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部]
那团依稀的带红点的白又一次在朝雾中晃过去,同时各处响着黎明前的枪声。上阵地后的第一个早晨,在浓雾和七零八落的枪声中徐徐展开。枪声并未随着夜的流逝而消失,声波潮湿,惶惑,犹疑,还有宽慰,分解为一个个沉甸甸的微粒,滞留在浓雾中间。夜晚的战报已经收集完了。从中得出一个结论不太容易。一枚子弹居然没有打出洞口,从石头上反弹回来,打伤了一个兵的胳膊……朝雾是这么浓,浓得如同重叠的幕布。申体心弯着腰,双手撑在膝上,站在洞口,试图看得远一点,深一点,但他做不到。那一团绵白,如同下面长着两只红的脚,再次从雾下晃了过去。
一团白,两点红,这么晃来晃去,它会是什么呢?莫非在战场上真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物吗?有一点,在军中流传甚广,战争中总会有那样的现象,可能是一个景物,也可能是一个细节,甚至可能是一个地名,事前事后都会被证明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士兵们相信,将军们也相信。如果你真的了解战争和战争史,就会承认这并不奇怪。
“老申!”连长韩延庆在里面叫,“你还在考虑吗?”
“什么?”申体心从洞口走进去,“你问我什么?”
这个石洞基本上是圆形的,像一个石砌的蒙古包。到处都在滴水,光线还很幽暗。洞内的烛光和洞外的日光互相中和,混淆了昼夜的界限。水珠从洞顶的缝隙里凝聚,拉长,慢悠悠地挂断。洞子中间,电话总机的上方,竖着一大束电话线,好像一根柱子,直径差不多有半尺,仿佛正因为有这柱子的支撑,那洞顶才没有垮下来。一些水珠顺着这电话线往下滑,更多的停留在各个疙瘩上,幽幽地发亮。我一定在哪儿见过,要不在我的记忆中怎么会有如此湿漉漉的印象?这种感觉比较奇怪。分明没有经历类似的场面,可在人的感觉中仿佛早有身历其境的记忆。想不起来是哪个和尚说的了,人嘛,“本自秽道出……”
那么一瞬间,申体心觉得有许多话要说,又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你呢?我想先听听你的考虑。”
韩延庆伏在地铺上。一本《战场日记》压在他的手底下。铺边的空弹药箱上,摆着一只罐头盒制成的烛台,盒中的蜡烛流着泪,泪珠一层一层地堆了起来。“一夜过去了。”韩延庆说,“战场生活正式开始了。是不是,老申?”
“废话。可你往下说。”
“等等。”韩延庆写着什么,“呵。我是想问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枪走火?”
“刚上阵地,总有点紧张的。”申体心说,“三四天以后,自然就好了。”
“也对也不对。”韩延庆抬起脸来。烛光把他的脸划分为两半,一半亮,一半暗。他的整个身体,也是一半明,一半阴。“我们战前的强化训练,历时三个月,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效果:莫名其妙的射击,接二连三的枪走火,还打伤自己的胳膊?”
申体心拍死一只乘虚叮他胳膊的蚊子。“这问题不应该从你嘴上提出来吧?你第一次参战的感受和体会,都忘了?”申体心想到,韩延庆曾经是一个战斗骨干,战后提升为军官,参加了一年的军校学习,升任连长。
韩延庆垂下脸去。“又被你抓住了。”韩延庆垂下脸去。那支笔在他手中转了起来。他有一个本事,能把笔放在食指与中指之间快速转动。“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指导员,老申……”
怎么做,接下来?这在上阵地前是讲了又讲的。阴暗的寂静中,水珠的溅落声此起彼落,咚,啪,笃,嗒,滴在牛奶罐里、茶壶里、铝锅里,有的沉浊,有的清越。只觉得空气的湿度很高。还不到雨季,怎么会有这样的天气?
