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700000030

第30章 《文心雕龙》文类名称英译释疑(1)

有人说,《文心雕龙》是一本讨论文类的著作。其上篇对各种文类进行定义和区分,下篇则对不同文类的创作、评析、欣赏等进行阐述。《文心雕龙》是否为一本文类著作,目前仍有很多争议,但是刘勰对中国文学史上文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却是无可争辩的。刘勰认为,一切文类的源头都来自经典,因此,在《宗经》一章中提及大量文类名称,有的和之后的篇章名称相对应,有的则涵盖在某些篇章中。总的来说,从这一章基本可以看出刘勰“文类说”的大概,大有正名之意。从翻译的角度来说,正名是最难的事,因此不同翻译者对文类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出现大相径庭的翻译。比如同是“论”,就有discursive,argument,discourse等翻译;同是“说”,则有argumentative和exposition等翻译。其中施友忠对“说”的翻译argumentative与黄兆杰对“论”的翻译argument十分接近;而宇文所安在翻译“说”与“赋”时都采用了exposition一词。由此可见,刘勰所举的各种文体有的互相关联,有的基本相类。有不少文类之间只有极细微的差别,即使汉语读者也难以分清大概,英语翻译者则面临更大的困难。但是,既然刘勰将这些文体一一列出,又分门别类,说明它们的差异是不能忽略的。因此,本章将以《宗经》中的文类为基础,谈谈英语翻译者对《文心雕龙》文类的不同理解,以囿别区分,略明纲领。

经过统计,《宗经》中所提及的文体共20种,分为五组,正好以五经为祖。下面各节中,笔者将分组依次进行讨论。

$第一节 “论说辞序”

“论说辞序”,刘勰谓“易统其首”。黄侃《札记》言:“谓《系辞》、《说卦》、《序卦》诸篇为此数体之原也。寻其实质,则此类皆论理之文。”则《易》为各种论理文的统率,论理文要学习《易》诸篇。

《论说》中对“论”的解释为“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所谓“伦”是指有条理,故“论”应当为有条理地论述经典,阐明道理。Discursive、argument、discourse、treatise均有说理论证的意思,都可以表示正式的论文。Discursive原有散漫、四处游荡的含义,故让人联想到以洋洋洒洒万言论一点的论述方式;argument则有辩论、争论的含义,往往是论述有争议的话题以确立己见;discourse则对交流有所侧重,一般是对某论点的论证阐述,令人联想到苏格拉底时期哲人当众论说的场景;treatise则常指学术论著。从《论说》篇来看,“论”既可以是单独的文体,又可以是若干种体裁的创作形式。所举八种体裁议、说、传、注、赞、评、叙、引可以是论,也可以不是论,关键在于是否“弥观群言,而研精一理”。因此,argument的含义略显有些狭窄,treatise过于注重学术形式,相比之下,discursive和discourse似乎略胜一筹。

“说”被包含在论中,但是又和“论”并列而论,因此有必要弄清楚论和说的关系和区别。《论说》曰:“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故善说者必言语悦耳以顺听者心意。刘勰所举善说者如伊尹、太公、祝武、子贡等的事例都是贤士劝说君王兴国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刘勰首先定义了“说”的内容。接下来,刘勰又讨论“说”的要求,在于“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故“说”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运用论述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形式上要有说服力,故需“顺情”,内容要有意义,故需“中务”。但凡有效果的“说”,必须切中时机,思想正确。“说”离不开论,只有论辩得体,才能实现规劝的效果。从刘勰《论说》篇来看,“说”其实是劝说,虽少不了论辩,但目的是说服人主做某件事或放弃某件事,常见的是下级向上级劝说。由此看来,几种翻译并不得当。Argumentative强调辩论,辩争双方一般是平等的,而事件争议的两面也各有道理。Exposition强调的是说明、阐述,是把内容细节展开了给读者看。Discourse指话语、对话,强调参与者的互动。笔者以为,刘勰的“说”是指纵横辩和的辩士对君主的游说,有劝说、说服的意思,英语中最贴近的词应该是suasion或persuasion。

