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28

第28章 李白与楚文化(2)

李白“酒隐安陆”期间,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减退。他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干谒诸侯,曾上书当地的长官李长史、裴长史、韩荆州,表达了强烈的用世愿望,热烈的进取精神,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可是没有结果。他又“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历抵卿相”,广交诗友,希得到援引;另一方面,求仙访道。李白生长于道教的发祥地川西北,从小受道教文化的熏陶,“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访过不少蜀中道教名山,结交过不少道友。到荆楚这片道教沃土后,又继续求仙访道。在入楚的第一年就在江陵见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赞赏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大大地鼓励了他求道成仙的热忱。在楚地他与元丹丘、元演过从甚密,一同拜访了著名道士胡紫阳。在隐居寿山、白兆山时也曾苦读道经、服丹饵食。李白的求仙访道活动不仅是追求超尘脱凡、长生久视、身心得到彻底解放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境界,也有广交朋友,提高知名度,希望得到援引而从政的目的,但是在楚地的这些活动并未达到目的。他自己曾说:“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长歌行》)统治者并不看重他的才华,更不容他那傲岸的性格,多次碰壁而回,落得个“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失路”(《上安州李长史书》)。远大的人生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激烈冲突,他的悲愤的心情需要宣泄,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从楚文学中吸收营养,像《离骚》那样,淋漓尽致、激昂慷慨、悲凉豪壮的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这段时期创作出了《蜀道难》、《行路难》、《梁甫吟》、《梁园吟》、《将进酒》等作品。这些诗歌显然受到楚文化传统的影响,《梁甫吟》中“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直接化用了《离骚》中的句子:“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寄远》中“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引了宋玉《高唐赋》的典故,用了《楚辞》的句式。《蜀道难》的写作时期、地点争议很大,有说写于蜀中的,有说写于应诏入京时。笔者认为李白游蜀中山水,北上游过阴平道、金牛道,到过剑门关、江油关,为《蜀道难》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真正完成《蜀道难》的写作,应当是一入长安,仕途碰壁以后,以蜀道之艰险象征仕途之可畏。诗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夸张的手法,援引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崎岖,展示出蜀中山水的雄伟壮丽和磅礴的气势。诗风宏伟,句法灵活多变,韵散兼用,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是李白的代表作。这篇千古绝唱,应当是李白在巴蜀文化的孕育和荆楚文化的影响下完成的杰作。

李白在楚地的求仙访道活动也大大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神仙世界的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乘龙驭凤激发了李白丰富的想象力。他这段时间中创作了不少游仙诗,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倾注在神仙世界中。这些诗中充满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跳跃的思维,“神思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赵翼《瓯北诗话》)。如《元丹丘歌》:“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诗中充满了道教的浪漫精神。《赠嵩山焦炼师》、《嵩山采菖蒲者》、《古风》(其七)等都是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神仙世界。《题元丹丘山居》把对神仙世界的追求与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追求统一起来。《梁甫吟》则是以道教中的奇幻世界来抒发心中的愤懑不平。李白在楚地创作的游仙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李白在楚地学习了荆楚的民间歌谣。荆楚的民歌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诗经》中的《汉广》、《江有汜》等篇就是产生于楚地的民歌。《楚人歌》、《沧浪歌》等都是楚地的民歌。楚地祭神的巫歌十分盛行。《楚辞》正是汲取了楚地民间文学的营养,屈原《九歌》的前身就是楚国各地民间祭神的歌曲。秦汉时荆楚地方的民歌一般是五句式的唱和式的“相”,到六朝时发展为西曲,其句式生动活泼,语言清新自然。李白生活在楚地,继承了荆楚民歌传统,汲取了相、西曲的长处。如他创作的《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其中“丝”双关“思”,就是采用了西曲双关含蓄的修辞手法。他在荆楚写的《江夏行》、《长干行》、《襄阳歌》、《襄阳曲》、《大堤曲》都是学习的当地民歌,汲取了荆楚民间文化的营养。胡震亨《李诗通》说,《江夏行》、《长干行》“并为商人妇咏,而其源似出《西曲》。盖古者吴俗好贾,荆、郢、樊、邓间尤盛。男女怨旷哀吟,清商诸《西曲》所由作也。第其辞,五言二韵节短而情有未尽。白往来襄、汉、金陵,悉其土俗人情,因采而演之为长什”。《襄阳歌》则是在《襄阳儿童歌》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作,据《晋书·山简传》载:“简每岀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着白接。 ’”李白《襄阳歌》也是咏山简之醉态,却加大了篇幅,抒发出怀才不遇,人生无常的愤懑之情。

