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700000025

第25章 英语世界对《文心雕龙》关键词的误读及创造性理解(4)

为了更好地阐述“风骨”这一文论范畴在建安的兴盛、建安之后的衰落和盛唐时期的复兴,林文月首先对“风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她与其他学者一样,也意识到“风骨”首先是用于人物品评的,指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容貌体形等给人留下的整体影响。这一术语逐渐被文论家所借用。林文月指出,这一术语虽然具有灵活丰富的特点,却不够精确,有些松散。因此,“风骨”的含义和文学作品“风骨”的评判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一般认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风骨》篇是最早较全面讨论这一关键词的文章。刘勰一开始便对“风骨”作了明确的解释,他首先在《诗经》中找到最有力的“风”的源头,“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接下来把风与《毛诗序》中有关教化的经典阐释联系起来,称其为“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但是,林文月发现,刘勰并没有进一步强调汉儒关于教化的阐释,似乎有意忽略了同处于《毛诗序》的“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相反,他马上把“风”解释为与“情”和“气”相关的概念。关于“骨”,刘勰并未能从经典中找到权威的支持,因此他将“骨”与“风”并置讨论。从《风骨》开篇的段落来看,风为内容所反映的“情”、“气”,而“骨”主要指文学表现形式,因此黄侃才会有“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说法,不过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

林文月认为,在“风”与“骨”或内容与形式之间画一条清晰的界线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一切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文学表现形式组成的。正如刘勰在《情采》中所提到的,“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情与辞并非相对立的概念,而是如经纬一般交织在一起,因此,将“风”与“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刘勰对“风”、“骨”的意义的描述表明这是一个强调生动表现的概念,“风骨”与钟嵘所用的“建安风力”中的“风力”的品质相近似,二者所指的是文学创作的同一种品质。林文月指出:“刘勰关于‘风骨’的看法对研究‘建安风骨’至关重要,事实上,任何把‘风骨’范畴孤立起来看待的做法都无法实现对这一范畴的正确理解。”

$第三节 论神思

“神思”是《文心雕龙》中另一组重要的关键词。和“风骨”一样,“神”与“思”都分别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作为重要范畴出现,二者结合而成的“神思”则是刘勰首次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对后来的“神思论”及其他相关文学理论造成重大的影响。英语世界的研究者们对“神思”这一关键词也颇感兴趣,有的从创作论的角度论“神思”与想象的关系,有的通过翻译来重新阐释刘勰的“神思论”,有的则考证“神思”中的关键词“神”的历史缘由及实际意义。

一、“神思”与诗人和世界

刘勰对“神思”的阐释最为系统地表现在《神思》一篇中,因此,英语世界许多学者对“神思”这一关键词的理解也是从他们对《神思》篇的认识开始的。美国汉学家艾郎诺就曾通过讨论诗人、诗心和世界的关系来重新理解“神思”的内涵。

在一篇论文中,艾郎诺对刘勰关于文学想象的观点进行了探讨,并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重新翻译了《神思》篇的内容。根据瑞典汉学家葛瑞汉(A. C. Graham)的观点,艾郎诺把“神”译为daimon。daimon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魔鬼、邪神”。但是,daimon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作品时,其实并不是一个反面的词。陈思和曾在一篇文章中对daimon的含义有较为详细的叙述,他根据柏拉图等人的文献资料,指出daimon 有多种含义,它蕴含着某种原始的冲动和生命力,是一种介乎人神之间,把神性与人性结合起来的力量。总的来说,“它神通广大,但又常常在人们失去理智的时候推波助澜,所以既有客体性,又与人的性格、心念、本能密切相关。它是对社会某种正常秩序的破坏,包括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正统性(苏格拉底)、对社会伦理与道德的制约性(第娥提玛),以及对自然界规律的神圣性(波斯王),但在这种强烈的破坏动机里仍然包含了创造的本能和意愿”。

艾郎诺认为,在中国古代,“神”是人内心或灵魂与自然世界种种神性相应和的某种因素,人的“神”超出人类的理解,它与非人的“神”的联系在人体之外。“神”最基本的特点是能够离开身体四处游荡,因此与daimon比较接近。通常译者用“spirit”来翻译神,但艾郎诺认为这一词在英文中已经用得过滥,无法表现“神”这一概念的特殊性。此外,英语中难以找到相应的动词和形容词形式,因此不能表示刘勰在《神思》中所反映的“神”的多样和变化。艾郎诺意识到daimon比较容易让人把“神”与“恶魔”混淆在一起,但他认为这是较合适的一种选择。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异质文化术语互译时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篇文章中,艾郎诺主要是通过翻译的实践来进一步阐释《神思》篇的内涵,因此,对翻译问题特别关注。在阐述了“神”一词的翻译后,他又指出,学者常用“imagination”来翻译“神思”,这也是不妥的。尽管一些中国学者使用“想象”这一现代术语来解释“神思”,但这种概念的转换本身不一定正确。艾郎诺认为,刘勰其他篇章的名称都不是这种抽象的词语,因此“神思”也应该是从具体概念引出比喻意义(比如神从具体的神鬼等逐渐引出想象的因素)。艾郎诺注意到“神思”与“想象”以及“神思”与“imagination”之间的差异,但他忽略了另一点,即“想象”与“imagination”的差异。从他的言语中,似乎把现代汉语中的“想象”与英语“imagination”看成了完全对等的概念,因此对二者的区别并没有进行分述。

