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19

第19章 东晋:文坛的凄凉 凋落与变异(3)

东晋一朝,学术文化的缓慢蕴育很大程度上是其时政治变动不居、高门专权影响和制约下的一个结果。惠怀之乱、中原板荡之际,江南也不安宁: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到永嘉四年(310),就有三次大的战争,即张昌为首的农民起义、仓部令史陈敏妄图割据江东以及吴兴人钱割据的战争,这些人都被以周玘、顾荣为首的江东大族联合镇压。镇压中,江东大族也切实感到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维持他们的既得利益;而永嘉元年(307)司马睿的南渡,也正好能填补这个权力空缺。二者一拍即合,经过王导的拉拢,顾荣、贺循等应命而至,一个南渡的朝廷就这样建立了。但是,东晋初建就面临着两个棘手问题,即土地的占有和朝中官职的分配。为避免摩擦,或损害江东大族的利益,北来的士族转而开发东土——浙、闽。这还好一点,尤让江东大族不满的是,北来的“亡官失守之士避乱来者,多居显位,驾御吴人,吴人颇怨”,司马睿又虚与委蛇,这自然激起江东世族的不满,“吴人颇怨”就说明了这一点。吴人周玘、周勰也为此密谋叛乱。对此,东晋政府采取了分化政策,用吴兴沈氏袭击义兴周氏,尽灭了周氏。但一波虽平,一波又起,322年,王敦自武昌起兵。之后,举兵向阙的争斗又一再上演。327年,苏峻、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举兵南渡。这中间,还夹杂着门阀士族间剧烈的争斗,如荆扬之争;或借北伐以控制朝廷,如353年殷浩北伐,354年、356年、363年桓温三次北伐,可以说,东晋政府几乎没一刻安稳、消停过。最后,桓玄称帝、刘裕起兵,最终移了晋祚。就在这持续不断的内讧中,东晋的国学一直萎靡不振:元帝初,王导请兴学,最终在建武元年(317)十一月建立太学;但效果明显不佳:“(元帝)虽尊儒劝学亟降于纶言,东序西胶未闻于弦诵。明皇聪睿,雅爱流略;简文玄嘿,敦悦丘坟,乃招集学徒,弘奖风烈,并时艰祚促,未能详备。”咸康三年(337)正月立学,征集生徒,然“世尚庄、老,莫肯用心儒训”。这两次,史书明载废止的原因,元帝时,“会王敦之难,事不施行”;“穆帝永和八年,殷浩西征,以军兴罢遣,由此遂废。”太元九年(384)四月,增置太学生百人,十年二月,立国学。但因“品课无章,士君子耻与其列”,甚至还出现极端的情形:“晋孝武帝太元十年正月,立国子学。学生多顽嚣,因风放火,焚房百余间,是后考课不厉,赏黜无章。”对此,吕思勉也止不住感慨:“风纪败坏至此,其人尚可教乎?”这也正如殷茂所言:“自学建弥年,而功无可名。惮业避役,就存者无几,或假托亲疾,真伪难知,声实浑乱,莫此之甚。臣闻旧制,国子生皆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者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显然,这种情形下想促进学术的发展,确实为乎其难。

当然,这种艰难还受制于书籍的匮乏。据《宋书》、《南史》的记载,刘宋时期分财而及书籍的仅有三例:“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幼有素尚,兄弟分财,(王)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湛之卒,(褚)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王谢自是一流高门,褚氏也贵为皇戚——“父湛之,尚宋武帝女安哀公主。渊少有世誉,复尚文帝女南郡献公主”。而“书数千卷”,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要知道,东晋初年,《晋元帝书目》才著录书三千一十四卷。私人藏书达万卷以上的,只是在梁时才出现,如沈约、任昉、王僧孺、张缅、萧纶等。永嘉南渡时,“南渡之北人十九系高门”,唯有聚族迁移,才可能安全到达南地。这中间,挟带书籍渡江的史料,几乎不见于载籍,也说明了书籍的严重匮乏。王廙“尝得索七月二十六日书一纸,每宝玩之。遭丧乱乃四迭缀衣中,以过江”;庾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纸张的携带尚且如此困难,大批书籍的携带,其艰难更可想而知。直到东晋末年,桓玄执政,发布以纸代替竹简、帛书的诏书,廉价的纸张才有可能为普通人打开知识、文化的大门。

