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27

第27章 李白与楚文化(1)

李白出蜀后生活较长的地方就是楚。开元十二年(724)告别匡山,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东下,过荆门、江夏,游洞庭,到浔阳,登庐山;访金陵,游扬州,浪迹吴、会之间;再回舟西上,由江夏溯汉水,过襄樊,走临汝,最后到了安陆。他的文才得到了当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的赏识,并与之结婚。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他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在此期间他以楚地为中心,漫游各地,干谒诸侯,求道访友,一直到开元二十八年(740)移家东鲁,才离开楚地。晚年李白从流放到遇赦前后(758—760),又漫游江夏、洞庭一带。李白第一次成家在楚地,又长期生活、漫游在楚地,自称“我本楚狂人”,“少年落魄楚汉间”。可以说李白一生与楚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楚文化对李白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第一节 楚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

近些年对楚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不过对楚文化或荆楚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尚有争议。笔者认为楚文化是指产生和发展于古代楚地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它起源于荆山,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荆山即今湖北西部的武当山东南、汉水西岸一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兴盛崛起,楚文化与传统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相抗衡,其地域范围包括楚国强盛时期的疆域,覆盖区域扩展至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西至巫山,东至吴、越,北至淮河流域,东北端达山东南部,西南端达到现在的广西西北部。其影响波及整个南方,其中以两湖地区最盛,江西、安徽次之。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楚国虽被纳入统一的中国版图,但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继续存在,其影响延续到今天。只不过原来属楚国的地区,形成新的行政区域,这些新的区域在荆楚文化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自发展而形成新的地域文化,如湖北江汉文化(或继续称荆楚文化)、湖南的湘楚文化(或称湖湘文化)。湘楚文化与江汉文化都属于荆楚文化的重要支脉,它们都承传了以屈原为杰出代表的楚文化的主旨,不能从楚文化中割裂出来。

在历史上楚文化一直与荆楚文化同义,因为历史上荆、楚不分。《诗·商颂·殷武》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竹书纪年》说:“昭王十六年,伐楚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一,释荆:“楚木也,从草, 刑声。”卷六,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广雅·释草》:“楚,荆也。”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看来,荆或楚,荆楚或楚荆联称,成为楚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早已约定俗成,沿袭三千多年了,所以,荆楚文化即楚文化。此处论述的楚文化,又可以称荆楚文化,是指从古代至唐这段时期的两湖地区的地域文化。

楚文化具有与中原文化不同的特质,中原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它以哲理、思辨为特色。楚文化则体现为想象丰富、诗人气质浓厚,表现出一种浪漫与逍遥。

李泽厚、刘纲纪说:“北方的神话远逊于南方,其主要原因由于较早进入阶级社会、‘巫’ 更早被‘史’ 所取代。”胡适说:“越往南,文学越带有神话的分子与想象的能力。我们看《离骚》里的许多神的名字——羲和、望舒等——便可以知道南方民族曾有不少的神话。”范文澜先生曾说中国古代北方为“史官文化”,南方为“巫官文化”。“史重人事,长于事实;巫事鬼神,富于想象。”又说“楚国传统文化是巫官文化,民间盛行巫风,祭祀鬼神必用巫歌,《九歌》就是巫师祭神的歌曲……楚辞是巫官文化的最高表现。其特点在于想象力非常丰富,为史官文化的《诗》三百篇所不能及”。

楚国统治阶级迷信巫术是有传统性的。楚地民间盛行巫风,祭祀鬼神必用巫歌,《九歌》就是巫师祭神的歌曲。《吕氏春秋·侈乐篇》说“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春秋以后,巫风在北方各国就大大地削弱了,而这时南方的楚国巫风却很流行。即使实现了大一统的秦汉以后楚地的巫风仍盛,《汉书·地理志》“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 信巫鬼,重淫祀”。这一风俗一直保持到唐宋以后,唐人写的《隋书·地理志》 说荆楚“其人率多劲悍决烈,盖亦天性然也……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元稹《赛神》:“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王建的《赛神曲》形象地描述了荆楚民间隆重而欢乐的祭神活动。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湘楚之俗尚鬼,自古为然。”总之,楚文化在民族心理层面的特征是亲鬼好巫、神人合一、力求浪漫,与中原文化敬鬼远神、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在巫风很盛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楚辞》,其特点在于想象力非常丰富,且富有神话色彩。李泽厚先生在讲到《楚辞》的审美特征时也说:“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亦即感情的抒发爽快淋漓,想象丰富奇异,还没受到严格束缚,尚未承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从而不像所谓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相反多原始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