艾郎诺指出,在西方,“imagination”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术语,可以用来描述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文学传统中的许多理论,而刘勰的“神思”却有着很强的视觉性,强调外物的形象在脑海中的重现。这种重现似乎并不局限于外物客观的形象,反而和西方的幻想(fantacy)概念有几分接近。在艾郎诺看来,只有那些对西方文学传统还不够了解的人,才会把“神思”看成与“imagination”相同的概念,事实上,西方传统“想象”概念中思维活动与“理”(reason或intellect)之间的对立在刘勰的“神思”中是看不到的。很显然,艾郎诺对出自西方文化传统的术语“imagination”有着很深的了解,他意识到这个术语包含了许多“神思”之外的意义,因此用来翻译“神思”容易让英语读者扩大“神思”的内涵。对他来说,二者之间似乎存在这样一个公式:“神思”<imagination。但是,艾郎诺没有考虑到,“神思”同样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由来已久、内涵丰富的术语,“神思”所包含的一些意义同样超出了imagination的内涵。也就是说,用“imagination”来翻译“神思”,既可能在某些方面扩大后者的内涵,也可能在某些方面丧失原文的一些意义,二者是不对等的关系,不能用简单的“大于”或“小于”来界定二者的关系。

在该文中,艾郎诺对《神思》一章的主要内容及原有的英文翻译进行了辨析,并给出了自己的翻译。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他让读者对刘勰的“神思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指出,刘勰并非“神思论”的缔造者,也不是使用“神”或“心”的文人,但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描述神思问题的学者。刘勰用一整章的内容来讨论“神思”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把关于“神思”的思考和研究“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

二、“神思”与imagination

在同一本书中,另一位学者林顺夫也对“神思”这一术语进行了讨论。尽管作者讨论的是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但他对“神思”这一关键词的意义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林顺夫指出,“想象”一词的含义与“imagination”是不对等的,但是和艾郎诺不同的是,林顺夫认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概念“神思”基本能涵盖“imagination”的内容,但二者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林顺夫认为,在古代中国,“思”不仅可以指思维、思索,还可以有怀念、想念的含义。从《论语》、《诗经》等经典中,他找出种种例证,说明“思”常常表示某人想着不在眼前的东西,也就是说,缺席的人、物或事的形象通过回忆出现在人的眼前。由此,林顺夫认为思的这一层含义与英文“imagination”的基本价值是可比的,那就是使人们想到不在眼前的东西。林顺夫指出,当“思”表示怀念、想念等时,便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当其表示思想、思考时,它所侧重的则是智力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思”既可以是感情方面的,又可以是智力方面的。而西方的“imagination”通常被看作与理性相异的概念,这一点二者有所不同。林顺夫指出,汉语中“心”常用来指“思”的行为主体,“心”既是心,又是脑,这说明中国人习惯于把心思与肉体及理性与情感联系在一起。林顺夫这一观察和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大有关系。一般我们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二元对立的哲学传统相关,因此看问题不但喜欢一分为二,还常常将事物的两面对立起来。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更近于融通、综合,习惯于把事物看成整体,尽量协调对立面的矛盾。因此,西方的“imagination”被看成与理智相对的观点,而在中国,“神思”却是感情与理智相融合的产物。

林顺夫指出,“神”同样也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神”使“思”成为寄居在某人心性中的精神活动,另一方面,“神”使“思”披上神秘、有灵性、难捉摸的面纱。林顺夫认为“神思”中“神”的概念与上古时期的“天神地鬼”相关,不论是系辞传中“阴阳不测为之神”的说法,还是庄子所谓“神人”的神性,都有着某种深不可测、不可思议的神秘含义。因此,和艾郎诺一样,林顺夫也认为“神”可以翻译为daimon。其实,葛瑞汉在翻译庄子的神人时,就借用了歌德对daemonic的阐释,将之译为daemonic man,认为《庄子》中“神”暗指某种比人更有智慧的不可估摸的力量,遍及宇宙,存在于人心底。林顺夫认为葛瑞汉的翻译是精心思考选择的,因此他接受了艾郎诺近似的翻译,即以“daimon”来译“神”。不过,林顺夫认为,刘勰的“神”虽然受到《易经?系辞》和《庄子》的影响,他的“神思”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神思”既不是庄子的“神人”特有的能力,也不同于柏拉图传统中诗人创作时被“神体”附身时的那种思想活动。在他看来,每一个人都有“神”,“心虑言辞,神之用也”(《养气》)。“神思”让人通过想象看到缺席的景象,经验中的意象能再次出现在眼前,因此,“神思”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能激活过去经验中所记忆的意象,超越时空的限制。林顺夫再次提到,这和西方文学概念“imagination”是相似的。