既然国学无力承担教育;那么这个重任则不得不落到家族的肩上,这是因为家族本身需要培养人才,以增进或维持家族地位。东晋时,固然士族制度业已固定,但这也只是就整个士族格局而言,即士族参与、主宰当下的政治,甚至致使皇权也萎靡不振。一旦具体到某一个士族,情况就要具体而论,即以当日的当轴士族来说:颍川庾氏,在庾亮、庾怿、庾冰、庾翼死后,家势迅速削弱、式微,后经桓温的排挤、杀戮,其家族几尽灭绝。高平郗氏,在郗愔、郗昙死后,也迅速地退出了高层政治领域。同样,琅邪王氏在王导、王允之死后,其政治影响也一落千丈,咸康、建元之际,庾翼遗书殷浩时说:“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内委何、褚诸君,外托庾、桓数族。”估计政局时不再被人提及,势力显然衰落。陈郡谢氏,淝水战后一度如日中天,但好景不长,当谢安、谢石、谢玄去世后,其对政局的影响力在急遽衰退,隆安四年(400),谢琰战败被杀,谢氏的门户力量就更衰了,一时间,谢家不得不韬光养晦,另寻机遇。穆帝、孝武帝时,谯郡桓氏势力一度崛起,桓温以北伐声威挟持朝廷,其后,桓玄又移晋鼎,改国号楚,但在东晋末年刘裕的攻杀下,桓氏就寂篾无闻了。这样,即便是当轴士族,其地位也是不稳定的,也必须时刻努力维持或增进门户势力;况且,家族的存亡兴衰往往与某一个人息息相关,一旦此人去世,家族门户又无人支撑时,其门户的地位就无法继续,也势必为其他的门户取代。所以,“当轴士族在择定其门户的继承人时,往往是兼重人才而不专重嫡嗣,宁重长弟而不特重诸子”。这样,为门户计,在一个家族内部,势必要慎择人物,势必要着力培养后继人才,这是客观情势所决定。也正因为此,这种对家族中某一个人特别寄予重望(即振兴家族)的记载,在整个东晋,甚至南朝,一直屡见不鲜:

及祥死之日,以刀授弟览曰:“吾儿凡,汝后必兴之,足称此刀,故以相与。”

(乐)广时年八岁,(夏侯)玄常见广在路,因呼与语,还谓方曰:“向见广神姿郎彻,当为名士。卿家虽贫,可令专学,必能兴卿门户也。”

(范)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荆州刺史王澄见而奇之,曰:“兴范族者,必是子也。”

族叔(顾)荣雅重之(顾和),曰:“此吾家麒麟,幸吾宗者,必此子也。”

王览、乐广、范汪、顾和等人被宗族寄予厚望,自应受到宗族的特别关照;夏侯玄的建议“可令专学”,也表明了这一点。而光大门第,对士族而言,至少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不废事功。东晋时,前后当轴的士族,王与马共天下、庾亮北伐、桓温北伐、谢氏在淝水大捷后如日中天等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事功的重要。后来刘裕也是借灭南燕、后秦的赫赫威势,才最终取晋而代之。二,作为门阀、士族,重要的是文化的积淀和优势。一个家族可能因某种际遇而迅速上升,跻进权力中枢,但却不一定能成为人所公认的士族,纪僧真幸于齐武帝,曾向武帝“乞作士大夫”,武帝说:“由江敩,谢瀹,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造诣江敩,刚登榻坐定,江敩便命左右“移吾床让客”,不得已,僧真丧气而退,告诉武帝:“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说穿了,士族之所以为士族,就在于文化的优势。就东晋来看,其文化的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如儒学、玄谈、书法、绘画、文学等。这中间,时人最高看、器重的是清谈,这一点,从《世说新语?文学》所载的比比皆是的清谈情形就能看出;为此,由儒入玄甚至成了一个家族在东晋上升的一个必要条件。除了清谈,重视其他艺术才能的培养,也是一个家族慎重的事。这里可以王氏家族对王羲之、谢氏对家族文学才华的刻意培养为例说明: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羲之少朗拔,为叔父廙所赏。

