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03

第3章 李白出生于蜀(1)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01年出生于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这个本来就有充分历史根据的观点却遭受过不少质疑。

李白的出生地在唐代就有不同说法。《旧唐书·李白传》说李白是山东人。《新唐书·李白传》说:“李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这就纠正了《旧唐书》的谬误。从两宋以至近代,对李白生于蜀并无异议,只是王琦提出了一个疑问,他在《李太白全集》后的《年谱》中说:“以《代宋中丞自荐表》核之……神龙改元,太白已数岁,岂神龙之年号乃神功之讹,抑太白之生在未家广汉(绵州在汉代属广汉郡)之前欤!”但他最后的结论仍然很明确:“太白生于蜀中。”到1926年,李宜琛《李白底籍贯与生地》首倡李白生于西域说,后来陈寅恪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一文中也认为“太白生于西域,不生于中国。”但这个观点并未引起学术界多大反响,在《辞源》、《辞海》及大中学教材上皆说李白生于蜀。

1971年郭沫若发表《李白与杜甫》,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其位置在今吉尔吉斯境内的托克马克附近。接着我国的对苏照会也说,我国伟大诗人李白出生于碎叶,说明那片土地自古是中国所有。在那“万马齐喑”的日子里,权威的话一出,也就一锤定音了,所有的工具书、教材都改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宣告“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笔者首先向“李白生于碎叶说”发难,几经周折,拙作《李白生于四川江油》终于在1982年《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五辑上发表,在学术界引起热烈讨论。20世纪80年代先后出现了六种李白出生地的说法,除“中亚碎叶说”、“蜀中说”外,还有“新疆焉耆说”、“新疆哈密说”、“阿富汗(条支)说”、“长安说”。经过激烈争论,“李白生于蜀”的观点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992年版中学历史课本改为“李白彰明(今江油)人”。《中国大百科全书》、《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李白”专条中,也明确肯定李白生于四川江油。但争论并未结束,有几位学者对“李白生于蜀”的观点质疑,在此将李白生于蜀的观点作一系统阐述,并对“非蜀中”说质疑。

$第一节 李白生于四川江油

第一个为李白编诗集的魏颢说李白“身既生蜀”,这个说法是可靠的。李白与魏颢的关系很亲密,据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序中说:“王屋山人魏万(即魏颢)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魏颢在天宝十三年(754)用了半年时间,走了几千里路访问李白,可见对李白十分崇敬。李白对魏颢也很尊重,“宣父敬项橐,林宗重黄生。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弟兄。惕然意不尽,更逐西南去。同舟入秦淮,建业盘龙处。”他俩从春到夏,很亲密地一同游览了广陵、金陵等地。李白说魏颢“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魏颢没有辜负李白的信任,七年后将李白的诗编为《李翰林集》并作序(以下简称“魏序”),序言中说:“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这里很明确地说李白祖籍在陇西,出生于蜀。魏颢写这篇序言的时间是上元末,即公元761年,李白还健在,序中说:“白未绝笔,吾其再刊。”他还准备以后再给李白编诗集。

王辉斌先生对“魏序”“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是这样解释的:“李白祖籍陇西,他因为‘放形’的原因,才家于绵,迁居于四川的,由此我们可知,李白在未曾‘放形’前是居于他地的……李白‘放形’后‘家于绵’乃在他五岁时随父所致……‘身既生蜀’这个生是生活、生长的意思。”这里我们要弄清“放形”的意思。“放形”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放形”即“放浪形骸”,指不受封建礼法拘束,看破功名利禄的隐士的行为,这绝非五岁的李白的行为,而是指李白之父,这与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并序》(以下简称“范碑”)可以印证,“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这表明李白之父隐居于绵州(属广汉),放形于山水间。“魏序”说李白“身既生蜀”的“生”,只能解释为诞生,因为在此之前还有一大段话:“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这是从蜀中的“地灵”说到“人杰”,列举了六位名人,都诞生于蜀,有什么道理要把李白剔出来,说他只是长于蜀,而非生于蜀?再说,若“身既生蜀”的“生”解释成“生活”、“生长”,就成了“李白的身体生活、生长在蜀”,很不通顺,明显地违背了原意。