李白在蜀中创作的诗、赋流传下来的不多,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杨天惠《彰明逸事》云:“时太白齿方少,英气溢发,诸为诗文甚多,微类宫中行乐词体。今邑人所藏百篇,大抵皆格律也。虽颇体弱,然短羽褵褷,已成凤刍态。”唐人学诗,律诗是必修课,李白也不例外。如学书法,先必须学楷书,循规蹈矩,“戴着镣铐跳舞”,而后才“随心所欲不逾矩”。李白在蜀中诗作多律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寻雍尊师隐居》,都是完美的五律诗,平仄对仗都合规矩。在蜀中写的《明堂赋》、《大猎赋》、《拟恨赋》等,也基本上是模仿汉赋,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白在楚地生活,直接接受了楚文化的影响之后,诗风大变。李白在安陆十年创作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歌行,《蜀道难》、《行路难》、《梁甫吟》、《襄阳歌》等的创作,标志着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李白以他真率天成的性格和无与伦比的才气,将歌行这一新兴诗歌种类的艺术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李白的青年时期是在蜀中和楚地度过的,这一时期正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性格、创作风格定型和成熟的时期,因而,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对李白的思想性格和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正是在巴蜀文化的基础上,受荆楚文化的影响而定型的,这也是他与同时代诗人不同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 李白与孟浩然

李白在楚地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最崇敬孟浩然,《赠孟浩然》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从此揖清芬。”“高山安可仰”出自《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引用此诗赞扬孔子:“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把孔子比喻为崇高的山岳,而在李白这首诗中又以仰望高山来比喻对孟浩然的景仰,恃才傲物的李白很难得有对同辈人这样尊重,在他赠友人的诗中没有其他类似的。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怎样?李白为何如此崇敬孟浩然?李白和孟浩然的思想性格及创作风格有何异同?对这些问题应当深入探索。

关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与赠诗,王辉斌先生在《孟浩然研究》一书中作了十分精当的考辨,可从。这里只作一些补正,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识是开元十四年(726) 秋,地点在溧阳,有诗《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为证,这首诗在一般的李白诗选集中,题为《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而在两宋本、缪本、《文苑英华》、《全唐诗》中俱云: “一作赠孟浩然”,这合符李孟二人的行止,有论者认为李孟初识于开元十三年或十四年在襄阳,这与李孟二人的行止不合。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后面又云:“同伴吴指南于炎月病逝,权葬于湖侧,便之金陵。”可见李白出蜀后并未到过襄阳,而是从长江顺流而下到金陵一带,再南下游吴越,金陵距溧阳很近,正是在溧阳与孟浩然初识。有论者引用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远客汝海,近还郧城。”说李白去汝海路过襄阳与孟浩然相识,其实这是李白于郧城安家,即开元十五年以后的事,才能说“还”。

总之,李白于开元十三年或十四年没有去过襄阳。再看,孟浩然这时也未在襄阳,王辉斌先生考证,开元十三年至十五年孟浩然在吴越一带漫游(见《孟浩然研究 》)正好在溧阳与李白结识。开元十四年冬,孟浩然在友人张子容处,并在那里过年,有孟浩然的《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除夜乐城会张少府》、《岁除夜会张少府宅》等诗可证,其中有诗句云:“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张子容是先天元年中进士,赴京前孟浩然曾赠诗告别,至开元十四年正是“一别十余春”。张子容又有《乐城岁赠孟浩然》,诗云:“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开元十四年为丙寅年,正是岁在建寅。总之,开元十四年李白与孟浩然都在吴越漫游,在这年秋天在溧阳相识同游是完全可能的事。

这年冬天,孟浩然在张子容处,李白这时已从剡中漫游回扬州,生过一场病,有《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为证,后仍滞留于扬州,写了《淮南对雪赠孟浩然》,这首诗在一般选本上作《淮南对雪赠傅霭》,但在两宋本、肖本、缪本、咸本、王琦本上都注有“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均否认是赠孟浩然之诗,把它系于天宝六年,詹说:“诗云: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似当作于客梁园之后”,其实“思绕梁园发”是用的典故。在谢灵运《雪赋》中说的是梁孝王于梁园召司马相如作赋之事,以后文人学士雅集赋诗叫“梁园春雪”,不一定是李白从梁园而来,或所赠诗的人在梁园,“傅霭”不可考。倒是李白与孟浩然曾相会赋诗。李白面对雪景回忆与孟浩然相会赋诗之事,故有“思绕梁园发”之句。据两宋本、缪本、王本俱谓后四句一作:“剡溪空兴在,郢路歌未歇。寄君梁父吟,曲尽心断绝。”这说明李白在这年夏天已游了剡溪,“郢路”是指他们都从楚地而来,“梁父吟”是同情孟浩然怀才不遇,未能施展抱负,故有“曲尽心断绝”之悲叹。这首诗的另一版本是“寄君郢中歌”,指郢人唱“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也有才高知遇很难之意,与孟浩然从楚地而来相合。

