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2600000014

第14章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我们看到的“清清楚楚”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事物的真相。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上面是南宋禅僧青原惟信的一段语录,载于《五灯会元》卷十七。惟信并不是禅宗里大师级的人物,生平事迹留存也很少,常见有人把他错认作唐代和尚(慧能有位大弟子叫青原行思,是另外一个人)。

但这段语录实在是传播广远,在各种场合反复被人提起。即使你对佛禅毫无兴趣,也很可能不经意间在什么地方读到过它。

原因是这段话哲理性很强,跟黑格尔讲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

规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会引起人们的思索;同时,它又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契: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自我否定来接近生活真理的,古人所谓“行年五十,见四十九年之非”。因此,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体会这个“三段论”。

不过,在禅理上怎样去理解这段话,却有各种歧见。

日本禅学者阿部正雄在《禅与西方思想》一书中将它作为描述禅悟过程的经典范例,认为青原惟信所说的三阶段分别代表“习禅之前的见解”、“习禅若干年有所契会时”的见解和“开悟时”的见解。这应该是不错的。但他的具体分析却有些复杂,而且渗透了一些西方现代哲学的内涵,也许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这里参照他的意见,但只用简单的方法来谈论这个“山水”问题。

“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种对事物的理解是一般常识。那么,“常识”是如何形成的呢?它首先来源于社会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评判事物的标准。构成“常识”的还有一个要素是自我。人总是自然地倾向于肯定自我,把“我”置于万物的中心地位,用“我”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但“社会”有它的历史性偏执,“我”有它的个体性偏执。

这两种偏执混合在一起时,我们看到的“清清楚楚”的东西,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实并不是事物的真相。

第二个阶段是对前者的否定。“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这里说“入处”,是指通过参禅达到一定程度的了悟;前面加一个条件,是“亲见知识①”,也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探究、体验;靠别人、靠书本,得不到那个“入处”。在这个否定阶段,万物皆空。物、我的对立不存在了,是非也好,善恶也好,其实都是名相。“恶”难道不是“社会认定恶”吗?“好”

难道不是“我觉得好”吗?癞蛤蟆哪里会爱上天鹅,它觉得天鹅丑得出奇!这时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但一味执著于“空”也是一种偏执。用阿部正雄的话来说:

“否定性的观念也必须被否定。空必须空掉自身,这样,我们就到达了第三阶段。”这就是否定之否定。此时,“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表明禅悟并不是达到一个与现存世界相脱离的神秘世界。但这和第一个阶段又完全不同,事物的分别是因为它们“在其总体性和个体性上揭示了自身,而不再是从我们主观性立场上看到的客体”(阿部正雄语)。说得简单点,第三阶段是事物自身显示出不同,并非我们以自己的需要和特定的立场去探究而发现的,我们只是平淡地接受事物的不同。三个阶段大致是“成见、破成见、回到本来”。为什么说这样的悟是个“休歇处”呢?因为脱离了迷悟、焦虑、执著,心境澄明,精神愉悦。

女作家池莉借青原惟信的话谈论人生的三种境界,有句话也说得很好:“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返归自然朴素,就是人①此处“知识”为动词,“了解认识”的意思。

生“休歇处”。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首《庐山烟雨》诗,内涵和青原惟信的那段语录很相似。粗心的人会以为苏轼诗是演绎惟信语录的,但《五灯会元》很清楚地记载着他是南宋黄龙派的和尚,年代比苏轼要晚很多。也许,反过来说是惟信受到苏轼的启发更顺理成章一些,当然也可以认为他们各自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禅理的相似的理解。

下面引这首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之变幻,浙江潮之壮观,要算是天下奇景。未曾游览过的人只是听人说,内心充满了向往,总觉得未见到是莫大的憾事。人对于“求之不得”的东西总是如此,被欲望所驱使,拼命追求的其实是心造的幻相。

明人江盈科在《雪涛小说》中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佛说八苦里面有一个叫“求不得苦”,而贪欲重的人,一辈子就在这个苦海里打滚。

