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800000005

第5章 花卉之月(2)

布塔感觉出沙玛想刺激自己,他就像大多数印度教徒一样,总是喜欢拿锡克教徒开玩笑。“沙玛专家,”布塔回击道,“你总是笑话锡克教徒。告诉你,只有非常自信的人才敢拿自己开玩笑。尽管现在我们只占印度人口的2%,但却可以统治这个国家:印度的总理,计划委员会的主席可都是锡克教徒,前不久锡克教徒还成了印度总司令。”

沙玛被逗乐了:“贝格先生,你知道这些锡克教徒有多冲动吗?他们可以自嘲,却不能忍受别人笑他们。你问问布塔,为什么一有人对他说‘到正午十二点了吗’,他就会很生气?”

“我才不会生气,”布塔反驳道,“许多年前,我在苏格兰参加一次会议,其中一个受邀与会人员是孟加拉诗人贾希姆?乌丁。每天早餐时,他都会用带着孟加拉口音的印地语对我说:‘锡克教徒会在什么时候发疯呢?正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而我就回他句:‘太阳当头照的时候。’然后他就解释说:‘这在我们国家可是个大笑话。’那个可怜的家伙,他始终没明白我是在模仿他的孟加拉口音,所以我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可为什么只有锡克教徒才对‘正午十二点’那么敏感呢?”贝格问道。

布塔答道:“我告诉你吧,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锡克教徒终于成功炸掉了木尔坦要塞,并且抓获了要塞的统治者们。过了几天,正好在正午过后,这个消息传到了拉合尔。兰吉特?辛格欣喜若狂,下令鸣礼炮,并给予获胜的士兵非常特别的权利,那就是可以强奸他们喜欢的任何女人,士兵们的确也这样做了。直到现在,非锡克教徒仍对‘正午十二点’这个词耿耿于怀,这就是原因了。”

“胡说八道,”沙玛很生气,“我教过好几年旁遮普历史,从没听说过这件事,这是你胡编乱造的。”

“但肯定有点儿联系,”贝格抗议说,“这种说法不可能毫无根据。”

“我可以告诉你们答案,”布塔说,“我是在土耳其访问的时候无意中知道的。有两位土耳其学生给我当导游,我叫他们讲一些土耳其笑话。大部分都跟我们的笑话很类似,都是关于愚蠢的统治者、戴绿帽子的丈夫和讨厌的岳母大人等等。然后其中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们还有很多笑话都是关于一个叫拉兹的村庄,在里海边上,那里住的都是头脑简单的农民,一到中午十二点就头脑发热。我敢肯定,一定是穆斯林军队中的土耳其士兵,可能就是你们的祖先,带来了‘正午十二点’这个笑话,然后嫁祸于锡克人,他们以为大部分锡克人也是头脑简单的农民。”

“布塔,来点儿锡克人讲的荤笑话,就像旁遮普人说的那种。”贝格要求道。

这正是布塔一直在等的好机会,总算可以报复沙玛了。“太荤了,”布塔说道,“沙玛可能不爱听。”

“尽管讲,”沙玛说,“我不介意。”

于是布塔便开始讲了起来:“从前,有个锡克人应聘工作,面试的时候有三个考官,都是旁遮普印度人。他们决定要捉弄一下他。当锡克人坐在他们面前时,第一个考官说:‘我来模仿一种声音,你告诉我们什么东西会发出这种声音。呜,哐当哐当哐当。’

“‘那是火车的声音,’锡克人答道。

“‘非常正确,’考官又问道,‘是Rajdhani还是Shatabdi?’

“‘Rajdhani。’

“‘不对,是Shatabdi。’

“第二个考官接着对他说:‘我也来模仿一种声音,你告诉我们那是什么声音。呜,汪—汪—汪。’

“‘是狗叫声。’

“‘非常正确。是西班牙猎狗还是德国牧羊犬?’

“‘德国牧羊犬。’

“‘错,是西班牙猎狗。’

“他们就这样一直问完所有问题。最后锡克人对他们说:‘你们问了我这么多问题,我能问你们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他们答道,‘问吧。’

“‘锡克人从桌上拿起一张纸,画上女人的阴部,然后问道:‘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当然可以,”他们答道,‘这是女人的私处,或者用你们锡克教徒的话叫做阴道。’

“‘非常正确,’锡克人答道,‘那你们告诉我,这是你们母亲的呢还是姐妹的?’”