辞者,“讼也”(《说文》)。刘勰认为“舌端之文,通己于人”(《文心雕龙?书记》)。在《书记》中,刘勰举子产驳斥郑公的例子,是将诉讼辞转为辩说辞。刘勰将“辞”归在“书记”之下,故“辞”是书记之一种。何谓书记?不少学者认为《书记》实为书信,不过这种书信和现代的书信显然不同。春秋时期士大夫的交流常常以书信的形式发生,可称为“辞若对面”,就是说既可面陈,又可以书相遗。这样的书信,常常是陈辞。辞还可以专指纯文学体裁中的“辞”,如辞赋、楚辞、《木兰辞》中的“辞”,是押韵的文体,常以抒情为重,也可以叙事。另外,阮元从训诂入手论“文”、“辞”,将“辞”与“文”对立起来,认为辞即散体,文即骈体,并举孔子《文言》为证,说明文必骈体。章太炎已经指出这种误解,认为《系辞》称“辞”,也是骈体,故不能以骈散来区分文辞。按黄侃的说法,刘勰所谓“《易》统其首”,是指《系辞》、《说卦》、《序卦》等篇为论理文的源头。从形式上来看,很有可能刘勰认为《系辞》是“辞”之所本。《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象”是指卦的阴阳刚柔爻象的变化,“辞”则为卦爻辞,也就是解释卦爻涵义以象吉凶的文句。可以说,《系辞》是解释《易经》卦爻符号的文字系统。《系辞》多用骈体,对各抽象的卦、爻符号作阐释、说明。结合辞表示“诉讼辞”的含义,此处“辞”是为了陈述个人意见而作的论辩。施友忠用oracular,意为神谕,通常为措辞模糊的预言,这与《周易》有相符之处,但是《系辞》本身并不是神谕,而是对神谕的阐释。更重要的是,“辞”虽对《系辞》有所本,却并不表示和《系辞》的形式、功用完全相同。从刘勰宗经但并不排斥变化的观点来看,“辞”也应该发生了历史变化。由此,“oracular”的翻译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黄兆杰的翻译是Rhythmic Prose,意为押韵的散文。这一说法也许可以概括某些“辞”的外表特点,但既不能突出刘勰所指“辞”的功用,也不能展现辞的本质特征。黄兆杰作这样的考虑,显然把“辞”看作纯文学体裁的“辞”,如前文所举辞赋、楚辞、《木兰辞》等。而刘勰将辞与论、说、序并举,可见他所指的辞不指韵语,当为论理之作。宇文所安用“comment”来翻译“辞”,有注释、评论、意见的含义,是表示见解的陈述。另外,在英语中常用“Appended Statements Commentary”或“the Great Commentary”来翻译《系辞》。comment和commentary是一组同根词,宇文所安用“comment”来翻译辞,说明他想到了“辞”和《系辞》的联系。杨国斌此处干脆采用了拼音的方式,对辞的含义有所回避。

对于序,施友忠、宇文所安和黄兆杰都用了preface,指书的前言、序语,也算是论理文的一种。刘勰在《论说》中提到“序”,说“序者次事”,可见“序”是说明次序的。内外、先后、主次均有序,“序”的存在正是为了“次事”。书的序言对全卷进行说明、介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叙明作者思路的顺序。可以说,刘勰的“序”正是“序言”,和英语中的preface极为相符。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英语中的“preface”总是放在正文之前,这一单词中的前半截“pre”常常作为单词前缀,表示“……之前”,而汉语中的“序”却不一定是前言,尤其在过去,“序”更常常放在文后。比如《文心雕龙》的最后一篇《序志》其实就是全书的序,并且标题中也明用了“序”字。这一篇恰恰就是叙明作者思路以及篇章布局的逻辑顺序。从这一点来看,“preface”似乎又和刘勰的“序”略有不同。不过,翻译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译者为了实现文化精神上的翻译,不得不放弃形式的一致。事实上,施友忠就把最后一篇《序志》翻译为preface,并重置为第一篇,这恰恰是他在形式上所做的牺牲。至于黄兆杰的翻译是Occasional Piece,相当于偶然的、临时的、或应景的篇章,似乎并不能表示“序”的含义。