总之,不论哪种版本都应当是赠给孟浩然的。李白赠孟浩然的第三首诗便是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般注家都是把这首诗系于开元十六年暮春,这与孟浩然行踪不合,这一年孟浩然实在没有功夫下扬州,新旧《唐书》中的《孟浩然传》都说,这一年孟浩然年四十,去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按唐代的科举制度规定,考试在每年二月,而在头一年士子就要忙碌起来,据《新唐书·选举志》云:“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选举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之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至省,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按制度孟浩然在开元十六年仲冬十一月就要到京城,在此之前还得“自怀牒于州县”,经过乡贡这一关,按《通典》:“大唐贡士之法,多循旧制,上郡贡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襄阳郡应贡三人,孟浩然为得到这三人之一的名额,必须要在这年夏秋忙于应付乡试。胡震亨《唐音癸鉴》中说,每年夏天“士子从府州觅解纷纷,故其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谚语”。孟浩然也不例外,他在对付科举考试时,的确没有那个闲心和时间下扬州。

有论者说,孟浩然在开元十六年暮春下扬州,冬天回家乡,再赶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以《溯江至武昌》诗为证,诗云:“家本洞庭上,岁时归思催……残冻因风解,新梅变腊井。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这应当是冬末春初之景。孟浩然这时还在武昌,若回家后,再去京城,二月份的科考就赶不上了,更不用说这之前的乡贡以及仲冬到尚书省集中等过程都错过了,所以,《溯江至武昌》这首诗绝不是他参加科考那年冬天写的。再说,从孟浩然的《送辛大不及》诗中看出,开元十六年秋,孟浩然在襄阳,辛大即辛之谔,据徐枚《登科记考》,辛之谔是开元十七年进士,授职长社尉,他赴京必然是开元十六年,孟浩然是在这年秋在襄阳写的这首诗,这说明孟浩然这年未去扬州。也有论者认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于开元十五年暮春,也不确,前面说过,十四年冬孟浩然还在越地乐城,第二年才返回故乡,准备下一年参加科举考试,怎么可能刚一回家就往扬州去呢?那么李白这首诗究竟写于何年呢?王辉斌先生认为写于开元二十三年,可从。开元二十二年韩朝宗任荆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驻节襄阳。

二十三年春,玄宗下诏要各地刺史推荐人才,韩朝宗推荐了孟浩然而未成行。李白此时也到了襄阳请韩朝宗举荐,写了著名的《与韩荆州书》,李白在襄阳的期间必然拜访故人孟浩然,一起游览交谈,感情愈加深厚,至暮春时孟浩然应山阴崔国辅之邀,从江夏上船东去,有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等诗为证。李白至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情深意切,难舍难分,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元二十七年,李白第二次游吴越之后,于秋天溯江而上,至巴陵与王昌龄相会,王昌龄写了《巴陵别李十二》。之后,李白回安陆家中,于开元二十八年春,再次到襄阳访孟浩然,写下了《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从这首诗的意思看,标题应当是“与孟浩然春日游山”。诗中有“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之句,“朱绂”代指官职,孟浩然在开元二十五年,被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张九龄辟入幕府,第一次入官场,第二年他又辞去了这个职务,可以说是“朱绂遗尘境”。若把这首诗说成是孟浩然入幕府之前或之时,诗意则不可解。李白在告别孟浩然时,写了《赠孟浩然》,此时孟浩然已有52岁,经过了若干挫折已无入官场之念了,故而有“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之说。有论者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四年,窃以为不妥,那时孟浩然才四十余岁,也还没有泯灭入仕之念,还不能说是“白首卧松云”。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即北上,于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定居于东鲁,这年下半年孟浩然去世。可以说李白《赠孟浩然》是诀别之诗,记录了他俩的深厚友谊,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无限崇敬之情。

