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700000024

第24章 英语世界对《文心雕龙》关键词的误读及创造性理解(3)

吉布斯对“风”的演变的历史背景并没有表述清楚,这对其阐释《文心雕龙》中“风”的内涵有一点小小的缺憾。不过,吉布斯紧跟着回到《文心雕龙》,指出刘勰的“风”其实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刘勰试图将以往“风”的种种含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有力的概念。通过他的描述,风成为一种文学现象,一种影响他人的内在冲动,作者试图通过特定的写作方式,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欲望等方面的共鸣。因此,吉布斯认为可以用“suasive force”来翻译“风”。suasive是指劝导的、说服的、善言的,suasive force即指善劝导的力量。吉布斯指出,刘勰的“风”代表了作者及其艺术作品中所遍及的某种特质,它被赋予一定的生命力,产生如风一般的能被人感受的效果。人们似乎不以其本身内容,而以其产生的效果来进行区分。吉布斯认为,刘勰对“风”这一术语的应用,其实是一种重构。他从以往的经典中借用了这一内涵丰富的术语,通过重新定义和描述,使其成为纯粹文学概念。“风”原来所具有的伦理、政化方面的含义被削弱。虽然刘勰有意无意在《文心雕龙》中提及“风”原来承载的内容,不难看出,刘勰是在有意识地建构一个美学新概念。

吉布斯指出,刘勰充分利用比喻的方法,通过四种联想来表现“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首先,以空气流动形成的风的形象来比喻文学作品的特质。自然风本身是无形的,文学作品的“风”同样是难以捉摸的。接着,为了使“风”的内涵更完满,刘勰用“骨”的形象来作补充。“风”是遍及作品的某种特质,而“骨”则是这种特质发生影响的渠道。第三种联想是“风骨”俱备的飞鸟,事实上刘勰在《风骨》中多次以此来描述风骨的重要性。第四种联想则为“气”,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另一个重要的话语范畴。关于这一点,不少学者持相同见解,认为风骨与“气”是紧密相连的。如黄叔琳所谓“气是风骨之本”,认为气是风骨的本源,纪昀所评“气即风骨,更无本末”,更认为气与风骨并无区别。范文澜也提出“本篇以风为名,而篇中多言气……盖气指其未动,风指其已动”。刘勰本人在《风骨》中多次指出气对于风骨的意义,如“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如果作者作文时缺乏内在的气,在外则表现为无风。说司马相如“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作品的表现是“气号凌云”,仍然与气相关。后文更是专门探讨了《典论?论文》中的论气说,表明气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吉布斯认为,刘勰能将风骨这一范畴完美地编织在《文心雕龙》篇章之中,赋予其新意,“风”这一字的选择实在令人赞赏。他表示,在英文中很难找出合适的词来翻译“风”。

三、从“风”“骨”的有机结合看“风骨”的理解

1973年,施友忠在其英语论文《刘勰的有机整体观》中试图对风骨进行阐释。施友忠认为,“风”与“骨”时而分陈,时而合述,“风骨”的用法是刘勰有机整体观的体现。一开始,刘勰便表明“风”与诗经的联系,把它看作志气之本源。然后分别对“风”、“骨”进行阐述,似乎将风与情、骨与辞联系在一起,清晰地划分开来。但紧接着,刘勰又将二者混淆起来。施友忠指出,如果风为情意,骨为文辞,那么“丰藻克赡”的文章怎会因“风骨不飞”而“振采失鲜,负声无力”呢?可见,黄侃所谓“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说法并不够精准。此后,刘勰称潘勖作品思摩经典,故“骨髓峻也”,相如因为文辞过人(“蔚为辞宗”),故“风力遒也”,似乎已将骨与文意、风与文辞联系在了一起。后文更有“骨采”、“风辞”的用法,彻底将风骨文辞混淆一气。施友忠提出,刘勰对“风骨”的叙述看起来有些前后矛盾,其实不然。如果认识到刘勰把文学创造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概念就可以适用于方方面面,那么要理解这一看似模糊的概念就并不困难了。无论风骨的定义怎样变化,它总是能体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就是刘勰的目的。施友忠认为,刘勰所处的时代骈文正盛,刘勰一方面希望改变这一潮流,将文学创作带回经典传统,一方面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在反动的同时又受潮流的影响。因此,《文心雕龙》有着改革的内核,却依托于旧的骈文形式。“风骨”概念带给人们的种种迷惑和矛盾恰恰是他刻意追求排比效果造成的。正因为他对骈文丽辞无法释怀,才成就了《文心雕龙》这部文辞优美的理论巨著。施友忠关于刘勰骈文形式的看法,后来在宇文所安的论文《刘勰与话语机器》一文中有更详细的论述。

