩子!你把我们的孩子怎么样了!”他紧紧的抓着她的手腕,一脸森冷的怒气。“孩子?什么孩子?”她笑了,如地狱出来的修罗。“你以为,我会容许你的孩子的存在吗?”看着他一脸的痛苦,她不再怕,只是冷笑。“奴婢说过,奴婢不会再痛苦,却会让皇上,痛不欲生!”回眸,转身,却听见了,心,碎了一地。片段三:“妻子变疯,独子背叛的感觉怎么样……泠哥哥?”暗夜之中,她笑的妖娆。相对而立,满身伤痕的他,依旧儒雅清润,仿佛十七年前的他。“妻子?凤泠的妻子,从来只有一个人。冷冷一笑,她回过身去,不再看他胸口汩汩而流的鲜血。“我们走吧。”他看着她牵起另一个男人的手,盈盈的背影渐渐淡出了视线。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了,曾经那个淡若幽兰的女子,已经死了。回来的她,心中再也无他。东陵王爷【凤非】由亲亲〖啊叶〗认领^_^~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