李家烈先生又为之辩解说:魏颢举的蜀人,“亦全非土生土长的蜀人”。“自汉唐以降,对司马相如的生籍一直就有异议……君平、王褒,虽被笼而统之称为蜀人,但‘未详生于何县’,可见其生籍是否蜀中仍值得怀疑”。笔者认为,不能因这几位蜀中杰出人物具体生于何县有异议就推翻“诞生于蜀”这个大前提。

司马相如的祖上是秦灭巴蜀后迁入蜀的,先定居于安汉县(今蓬安县),司马相如可能出生于安汉,后迁居成都。蔡荣中、萧红涛先生的《相如故里知何处》有翔实考证。不论相如生于蓬安或是生于成都,但生于蜀这个大前提是无法推翻的。晋朝人常璩《华阳国志》对土生土长的巴蜀人作了“小传”和“赞”,一一指出其生籍,严君平为成都人,王褒为资中人。现在还找不出否定他们生于蜀的证据。“魏序”把李白同土生土长的巴蜀名人列在一起,当然是说李白也是生于蜀。

李阳冰是李白的从叔,公元762年李阳冰在当涂做县令时,李白投靠于他。“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在李阳冰作的《草堂集序》(以下简称“李序”)中介绍的李白家世,应当是出自李白“枕上”亲授。《序》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这段文字明明白白地说入蜀之后李白才诞生。再从李白这个名字来看,只有生在西蜀才有可能姓李名白,因为他家在西域是“易姓与名”,并不姓李,入蜀后才复姓李,如果李白出生于西域就不会叫做李白了。

刘友竹先生对“李序”这段话又有不同的解读:“‘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是说李家复姓,而不是说生李白。”李家烈先生也持相同看法。笔者认为“复指李树而生伯阳”这是引用老子出生的典故,葛洪《神仙传》卷一:“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 ‘以此为我姓。’”在唐诗中也有用此作为咏李氏出生的典故,李阳冰用此典故也是指李白出生。此句紧接在“神龙之始,逃归于蜀”之后,下面又说“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李白是在其家迁入蜀后才出生的,并以此为契机恢复李姓,改名李白。

与李白同时代的刘全白在贞元六年(790)即李白去世后的二十八年写的《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一开头就以肯定的语气说:“君名白,广汉人。”绵州巴西郡昌隆县(后称彰明县,今属江油县)在汉代属广汉郡,刘全白按汉时地名而言,故称之为“广汉人”。《碣记》中还说:“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坟将毁,追想音貌,悲不能止。”可见刘全白不仅见过李白,而且还有较深的交往,他说李白是广汉人,应当是有根据的。

与李白交谊最深,当然是杜甫。从杜诗中可以看出杜甫认为西蜀乃李白诞生之地。《不见》中的“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就有“叶落归根”的意思。曾有人说匡山是指庐山,那是误解,杜田的《杜诗补遗》早就纠正了这个错误:“白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有大小匡山,白读书于大匡山,非匡庐也。”杜甫写此诗时正在四川,与李白已经分离了十多年,他急切地想再见到李白,所以希望李白回到四川故乡来。如果匡山是指庐山,这诗句岂不是应改为“白头好归去”吗?在江油青莲乡李白故乡的对面确实有一座匡山,山中有大明寺,李白少年时就在此寺中读书。匡山属岷山的支脉,也就是李白“与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的所在。唐朝人郑谷《蜀中》诗“云藏李白读书山”也是指大匡山。据县志“山石方隅,皆如匡形”,故名匡山。山中的庙宇早在贞观年间就修建了。至今在匡山的《大明寺住持碑》上刻有:“……唐第七主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有题是寺诗云: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这首李白的《别匡山》表达了对诞生养育自己的故乡的热爱和依恋的情感,可以和杜诗相印证。

