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100000009

第9章 联合国文学暂住证

那天在深圳旧天堂书店,我指着整整一架子诗集和诗歌研究著作对程益中说: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却摆放最少人买的书,这才是好书店的标志。他说:“怪不得深圳要成为文学之城了。”什么?!文学之城,还有这等美事?!

真的不是笑话,深圳真的在大张旗鼓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学之城”的奖状。想起十七八年前曾在某省作协一份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一位读者倡议举办广东文学节。我很震惊这么酷的倡议竟赫然登在报纸上:该文学狂人建议派出一千名作家在天河体育中心与十万市民会面!请参照如今恒大中超主场的火爆场面,想象一下这一魔幻现实主义的壮景吧:人称“天体”的天河体育中心,十万市民涌入球场,追着一千名作家要签名,最后作家们唯有提着裤子抱头鼠窜,否则就得裸奔了。

那年头文人发明了一个词叫“下海”,用以表达对被商业大潮淹死的恐惧,以及对金钱的垂涎。作协关起门来开会,一边强调如何不怕下海,顺应改革顺应潮流搞创收,一边又信誓旦旦要守在岸上写作,那感觉就跟要守活寡一样,把五千年文明的贞操死死捂住。记得有位作家一会儿坦承写不写都无所谓,一会儿又宣称一定要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写下去。是啊,总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那年头我记得还见过铁凝和洪峰,都是当时的当红作家。两个人的命运后来天差地别,铁凝成了中国作协主席,洪峰则因作协不发给他钱而上街抗议,后来跑到云南隐居,又不幸被打。且不管作协不发工资的具体是非,我们还是得先问问:作协的存在价值和功能究竟是什么,纳税人是否需要养一帮作家以及无数倍于作家的作协机关工作人员,来为自己创作文学?去年中国作协和中国文联大会,新华社的报道有一个石破天惊的开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艺作品。”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以及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艺作品,是否需要作协和文联这样的中介?买房子找老婆找保姆是需要中介的,但谁说爱好文学非得找个中介公司?如果人民不需要作协中介,那么作协存在的唯一功能只能是:附属于、服务于国家机器,或者说成为国家文学机器,作协体制下的作家则充当润滑剂,抄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天经地义。

而深圳作协把润滑剂提升到东方神油的境界。

我问程益中,深圳都有什么大作家?他说:李兰妮啊。

恕我孤陋寡闻有所不知,一搜这名字,果然搜出有关文学之城的大新闻:

在政府批示下,深圳文联和作协正在加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文学之城”的工作。已经取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之都”称号的城市有:英国的爱丁堡、爱尔兰的都柏林、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美国的艾奥瓦和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五个城市,深圳意欲成为第六个。深圳市作协主席李兰妮说,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文学”,更应该看它的市民对文学的参与热情,看这个城市文学创作的整体活力,看文学对城市人的影响。深圳是全国最庞大的外来移民和打工者聚集地,拥有全国最庞大的写作群体,“会员作家的数量相当于一个省的数量”。市作协提交的申请理由中介绍,从目前当选的城市特征来看,“基本没有一座文学之城靠的是文学大师和文学巨著的多寡,而更多着眼于城市的文学特色”,而“深圳显然是当代中国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创作最活跃的、写作者最密集、文学生态最完整的文学沃土”。

如果说向联合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必须师出有名,好歹得拿出个实实在在的东西,那么这文学之城听上去就像光天化日讲鬼故事。李主席当然还知道自己这号作家拿不出手,只好喊出四宗最:最鲜明、最活跃、最密集、最完整。作协养的就是这样善于写行政口号的作家。

在深圳街头千万别随便扔垃圾,很容易就砸中某个作家。

深圳曾莫名其妙地拿了一个“世界花园城市”的头衔,花园绿化是摆在那儿一目了然的,那么文学之城该如何排兵布阵呢?是否首先得组织一个浩大的翻译工程,先把深圳文学翻译成各国语言?要不然就在体育场组织成千上万的作家进行一场文学大赛,像科考一样当场作文,最鲜明最活跃最密集最完整地让联合国考察团一睹文学之城的盛况?