屈原是《楚辞》的主要创作者,他一生留下《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许多不朽的诗篇,他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以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楚辞》既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楚人的先辈艰苦创业,公元前11世纪,夏商更替之际,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左传·昭公十二年》)。周初,周成王盟会诸侯,熊绎受到冷遇,回来后立志发愤图强,在这块蛮荒之地,披荆斩棘,耕耘、繁衍、生息,顽强地求发展。历尽五百余年的艰辛,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泱泱大国。春秋时期,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到战国时期,楚国成为雄视秦、齐的南方大国。同时,楚人不断吸收、融合中原文化和南方蛮夷文化,创造了独特的能与其他地域文化并驾齐驱的楚文化。楚人在长期奋斗中养成了以民族利益至重至上的心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异常强烈,念祖、爱国、忠君十分突出。屈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楚辞》中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至死不离楚国。战国是历史大变动的时期,“邦无定土,士无定主”,士人奔走各国,以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在这样的情势下,屈原虽在楚国受到排斥打击,经历了痛苦的折磨,却没有离开楚国,以致最后自沉而死。屈原以极顽强的精神坚持自己对人格理想的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司马迁评论屈原其文其人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第二节 楚文化与道家

一提到楚文化,必然要谈到老子与庄子。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就把老庄的道家与孔孟的儒家并提,称之为“孔北老南,对垒互峙”。孔孟的儒家代表北方文化,老庄的道家代表南方文化。有不少研究楚文化的著作中认为老子、庄子是楚人,因此道家发祥于楚地,楚文化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仔细研究起来,这种观点尚可商榷。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史记·正义》:“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陈国是舜的后裔,为周武王所封,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公元前479年为楚国所灭。老子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比孔子年长,曾做过东周守藏史,后西出函谷,不知所终。孔子去世那年恰好楚灭陈。这就是说老子绝不可能生长于陈国灭亡后的楚地。庄子也非楚国人。《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史记索隐》:“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此云庄周为漆园吏即此,按其城古属蒙县。”有学者认为宋为齐、魏、楚三国瓜分,蒙地归楚,故庄周为楚人,此说不确切。齐灭宋是公元前286年。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约生卒于公元前380至公元前295年之间(一说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也就是说庄子在世时,恰好宋国还存在,他并未生长于楚国。再说齐灭宋之役,并没有魏、楚二国参加,也不可能分其国。据《荀子·议兵篇》:“齐能并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夺之。”公元前284年,燕、秦、魏、赵、韩五国伐齐,魏国乘机攻齐国新得之宋地,楚国也乘机攻取原宋国的淮北之地。《汉书·地理志》说,宋灭后“楚得其沛”。庄周故里在宋之东北(今属山东东明县),宋灭后应属齐,不可能归楚。因此,《齐鲁思想文化史》一书将庄子纳入齐鲁文化。窃以为将老庄纳入楚文化或齐鲁文化都不确切。老子生长于陈国,庄子生长于宋国,属于淮河流域,介于中国的北方与南方之间,也可以称他们为陈宋学派,属于一种独具特色的,不同于齐鲁文化与楚文化的地域文化。陈国与宋国都是弱小国家,夹在晋(后分为韩、赵、魏)、秦、齐、楚等强国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几百年的争霸战争,使陈、宋等小国处于被侵略、被征服、被奴役的地位,小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宋国就发生过被楚军长期围困,“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惨剧。平时他们要准备至少两份贡品,同时向几个大国进贡。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老子和庄子,产生了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的学说代表了受侵略、被奴役的弱小国家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愿望。把他们说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也是不妥的。老庄反对争霸战争,反对统治者贪得无厌,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求得生存之道,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应对策略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老庄与强国的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老子最后归隐,庄子拒绝了楚国的高官厚禄,穷困终生。老庄生长的淮河流域,历来水患严重,深切感到水的力量。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老子从他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感悟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弱者道之用”等哲理。由于老庄处于中国南北之间,因而既汲取了北方中原文化之精华,又受到南方楚文化之深刻影响,如道家文化中的神秘文化部分就受到楚地巫祝之风的影响。相比较而言,陈宋两国被楚国征服、侵略的时间更长,陈国后来又被楚所灭,曾一度成为楚之国都。宋国的一部分被楚占领,因而陈、宋两国受楚文化影响更深一些,道家学说又深深影响楚文化。在战国中期的郭店楚墓竹简中发现了《老子》,这说明楚墓主喜欢老子及其学派,同时也说明道家对楚文化的影响,故有的学者把老庄的道家归入南方的楚文化也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庄子的散文体现的汪洋恣肆、奇谲瑰丽、气势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和飘逸之美,与《楚辞》是一致的,屈原的《远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风格非常相近。从上述可知,楚文化中包容了道家思想,或者说道家思想影响了楚文化,但不能说老子、庄子是楚国人,道家产生于楚地。

道家的老庄学说是道教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在荆楚文化的氛围中,从东汉至隋唐,道教在楚地一直很兴盛。衡山、武当山都是道教圣地,还出过一些著名的道士,如修炼于衡山的司马承祯和随州的胡紫阳。古老楚文化中的自然神,如太乙、风伯、雨神、山神(山鬼)、水神、河伯等成为道教的神祇。楚地的巫卜之风也是道教的源头之一,可以说,荆楚地区是道教生长的沃土,道教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楚文化对李白的思想性格、创作风格的重大影响