贝格哈哈大笑起来。沙玛却说:“不怎么好笑,我以前听你讲过很多次了。”

贝格一直大笑不止。有三个海吉拉斯((作注:印度社会的一个特殊人群。一些男孩在十到十五岁时通过正式的宗教仪式被阉割,之后作为“海吉拉斯”,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婚丧娶的场合为主人新编,驱邪避祸。现在的印度社会对“海吉拉斯”印象不太好,社会地位很低。))经常到罗迪公园来,纠缠那些躲在灌木丛后面拥抱的情人,直到要到钱才离开。这时,他们也听见了从老人凳那里传来的笑声,认出了贝格,因为每当贝格之家举办婚宴和生日宴会的时候,他们都在大门口唱歌跳舞。他们走到老人凳前,开始拍着双手转圈。贝格很生气,拿出一张一百卢比的钞票,递给领头的那个,呵斥道:“快滚!如果你们敢再到这儿来,下次你们到我家门口去的时候,就把你们痛扁一顿。”三个海吉拉斯谢了他,扭头就跑了。

布塔忍不住说道:“贝格先生,你也很喜欢拿钱如此消遣?”

“怎么可能!”贝格大叫道,“不过,如果你想长点儿见识,我可以叫他们三个去你家,他们要的钱我来给。”

然后三个人互相道别,离开了公园。

第二天晚上,他们讨论了对假悲恸的看法。布塔给他们讲了那位什叶派异性朋友的事情,也转述了那位朋友说过的话。贝格首先表态道:“我们是逊尼派,不是什叶派。我们也会悼念在卡尔巴拉殉难的伊玛目侯赛因,但不会捶打胸脯,不会折磨自己。”

“我们也有殉道者,每个教派都有。我们纪念他们,但是不会把自己的悲伤展示给大众看。什叶派教徒肯定是唯一这样做的。”沙玛补充道。

“不一定,”布塔插嘴道,“我出生的村子位于旁遮普,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去世,当地的女人就会出来,一边捶打胸部,一边哭着喊叫死者的名字。有点儿恐怖,但这是风俗。要给她们钱,她们才会走。”

“那不是一回事儿,”沙玛打断他,“悲伤必须自然流露,不是假装出来的。如果是你身边亲密的人去世,你也会泪如泉涌的。如果你没有这样,那你就有问题。有些白人认为绝望地痛哭很不好,于是他们抑制悲伤,只有独处的时候才哭泣。有些人会在胳膊上套上黑袖章,或脖子上系着黑领结,保持好几天。不过,现在也没有这种习俗了。你要相信我的话,如果你抑制悲伤,不愿宣泄出来,那你心理就会出问题。现在有这么多西方人定期去看心理医生,这就是原因所在。你同意我的看法吗,贝格?”

“什叶派穆斯林不是唯一要进行哀悼仪式的,也不是最先这样做的,”布塔插话说道,“很久以前,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就筑了哭墙,那里比以色列现在占有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位置低一些。现在那地方已成为他们的朝圣之地。他们面朝墙壁,撕心裂肺地痛哭。哭泣的确可以让他们心灵放松。”

“这种说法有对也有错,”贝格说,“迦利布常提到职业哀悼者。他说,如果他付得起钱,一定常带一位在身边。他还写到流泪所起的净化作用:你流下眼泪,清洗身心,你变得纯净无比。布塔,我敢肯定你背得下来这几句诗。”

有些人从来不放弃任何炫耀的机会,布塔就跟他们一样,于是,他用乌尔都语朗诵了一遍迦利布描写眼泪的诗句,然后说:“好了,我们都承认哭跟笑一样好。现在我们该回家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了。”

2月14日晚上,沙玛的心情异常愉悦,恨不得马上告诉朋友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不多久,他们就见了面,寒暄完毕刚坐下,他马上就问:“你们知道吗?”