“明天该晴了吧?”申体心说,望向两个连部兵。
文幼和苗青抖开一块塑料布。文幼一手拉着塑料布,一手把蜡烛从电话机旁拿起来。“要不算了。”通信员文幼说,“只有这几滴。”那块塑料布有两米长。现在他俩把塑料布叠起来,把忽忽闪闪的烛光和雾汽也叠了进去。申体心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塑料布好像夹馅的千层饼一样了,只不过,那馅心是烛光和朝雾。
他又走向洞口。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其实非常明白,也非常简单。他们连,乃至整个团、整个师,就是利用这一线的自然山洞和人造坑洞,守住这一条防线,不让敌军逾越寸土。迄今为止战争史上的所有防御战中,洞穴与堑壕都是其基本样式。若有所不同,那也不过如同人的指纹都不会一样而已。
“太大了。”电话员苗青突然提高了嗓门,“嗨唷!我看有半尺长。”
“什么?”韩延庆问。
“一只老鼠。”
“夜里都爬到我身上了。”文幼说,“吓得我呀,以为有个敌人摸了进来。我刚要迷迷糊糊地睡着……”
“大惊小怪。”韩延庆说,“哪个山洞没有老鼠?战场上有兵,也有老鼠!好好接受战场的考验和锻炼吧。”他站了起来,把那支笔掷在铺位上,“哎,小文,该做早饭了吧?”他用右手食指敲了一下手表的表面,“从今天起,你是连部的通信员兼炊事员了。”
“明白!”文幼说。
“军工班该出发了吧?”申体心说,“现在的第一要务是尽快给各哨位补充饮用水。要不要再打电话问一问?”
“我就说你有点老太婆脾气。呵。对不起。”韩延庆说,“军工班的戚佐治是个很好的班长。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奇怪的代号--‘蟛蜞’。一开始,我都不知道这个词应该怎么写。后来问了他,原来是螃蟹的一种,生活在水边的泥穴中,头胸的甲片略呈方形。他同我说,当军工,就要像螃蟹一样在这战场上横行了,可是他不能真像螃蟹那样‘横行霸道’。这话还有点哲学意味。”
“我是第一次听到你这样夸奖一个兵。”
“该夸奖的就夸奖。都像他这样,我们连排军官就省心多了。”
“那怎么体现你这连长的角色?”申体心说。
“没错。你说得对。战场上不搞慈善!老韩,我不知道你承认不承认,对于仅仅要想在战场上活下来,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差别也是非常大的!西方哲学家康德就说过类似的话。人与人之间可以讲平等也应该讲平等,但这是在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慧、能力、财富等等存在着巨大差别的基础上。”
申体心低着头,从下往上了一眼韩延庆。康德?康德说过那句话?好像在哪本书上读到过。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奠基性质的理念。申体心一时想不起康德这句话的出典,但他感觉,韩延庆可能把康德那句话的语序作了调整,突出了人与人之间在智力、能力和财富上的天生不平等,而平等变成了上等人对下等人的恩赐。这有点可怕。我们到了这地方,还要继续和韩延庆讨论哲学问题?韩延庆有着令人嫉羡的身材,身高一米七十六公分,腰围二十四寸,身重五十四公斤。他腹部扁平,两髂狭窄,腰如黄蜂,现在和自己一样穿着适合这个战地特点的绿色服装,上身是较为柔软的圆领衫,下身是硬梆梆的没膝短裤。韩延庆的脑袋,像一枚小巧的人面马铃薯,那种有一小半暴露在地面大部分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所以有一面的皮是青的。这青的一面就是韩延庆的脸。韩延庆的脸色就这样,发青!郁怒时发青,高兴时也发青;休息良好时发青,剧烈运动后仍发青。在始终发青的脸上,嵌着一对小眼睛,细眉毛,单眼皮,瞳仁很亮,正像在小学期间就须掌握的词汇:“炯炯有神”。那眼光,始终处于某种挑战状态。他的脸与他的眼假如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始终闹不清他到底在挑战什么:挑战上司,挑战同级,挑战自我?挑战陈规陋习,挑战战场规则,挑战人生极限?……都像又都不像。年纪轻轻的,他那鼻翼两侧的“法令纹”比谁都深。战前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全团比武,在规定所列的各项指标中,除了战士体能外,都得了第一名,于是韩延庆在全团声名鹊起,以至闻全师。而今眼目下,韩延庆稍微有点踌躇自足,也是人之常情吧……
换一个人是当不了韩延庆的搭档的。军队有军队的文化,新兵就是新兵,老兵就是老兵。多当一天兵,多打一次仗,那就是资格和本钱。老兵知道子弹有可能拐弯,新兵能知道吗?和韩延庆相比,申体心的年龄大五岁,军龄也多五年,此外,多参加过一次实战。现在,他俩是平级,都是正连级,可以在韩延庆面前摆一点老资格。申体心这时想到,上级首长的任命很可能是英明的,他这个连指导员和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可以互相制约的平衡--他是在战前半年才被调到这个连队的。制衡这位连长,这是上级首长希望他做的吗?没有哪位营、团首长和他谈过,连一点暗示也没有。暧昧的朝雾正在不识时务地向洞中涌进来。现在进洞的雾,是从洞口上部进来的,而想出洞的,只是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
“你知道我在考虑什么吗?”申体心说。
“快点说!”韩延庆说完,立即把双手拤在腰部。
两人在这个夜里都没有睡。目前的分工,指导员管白昼,连长管黑夜。也就是说,白天连长可以睡觉,晚上指导员可以睡觉。这是对申体心的照顾,因为他年龄偏大。刚过去的这晚上,连长一直在打电话。以后他也会这样,整夜地打电话吗?若然,那就糟了。他打了一晚上电话,吵得申体心一晚上没有睡。韩延庆正在谈恋爱,申体心有一个五岁的女儿。
“你晚上不能打那么多电话!”申体心说。
“呵……好,我已经想到了。”韩延庆突然笑了,“红蝙蝠就说我给他打骚扰电话。”
“也不要分你管黑夜,我管白天。睡眠的安排,每天临时处理吧。你想睡了你就睡,我想睡了就同你说,好不好?”