与李白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于邵,在李白死后八年,在李白故里为李白立碑,这块碑虽已不存,但在宋代的一些史志著作中还有记载。北宋初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卷八三载:绵州彰明县“李白碑在宁梵寺门下,梓州刺史于邵文”。北宋神宗时期王存编著的《元丰九域志·新定九域志》卷七绵州条下载:“李太白碑,唐梓州刺史于邵文。”北宋末徽宗时期欧阳忞编著的《舆地广记》卷二九载:“彰明县……有唐李白碑,白之先世尝流巂州,其后内移,白生于此县。”明代曹学佺编著的《蜀中名胜记》卷九载:“彰明县清廉乡有李白读书堂,后废为陇西院,盖以太白系出陇西云,院后有太白像。李翰林墓碑云: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郡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邑有大小匡山,大匡山乃太白读书处。《图经》(宋代人编):梓州刺史于邵作李白碑,在县之宁梵寺三门下。志云:碑在县南二十里即白故宅。”以上四种史料均载:在李白故里有唐李白碑,其中三种史料明确指出碑文作者是梓州刺史于邵;两种史料涉及碑文内容,肯定李白生于蜀之彰明县。怎样看待这些史料?刘友竹先生和王辉斌先生持否定态度,他们引用《旧唐书·于邵传》说于邵“超迁梓州,以疾不赴”,未去梓州上任,所以《太平寰宇记》、《图经》、《蜀中名胜记》所载皆子虚乌有,好事者所为。对此必须一辩:于邵未去梓州上任与去绵州为李白树碑是两码事,不能以前者否认后者。于邵未去梓州,但他却去过绵州。《全唐文》卷四二九载于邵写的《为剑南西川崔仆射再请入朝表》:“伏奉手诏,许臣入朝,臣自西川军还,理装撰吉,与监军使孟游仙等,以今月五日发成都,十二日至绵州罗江县,中使马承情至,又奉恩旨,令臣与游仙等却回,臣久辞阙庭,从事边塞,思一朝觐。”此表大约写于大历五年(770),时李抱玉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因于邵守巴州有功,超迁于为梓州刺史,后因病未赴任,唐王朝要调于邵回朝做兵部侍郎,西川节度使崔宁请求留于邵做度支副使,因此于邵跟随崔宁左右。在入朝途中,走到绵州罗江县,为崔宁代写这道表章。在绵州待命期间,于邵完全有可能游李白故里,因绵州距彰明仅三十公里,此时于邵虽未去梓州上任,但梓州刺史头衔尚在,出于对去世才八年的李白的仰慕,在其故里以梓州刺史名义为之立碑,这完全是情理中事。怎么能轻率断之为“子虚乌有”。

比于邵晚一点的范传正,在李白墓前立碑。李白曾与其父有交往,范传正与李白“有通家之旧”,记事应当可靠。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白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郭沫若先生根据这段文字推论李白出生于碎叶。其实这段文字与“李序”的意思是一样的。“神龙初,潜还广汉……高卧云林,不求禄仕”。这是说李父的事,接下来说李白:“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范碑”很清楚地说李家在西域“隐易姓名”入蜀后生李白才复姓,若李白生在西域,他能复姓李吗?能产生“李白”这个名字吗?古人生下地就有姓名,不可能生下来无姓无名,等到五岁入蜀才取名李白。

松浦友久先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从李序到魏序、范碑等基本资料,都把蜀地作为李白的出生地。”肯定了“李序、范碑及《新唐书》等基本资料的来源是相当可靠的,讹误的可能性极小”。“李序是出自李白临终时托之‘草稿万卷’的族叔李阳冰之手;魏序是敬仰李白的魏颢在广陵亲承李白教诲时所得的内容的记述;而范碑是范传正根据李白的孙子从‘箱箧中’得到的亡父伯禽的‘手疏十数行’整理的。这些直接或间接得来的资料汇集了李白自己的说法。从这一点看,至少可以说李白自己经常把出生地说成巴蜀。在他的诗文中把巴蜀作为故乡的地方很多,可以证实这一点”。但是松浦先生又是主张李白生于西域的,他说“李序范碑在李白出生地这点上就做了非常模糊的(违背事实)记述”。既说李序范碑“相当可靠”、“讹误的可能性极小”,又恰好在出生地这个重大问题上作了错误记述,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令人难以信服。松浦先生认为李序范碑对李白出生于西域作了掩饰,他说:李白“是在西域出生的,大体上也可以断定是异族出身的移居者。不用说,这样的条件,作为名门之后参与政治和依靠权势者的推荐而显达是没有希望的,甚至连通过科举而参与政治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李白出于政治上的原因隐瞒了西域出生的事实。不过,“李序”是根据李白病危时的自述,“范碑”是根据伯禽手疏,临终前的李白已经没有任何参与政治的欲望了,他又何必对其叔、其子隐瞒出生地呢?再说,李唐王朝是在长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建立的繁荣富强的具有开放精神的朝代,皇帝本身就有异族的血缘,唐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华夷一体,一视同仁”的开放的民族政策,擢用了不少出生于边陲的人才,让他们参与政治,侧身中枢。如张九龄出身于岭南庶族,哥舒翰是出生于西域的突骑施人,李光弼是出生于辽宁的契丹人……这些与李白同时代的人,或为将,或为相,显赫一时。可见当时出生边陲异族并非耻辱,也不构成参与政治的障碍,李序、范碑大可不必为李白出生西域作掩饰,他们对李白出生地并没有作违背事实的记述。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热门推荐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青春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青春卷