“知道什么?”布塔很配合地问道。

“我今天收到了四张圣瓦伦丁卡,有四位小姐说她们爱我。”

“那你跟她们上床了吗?”布塔问。

“我接着就去了可汗市场,买了四张圣瓦伦丁卡。告诉你们,这可真不容易。商家把卡片都藏到抽屉里,以防湿婆神军和青年民兵来人把他们的商铺砸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节日有违印度文化,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应该用武力镇压。那个小伙子认识我,所以才卖给我这些卡片,然后我就找来信差把卡片快递给了四位女士。”

“请给我启蒙一下,谁是圣瓦伦丁?我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贝格说道。

于是布塔便开始对他启蒙,告诉他西方很盛行寄卡片:“有些话我们说不出口,可以用邮寄的方式传递。贝格,你从来不看英文报纸吗?每一页都满是爱的语言,有的很简单,有的用只有他俩能看懂的密语。这可是涉及数千万卢比的生意。我们印度人拥有学习西方人最恶劣习惯的天赋。沙玛,你是否同意我的说法?”

沙玛觉得布塔的话很不入耳,因为他特别看重印度的传统价值观:“过这个节也没什么害处,让一些人知道有人爱慕自己,这会让他们很快乐。比起在古代城墙上或树上写名字,或画一箭双心的图案,这样做的害处小得多。”

“都很愚蠢,”布塔断言道,“如果你爱某个人,就应该直接对她说‘我爱你’,人家不会介意的。有的人可能还会做出回应。但是让信差传送爱情,我实在难以理解。”

“这不是传送爱情,而是打广告,”贝格说,“爱情是个人的事情,非常私密的,不用去告诉全世界。”

“迦利布的诗中也写到了信使,但他们只送情书,因为那时还没有邮局,”贝格补充说道,“不管怎么样,沙玛,你给那几位女士寄了昂贵的问候卡,你就没与她们做点儿什么事吗?”

“什么都没做,”沙玛说,“寄卡片并不表示要做什么事。”

“湿婆神军和青年民兵不准商贩卖这些无意义的卡片来赚钱,那你为什么又反对他们这种做法呢?”贝格问道。

“因为这不关他们的事。钱是我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沙玛答道。

布塔打断他们的谈话,说:“这次我同意沙玛的观点。那些家伙就是印度的塔利班。阿富汗塔利班强迫女人穿罩袍,如果她们穿牛仔裤就会遭鞭打;如果她们通奸,抓到后就用石头砸死。而印度这些家伙则是殴打他人,毁坏他人的财产。他们对科纳拉克和卡杰拉霍的夫妻性爱雕塑没有意见,因为那是印度古代的艺术杰作,但画家侯赛因只是画了裸体的印度女神,他们就会破坏他的展览,起诉他犯了罪,迫使他流亡到了卡塔尔。侯赛因也许是在世印度艺术家中最伟大的画家,却遭受这种对待。照我说,现在就要把这帮人粉碎了,否则以后他们就会把我们粉碎了。我要朝他们脸上吐唾沫,朝他们屁股上吐口水。”

“冷静点儿,”沙玛说,“圣瓦伦丁节可不是这样庆祝的。回家吧,写一封长篇情书,献给愿意读的人。”

“日落俱乐部”2009年2月14日的小聚就这样结束了。

2月份还剩半个月,“日落俱乐部”几名成员的公园聚会不再那么有规律了。15日那天,他们仨还都在场,可是第二天布塔却没到。贝格问道:“布塔怎么了?”

“不清楚,”沙玛说道,“我让仆人去找找看。”

到了17日晚上,布塔还是没来。沙玛告诉了贝格原因:“他哥哥昨天去世了。”

贝格用乌尔都语吟起诗来,然后解释说:“这诗的意思是说,真主赐予我们的,最后又会回归真主。我们穆斯林听到死讯时,就会吟诵这句诗。他是生病去世的吗?”

“他比布塔大两三岁,已经坐了五年多的轮椅。耳朵不好,口齿也不清楚。他妻子和四个孩子日夜轮流照顾他。对一个生命只剩几年的人来说,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

贝格断言道:“他肯定是个又善良又虔诚的人。”

“有件事很奇怪,”沙玛说,“他很想念唯一的女儿。女儿住在美国,是位大学教授。他的健康状况刚开始恶化,家人就捎信给那个女儿,叫她回来。尽管还在学期中间,他女儿依然请了假飞回父亲身边。奇怪的事情是,他女儿大约是在下午六点抵达德里的,半小时后到家,刚握着他的手,他就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似乎他一直在等待女儿,一定要见到女儿才能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

贝格说:“我也听说过很多类似的情况,有很多人也是这样,总是要见到自己挚爱的亲人,才会离开这个世界,而上帝总会满足他们最后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晚布塔还是没来。贝格问:“锡克教徒要守灵多少天?”

