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400000020

第20章 结语

从族谱上追根溯源,顾氏虽然可以称得上名门之后,但是又像明代众多普通家族一样,他们已将读书科举看做振兴家族的主要手段,而数代的积累也成就了顾鼎臣的仕进之路。

尽管无法从显赫的远祖处继承相应的身份,顾氏子孙们却从身边长辈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读书做事的精髓。雍里顾氏一门在顾鼎臣之前,并无任何官职,甚至大多数都是乡居的平民,然而在他们身上,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出的品格。他们坚守着耕读传家的传统,以孝弟忠信教育子弟,以仁爱侠义对待乡里,在身份上,他们不是贵族和官员,但在实际上,却得到乡里的一致推服。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顾鼎臣深受传统文化的教化。另外,家庭中兄弟,尤其是二哥,对他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更使顾鼎臣将传统道德视为生命的真实体验,进而内化成其思想的基础,成为他所秉承的原则。

在顾鼎臣的一生当中,无论是读书进学,还是入朝为官,无不体现出强烈的传统士大夫理念,在给儿子的信中,顾鼎臣曾这样说:

读书以体认道理、变化气质为本,日用间遂能随事用得书著,后日推诸政事,皆是今日所读的方好,若只以此为媒利禄,窃名誉之资,便非好人。修身须先谨心,销存方便心,术端谨念念以济人利物为务,则天地鬼神自然呵护福禄,萃止灾祸,自远寿算自长。

这封信的写作时间,是顾鼎臣在世宗的要求下,从家乡起程回京的路上,此时的顾鼎臣虽然在朝中为官已经十余年,但一直被冷落忽视。多年宦海沉浮,见惯了武宗朝“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现实,顾鼎臣不可谓不深谙其中之奥妙,但此时的他,仍教导儿子要以“正心诚意修身”为读书做人的目的,可见他对于传统的体认,是真切而内在的。

对于传统士大夫来说,其理想是不因现实情况而改变的,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同样是考量一个士大夫能力的重要方面,孔子所说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即是指士大夫与现实的协调。顾鼎臣同样如此,经过了武宗朝的冷遇,又看到世宗朝初时,由于争大礼所形成的派系斗争,这样的朝廷,明显不符合顾鼎臣入仕的理想,于是他萌生退意,以省墓养病为由回乡,并希望借此远离朝廷。然而,传统士大夫仍以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所以在友人的鼓励下,顾鼎臣又能遽然而起,决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顾鼎臣以经筵讲师的身份回京,成为面见皇上机会最多,最有可能将意见传达给皇上,也最有可能得到皇上宠信的人之一。事实上,当时“大礼议”的两派,都不约而同地将经筵作为自己的阵地,利用各种机会,向世宗或直接或含蓄地讽谏或者迎合,这就是蒋德景所说的“各掺一味以献者”,而作为深受世宗尊重的经筵讲师,顾鼎臣却始终保持着中正平和的态度,紧紧把握如何成为明君这一原则,来劝诫引导世宗。

事实上,世宗既然已经入继大统,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已经具有皇位的合法性,而此时再纠缠于此合法性是继统还是继嗣,无疑都是儒家传统中所批评的“攻乎异端”的表现。整个武宗朝,各种政务已经荒废,对于此时的明王朝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振奋中兴,而不是对既成事实争论不休。甚至可以说,在世宗“大礼议”中争论的双方,难免都会存在有个人的私心,无论争名还是逐利,都已经偏离了大臣的职责。

顾鼎臣在讲筵中,以修身为基础,将“仁”贯穿整个经典解读,没有私意扰乱其本心,没有巧言取媚于当朝,体现了一个士大夫的良苦用心,在纷乱复杂的朝局下,更显得弥足珍贵。

对于经典的认信,是顾鼎臣不同于其他朝臣的地方,也正是由于此点,顾鼎臣才得到世宗的提拔。也许世宗并没有给予顾鼎臣如同其他“大礼议”新贵一样的荣宠,但始终尊敬信任,将之作为正直的老师。顾鼎臣也一直努力实践着一个士大夫应尽的职责,与当时的同僚相比较,顾鼎臣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无意于争论无谓的是非对错,而更加关注江南赋役改革、修筑江南废堕的城池等实际性事业。这些事业是顾鼎臣对于经典的信仰落实到现实中的具体行为体现,同时,也恰恰是古代经典所培育出的传统士大夫所应具备的基本品格。