把文化建设当成卫生评比,当成申办运动会,当成体育竞赛,把文化事业行政化乃至军事化,围绕着军功章进行动员和指挥,这是公权以市民的名义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令人想到深圳还有一个市民中心,一个建筑不伦不类的广场和剧院,一个缺少市民的市民中心,硬件不错却缺乏人味儿,更要命的是大多时候闲置没用,很少有演出。幸好“文学之城”毕竟只是个虚幻的东西,不过一旦真的忽悠到这块牌匾,不知是否也会造个世界文学公园什么的。

作为一个历史短暂的移民城市,深圳一直急于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以获得身份认同,从官方意识形态到民间社会,都有这种可以理解的文化心理焦虑甚至自卑。被联合国封为“设计之都”算是实至名归(深圳在设计方面算是国内先驱,但我不认为它在设计领域有什么国际地位),但自封为“图书馆之城”和“钢琴之城”,就大有往胸前一根接一根插笔之嫌,而申请“文学之城”,就是把笔直接插在脑门上了。

从化可以搞“温泉之城”,增城可以搞“荔枝之城”,顺德也不妨搞一搞“双皮奶之城”,但深圳宣称自己是“钢琴之城”就莫明其妙,是因为钢琴卖得多,还是因为李云迪出自深圳?——但这哥们不是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香港精英人才了么?周笔畅和陈楚生也出自深圳,何不雅俗并举,也弄个“超女之都”“快男之城”玩玩呢?

假如其他城市也能向深圳看齐,纷纷打造小提琴之城中提琴之城大提琴之城小号之城大号之城长号之城萨克斯之城贝斯之城吉他之城二胡之城三弦之城古琴之城唢呐之城古筝之城扬琴之城,那么中国城市文艺复兴指日可待。

2006年,深圳市政府曾提出要建成“全球先锋城市”。当二三线城市都在哭着喊着要建设国际大都市,“全球先锋城市”这一提法显得新鲜炫酷多了,并且官方还给出了一个建成全球先锋城市的时间——2030年——比王家卫提前了十六年,比波拉尼奥(小说家,《2666》的作者)提前了六百三十六年。《南方都市报》闻风而动积极响应,当即在深圳策划了一个“先锋城市”论坛。我有幸参与论坛,却深感所谓“十大先锋城市”之类评选实在无聊透顶,先锋人士也不能免俗地成为鲁迅所诟病之“十景病”的新病人。但在评选深圳的“十大城市先锋切片”的时候,大家又纷纷推举深圳当时轰动一时的警方将妓女戴上口罩游街的事件,觉得此举很先锋,而我指出深圳才女妞妞的电影《时差八小时》是一部先锋电影。

由此可见,建设“和谐城市”比建设“先锋城市”更为迫切。否则去年深圳不会在大运会之前清理那么多流动人口。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深圳作协在申请文学之城的时候拿外来移民和打工者作为招牌(所谓移民文化打工文学),但所谓“深圳作家”又该具备什么认证?他需要出示作协会员证,但无疑还需要出示深圳身份证吧?如果没有深圳户口,是否还得向联合国出示他的深圳暂住证呢?

当然深圳作协可以扶植打工文学,让有文学创作才能的打工者获得深圳户口,也可以请外地作家加入深圳作协落户深圳,这样一来就跟全运会城运会各大城市引进外援无异了。于是,文化更进一步沦为竞赛。往往一提到举国体制大家就批评体育界,然而吾国处处都是举国体制,文化上更是举国体制。深圳似乎一心想夺文学全运会的金牌,想走出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都柏林作为文学之城,自然以乔伊斯为最大骄傲,然而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却充满了对故乡以及老乡的讽刺和批判。

记得有一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人群踩踏惨剧,次日各报纷纷作头版头条报道。深圳有家报纸特立独行,其头版头条刚好是:《深圳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大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文化气概。

当然是自由和宽容,而不是口号和奖章,才能造就完整的文学生态。让公民社会自由生长,才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先锋城市理当践行的。比如旧天堂书店以及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就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

关于这座城市的秘密,或许一个劫匪都比作家了解得更多。2007年我在深圳追捕过一个特立独行的劫匪。我目睹那哥们抢了一个女孩的包,便和几个朋友追过去,明明相距不到百米,劫匪居然立马没影,四下搜了几分钟才发现劫匪爬到树上去了,但被发现后他纵身一跃跳上立交天桥逃遁,等我们跑上天桥,已经又没影了,这令我恼羞成怒。好在几分钟后警察押着他过来了,他不幸撞上巡逻的警察。