“他们和印度教徒一样,”沙玛答道,“最后的祷告到来之时,可能是第四天,也可能是第十天。但是布塔从来不信奉宗教礼仪,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你永远搞不懂他会怎么做。”

四天后,布塔不慌不忙地出现了。贝格向他表示了哀悼之意。布塔对他们的问候未予理睬,说道:“在最后这五年,他和死人没什么分别。现在,这事对他和他家人都是一种解脱。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阿米塔?玛利克和维克多?基尔南也死了。”

贝格说:“阿米塔是谁?我应该知道她吗?还有,基尔南先生又是谁?”

“你是住在火星上吗?”布塔不悦地说,“随便问问哪个受过教育的印度人,他都能告诉你。阿米塔?玛利克是印度最著名的广播电视评论家,她是印度教教徒,嫁给了旁遮普的一个穆斯林。至于基尔南,他是最优秀的乌尔都语诗歌翻译家,译过米尔扎?迦利布和巴基斯坦侍人法伊兹的诗歌。他是苏格兰人,在拉合尔生活了很多年。他的翻译作品在所有书店都能买到。”

“我向他俩表示歉意,”贝格说,“我很少听广播、看电视。我能读乌尔都语版的迦利布和法伊兹的诗歌,干吗还要去读英译版呢?”

“说得很对,”沙玛说,“布塔,像你这样的家伙,只懂一点点乌尔都语,只好读读翻译作品来炫耀你的知识。”

布塔可不会任由沙玛嘲笑,他反驳说:“沙玛,至少我买的书都读过,不像你那样把书堆起来喂白蚁。”

贝格大笑起来:“我一本英文书都没有,白蚁又不认识乌尔都语,所以那些书都没事。”

等他们起身准备回家的时候,贝格说:“真主见证,如果你们不来公园聚会,我就会闷闷不乐,吃晚饭都不香。”

布塔回应说:“贝格先生,我们几个都这么大年纪了,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我们的聚会总有结束的那一天。”然后他吟诵了一首旁遮普诗歌:

夜莺不会一直啼转;

春天不会一直绵延;

快乐不会一直存在;

国会里的声音也不会一直流传。

“真棒!棒极了!”贝格使劲鼓掌,“但只要有可能,我们就一定要常见面。”接着他吟诵了阿巴克?沙二世的诗歌:

我祈求长寿,

只得到四天:

两天在期待中流逝,

两天在等待中消失。

同类推荐
  • 洪水、跳蚤

    洪水、跳蚤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潜伏期

    潜伏期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营销总监

    营销总监

    小说以中国竞争最白热化的白酒业为背景,“赤裸裸”地再现“血淋淋”的市场争夺格局。职业经理人毛华临危受命,以营销顾问的身份加入家福泉集团,通过在危机时期立竿见影的营销策划活动和一系列成功的品牌推广,得到集团老板黎江湾的高度认可,很快被提升为集团营销总监。但是,作为一个职场空降兵,突然掉进白酒这个竞争惨烈的大酒缸,困惑、无奈、矛盾和痛苦纷沓而至:品牌间的对抗、上下级间的博弈、新旧势力间的冲突、企业潜规则和规范管理问的矛盾、事业、爱情问的两难全强者得以生存,破局方能发展!
  •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四块玉插屏上的《西夏死书》合而为一,唐风和韩江前往巴丹吉林沙漠寻找西夏王元昊的活人坟。在蒙古死城中,他们得到耶律楚材的卷子,依此线索找到了“二十一号地堡”,惊骇地发现,“二十一号地堡”居然就建在活人坟的边缘。
  • 蝶恋花