施友忠进一步讨论到,《风骨》篇不仅涉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还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中“气”这一概念的重要材料。“气”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学思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孟子有“浩然之气”,庄子有“道气”,曹丕有“文气”,到了刘勰,他用“风骨”将“气”作为统一文学创作力与美的唯一元素。尽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并没有直接阐述“风骨”和“气”之间的关系,他有关曹丕论“气”的论述却明显地将“风骨”与“气”联系到一起。和吉布斯一样,施友忠也注意到“风骨”与“气”的联系。

另一位学者纪秋郎也认为风骨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关系,不过,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风骨”的意义,认为“风骨”这一概念在历史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指出,当代文学评论家往往处于两个阵营:一是俄国形式主义、某些新批评学家和现象学家所坚持的文学本体论,即认为文学研究应该关注文学的美学本质,或者说文学性,而读者、作者等历史因素是不足挂齿的;另一阵营包括一些传统的学者,他们强调文学现象的历史性,认为文学是不可绝对科学化的,必须把文学与其他非文学因素关联起来看待。在纪秋郎眼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一些概念有可能包含不同流派的观点,“风骨”一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纪秋郎认为,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分析,“风骨”与许多问题是相关的,比如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关系、客观性与非个人化理论、“情感谬误”(affective fallacy)与谬误之谬误(affective fallacy fallacy)的矛盾,以及有机形式等话题,都可以与“风骨”概念相联系。正如纪秋郎所提到的,研究这些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风骨的组成因素以及将此概念应用于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方法”。

由于纪秋郎希望把中国文论话语应用到西方文学评论中去,他大量地引用了西方文论中的观点,有意把“风骨”与西方文论话语相提并论。他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了现当代西方文学评论思潮的主流,但是文学所承载的东西并不能完全通过精确的科学技术来分析和表达。因此,中国古代文论中人性化的趋势很值得人们思考。汉至六朝之间,文学批评突然兴盛、成熟起来,而此前一些人物品评的术语被应用到文学评论中,比如“文质”、“风骨”等。“风骨”最初用来形容人物的某些特性,“风”是一种较抽象的品质,“骨”则是其具体体现。当“风骨”被应用到文学批评中时,评论者主要通过对具体文本的阐释来感受那种抽象的品质。纪秋郎认为,当刘勰分别使用“风”和“骨”时,“风”反映了他对真情实感所带来的力量的重视,“骨”则体现他对如何简洁、和谐地组织文字材料的看法。“风骨”合在一起,便可看作刘勰对一切文学风格的基本要求。纪秋郎指出,“风”的概念说明只有真实的情感才可能感人,但是仅仅有真情还不能给予文学作品灵感和说服力,因此,刘勰大多时候使用“风骨”这一组合词,似乎是以“骨”来补充“风”的不足。“风骨”还不足以表现其心中的艺术特质,因此刘勰又引入了另一个词“采”。纪秋郎认为,刘勰的“骨”主要指文学作品的组织结构,是作者在安排作品内容时所做的处置和选择。好的文学作品应当有清晰的结构、优美的文辞,但又不能堆砌辞藻。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应当有力有效地表达情志。

纪秋郎指出,人们对“风骨”概念的不解主要源于对“风”和“骨”之间的有机关系的不理解。刘勰通过“气”的概念把“风”和“骨”联系在一起,二者之间的有机关系类似于本质和模式(substance and pattern)的关系。没有结构上的有机统一,“风”的说服、感化力量无法施展;另一方面,强有力的语言表达模式总能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风骨”概念包含了有机整体的两个方面:“骨”主要和作品的水平维度相关,体现文学作品内部的文学性;“风”则和作品的纵向维度相关,主要体现作者、作品、读者、世界等的外部关系。尽管“风”、“骨”各有所侧重,大多数时候,“风”或“骨”都兼指“风骨”。如果一定要分述,则“风”是作品的整体影响力,“骨”是本质和模式的艺术统一,“采”才是文辞。在厘清“风”、“骨”、“采”概念的区别与关系之后,纪秋郎再次将“风骨”概念和西方文论中的一些观点如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性”等做比较,指出刘勰虽然十分注重文学的创新,但同时又强调传统的重要,因此相对于新颖的文学创作形式而言,他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的本质。纪秋郎提出,刘勰“风”的本质和韦勒克所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整体价值十分相似。刘勰通过“风骨”这一概念,将本质与形式、作者与读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使他们各得其所,并在作者、作品、读者等组成的历史世界之间架起桥梁。