$第二节 “诏册章奏”

刘勰指出,“诏策章奏,书发其源”。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认为“谓《书》之记言,非上告下,则下告上也。寻其实质,此类皆论事之文”。刘勰将这四类归为一组,确实是因为四者皆为沟通上下的文例。

看各家翻译,施友忠用edict译“策”,宇文所安却用同样的词来译“诏”,那么诏和策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刘勰《诏策》一篇中讲得最为清楚。《诏策》中说:“昔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其在三代,事兼诰誓。……秦并天下,改命为制。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刘勰对诏策的历史渊源做了梳理,“《书》发其源”,可见诰、誓都是诏策的源头。刘勰虽然对策、制、诏、诰分别作了简单的解释,后文实际上是将四者作为整体来阐释的,其中诏常代全体。如果一定要指出“诏”、“策”的区别,那么“策者,简也”,“诏者,诰也”。策命百官,策是相连的简,为天子任命、册封诸侯百官等的布告文书;诏告天下,上古曾以下告上称诏,但是秦以后诏就为天子专用,是天子教导、赞勉百官乃至天下万民的文书。翻译中出现的decree、edict、rescript、instruction(from the throne)都有相近的含义,指权威机构对下发布的公告。Decree 表示政令、法令、判决等,是正式的命令、公告;edict同样表示法令,但是英文中有“a decree issued by a sovereign or other authority”的意思,即由主权机构发出的政令;rescript源于动词rescribe,有回复、重写的含义,表示公告、法令、重抄,比如罗马君主或教皇对某些事情的正式答复。我认为刘勰此处讲诏策,既是两种文体,又是一个整体,是指天子对下作出的正式布告,并不必要彻底分开来翻译。当然,为了让译文前后显得一致,有意作出区别也是可以的。从几种译本来看,译者也应当有这样的想法,所以选择了模棱两可的单词来翻译,黄兆杰更是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方式来翻译“诏”和“策”,不过他所用的instruction(from the throne)其实可以用单个词语来表示,如edict就显得更地道些。

“章奏”的用法与“诏策”类似,虽然刘勰有《章表》、《奏启》两篇,两篇却并不能分割开来,每一篇其实都是综合论述章奏表议。可以确定的是,章与奏都是下级上书朝廷的议论文体。章者,明也。“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可见章表均为下臣对王庭表明心意的议论文体。刘勰所提到的“伯始谒陵之章”、“琳瑀章表”等已失传,但是诸葛亮《出师表》、曹植《求自试表》等仍流传于世。从中可以看出“表”往往表示臣民向帝王的陈请。刘勰说:“章以谢恩……表以陈请……”施友忠用memorial expressing thanks来翻译“章”,表现了谢恩之情,但体现不了上书的性质;用general memorial来翻译“奏”,则使“奏”涵盖了“章”的内容。宇文所安的declaration to the throne表现了上书的性质,却不明谢意。虽然declaration表示宣言,可以有广泛的含义,却不如acknowledgement意义明确。acknowledgement表示对某事的认可、谢意。比如英语论文的结尾或专著正文的前面常有一个acknowledgement,专门表示作者对帮助者的致谢。因此,我认为章可以翻译成acknowledgement to the throne,即“对朝廷的谢恩”,这一翻译与“章”的原意最为贴近。

关于“奏”的翻译,学者没有太大的异议。有三人采用了memorial一词,英语中既可以指纪念文、纪念碑、纪念日等,又可以指下级向上级呈请的备忘录、请愿书等。用来翻译“奏”,是取其“对朝廷、王权的奏议”的含义。一人用report,英语中含义很广,总的来说是对某种事实或意见的陈述,在这里主要强调下级对朝廷上级的报告,理解基本一致,在此不多言。

$第三节 “赋颂歌赞”

第三组“赋颂歌赞”,“诗立其本”,均为抒情文。《诠赋》云: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乐府》云:“乐辞曰诗, 诗声曰歌。”《颂赞》云:“四始之至,颂居其极。……(赞者)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由此看来,赋、颂、歌、赞果然都本于《诗》。