真见到了又如何呢?“无一事”!没有什么神奇,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也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而已。

清·石涛·黄山白龙潭上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如果认为后两句意思是“见面不如闻名”、“不过如此”,诗意也就很浅了,没什么说头。这一回发现“上当”了,心里还会有新的念头起来,还会想“黄山烟雨东海潮”,那肯定厉害,于是再进入“未到千般恨不消”的循环。东坡诗的意思,是摆脱贪求和幻觉来看待事物,这时事物以自身存在的状态呈现自己,朴素而又单纯。《菜根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道理与此相通。

这首诗的妙处,在开头、结尾是同样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的重复,而以此表现从未悟到悟的不同境界。这和惟信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确实很相似。

我们再选一首济颠的诗。济颠也就是济公和尚,是一个传说性的小说化的人物。大概是历史上原本实有其人,因造诣精深而行为奇特,在传说中变了形,围绕他产生了许多神奇诙谐的故事。依《净慈寺志》记载,他本姓李,生活在南宋绍兴至嘉定年间,临终前留下一首偈诗:

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狼籍”就是俗语“乱七八糟”的意思,这是济颠对自己数十年生活状态的形容。“东壁打到西壁”可以引发的想象很丰富,既可以理解一个求法者以殷切的心情栖栖皇皇地求道的历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心高气傲、貌似癫狂的“疯和尚”与僧俗两界经常冲撞的状态。他说自己“茫茫宇宙无人识”(《净慈寺志》录《呈冯太尉》诗),可以体会。

人间艰辛,和尚多情,因此悟道不易。当时有一位名叫陶师儿的妓女与一位浪子王宣教相恋,受到阻碍,两人于一个夜间在净慈寺前的西湖中相拥投水而死。济颠是净慈寺的和尚,陶师儿下葬时,他为这个不幸的妓女写了一篇起棺文:

恭为陶氏小娘:手攀雪浪,魄散烟波;饮琼液以忘怀,踏银波而失步。易度者人情,难逃者天数。昨宵低唱《阳关》,今日朗吟《薤露》。母老妹幼,肠断心酸。高堂赋客,黄昏无复卷朱帘;伴寝萧娘,向晚不能褰绣户。化为水上莲花,现出泥中玉树。

咦!波平月朗,绿阴中,莫问王郎归甚处!

我们不能确证这是不是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济颠文笔,但即便是传说和假托,也总是和济颠本人的个性有关系吧——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个善良而多情的疯和尚。

这样来读“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那是济颠和尚在人生尽头对世界对生命的深情一叹。世界充满了混乱、虚伪,生活“狼籍”,令人疲惫。“东壁打到西壁”数十年,彻悟之后,眼前才得一片开朗,只见“水连天碧”。这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样,并无神奇,但生命境界的开阔圆融却是十分动人。

最后再说一个道元禅师的例子。道元(1200-1253)是日本佛教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日本曹洞宗的创立者。南宋年间到中国求法,在天童寺如净禅师的引导下获得自证。回日本以后,他在京都兴圣寺升堂说法,谈到自己在中国求法的心得:

我虽然去了大宋国,但没参访多少禅寺,只是偶尔入了先师天童山如净禅师的门,当下体认得眼是横的,鼻是直的,从那以来没被人瞒过。我在师父那里知道了自己具备辨别真伪的眼睛和鼻子,所以除了自身这个土产的人以外,一尊佛像、一卷经文也没带回国。

这就是道元的彻悟,彻悟的人明白了什么呢?明白了——眼横鼻直。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热门推荐
  • 洋铁桶的故事

    洋铁桶的故事

    “洋铁桶”姓吴名贵,是晋东南沁源县的一条好汉,他自幼跟随父亲上上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日本鬼子打来了“养铁桶”参加了八路军。他领导的民兵和八路军一道,把鬼子、汉奸和特务打得狼狈逃窜。“洋铁桶”也从此威名远洋。故事酣畅淋漓,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鬼坠星夜