纪秋郎在讨论“风骨”时,常常使用“本质与模式”(substance and pattern)或“本质与形式”(substance and form)来表明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两组概念和我们常说的“内容与形式”(content and form)是很相似的。“内容与形式”是西方修辞学中约定俗成的概念。修辞学一直对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有所区别,早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就有逻各斯中心(logos)和言说(lexis)的区别。罗马学者则用要物(res)或意(voluntas)和词(verba)的对立来说明这一组关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谟(Erasmus)等学者重新讨论了文辞与文意之间的关系,于是“内容与形式”成为一组重要的二元对立概念。以往研究刘勰“风骨”的学者也常常联想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虽然substance和content在表示内容时常常可以互换,大多数使用者会用“content and form”的概念,而纪秋郎的文章中一次也没有提到content这个词。纪秋郎的这一选择也许表明他并不想太多地纠缠于内容/形式的对立问题。

四、从“风骨”的实际应用看“风骨”的理解

除了对风骨的释义外,也有学者借用《文心雕龙》中“风骨”的概念来分析文学作品。比如任世雍的《从刘勰“风骨”看夏目漱石风格的本质》便以“风骨”为参照,来探讨日本明治时期作家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风格。

此文中,作者把刘勰的“风骨”主要理解为本质与形式。“风骨”的含义似乎永无定论,难以判决,但是作者认为,风骨与灵魂和肉体是相关的,因此二者不可分割。二者相合时,便产生“气”,而“气”只有通过“风骨”的结合才能得到理解。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反映“气”的作品才可能成为杰作,“气”或风格是判断文学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任世雍指出,刘勰根据作者的才、气、学、习等基本因素将文学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和轻靡八体,他所真正关注的是这些基本因素与不同风格之间的关系。风骨的结合形成风格,而风格由内在的才性和外在的才学所构成。内在才性包括才、气(天赋、性格等),而外在才学则包括学、习(后天的努力和积累等)。任世雍正是在这样的假设下,用风骨来分析夏目漱石的创作风格与作品的。

任世雍指出,夏目漱石风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他接受融合中、英、日三种文化的教育,他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环境等都对其独特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他认为,夏目漱石胸中含有三种文化背景中的文学,这为他的文学表现形式“骨”提供了主要框架,并为他的文学内容“风”奠定了基础。夏目漱石出生于1867年,他刚出生便被他人抱养,直到9岁才重返生身父母怀抱,却并未得到父母的宠爱。任世雍认为,夏目漱石童年缺乏父母之爱可能是导致其用语“非人情”的原因之一。此外,夏目漱石出生于江户(东京)。明治维新期间,日本西风大盛,人人都欲摈弃东方传统而追随西方文化。面对这种局势,夏目对全盘西化的风气提出了批评,特别对日本自然主义的兴起提出批判,同时对当时出现的利己主义和伪善主义也进行了抨击。任世雍认为,夏目漱石的三重文化文学背景、童年父母之爱的缺失、对伪善利己的抨击、对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以及日本自然主义思潮的忧虑、自身的江户地方特性等,分别体现在其风格特征的各个方面。任世雍以夏目漱石的名著《我是猫》为例,对作者的“风骨”进行探讨。他指出,“骨”作为文学表达,反映了作者在文学方面所受的教育。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简约、幽默,机智中又透出一种闲适,似乎有意和当时的自然主义思潮反其道而行。此外,他还吸收了英语文学的一些有利元素,使自己的作品既带有《格列佛游记》式的讽刺,又如《项狄传》《项狄传》(Tristram Shandy, 1760),英国作家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的代表作。般有些荒诞不经。《我是猫》中,东方式的简约与幽默和西方式的荒诞和讥讽无疑是构成作品“骨”的重要成分,种种元素的融合交织遂产生了夏目漱石特有的清新文气。任世雍对“风”的阐述没有如此具体,因为他认为《我是猫》最凸显的是其文学表现形式,而非其本质内容。他指出,尽管夏目漱石作品的内容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但《我是猫》中“风”是随着“骨”的发展而得到体现的。这部著作中,“风”围绕作者对人性中利己主义、伪善、虚荣、拜金主义等的批判和对全盘西化、狭隘自然主义写作的嘲讽而表现出来。由此再次看出,任世雍认为“骨”偏重形式,“风”偏重本质内容。