荆楚文化与巴蜀文化同属南方文化系统,楚文化重巫,蜀文化重仙,巴文化重鬼。它们的共同性都是想象力非常丰富,追求浪漫、不师故辙,冲破旧规矩的束缚,都属于发散型的球型思维。李白在接受巴蜀文化熏陶的基础上,很容易接受楚文化的影响。李白在蜀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博览群书,肯定已经读过《楚辞》,接触了楚文化,但这毕竟是间接的。李白在蜀中就很向往楚地,他说:“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他生活于楚地十余年,漫游三楚大地,亲身感受楚地的风土人情,接受楚文化氛围的熏陶,对其思想性格、创作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白到了屈原的故乡,感受到屈原故乡人民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对屈原更加崇拜。他在《江上吟》中表达了对屈原高度崇敬之情:“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在李白的眼中,权倾一时的统治者不过一抷黄土,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屈原的词赋才是光照万代的日月,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李白言及屈原的诗有十七首之多,倾慕其文学才华,赞颂其高尚品德,同情其不幸遭遇。屈原的志向高远、忠于祖国的献身精神;对黑暗现实敢于批判的精神;为追求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想象奇特、感情奔放的浪漫精神;“自铸伟辞”的创新精神,对李白的思想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者说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李白在蜀中已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告别故乡时高唱:“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而他具体的人生理想正是在定居楚地后确立的,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成沧海。”李白为他的这一人生理想终生奋斗不息。他的人生理想吸收了屈原的积极入世的思想,要辅佐君王,使国家富强,天下安定。同时也汲取了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哉。”(《道德经·第九章》)李白在楚地最终定型了他的人生理想,不能不说是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遇到姐,天赋是可以偷滴!魔宠难寻?NO,叫你知道什么叫逆天的变态+逆天的好运+逆天的修炼速!“惊才绝艳,傲视群伦!”是姐代名词欺我者,千倍还之。一夕之间,绝世废材?NO,她摇身一变,神级魔兽伙伴是捡的!谁说废材是草包?姐的草包团队坑死了所有天才!想拿姐当双修对象练功炉鼎,成为西火国那耀眼的一颗明星。害我者,一一铭记我心,来日让你们有节奏感地——去死!,做你的春秋大梦!当顶级特种兵穿成绝世废材。想阴姐?姐气得你吐血而亡!想害姐?姐让你尝尝什么叫自食恶果外加尸骨无存!
  • 有情菩提

    有情菩提

    “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穿越之孤女也有春天

    穿越之孤女也有春天

    她无父无母,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她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一公司担任文员工作,正当她滋润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时。她万万没有想到睡个觉也能穿越。穿越到古代一小山村成为一寡妇,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邻里的嘲讽,爹娘的懦弱,家庭的贫穷,面对穿越来的她,这些都不是问题,且看她如何与之斗智斗勇~~~~~~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寻找大舅

    寻找大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悲惨一生

    悲惨一生

    她太美!美得让老天都嫉妒她,所以她的命运才会如此悲惨…
  • 男尊女贵之一夫难求

    男尊女贵之一夫难求

    男女比例15:1是个什么概念!满大街跑的都是男人,丑女大妈都成了抢手货,天下再无剩女,这里简直就是女人的天堂。楚雨曼是演技一流的三流女星,前世她被男人厌弃,被男人陷害,重生的她,成了这南邵国的绝世美女。只要是母的,在南邵都金贵的不得了,何况她这个罪臣之女还是个大美女。说是金贵,男人也就只把你当成生育工具!养在深闺,不问世事,巴不得你从此不再出门。是罪臣之女就该被送入女楼吗?被男人欺负,给男人生孩子?她不是良家,也不是妇女,她要做南邵第一剩女!男人怎样,我一个都不娶。女楼——顾名思义女儿家所待的地方。在南邵这是男人们寻欢问柳的地方,因为女子十分金贵,能上的起女楼的人自然非富即贵,现代人称之为妓|院!当然此妓|院和女楼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女楼里女子的地位也不比男子差。一般犯了罪的女子会被送入女楼,也有些自愿卖身的,但大都是些人老珠黄的。南邵的婚娶法规。女子一生最少最少娶三人,一般硬性规定是五人,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减少到三人!但南邵绝大部分的女子都会多娶夫。一来家财都归自己所有,因为女子为一家之主。二来,那个女人不想多找个男人服侍。故而南邵的女子,没几个少娶夫的。当然专情的也有,只是很少而已。南邵朝廷。女皇为天,女皇之下由多名优秀的皇夫辅政,帮助女皇打理朝廷的大小事务!说白了女皇就是个傀儡,好在女皇后宫充足,倒也不会寂寞!男女可以同朝为官,只要有本事,你是阿猫阿狗也能封侯拜相。但女子为官人甚少,多由南邵女子好逸恶劳所导致。
  • 腾云梦

    腾云梦

    天道飘渺,人道难圆。第一部自在江湖行就是武侠!神道无情,鬼道难匿。一部以修真为背景的武侠!武道无极,佛道缘业。一部门派与朝廷相互纠缠不休的武侠!告以道要,乃独我云道自然,九天十地,任我翱翔!我成道,入炫极天火而不灼,下冥冥弱水而不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