王羲之受到了长辈王导、王敦、王廙的器重、赏识,这些人都特别擅长书法:王导“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爱无厌”,“崔瑗、张芝……王敦……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数十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王廙“能楷书,谨传钟法”;因此,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造诣,就不是孤峰特出的现象。至于谢氏,在培养子侄方面,由现存的史料看,似乎更突出一些: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吁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谢安“于土山营墅,栖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一个“每”字、“屡”字,都点明聚会欢宴的次数是相当多的;正是在宴饮歌吹之余,谢安强化了谢子弟的文学才华。上面两则事例,编撰者都特意提到“因子弟集聚”、“寒日内集”,当不是无意的巧合,因为冬日内闲暇时间多;再结合上面的“游集”、“宴集”字句,它正可说明,谢安有意在闲暇时集聚子弟、磨砺其文学才华;很可能,训练多在宴饮歌吹后进行。《诗经》,汉以来一直推崇其温柔敦厚,“雅”、“正”的诗风;但谢玄的回答,已明显脱离传统诗教,倾向于作品中浓厚的文学色彩。谢道韫的咏雪之句,风姿绰约,意境高远,更给人以风神空灵的美感。这种摘句赏析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提高方式,特别是赏析“片言”、“警策”,“一字之书,必共咏读;一句之文,无不研读。”精细的切磋、赏析中,谢氏子弟的文学才华无疑能得到迅速的提高。这时节出现的谢氏子弟谢朗与司马道子的论辩,就足以佐证这种赏析的效果:司马道子以“月夜明净”为佳,谢重则脱口而出:“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微云点缀”就是一种别致的极富美学蕴涵的意境。晋安帝隆安(397-402年)后,谢混是谢家的顶梁柱,在不遗余力地培养子侄方面,充当了谢安的角色。《南史》卷二十《谢弘微传》载: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晦、曜、弘微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诗所言“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姓”者也。

谢混所自豪的“乌衣之游”,本质上正是对谢安重视“文义赏会”的继承;“常共宴处”,也说明多在宴饮之余进行。刘师培先生也曾说:“自江左以来,其文学之士,大抵出于世族,而世族之中,父子兄弟各以能文擅名。”至于其起到的作用,则见下论。

整体上看,这种对家族子侄的刻意培养,东晋中后期才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南渡士人渐安于明丽的江南、经济繁兴的结果;但是,孝武帝时特定的政治环境也不可忽视。这一时节,当轴士族后继乏人,正是皇权振兴的一个大好时节。宁康元年(373),桓温死;太元九年(384),继任者桓冲死;太元十年(385),谢安死;太元十三年(388),谢玄、谢石相继去世,当轴士族已无突出人物来控制政局。这一时节崛起的太原王氏,因无特出的人才及事功,也只能依附于皇权而不能超越。这样,孝武帝就有足够的能力来支配政局。太元十六年(391),范弘之与会稽王司马道子笺:“晋自中兴以来,号令威权多出强臣,中宗、肃祖敛衽于王敦,先皇受屈于桓氏。今主上亲览万机,明公光赞百揆,政出王室,人无异望,复不于今大明国典,作制百代,不审复欲待谁?”“今主上亲览万机”、“ 政出王室”就充分说明了不同于昔日的政治格局。这样,孝武帝势必要振兴皇权;而振兴皇权,莫过于振兴儒学、重用儒生而为己所用:

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

孝武甚亲敬王国宝、王雅。雅荐王珣于帝,帝欲见之。尝夜与国宝及雅相对,帝微有酒色,令唤珣。

范宁、徐邈、王雅都非一流高门,也都以儒学事孝武帝;特别是范宁,更以崇儒著称:“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崇儒仰俗”,“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这也似乎可说明孝武帝有意对一流高门戒备,或排斥的心理,以图皇权的振兴。

同类推荐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所谓成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热门推荐
  •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笔仙惊魂

    笔仙惊魂

    小武、慕凡、柳丝丝、凌菲儿是两对情侣,租住在一套古旧的四合院。因为停电,四人玩了请笔仙游戏,他们犯下笔仙游戏的两大禁忌——追问笔仙的死因、没有送走笔仙。他们被告知,如果没有送走笔仙,笔仙就会一直缠着他们,这是一个不死不休的诅咒。神秘的黑衣老太,诡异的黑猫,邻居异样的眼神,蹑手蹑脚的影子,居住在坟场的房东,幽怨的歌声时不时在夜半响起,四人在噩梦与真实之间穿梭,濒临崩溃……究竟谁被笔仙附体?怎样才能让诅咒消失?一连串恐怖事件背后,是谁在张牙舞爪?
  • 田野上的风