赋这种文体源于战国,由楚辞衍化而来,同时继承了《诗经》的修辞传统,兴于汉代。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外形似散文,但又比后来的散文更具有内部的韵律结构。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将诗、赋的区别归结为“缘情”和“体物”。其实早期的赋有许多抒情成分,如屈原骚赋是缘情为主。到刘勰的时代,赋已从《诗经》、楚辞中蜕变出来,经历了秦杂赋、汉赋、骈赋等发展阶段。秦世不文,故刘勰未作详解。汉是赋的重要兴盛时期,典型的汉赋往往文风华丽,词藻斐然,为天子歌功颂德,虽然结尾可能有讽谏之意,最后传世的却是铺陈的辞采。到了六朝时期,骈文的盛行也给赋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六朝的骈赋讲究对仗工整、用词华美,形式上的束缚不免影响文义的表达。刘勰认为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仍然把“体物”看作赋的重要特点。同时,刘勰又指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故情志也是赋不可缺少的成分。“物”主文义,“情”主“文词”。如果仅有丽词,而无雅义,就会“繁华损枝,膏腴害骨”,就是说过于注重辞采反而有害文义。只有情物相宜,才能写出好赋。

同类推荐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天地颂(第一部)

    天地颂(第一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千家诗

    千家诗

    本书汇聚《千家诗》的各种今注今译成果,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编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顺序。除订正讹误外,还作了详尽的注解,加入丰富的译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尽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配以古典雅致的画作,使读者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然天成。本书为每首诗都标注汉语拼音,为孩子们扫清阅读障碍,更易诵读。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幻想年代

    网游之幻想年代

    一个意外,他成了精神分裂。一次错手,他进了网游。一个误会,他成了废柴。一本邪书,改变了他跟整块大陆的历史。宅男亡灵,恋父刺客,蛮力精灵,闷棍法师,乌鸦骑士,龙战牧师……看我怎样玩转世界,一切尽在本书!总之,这是一个得了精神分裂的人在女儿(?)的帮助下在游戏内外大肆泡妞的故事。(天音:疑?故事怎么成这样了?)
  • 文化阐述

    文化阐述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2009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09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百姓喜剧、爆笑校园、职场幽默、名人幽默、笑事调侃。这些文章反映了2009年度我国幽默作品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九岁小女的田上人间

    九岁小女的田上人间

    一睁眼,便看到一农妇抱着自己一边走一边在傻笑!旁边的观众哧之以鼻:“这疯女人的女儿都丢人五六年了,不知道从哪里捡回来个野种。”九岁的离玉从小被家族的那帮混蛋关实验室里当小白鼠灌输了太多成人的思想!身小,心不小~!“玉,叫娘啊!”疯娘笑呵呵地捏着她的小脸流口水。她木然地叫了声娘!虎毒不食子!还了解到这疯娘本来有一位如意郎君,哪知一日飞黄腾达撇了糟糠,娶了富家女,成了一方商贾!家徒四壁?!那咱就白手起家!家族排挤?!等你山穷水尽!贪官不仁?!赌你抄家灭门!疯娘前夫不义?!让你一败涂地!疯娘不疯,还是俏丽佳人?!那咱就给你招夫,丞相行不行?啥?不行?那就王爷!王爷也不要?!疯娘莫非想要招皇帝?片段:3少年看着眼前所谓的“全自动插秧机”,他只是好奇研究一下!结果拆得七零八落,耳边是女孩稚嫩的声音,却异常的寒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很显然,这八十顷农田,在少年的眼里那是一片领兵的战场……本来拿刀拿剑的军人,个个一脸污泥,笨拙地跟着一帮农夫插秧种田!锄禾日当午!那日“当午"们,被“锄禾”日得很惨烈!在柴晞的眼里,喜欢就是喜欢,你不喜欢没关系,我喜欢就成了,况且我一定会让你也喜欢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

    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

    “囧”字的含义是什么?“囧”字本意是光明,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安理解这一点非常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脸,那么“人”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美貌,“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恨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但就是这样一个字,现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简直再完美不过了。《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以流畅的语言,详实而饱含哲理的事例,介绍了人生逆境的众多应变术,文字优美隽永,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揣摩。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