一直以来,有关赋役改革的呼声就存在于朝廷之中,特别是世宗在“大礼议”中提拔的一大批地方性的官员,他们同样有着对地方赋役改革的要求。但直至嘉靖十六年(1537),江南赋役改革的步伐,才在顾鼎臣一再敦促下,开始蹒跚起步。诚然,赋役制度的改变,关系重大,盘根错节,复杂异常,即使在世宗对顾鼎臣信任异常的情况下,也一直迁延了数十年才得以实施。而当时,曾上疏要求世宗进行赋税改革的官员不仅有顾鼎臣,还包括张璁、桂萼等“大礼议”新贵,试想,既然赋税制度改革,得到如此多的朝中重臣的认同,为何会仍然迁延不决,顾鼎臣为何仍显得那么势单力孤呢?

顾鼎臣上疏要求改革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张璁和桂萼的支持,这一方面由于顾鼎臣与张璁交恶,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朝中大臣,对于改革的决心并没有大到抛弃个人恩怨的地步。而与张、桂二人主张大于实践的事实相比,顾鼎臣始终是在实际行动上支持赋役改革的。

对于昆山筑城更是如此,由于倭寇在当时仅仅为隐疾,并未形成较大的势力,因此对江南沿海诸城修筑城防设施,被认为是迂腐而不切合实际的。如果没有顾鼎臣事无巨细地筹划,昆山城是无法修筑成功的,而顾鼎臣去世后,其他城防建设也无疾而终,最终导致了在倭寇进犯时的措手不及。

更值得注意的是,筑造昆山城的资金,大部分并未出自朝廷和乡民,而出自于地方官库的清查,如果没有筑城,此项金银也将被地方官员挥霍和贪污。实际上,顾鼎臣筑城的考虑,一方面源于对匪寇的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对地方官员铺张浪费的节制则更加重要。尽管筑城在当时并不能给顾鼎臣带来更大的事功,甚至可能会得到中央政府的误解和地方官员的怨恨,但在传统士大夫看来,真正的事功不在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而在于内省自身的考量。

回顾《明史》及《明实录》对顾鼎臣的记载,都仅仅提及顾鼎臣监国之事,而不见赋役改革和筑城,从而得出顾鼎臣“充位无为”的评价。除了顾鼎臣不是两事的直接参与者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由于改革和筑城的重点地区都在苏州,而以顾鼎臣的家乡昆山为主,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看做是顾鼎臣对于自己家乡的偏私,而无法计入其功绩之中。

不可否认,顾鼎臣确实更注重其家乡的各项建设,但这并不能抹杀事物本身的意义。对于一个传统士大夫而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阶梯性的理想,《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可见,理想的实现有一个时间先后,并根据能力的大小而逐一执行。如果上一理想无法达到,那就努力利用当前的条件,做好当前的目标。

从顾鼎臣在赋役制度改革和筑城的做法来看,他是希望以家乡昆山为典范,再逐一外扩到其他的地区,也就是说,是以昆山为重点,再逐一扩展至苏州府其他地区,继而兼顾江南其他沿海城市。这恰恰是传统士大夫由内而外,区分轻重缓急的行事方式的集中表现。

在修身和治国之间,是传统士大夫的齐家理想,在顾鼎臣身上同样有所体现。在论文中已经论证过,顾鼎臣对宗法制发表意见,主要是着眼于家族建设,在建设的实践中,也投入较大心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终顾鼎臣一生,他一直在努力践履着传统士大夫的人生理想。在君主无道之时,甘于平淡;在朝政混乱之中,有所坚守。对待皇帝,努力劝诫其保持有中正平和的本性;对待同僚,不随波逐流、哗众取宠、结党营私;对待桑梓,甘愿做幕后英雄,保障事情成功;对待家人,反复提醒不能仗势欺人,善待乡邻;对待儿孙,更谆谆教导读书做人的道理。这一切,都彰显了顾鼎臣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宝贵品格,而与目前现有对其的评价显得大相径庭。

以现代学术的眼光来看,顾鼎臣既算不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也算不上限制皇帝专制,不属于现代史学讨论的范畴,所以被现代史学所忽视。而顾鼎臣上疏要求进行江南赋役改革,回到朝廷讲解《洪范》支持嘉靖皇帝,最后支持昆山的筑城,这些事迹往往就因此不被彰显。