同类推荐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一碗阳春面》《伊莎贝拉的蓝勋章》《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改变你一生的口才

    改变你一生的口才

    口才的魅力在于它能征服人的心灵。那些有好口才的人说出的话总是让人感觉简洁流畅,有理有据,并且滴水不漏。正是因为口才具有了这种特征,所以说口才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障和重要阶梯。本书用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你介绍了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口才技巧。教你如何运用最巧妙的语言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并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你进入光明的坦途,帮你开启智慧之门,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畅通无阻!
  • 婚姻七日谈

    婚姻七日谈

    站在高屋建瓴的视角,把每个人的婚姻分为七天,每一天都相当于婚姻的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婚姻中的人们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都围绕着拥有幸福的婚姻而生。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故事为依据,对如何经营好每一个阶段的婚姻、收获幸福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论证,并为融洽夫妻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离婚了,爱情还在吗

    离婚了,爱情还在吗

    当三个男人期待美好生活的时候,却一个变成了廉价的厨娘,另一个变成了重情的弟弟,还有一个变成了免费的取款机。街头上,穆蓝左拥右抱,前面蹲着一个让她给脸色看的。嗯,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坦呀。于是,穆蓝理所当然的至上名言:珍爱生命,远离深海。正文第一次的擦肩而过,她没能及时拉住他,上车追了他三条街,痛失二百五十块,最终被他公司的门卫挡在外面,原因是“闲人勿进”……第二次的偶然相遇,她把握机会,闪到他眼前,害他手中的酒水洒在他女伴的胸口。她还没来得及开口,他已抓牢她的手,说“穆小姐,你毁了我女伴的衣服,这第一支舞也只得由你代替。”她沉吟半晌,无语问苍天……第三次的刻意相堵,他时间紧迫,她紧追其后,在他停顿的零点零一秒,气喘吁吁地说:“哎,你能陪我去一趟民政局办离婚么……”一纸婚书,两处签名,一生了断。《原名:蔚海深深比慕蓝》海洋球只能说一句,此文不会弃坑滴!!!!!!!新作《应景生颜华》http://m.pgsk.com/a/313238/,顾氏系列篇之一推荐好友的都市文〈女人,不要为难女人》http://m.pgsk.com/a/313505/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邪王强宠呆萌妻:腹黑逸王妃

    邪王强宠呆萌妻:腹黑逸王妃

    新文《独家专宠:陆少99次追妻》《隐婚甜妻:厉少,强势宠》都是宠文哦!丞相府二小姐,爹爹不疼,娘亲不爱、嫡姐庶妹发泄的对象。太子厌恶,未嫁先休。最后撞死在墙上。在睁眼,她已不是懦弱的二小姐。是来自千年以后的金牌杀手,欺我者,揍得他娘都不认识!太子退婚,没事,老娘不稀罕种马。谁爱要谁拿去。却遇见腹黑的他,他宠她、爱她!“娘子说的全是对的,就算错的也是我的错”。“娘子,就算你把天捅破,也有我在你身后帮你撑着。娘子、许你一生世一双人可好?”某妖孽笑着问到。她说:“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正文已完结,放心观看)宠文不虐!
  • 红楼梦

    红楼梦

    《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名门的新宠

    名门的新宠

    当了他三年的床伴,她从来没有争风吃醋过,因为她知道她没有资格,他恨及了自己。然而,听到他即将订婚的消息传来,她心如刀绞。当他的未婚妻找上门来,她心如止水,倔强地转身藏起那一纸验孕单。*一个月后,本城省委书记的儿子祁墨,海龟高干子弟,在最落魄时遇到的男人,强拉着她到民政局登记。他说,“只有嫁给我,才能保你平安,还能打击那个伤害你的男人。”他说,“嫁给我,能够让你脱离目前的困境,反正这辈子我不可能再爱上另一个女人了,因为我爱的女人,嫁给了别人。”眼前的这个男人英俊挺拔,完美的轮廓挑不出丝毫的瑕疵来,她不明白他为何看上自己,她不是傻子,不想刚逃脱了狼窝又进了虎穴。她冷静地问,“为什么?”他高深莫测地笑道,“因为你是我回国后碰到的第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女人。”他或许没有说真话,但是她定定地望着眼前的这个男人,她需要疗伤,而这个没有爱情的男人,对她而言,是最好的选择。没有爱的婚姻,一辈子是那么的遥远,但是她却不再会受伤。(原来的《以身还债》大修之后,内容改头换面,男主待定,先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