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400000021

第21章 超越现代性的视野——写在文后

摆在明代史研究者面前的路其实并不多,尤其通过现代性的合法逻辑,我们必然要与传统政治的视野分离,20世纪的新史学运动之后,兴起了两个主要的研究趋向,或从社会史的角度,通过经济社会进步论证,为史学研究寻求新的视野;抑或从现代政治的视角,通过与传统政治割裂,从而找到另一条史学写作的合法途径。当这两种现代性的观念成为了史学工作者的潜意识的时候,他们会自觉将自己的视线调整与此两种观念同步,以期史学研究能够摆脱传统史学的束缚。

处身现代史学中的明史研究自然也不会例外,无论是民国时期老一辈的明史研究者,还是21世纪涌现出的新一代明史青年学者,也都依从现代史学的步伐,将现代性的视野融入到明史研究之中。前者如从日本政法大学归来的孟森先生,在《明史讲义》中,虽形式还是传统的,但治史的视野却是现代的,通过对于明代皇权政治的批评,孟先生为之后的明代政治史奠定了基本的研究思路,即通过现代政治的视野对明代政治进行研究。而后者如胡吉勋博士对“大礼议”的研究,通过对时局人事变动的探讨,认为明世宗为了达到自己个人的目的所施展的一系列举措,加深了帝制时期皇权不可挑战这样一种政治伦理在朝廷中的影响。这一结论与孟森先生对明代政治史的评价基本一致,也证明在政治史研究中,通过现代政治视野对明代政治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了不言自明的传统。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辩后,对于中国历史进行社会经济史研究也就逐渐成为了史学研究的主流,而作为晚期封建社会的明代,其的重点还不仅仅限于对封建社会经济的研究,而且在资本主义萌芽、日本前近代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影响下,对商品经济社会的研究也不断成为明代史学研究的重点。在这个背景下,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衡量明代社会的标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通过这一标准,田澍先生将“大礼议”中张璁、桂萼等人判定为社会革新力量,通过这一角度对“大礼议”进行讨论。

这两种正统的现代性历史观,对明代史学研究而言几乎是交叉式进行的,也就是说,对于明代政治史研究一般会采取现代政治的角度,而对社会史则会采取经济发展的视野。因为现代研究的专门化,这两种导致不同结论的做法也不会产生实际上的冲突。然而,分科并不意味着明代史学研究的这两种视野不会产生碰撞。在“大礼议”这一问题上,它们便产生了具体的碰撞。政治史研究者往往认为杨廷和为首的朝臣,通过“大礼议”事件,限制了皇权专制的蔓延,从而表现出现代政治的品质。而社会经济史研究者则认为张璁、桂萼等人,通过“大礼议”事件,打击了封建保守的政治势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中的进步势力。现代性的研究视野在“大礼议”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对立,在这种研究思路对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它们。

现代性史学所拥有的这两种视野,都来源于现代的启蒙哲学运动。这场现代性的反叛运动,最终导致了现代视野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分裂。而这种分裂,恰恰是我们对传统社会心存疑虑的重要原因。因而反思现代史学研究的视野,必须从反思启蒙运动开始。启蒙这一概念源自于柏拉图的《王制》第七卷的洞喻,启蒙哲人借用了这一形象,从而开启了现代性社会这一巨大图景。

在柏拉图的洞穴中,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远远燃烧着一个火堆。在火堆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

此时,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从洞穴中走出来,因为日光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柏拉图认为,只要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他的视力就可以恢复,首先大概看阴影最容易,其次是看人或事物在水中的倒影,再次是看事物本身,在夜间观察天象,之后就可以在白天看太阳本身了。此时他便明白:“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的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于是他回想当初穴居的情形,就会庆幸自己在认识上的变化而对同伴表示遗憾。他既已见到了事物之本身,便宁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意再过囚徒生活。然而,当他复回洞中,那些同伴不仅不信其言,还会觉得他到上面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对“影像”竟不能如从前那样辨别。他的同伴们不仅不想出去,甚至想把那位带他出洞的人逮住杀掉。

在这则寓言中,柏拉图试图通过形象的比喻将传统社会比作“洞穴”,而洞底的囚徒则象征着被欲望所束缚的大众,而在矮墙后生活的则是能够给大众带来影像(响)的君子,走出洞穴接受阳光启蒙的则是哲人。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三种生活:享乐生活、政治生活和沉思生活。正好与柏拉图洞穴中区分一致,也就是说囚徒习于享乐的生活,士人则习于政治生活,而走出洞穴的哲人则习惯于沉思的生活。通过这样的区分,奠定了古典政治哲学的基础,也就是古典政治合法性来源于人类心性的等差,因此洞穴成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古典政治的形象表征。