如果我们认真考察嘉靖初年的政局,就会发现当时最为重要的政治问题在于如何确立新的皇权合法性,从而稳定从武宗过世之后混乱的朝局。与议礼派和保守派相对比,我们就能发现顾鼎臣所为与当时的政治要求完全吻合,也就是一方面从理论上对于嘉靖皇帝的权力进行合法性的论证,另一方面通过对于改革地方弊政从而稳定地方政府,这一切都是顾鼎臣对于嘉靖初年政局清晰判断所做出的回应。因此,必须承认顾鼎臣作为一个老成持重的政治人物,从维护实际的政治稳定出发,所作出的上疏与侍讲都是对此的实际行动。

而晚年对于昆山筑城的关注,恰恰也表现出其对于地方安全的关心,而这也是一位远见的政治家所做出的重要功绩。这一功绩使其在抵抗倭寇入侵后,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感戴,从而上疏嘉靖皇帝要求为其立祠纪念。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顾鼎臣的研究,恰恰是对于我们现代史学研究的某种反思,顾鼎臣这一形象对于以往的史学研究而言,无疑是一块鸡肋,当我们抛开现代史学的束缚的时候——抛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限制皇权专制的依赖,就会发现历史不同的面貌,这一历史面貌远不是对于现代研究的回声,而是更加直接地切入了历史的本来真实。只有对于历史本来面貌的认知,才能真正对于我们理解古典社会有所益助。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顾鼎臣稳健而又中庸的政治理念的时候,才能理解为何嘉靖王朝能够逐渐走向政治性的稳定和社会的真正繁荣,而这一定能够给予我们对于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社会有所启迪。

在本书结束之时,笔者不禁感叹: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材料,而不加以论证分析,又将有多少像顾鼎臣这样看似平庸无能的人,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定义往往轻而易举,但事实却复杂得多,不由得现在的历史研究者不小心对待,仔细求证,认真探索。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心理健康与心理自护

    心理健康与心理自护

    青少年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本文旨在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阅读本书可以让青少年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情感,给自己一个健康的心理。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想许多半年内就会被遗忘的小事。实际上,世界上有半数的伤心事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诸如一点小小的伤害、一丝小小的屈辱等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这种奢侈。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行动时,而是在你工作做完之后。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把太阳升起——黎明到来的这一天称为生命中的生命,宣称:“昨天是场梦,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会使每一个昨天变成一个快乐的梦,使每一个明天成为有希望的幻影。”在你失意无比的时候,你能否脱口而出“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玉颜局

    玉颜局

    大致内容是穿越来到宋末元初的一个商贾人家,作为这家人的侄女,寻找因果、寻求爱情、解析轮回、探求人生意义的一部多卷小说。小说将分骗子入宫记、逼婚重生记、智斗小三记、姐弟畸爱记等几部分卷故事来讲述小说的中心思想。第一卷故事流程穿越到大明成化年间的女子,误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民间的女骗子,经过数个布局解套不小心进入皇宫,人生的意义在哪呢?爱情的根本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世间讲究轮回因果,冒名顶替成为万妃,经历后宫里风雨,但一定要注意做人起码要学会谨慎和收敛,发现真正的万贵妃后,为了探求自己来到这里的根源,这就是轮回的概念。对于女主来说,见到家里的每个人的嘴脸,选择胡公子后却遭遇到异族攻击而城破,毕竟当你觉得自己风光无限的时候,自己也被二叔乐府城以保全名节为由吊死。再次重生在这个时代,化身为乐家里的庶女,本书讲述一个女子数次穿越古代,巧妙躲开亲事和各种纠葛。本部小说涵盖多种古言题材,掀开自己与爱情、男人们的溯源。与铁木真在城里偶遇,逃离开大城后,也许就将会是你最倒霉的时候,被高富帅的白丁诳进中都。她巧借令箭除掉陈记和金公子为嫣儿报仇,设计搞垮乐府城将娘亲素巧扶正;对于白丁与铁木真的爱情选择犹豫不决,为了幸福应该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生最为得意之时却未防住小人的加害而再次命丧黄泉。是笔者对于古言小说的一种尝试、或者叫创新。第二卷故事流程第三卷故事流程讲述女主变成一个没有家底、没有势力、没有样貌的三无普通女子,再同各方面都优于自己的小三争斗中,包括宫斗、宅斗、种田、攻心、阴谋、推理等各种方面的大杂烩,利用自身魅力,巧用计谋,一切结果都有其成因,取得尊严,然后摒弃渣男的故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极品红颜