    读这些作品,就是了解当今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明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少年文章惊天下。新世纪以来,青少年写作成为中国社会一道炫目的风景,图书市场也出现“小鬼当家”的火爆场面。他们的作品,而了解他们,是年轻一代对时代和社会的准确捕捉和细腻描绘。,驾驭文字的收放自如,记载了一代人的情感、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这些作品是一代人的成长履历,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他们以其思想的犀利和新鲜,意念的狂发不羁,就是了解中国的今天,而令世人瞩目
  • 千面公主与绅士王子

    千面公主与绅士王子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什么?童话?咳咳……重点在后面O(∩_∩)O哈哈)一个凡人女子爱上海里鱼宫里的宫主,两人的爱情路坎坎坷坷,最终也香消玉损,不过他们有一个爱情的结晶——鱼公主于小萱,她精灵古怪、十分顽皮、小小的年纪就不老实待在父王的身边,她留恋人世间一位书生,然而这时候又出现了真正的命中注定的恋人——龙王子,他温柔尔雅、风度偏偏,是每一位少女都向往的梦中情人,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有种冲动绑架到自己家做乘龙快婿……
  • 优雅是女人最漂亮的外衣

    优雅是女人最漂亮的外衣

    一本书让女人完美蜕变,增强自信,由内而外释放最强魅力!新时代品位气质女神养成圣经,成熟女性必读的魅力修炼手册。优雅是得体而精致的外表,优雅是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优雅是女人一生的金资本,优雅是女人最美丽的姿态。优雅是女人的专属权利,女人不仅要有追求优雅的梦想,更要有展示优雅的能力和智慧。懂得用精致的气质呈现自身魅力的女人才不辜负上天赐予的美。
  • 轻晨皇后

    轻晨皇后

    此为公告(必看):我要在这里向所有追此文的读者致歉,因为某亚的文在某几个部分有抄袭扶摇皇后的嫌疑,因此编辑通知要解禁删文,当然无忧和如风的故事不会结束的,某亚将会开新文,并且在这次的新文完结后我会继续他们的故事,但是会换身份,情节也会变动!如果亲们还喜欢某亚的话,就希望大家还能支持某亚!这次的错误某亚绝对会改正!新文也绝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还有,我也要向天下归元道歉,郑重向她道歉,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谅!亲们买的章节因为某亚解禁删文这个月某亚是拿不到钱的,但尽管如此某亚觉得有点对不起大家,所以在开新文的时候第一天留言的亲都有潇湘币来送,以此表达某亚的歉意!也希望亲们能监督某亚,谢谢!—————————————————————————————————某亚新建了一个群,希望亲们走过路过能加入啊!群号:139455434,群的名字是未留。枫忆じ读者群,敲门砖是某亚的笔名或者文章名以及主角名!某亚热切期待亲们的加入!—————————————————————————————————某亚的新文地址:《狂世傲颜》希望亲们多多捧场啊!新文简介:++++++她,东临大陆十大世家之一的嫡女,体弱多病,懦弱无能,习武资质奇差无比,生来丑颜!在武者为尊的东临大陆上处处遭人耻笑,指腹为婚的未婚夫鄙视不屑,被迫退婚…所爱之人再三羞辱与她,唯有父母宠溺,却也因她的废物而成为笑柄…++++++她,西风大陆的武道顶尖强者,女扮男装,从小小的藩王世子到权势滔天的当朝摄政王!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一步一步走上权力的巅峰,终成一代风云霸者!帝王的阴谋,心腹的背叛,政变的发生,动手之时被暗算而死…当惊才绝艳的她穿越到废柴无能的世家嫡女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体弱多病的她因为再三的羞辱而一命呜呼,再度睁开眼之时,又是如何让众人不屑一顾的目光变为痴迷与崇敬?重生后的她是翱翔于九霄之上的涅槃之凤,是世人为之疯狂的旷世奇才,是傲视天下风华绝代的霸者!女主自语:我从来就不是个好人,别人敬我一分我敬他一尺,若是他人羞辱于我我必要对方付出百倍的代价来讨回,而对于我在意的人的羞辱我同样会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总有一天我定要立于这世界的巅峰俯视众人,将世间风华尽握于手,我以南辰如风之名起誓!++++++
  • 痞夫宠妻