而走出洞穴的哲人,如果成功地将洞底的囚徒带出地面,让他们享受到阳光的启蒙,人人皆获得理性的智慧——这恰恰就是启蒙哲学家一直坚持不懈做出的努力。为了达成这样的理想,启蒙哲人设计了两套方案来彻底颠覆洞穴的政治伦理。其一,启蒙哲人认为囚徒因为经济问题,所以无法享受哲人沉思型的生活。故他们认为当经济发展,人们可以获得沉思的闲暇,就一定能够享受到哲人沉思性的生活。第二,启蒙哲人又假定当人人皆获得理性后,就能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不必再接受君子们的指导。既然走出洞穴之后,自由民主是好的,那么生活在洞穴之中,接受洞穴中阶级政治的统治就是不可容忍的。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套方案,恰恰就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现代性史学研究两大视野的来源。通过现代政治与经济的角度,重新反思洞穴中的传统政治。当我们先天接受启蒙哲学家的方案,才能判定通过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一定能够获得走出洞穴的机会,或者只有打破洞穴的阶级统治才能获得走出洞穴的机会。

上述两条现代性的方案成为了现代史学研究的两条重要道路,一旦接受了启蒙哲学家的方案,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失去了回归洞穴政治的可能性。但我们必须反思的是,明代历史是否依旧属于古典政治传统,当我们采取了现代性研究路径时,是否已经遗忘了他仍然还在洞穴之中的可能性。对于历史所采取的现代性研究路径,是否会因此将破坏传统政治当成历史的合法性,而将回归古典政治传统、维护洞穴政治的稳定视为历史的反动?

当我们认识不清楚这一点时,就会将错误的判断带入到历史研究之中,正如将现代性研究的视野带入到明代史研究之中。当我们假定明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能够推导出现代自由民主的社会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晚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社会财富的激增,也同样产生了要求打破传统政治伦理的启蒙思潮。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动摇了传统政治的基础,而启蒙思潮的传播也大大削弱了王朝正统的儒家伦理,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国家行政能力的萎缩,对内对外维持政治稳定能力的下降,以至于对内无法对抗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对外无法抵抗来自东北的女真族的崛起。

在现代启蒙的两大方案在明王朝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发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启蒙思潮对于传统政治伦理的批判,造成了古典政治哲学基础的人伦观与华夷观的崩溃,使得李自成能够将明王朝推翻,更造成了无法抵御外族的入侵。这样的教训已经非常的沉痛,但却一直缺乏对于历史教训的反思。绝大多数的历史研究者依然在启蒙哲学的指导下,延续着现代政治与社会经济研究的思路,努力将古典政治诠释为现代社会。

当认识到了现代性史学无法对传统政治社会进行合理的研究时,我们必须提出研究传统政治社会的思路与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回到洞穴之中,通过古典政治伦理的视野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在“大礼议”这一问题上,笔者发现了现代性史学的冲突,因此对现代性史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如果要超越现代性的视野,就必须超越“大礼议”双方的政治立场,在这时笔者发现了顾鼎臣。作为三朝老臣,却能摆脱当时党争的纠纷,并且有着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对此,笔者非常的好奇,希望能够通过对顾鼎臣的研究,超越现代性史学研究的视野,返回古典政治研究中来。

要回到古典政治传统,我们必须知道古典政治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祭祀与战争就是传统政治的大事!祭祀包括祭天与祭祖,这两者都是王朝政治合法性的来源,而无论祭天还是祭祖,都要通过君主展现出人伦秩序,从而体现出政治的合法性。在《尚书?洪范》中,当尧舜禹等圣王在能够稳定自然秩序和人伦秩序之后,上天才降下大法,来帮助圣王进行统治。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君主通过祭祀礼仪,彰显出其统治人伦秩序的稳固,从而祈求获得上天的认可,获得天道的合法性。而战争则是用来维护政治秩序的手段,能够维持人伦秩序和天道纲纪方为华夏之邦,反之则为夷狄之国,不与华夏同。而当华夏内部出现秩序紊乱的时候,王者必须通过战争手段来重新恢复政治秩序。而当外部有夷狄侵犯的时候,也需要王者通过武力进行驱逐。因而,古典政治虽然看起来是分为内外两部分,但究其实质仍然只是一条,即维护稳定的人伦秩序。

那人伦秩序究竟有哪些呢?通过孔子的论述,我们知道其将人伦秩序分为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总结出孝、悌、忠、信等基本的人伦道德基础。又经过儒家的深入总结,将其发展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通过古典政治的熏陶,我们可以清楚理解到儒家学术与古典政治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对于古典传统政治进行研究,就必须遵循儒家所设定的人伦秩序观念。