    蝶恋花

    “他为什么不挽留?只要他开口留我,我就不走。”那声音里满是遗恨。是啊,为什么,里格会吝啬到,一句挽留的话都不肯说。丝走的时候,漫天飘着细雨,里格竟不曾来送。火车开启的瞬间,晶莹的液体自丝眼中流出,落在我手上,烫人的温度。蝴蝶飞不过沧海。世上又有谁,挣得脱命运?
热门推荐
  •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想努力学习,却管理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想谦虚待人,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负与骄傲;想和谐共处,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私与偏见。因此,我们随时要给自己准备两盆水:一盆冷水,用来洗头。冷水洗头,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热水,用来洗脚。热水洗脚,让自己永葆管理的动力和激情!
  • 微伤初恋:秋天别来

    微伤初恋:秋天别来

    进入大学的何秋奈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地遇见了自己的初恋。初恋是美好的,也是深刻的。只是和大多数的初恋一样,客观现实以及不成熟的性格,给何秋奈的初恋也蒙上了阴影。在百转千回、分分合合之后,她最终忍着痛为自己的初恋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夜枭女帝

    夜枭女帝

    女尊文她的长相令皇族厌恶,她的无能让大臣耻笑,她的侍君给她带了绿帽,可是她依然无动于衷,自得其乐。在女尊的世界里,虽然贵为大皇女,可是她的身份却很卑微......她才貌过人,却冷酷无情,她武功高强,却杀人如麻。她是黑暗的主宰!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夜枭!一抹邪肆冷酷的笑容却足以令男人为之疯狂,她誓言要将整个天下都踩在脚下......她是才德兼备的二皇女,爱情权势兼得。只要除掉夜枭就可以得到云裳国最高的皇权,却不曾想将身边的人以及自己都推向了地狱的深渊......他是她的侍君,可是他却讨厌这个生命中本应该最重要的女人,偏偏迷恋上了一个美丽的恶魔......他是岩咫国的王子,俊美的容貌,高贵的修养本应该成为云裳国的王夫,可是失去纯洁的他却偏偏赐婚给了一个丑陋的女人.......他是于人玩弄却洁身自好的伶人,心仪着云裳国的二皇女,可是却偏偏被心上人送给了云裳国最无能的女人......他是她的师兄,也是她的属下,无怨无悔的付出,可是依然被她排挤在心门之外......他是云裳国主的侍君,清淡优雅,却和霄王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虐恋、爱情、血腥、阴谋、背叛、忠诚交织混杂,挖掘着人性最脆弱的根源......
  • 婚姻七日谈

    婚姻七日谈

    站在高屋建瓴的视角,把每个人的婚姻分为七天,每一天都相当于婚姻的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婚姻中的人们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都围绕着拥有幸福的婚姻而生。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故事为依据,对如何经营好每一个阶段的婚姻、收获幸福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论证,并为融洽夫妻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变革的村庄

    变革的村庄

    乡村曾经就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是其永远的代名词。乡村又像是一位母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都市在变。乡村也在变。生活的无奈、尊严的被践踏、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异化、生命的韧性、本真的崇拜与敬意……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 我们是糖,甜到哀伤

    我们是糖,甜到哀伤

    这本书从去年夏天开始写,而今年的夏天也已开始,季节刚好是一次完整的轮回,而我记录的故事却是不完整的,是支离破碎的。故事里的许安呀,姜绚呀,林唱呀,我都给了他们破碎和忧伤的爱情,其实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最起初的时候,我也想写一些开心的完美的故事,我也想把整本书打磨得像是一件精致的景泰蓝瓷器,谁知道越小心越伤心,它还是碎了。我不知道这满地的碎屑,会不会有那么一片,刚好把你刺痛。
  • 变革寓言

    变革寓言

    耿辛,从小被称为天才,在接手父亲的公司后,拼尽全力却一败涂地。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只会说话的乌龟小贝,和一个大学尚未毕业的女孩(小珍)出现了。乌龟小贝讲述的那段离奇的龟族历史中,蕴涵了龟族的信仰“神龟七律”;而小珍则通过一系列的“阴谋”,让耿辛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和过错。
  •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医家四姐妹系列:痞医乱

    【本文纯属虚构】第一次,刚拜了天地,新郎被抢走;第二次,刚拜了高堂,亲郎再次……新娘发飚了:“老娘不等你了,老娘自己找人嫁。”于是,第三次,“送入洞房”……这又回,又要抢了。可是,到底是谁抢?又抢得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