他被判三年徒刑。但我们应该感谢他活生生地演示了一个城市的牢笼和战场,以及逃亡路线。高尚小区林立,却以近乎全封闭的方式捍卫中产阶级,割裂了社区与街道的联系,尽可能阻止陌生人之间的流动和接触——更不用说交流。于是高尚社区变成中产阶级的堡垒,而街道变成流民的战壕——壁垒森严的社区把人烟稀少的街道让给了劫匪。而这位老兄深谙这座城市的地理:高架桥和树林如此紧密地挨在一起,一座在大自然中硬生生拔地而起的城市,这是深圳特有的景观,先有树林,后建高架桥。

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白领之都,也是最大的打工者之都。而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劫匪就这样揭示了深圳这个联合国候选文学之城的精神地理学:中产阶级和流民之间的分裂。作家们,请学习这敏锐的现实主义,请学习这诗意的逃逸,这树上的劫匪犹如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纵身一跃,把像我这样笨拙的作家抛得远远的。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热门推荐
  • 绝代武帝

    绝代武帝

    翻手苍穹崩,覆手乾坤灭,是为武学极致境界。人类少年传承远古神技,以神兽之躯驰骋天下,群雄争霸,谁主沉浮?这里是武者的世界,这里是强者的天下,这里有着最为神奇的武学秘技。
  • 星际全职业大师

    星际全职业大师

    天才少年林宁,在智能芯片的帮助之下,开始了一段刺激的冒险之旅。他克服重重艰险,成为一个杰出的太空舰长,并精通各种职业,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星际全职业大师。与此同时,他完成了横扫宇宙的霸业……且看风流、冷酷、天才的他,如何成就一番传奇。
  • 重生之虐渣宝典

    重生之虐渣宝典

    古有东方不败练就《葵花宝典》,大杀四方,今有苏晓曼《虐渣宝典》在手,渣渣遁走!30岁的大龄女青年苏晓曼,前世里爹不疼,妈不亲,人生总共就谈过一段她自认为的“刻骨铭心”的恋爱,却是不断地被骗财、被劈腿、被炮灰,被白莲花、绿茶婊闺蜜各种往死里虐。重生一世,她理应要力挽狂澜,愤起反扑!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本书收录鲁迅的作品包括:呐喊、彷徨、华盖集、坟、且介亭杂文、野草、朝花夕拾等。
  •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下)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下)

    他已经赢得了天下,他的臣子,为他殚心竭力,他的敌人,心甘情愿对他誓死效忠。她恋上了这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王者,她只能用最纯洁无邪的眼眸,来记取他血腥的征服。火树银花中的戎马倥偬,刀光剑影中的海枯石烂。他的一生,金戈铁马,叱咤风云。他已经赢得了天下。他的臣子,为他殚心竭力,他的敌人,心甘情愿对他誓死效忠。而他最爱的女人,是否能倾尽一切地爱他?是否能与他携手共度此生?她恋上了这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王者,爱上了这个注定会被无数女人拥有的男人,她只能用最纯净无邪的眼眸,来记取他血腥的征服。回首处,多少红颜老去,是否都只是黄粱一梦? 这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温情也有杀戮,一切都只是为一段人们已经熟悉的历史做出新的注解。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营养处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营养处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营养处方》为你介绍了100种常见的疾病以及针对疾病的营养处方。
  •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小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是一夜之闻,女孩子们似乎都变漂亮了。当然,一个人的长相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当小小看到一向奔放的小茶举止优雅地整理裙子的时候,答案找到了!原来,一个电影摄制组要到小小的学校进行演员的选秀,不甘于做小杂草的女孩子们都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魅力,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可以成为明星呢。为了不给侦探团的形象抹黑,伙伴们决定给报名参加选秀的小小和小茶进行演出题目的特调——表现恐惧。于是“恐惧体验计划”诞生了,可是在看恐怖片体验恐惧的过程中却发生了灵异现象,让一向对恐怖片免疫的小小同学发出了吓人的尖叫声……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