    极品红颜

    她,是积善人家的千金小姐,是国破家亡的前朝遗孤,还是万人之上的尊贵公主?她,拥有傲人之貌,绝世之姿,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淡然,是她的保护色……她只求平平淡淡……何奈,树欲静而风不止……复杂的身份,一次又一次,卷起重重的风波狂潮……吞噬了她,吞噬了她爱的人,吞噬了爱她的人。她始终无法,抽身事外……他,商场上的“玉面阎罗”,冷静自若,笑容下,眼眸流转间,掩盖了一切机关算尽。可自从遇见她,开始失控……情到深处,“即使你为男子,我亦无悔!”他,侠义为道,复国为业。邪魅的外表,不羁的行为,本以为能潇洒远离情根。可只消一眼,便万了年……爱到浓时,“恩恨情仇,任你一笑置之!”他,出生在帝王之家,看透那宫墙内的冷暖,于是狠戾,于是张狂。可那朵笑容,那魅惑之颜,却让他疑惑起江山美人……恨到锥心,“征服天下,征服你,我此生所求!”他,本为商人之子,却迷恋诗词歌赋。他的青梅竹马,他的痴心情深,因一场灭门血灾而颠覆。本该是自己的新娘子,披上了嫁裳,踏上了别人的殿堂……痛到刻骨,“纵使无心,你的人,我亦不愿放手!”她,穿越而来,以为带不走情,留不下心。可痛彻心扉后,刻骨铭心了,原来,心早已遗失……千言万语只剩一句“如有你相伴,不羡鸳鸯不羡仙”一曲《红颜劫》,劫了谁的红颜?一首《问情》,问了谁的情根?一舞《霓裳恨》,恨了谁的痴心?此文比较慢热,别太着急哦!有些东西是要慢慢品味滴!前面为江湖篇,情感牵扯较多,比较缠绵悱恻。后面为宫廷篇,阴谋诡计全显,情节跌宕起伏。*×××××××××××××××××××××××××隆重推荐依依新文《窃香》啦!!收藏咯!!忽忽 ̄依依开新坑啦……有米有人支持?走过的,路过的,蹲坑的,掉陷阱的:收藏,票票,留言……三部曲,华丽丽滴哦……(*^__^*)嘻嘻……记得留下脚印,给依依提些意见哦!!!依依有群滴说:70968471话说空位很多,想躺,想坐,想站,想摔跤,皆可……进来玩玩涅!呃……敲门砖:依依话说,最近群里在征召角色扮演哦!!嘻嘻
  • 寒门长媳

    寒门长媳

    本文1V1+爽文+宠文!女主性格彪悍,遇佛杀佛遇鬼杀鬼。男主被调教,无限宠爱信任女主,忠犬型。扬州唐家次女唐惊燕,年少轻狂,泼辣狠戾,一朝嫁入京城名门。谁知夫家已是个空架子,成了“寒门”。新婚过后,娘家来人,一场阴谋,用毒害死她。唐惊燕醒过来时,脱胎换骨,体内已经换了另一个人,绝代风华!虎视眈眈的娘家,精明能干的小姑子,唉声叹气的婆婆,哭哭啼啼的小妾,还有因杀人下狱的纨绔夫君…一堆烂摊子留给她,她明明想做贤惠妻子的好不好?!且看“唐惊燕”如何逆转局势,击破阴谋,获得新生!片段一:去乡下收租,她看了看账簿,“就这么点儿钱?”婆婆叶氏望着远处田地,可怜道,“账房先生说,今年收成不好,百姓都很可怜…”相公点头,“是啊是啊。”她横瞥二人一眼,“雨水充沛,万里良田,收成哪里不好?”过一日,婆婆和相公面对着她收上来多一倍的租金,目瞪口呆。片段二:美丽的郡主上来挽着她的手,甜笑,“以后你我是平妻,共事夫君,你要多提点我啊。”她招来家中小妾丫鬟,道,“叫声‘姐姐’来听,我就提点你。”郡主磨牙,“姐、姐!”小妾低声,“上个叫夫人‘姐姐’的,都死了三年了。”面对着郡主发青的脸色,她满意笑,“府上长媳,从来只有我一个,没有平妻一说。”扭头,“是不是啊,相公?”相公严肃进门,“娘子说的是。”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