    鬼坠星夜

    我能碰到谁?我能留住谁?,这片天地又会少点什么。一千年后黑星再度降临。还是鬼的命?眼前一直不离的又是谁的影?拨开那层血,一千年前黑星落于星河之中,这是星的命,从此天上少了一轮明月我能看见谁?
  • 傻子王爷的一品王妃

    傻子王爷的一品王妃

    知道么,今日尉迟大小姐大婚,嫁的却是傻子楚王爷。皇家宗旨:娶了尉迟家的小姐就等于娶了一个聚宝盆。某日皇上下了圣旨:赐婚尉迟家的大小姐云烟给楚王。并赐云烟大小姐为一品正王妃,身份是一等一的尊贵。◇楚王,名头虽好,可京城有谁不晓,那乃一傻子王爷。尉迟小姐在家中哭闹不嫁,合计要换夫,要嫁云水寒。可云家大少爷乃妹妹尉迟寒香的未婚夫,又如何嫁得?◇尉迟家的二小姐,十岁随父经商,得天独厚乃奇女子。据说两姐妹自幼衣服换着穿,长大两姐妹夫君也照换。二小姐寒香一口应承,换夫;一头红盖头去了楚王府。新婚之日却发现,傻王爷不仅人神共愤,还风华无双。不仅如此看她眼神还能冒绿光,吵着嚷着要和她上床。【相府闺秀】传闻,相府的千金是个病殃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无才也无德。据说,她与韦国那风华天下的西门将军订下婚约,天下女子嫉妒恨。听说,就在前日,韦国风华天下的大将军解除了与相府千金的婚约。次日,大将军与韦城第一美人牵手与大街小巷,招摇过市好不快活。从此,相府小姐便成了王孙贵族们茶语饭后的笑谈,令人贻笑大方。◆那日,一道圣旨,皇恩浩荡,她便成了太子殿下即将过门的太子妃。择日,太子殿下八抬大轿娶了她,也在同一天娶了八位女子入宫门。从此,东宫太子风生水起,好不热闹,妾妃落水,走路摔脚都能死。世人皆道东宫门前是非多,今天大师兄来报道,明天二师兄来招摇。太子殿下气得青筋跳,血管爆,太子妃玩得风生水起乐逍遥,快活。
  • 生命的密码

    生命的密码

    亘古永恒的时空舞台演绎着如梦如歌的天地玄妙,充满着神奇的千古谜团,而生命本身就是其中之一。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解读身体语言,认知你我他……本书分生命的历程、人体的奥秘、人体趣闻、健康与生活四部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经济热点面对面

    经济热点面对面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了?经受了这些打击和考验,中国的经济会大幅下滑吗;通货膨胀率还会上升吗;中国的石油安全吗;中国的粮食安全吗;中国的中小企业能起死回生吗;中央政府会怎么办;宏观政策会走向哪里?这些原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年都成了老百姓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
  • 怒放

    怒放

    十年离合,陌路尽头,殊途同归。留在青春的记忆里,终究只是一片迷离的伤。十年之后,少年曾经清澈的眼已经染上了沧桑,你是否还如当年一样,微微翘起嘴角,不诉离殇?
  •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错过,自读马登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娇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现在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大同人生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白天&黑夜

    白天&黑夜

    24岁的奕,简单、自由、独立,从法学院毕业,通过纽约州的律师资格考试,在曼哈顿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第一份工作。同年夏末,她和34岁的富家子莱尔·奥尔顿在一个酒会上邂逅相识。两个不同母语,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人,从游戏到认真,相爱却不相知。他们因为奕的意外怀孕而结婚,很快又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冲突而分手。离婚之后,两人在抚育女儿的过程中逐渐磨合,相互了解,开始尝试为共同生活而改变。正如书里的结束语说得那样:我不知道我们会走到哪里,也不确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可能我们还是不合适,可能这段新的关系一样会结束。到那个时候,我们之间或许就真的了结了。就是这样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