    田野上的风

    七岁的山子跟爸爸和娘从昌城搬到东湾村,上了小学二年级。书读得多、歌唱得好、作文觉得好的山子很快成了学校里的小明星。善良胆怯的他有了许多新朋友:梯田边上的小野兔、家里养的小羊羔、学校里的小伙伴……父母的呵护、小伙伴的友谊,乡亲的赞扬都成了催化剂,帮助山子很快融入了东湾村有趣的新生活,他一天天成长起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羽逆轩辕

    羽逆轩辕

    重生异界,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注定?神秘玉佩,到底藏着怎样的玄机?血与火的磨练,情与恨的纠缠,现实与梦境的交织,宿命中的相遇,到底在暗示着什么?当天下苍生与一己私利,他会如何抉择?大陆将变,看他如何力挽狂澜,还大陆安宁!
  • 婚宠:嫁值千金

    婚宠:嫁值千金

    【他一掷千金,只为换她为妻】一场错误的婚礼,一场雨中的相遇,靳子琦碰上了自己命中的劫数。婚礼现场她的竹马为了真爱让她沦为整个名流圈的笑柄,她不过一笑置之。“名门千金想要勾引卑贱贫穷的农民,嗯?”★☆★四年后,为了家族利益,她以千金价值嫁给宋家流落在外的第一继承人宋其衍,亦是在婚礼上舍弃她的男人的亲舅舅。传闻,一个在商界翻云覆雨,财富排名在亚洲富豪榜前十的男人。她要做的事很简单:和丈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努力维系好这段光鲜亮丽的婚姻,换取两大家族长远意义上的利益合作。然而婚后的相处却让她瞠目结舌!这个称之为她丈夫的男人,收入无上限,人品亦无下限!论脸皮厚,他胜;论嘴巴毒,他胜;论脾气大,他胜;论耍流氓,他胜!她步步为营想要守住自己的心,却在不知不觉中沦陷在他为俘获她而设计的圈套中。殊不知,他亦是当年的那个“他”,早在四年前他们就开始了彼此的纠缠……★☆★【婚姻保卫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她深吸口气,威胁利诱:“宋其衍,你再不让开今晚就别想回屋睡!”男人揣着枕头躺在门口,横眼轻哧一声:“你想去见那个拉二胡的?”“是小提琴。那你到底让不让开?!”她忍无可忍。他也怒,一手摔远手里的枕头:“姓靳的,你要敢踏出这个门,我明天就把你四年前强取豪夺老子第一次的真相插播到湖南卫视的广告里去!”她咬牙切齿,手指颤颤地指着他:“姓宋的,你简直坏到姥姥家了!”他不以为然,顺势握住她的纤指,拉到嘴边细细啄吻:“老婆,你真香……”【真正的勇士要敢于面对各类情敌!】她的初恋寄来一束百合和一张卡片,仅几个字:“负你十年,还你一生。”他直接将邮递员拦截在门外:“靳子琦不在家,我替她代签吧!”目送着邮递员远去,他不动声色地把花丢进垃圾桶,卡片撕成碎片不够还用打火机烧成灰烬。……她的竹马发现心中真爱,千里迢迢赶往澳大利亚寻她,下飞机还没出关就被警方拘捕。“是苏珩风先生吗?我们接到举报,怀疑你私藏毒品,请跟我们回去一趟。”苏珩风满脸错愕,却不得不坐上了前往警局的车子。与此同时,机场外的豪华轿车内,一双深邃的黑眸闪过冷笑:“想泡你舅妈,也不问问我答不答应!”【上阵父子兵】靳某某:“粑粑,我打伤了东东,他麻麻要我赔三百块医药费!”某男:“怎么回事?”靳某某:“因为他打我。”
  •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这是两个人的传记和诗歌合集。此书记录了他们俩的主要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两人分别是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著名电影《非诚勿扰》播出后,仓央嘉措的诗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是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却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出身显赫,却向往平凡的词人——纳兰容若,也是文坛上闪亮的星星。被多少幽怨的才子佳人常挂口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