五、从词义的发展变化看“风骨”的理解

有些学者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风骨”。如林文月的《风骨的衰落和复兴:论建安至盛唐以来变化的诗歌风格》一文就着眼于“风骨”一词的发展与历史变迁。她认为,刘勰《文心雕龙》中对“风骨”的阐释是“风骨”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

林文月指出,早在六朝时期,学者就把建安时期看成文学创作的一个特别时期。钟嵘在《诗品》中已经提到“建安风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虽然没有直接把风力或风骨与建安联系在一起,但认为建安时期的文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明诗》),“梗概而多气”(《时序》),在《风骨》中也大量正面引用了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作,对建安与风骨的联系应该也是有意识的。

同类推荐
  •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也就是说,编者将支离破碎、点线分割、散落各地的中国神话彻底地回归到了一个有着基本脉络、基本情节的体系上,与世界神话学及中国神话学的体系是相同的,以期较完整地献给中国读者。尤其是广大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一套详实可靠、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神话故事读本。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在前人的整理基础上,在故事的类型上,对中国神话重新进行了彻底的梳理,既对应了神话学的学理要求,也对应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北欧神话的类型。,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所选的中国经典神话。本书的四辑分类从学术的角度上看是科学的,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上看也是严谨的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热门推荐
  • 飘动的导游旗

    飘动的导游旗

    陆川是一名普通的地接导游,在一次五天团中结识了心怡的女人白丽丽,随着旅游行程的进程,彼此从陌生到相恋,两颗孤寂的心逐渐靠近,工作同事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到恋人,从而引出各自曾经的经历逐层,从而展示了导游职业和内心中的苦与乐、喜与悲。在展示导游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活的同时,也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美丽的草原风景,带着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内蒙旅游的真实感受。一次突发的带团事故之后,陆川被迫选择放弃了曾经热爱的职业。辞职之后,陆川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自悲、自闭、怀疑、焦虑不断地折磨着陆川的内心,让他痛不欲生。朋友的离去,家人的误解、旧时失败恋情经历的困扰,使得陆川几乎迷失了自我。在他最孤立无助的时候,一个女人用爱鼓励了他,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在陆川重新步入事业正轨的时候,这个女人却从此离开了他的生活。
  • 你不可不知的生活常识

    你不可不知的生活常识

    本书从八个方面着手,来帮助你提高生活质量,为身心健康加分。厨房技艺常识,让你掌握一手好厨艺,在厨房里得心应手;饮食常识,让你吃出健康;疾病防治常识,让你远离疾病;购物常识,让你购物快乐,省钱又实惠;运动常识,为你提供最安全最健康的保健之道;睡眠常识,让你睡个好觉;养花常识,让你美化自己的生活;家庭除害常识,让你远离侵扰。
  • 武家栋梁

    武家栋梁

    武家起于微末,栋梁崩于战国,当荒谬的武士道大行其道,谁还记得当初源氏的誓言。当羽柴秀吉还在为找干爹而苦恼,德川家康开始自称河内源氏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才是武家栋梁。八幡宫前深深荒草中,隐藏着武家数百年的荣耀,吉良家的少年,却被迫踏上追赶时代的步伐,走上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下克上、背叛者的下场只有灭亡,一切幻想将在滚滚铁骑下化为灰烬,源氏栋梁家将在白旗下浴火重生。(主角不是萝莉控)
  •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所以人一定要勤奋。那么样付出,付出在哪里?这一点很重要。勤奋的道理也一样。所谓走捷径或找机会就是讲这个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脑力有限,你用在什么地方或一段时间内在什么地方付出,回报就会出现在哪里。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穿越之冷月无声

    穿越之冷月无声

    这世间,最美不过情人重逢,最哀不过冷月无声。一句话简介,看看就好。
  •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在做事中体会做人的真谛,在做人中感悟做事的奥义,做人在于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以心攻心、赢得好感、化敌为友、左右逢源、获得支持、八面玲珑、路路畅通。做事在于热情洋溢、眼光敏锐、灵活变通、工作到位、不畏艰难、不言放弃、以退为进、有礼有节、甘当责任。
  • 冷宫毒后:毒女也倾城

    冷宫毒后:毒女也倾城

    十年前,一桩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留下一对双生遗孤。双生姐妹花,同人不同命。她是相府千金,倾城皇后,却偏偏智商只有七岁。她是毒王徒弟,罂粟楼主,奈何浑身青斑不可示人。当命运的轮盘转动,青面毒女重生为倾城傻后……
  •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卓越方法探寻(人生高起点)

    卓越方法探寻(人生高起点)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就会裨益多多。这套《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读者,目的就是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