同类推荐
  • 社会底蕴

    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四川曲艺史话

    四川曲艺史话

    本书给了四川曲艺一个简洁、明快的艺术定义,对众多曲种进行了三级分类法,介绍了从汉代到近代四川曲艺的发展情况等。
热门推荐
  • 武道至尊

    武道至尊

    身怀神武血脉的王辰,肩负重担,带着家族的仇恨,带着梦想踏上武道。杀仇人,寻武道,名动天下,带领着家族,带领着没落的宗派,他开始了他的征程,开始了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问鼎之路,何其困难,无边杀戮,蔓延而来。且看,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神武血脉,君临天下!金刚之身,问鼎苍穹!
  • 秦爷请接招

    秦爷请接招

    【正经版】沿袭着“门当户对”的传统路线,18岁的穆回终于还是嫁给了秦衍,这个原本是她姐夫的人。她流产了,他的真正心上人回来了。她的病恶化了。于是,他们协议了。于是,她的青春被他熏得乌黑乌黑——于是,她将自己如秋风卷落叶般卷走了——三年后,在她完全失明前,她回来了,带着外面的“外遇对象”和“儿子”。她只是想看一看她的父母,没想到他却要她跟他回家!而她们会消停吗?战火一旦打响,秦爷,你就等着接招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爱妃,听说你要爬墙?(完结)

    爱妃,听说你要爬墙?(完结)

    醒来就发现自己穿越了,十七芳龄的少女竟然变成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什么妃子不妃子的,她才不想老死宫中,光是看望不到尽头的宫墙,就可想象以后自己的生活会多么辛苦,什么被毒杀拉,被下计迫害拉,或者直接被匕首插入胸中拉,无论是哪种死法,她都不要,所以,她决定出墙……三岁之时:只是,这个奶娃是谁家的?干嘛紧拽自己的裤子不放?“壹,壹……”小奶娃的手逐渐上升,借着力道他开始攀爬,“悉悉”,然后用力地吸着口水。恩?裤子竟然被他扯掉了?没关系,没关系,她也才三岁,被个吸奶的娃看下没关系。“唔唔……”奶娃的唇直接吸在了她可爱的屁屁之上。“我,要,出,墙!”她大声呐喊。十岁之时:“去哪?”他冷眼望着偷偷摸摸的鬼祟身影。“茅厕。”将包袱往墙外一丢,她开始搬梯子,利落的速度便是她七年中不断累积的经验。“去宫外的茅厕?”额头上青筋浮现。“不对,是去妓院的茅厕看看。”一身男装的她兴奋地开始攀爬。“回去睡觉。”一剑砍断梯子,抱住跌落的娇小身影,直接消逝……十七岁之时:“爱妃,梦游发作了?”他坐在软轿之上,缓缓地扇风。“啊,是这个不知道名字的王爷说要带我出墙。”她倒很干脆的推卸了责任,事不关己,还是高高挂起的好。“王爷拉去砍了,爱妃,下次可别这么明显,浓妆艳抹,谁都知道你是皇妃,本来就丑,可别出来吓人。”侧过脸,她阴狠地笑了笑。她,还是,要,出,墙!
  • 劲羽飞凌:羽毛球

    劲羽飞凌:羽毛球

    本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羽毛球基本规则、羽毛球打法类型及其战术、羽毛球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大赛、中国羽毛球的发展及其辉煌、期待北京奥运羽毛球等。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4)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冤家

    冤家

    一个不肯嫁人的老姑娘,熬到三十多岁,依旧对男人不太感兴趣。她的理由是,她不喜欢男人。一个不想结婚的老男人,从十六岁起开始泡妞,一直泡到三十二。他的理由是,他实在太喜欢女人。这样的两个人,因为一个串线的电话,就这么狗血地相遇了,一个不愿嫁一个不想娶,可是生活,往往是由不得他们的。姚锦之总在想,初次见面,那个混蛋就敢收她一小时五百块!难道他是酒吧里做sex服务的工作者吗?
  • 花幡

    花幡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酒魂

    酒魂

    小说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纷争,来表述亲子,爱恨之痛。感情的纠葛,在情义之中的轻重,如酒之魂让人迷醉。通篇以酒言情,言人生,言不能言语的悲痛和愤慨。在现实生活中的难分难解,诉说人生历程中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曾经,以及灯火颓靡的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到醉与醒的边缘,撩起现实社会的痛。
  • 全球通缉:追捕出逃少夫人

    全球通缉:追捕出逃少夫人

    洗完澡后浴巾不翼而飞,他堂堂宫家掌权人竟然险遭偷拍!她是父亲临死前钦定的儿媳,钦定开始就肆无忌惮的搬进他别墅,美名其曰培养感情,但是自此后抓小三,警局赎人的事就络绎不绝。最可恶的是这女人竟然在他水里下药,拍了无数照片后逃跑!他咬牙,实在忍无可忍,全球下达通缉令如有抓到少夫人并带回来者。赏金千万!,“白宥熙,三秒内把我的浴巾还回来!”“好呀,出来摆个POSS,我就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