在顾鼎臣这样的个案研究,也可以通过古典政治的视野进行重新的反思,就会发现顾鼎臣完全符合古典君子士大夫的美德,无论是在家族中所体现出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抑或是在国家层面上,表现出的为政以德、忠于职守,甚至通过在对嘉靖帝的经筵中,劝说其致天下太平。恰恰正是由于顾鼎臣所表现出的卓越的美德,故嘉靖帝在南巡时,才将京师交给顾鼎臣进行管理。而顾鼎臣正是因为在尽职尽责对京城的管理中,身染重病,死于任上。

这样一位身俱古典士大夫美德的明代重臣,却因为不符合现代性史学的两条研究标准,被广大的明代研究者所忽略。因为忽略了古典政治传统的视野,也放弃了实践古典政治伦理的士大夫群体,这是一项多么大的损失。

从古典政治传统的视野来看王朝的政治兴衰演变,我们甚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恰是由于顾鼎臣类的士大夫群体在晚明社会的衰败,才导致了明代晚期政治伦理不断被破坏,并最终造成了明王朝灭亡的教训。也许这个说法过于专断和狂妄,但笔者相信,随着此视野的展开,将会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古典政治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同类推荐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名门童养媳

    重生名门童养媳

    “拿掉!”两年的婚姻结束在这冰冷的两个字里。金童玉女,商界伉俪?原来不过是一个无聊讽刺的笑话。当叶瑾年签下离婚协议书走出南宫家大门,爱情这东西,就再也不是她生活的必须。一场预谋的车祸,她从顶着南氏少奶奶头衔的悲惨弃妇,重生邵氏集团媳妇年乐乐,自此,叶瑾年的生活完全颠覆。“年乐乐,不要以为自己长得有点可爱,就能勾引到本少爷。”正处于换牙期的邵家二少爷板着一张粉嫩嫩正太脸,模样很欠揍。“放心,我对你没兴趣。”叶瑾年表情很严肃的声明。“你对本少爷没兴趣?”某小少爷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她,然后,小嘴一瘪,“哇呜呜呜.你竟敢对本少爷没兴趣.呜呜呜…”哭的很伤心。“…”“乐乐,你们班主任说你申请了跳级,被我否决了。”邵家大少爷靠在椅子上,神态很悠闲。“为什么?”叶瑾年咬牙问道,她好歹也曾经是经济高材生,让她整天跟着一群孩子读初中课本,简直是折磨!“因为…我怀疑正是我们家乐乐的头脑发育的太快了,才影响到了其他方面的成长…”邵大少爷上下打量着叶瑾年的短小身材,似笑非笑的停在她胸前某处道。叶槿年的童养媳生活,怎一个乱字了得?当然,混乱之余,她也不会忘记‘赐予’她重生的一对男女。看着荧屏上那个假意伤情的前夫,叶瑾年笑得森凉。南明旭,敬请期待,我的谢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相公追妻记

    小相公追妻记

    他和她,青梅竹马。小时候的他,总是受她保护。情窦初开,他去追大家闺秀,她搞破坏,顺便史无前例的纠缠他。后来,迫于压力,她远嫁南方,他才发现,没有她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于是,他认真学习做生意,考虑举家迁往南方。再相遇,他已进化成狼,势必要扑到她这个小白兔!
  •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的培训工具书,全面提升企业战斗力的执行手册。完美复命,培养有命必复的复命精神;不折不扣,锻造非凡卓越的执行能力。
  • 鬼医傻妃太逍遥

    鬼医傻妃太逍遥

    大婚之夜:“娘子,你抢了人家来,堂也拜了,洞房也入了,你可要对人家负责。”某腹黑男一脸的‘可怜兮兮’狐狸般的轻笑中却是无尽的宠爱。“可以退货不?”她看的胆战心惊,瞠目结舌。“想都别想。”他脸色遽变,咬牙切齿的低吼,招惹了他,他岂能让她轻易逃过,招惹了他的后果,向来只有一个、、、、她是现代某高层的特殊军医,果断,锐利,雷厉风行,手术刀一出,阎王都要让三分,人称鬼医。她亦是美名天下的心理博士,温柔如水,风情万种。就是这样的她,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一个蛮不讲理,飞扬跋扈,胸大无脑的大小姐身上。变了,变了,天变了,地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变了。什么?嘲弄她?陷害她,算计她?真是天大的笑话,她是那么好欺负的吗?一切才刚刚开始呢。
  • 嬉水之灾:溺水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嬉水之灾:溺水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对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惊,防患未然才能游刃有余。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宙室的防范常识,存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

    玛丽·林洛克斯被送到密塞威特庄园去跟她叔叔一起住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她是自己见过的长得最不招人喜欢的孩子。这是真的……
  • 失婚

    失婚

    我对夏天有特殊的情感。我在夏天过了生日。我在夏天诞下了女儿。我在夏天,失去了婚姻……
  • 2013年散文排行榜

    2013年散文排行榜

    梳理总结了2013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 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三十几篇散 文佳作,编著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 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 艺术魅力性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是一本散文作品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