“过几天再说好不好?你是老同志了。就这样,你别争了。”
“进入战场后,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们再观察几天。先前守在这里的老大哥部队的书面经验,对我们未必都管用。”
“说得好。还有呢?”
“还有……你不要假惺惺地征求我的意见。”申体心说,再一次走向洞口。
“你说到哪儿去了,老申。”韩延庆跟在背后,“有一点,老申,你允不允许我说出来?我在想,在这场防御作战中,我们可不可以好好地利用一下狙击步枪?”
“狙击步枪?”
“对,狙击步枪!我确实一夜未睡,老打电话,可在夜里不断打电话的过程中,我突然认识到,我们将要打的,是一场被严重地捆住手脚的防御战!老申你知道我这话的意思吗?我是说,我不想像已经移防下去的部队那样打这场防御战。我会拟订一个如何使用狙击步枪的作战方案。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是一个常识。等我想好了,再征求你的意见。”
“在中国的战争史上,狙击步枪好像还没有受到过军事家的重视。”申体心突然来了兴趣,“冷兵器时代有一种特殊武器,我记得好像叫弩箭。狙击步枪和弩之间,有没有战术理论上的联系?”
韩延庆不回答。
那依稀的一团绵白,下面带着两点红,又从浓雾中晃过去。那两点红色,会是那团绵白所生的脚吗?也许是的。连长这个人,能力有一点,可少年气盛,立功心切,时时都这样。这场防御战,全团乃至全师,都没人经历过。应该怎么打呢?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前的针对性训练,都是提示性训练(战争可能会这样打),但任何训练都不可能是必然性训练(战争一定会这样打)。要不然,还会产生伟大的军事指挥员吗?问题可能比我们事前的“想定作业”复杂得多。这些话,怎么同连长说?现在,全连一百多号兵的生与死,就掌握在他两人的掌中,就看他们两人的“一闪念”是对是错;这,还会影响上级的判断和决心……申体心在洞口蹲了下来,望向洞前的阵地。左侧,斜对面,有一块巨石;右侧,也是斜对面,有一个深坑。现在,巨石上摆着一顶钢盔(想必是哪个兵“好戏作乐”地摆上去的),钢盔上至少有五个弹洞,一侧边沿还向上卷;而那深坑里,则积着半坑浑水,水中半沉半浮地氽着一只军鞋。指挥员的决定也可能是这样,一念之下的结果,要么是功勋突显的巨石,要么是万劫不复的深坑……
靠着一双红脚,那绵白的色团再一次从浓雾中一晃而过。
“一团白色,下面长了两只红脚,在大雾中晃过去几次了。”申体心感觉到连长走到他身后,就那么说。
“是只白母鸡。”韩延庆说。
“你说什么?”申体心问,没有任何联想。
“一只白母鸡。两边的枪都没把它打死,成精了的!”韩延庆说。两人走回洞中。“小文,早饭做好了吗?”韩延庆说。
“再等十分钟左右。”小文说。
“苗青,你帮帮小文!”
“是!”
战场上会有白母鸡?这山洞里的石头,每一块都有不同的个性。当个连长,自然需要发号施令,不然怎么叫“连长”?每一块石头都是那么峥嵘而狰狞,都想在这战场上显露头角。不能否认,作为士兵的韩延庆,是一个非常好的战斗骨干。战场上的泥石是会说话的,否则你就不会在考虑战场生活的同时注意到那些泥石的本相和表现。假如战场上真有白母鸡的话,那倒可算一个战场逸闻了。可白母鸡这会儿跑到哪里去了?
承认战场上有一只白母鸡在敌我双方阵地上来回走动,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