    痞夫宠妻

    他是世人眼中冷酷无情的战神,是位高权重的明国三王爷,是世间公认的英雄,二十出头便名震四海,不知有多少女子挤破头想得到他的一丝眷顾。独独她不吃这一套,不仅无视他的身份地位以及赫赫战功,还骂他痞子、流氓?最可恶的是她居然不屑嫁给他……她竟然敢不屑!“哼,要是早知道那个明国三王爷就是你这下流坯子,我死也不嫁。”颜静觉得自己很委屈,为何所有人都认为是自己攀上了高枝,为何就没有人看清这道貌岸然的家伙其实是个痞子!为何偏偏这痞子还成了她的丈夫……某年某月的某天,某女人突然羡慕的对她说:“王爷对你真好,我要是有这么个丈夫,死了也甘心。”是么?他似乎对她也就有那么点宠溺,那么点包容,那么点忍让,还有那么点有求必应,再有点关心和……在某女由羡慕直接升级为嫉妒的眼神刺激下,她乖乖闭嘴,做小媳妇状装可怜博同情,同时列举男人十大罪状。“他霸道的令人发指,还色胆包天,下流,赖皮,不体贴,不厚道,简直像个痞子……”某女开始掰着手指口不择言污蔑人,越骂越顺口,越骂越开心,完全没意识到某黑脸男的靠近。旁边女人开始偷偷在心底幸灾乐祸,叫你得瑟,连老天都看不过去了吧,活该!&&&&&&她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再爱上别的男人……可是,为什么看到他用自己的胸膛为她挡箭,她会那么心疼,眼泪突然像拧开的水龙头哗啦啦流个不停,为什么宁愿受伤的那个是自己……又为什么在听说漂亮大方的北国公主要嫁给他时,会生气的不理他,其实这又不是他的错,可是就是忍不住的要怨他,从什么时候起,她也变了…………………………………………下面介绍几本比较不错的书:《闲妻当家》西楼小楠《扶摇》天下归元《姬无心》笨米虫《逃妾难追》懒惰的馒头《丑妃无敌》夜初《赖上契约妻》竹玉儿《痞夫宠妻》龙御海(这本是自己的)《女主天下》夏日情怀
  • 办公室管理标准规范文本

    办公室管理标准规范文本

    本书包括办公室行政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提案管理、会议管理、劳资人事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内容。不仅有详细的各类问题处理的操作方法指南,还有具体瞎节问题处理的规程规范。该书简洁、实用性强,是企业管理者制定办公管理制度的必备工具书。
  • 情妃得已

    情妃得已

    前世的苦恋,感动上苍,一只代表爱意的神秘手镯把她带回千年以前的大唐国,孟婆汤里所留下的记忆,她今生是否还记得起……妃子的嫉妒,公主的阴谋,他的误解,她能否安然渡过?
  •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孩子吃点苦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句流行了很长时间的“教育名言”,但这句话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它只适合用于某种特殊的场合。对今天的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中长大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所以,还是应该让他们吃点苦的好。要知道,不让孩子吃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尽管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并没有把这种教育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 男人成大事必备的9种资质

    男人成大事必备的9种资质

    本书收集了男人成大事必备的九种资质,如善于交际懂得网织人际关系、敢于开拓创新、风度与魅力兼具等,并强调了如何改变、如何让男人提高自己的能力。
  • 每天一堂销售课

    每天一堂销售课

    销售永无止境,但成功永远有方向。你只须熟知本书所提出的八堂课:从内心开始做好自我修炼,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如何打造自我形象上、如何塑造一个成功的自我上、从语言技巧上、从如何与客户进行心理博弈上、从如何开拓人脉上、从注意细节事项上、从战术上步步为营这几个方面去努力,从内而外,由表及里地全面实现自我突破,就能在销售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