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如此,我们才能在事业上不断进步。
这里没有硝烟:办公室战役
我的好友小云很苦恼,她向我倾诉,说希望能够换一家公司。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很惊讶,小云现在是一个合资企业的老总助理,按说这个职位是非常有前途的,而且她所在的企业在我们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很多人想进还进不去呢,她倒好,还想着出来呢。
小云当初能进这个企业,跟她父亲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如此,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开始,小云就比别人更努力。她每天都会提前到办公室,把办公室的卫生打扫打扫,整理一下当天的报纸,然后开始自己的工作。中午午餐时间也很少跟别人一样去闲聊打混,不是准备下午的开会资料,就是忙着熟悉各种文档资料。下班的时候,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如果有同事请她代为值班,她也会帮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人说她是靠关系进来的。不管怎么说,小云的努力没有白费,慢慢地大家都淡忘了她是靠关系进入企业的,也算认可了她的能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云接触到了现在的领导。当时大家都忙着准备年终会议,小云跑前跑后忙着给大家帮忙,当她看到现任领导时还以为是企业的客户。因为大家都没时间,热心的小云就主动招待对方,并给对方详细地介绍了企业的产品信息等等。由于小云平日里给大家跑腿跑多了,对于企业的一些信息倒是很了解,半个小时谈下来,对方频频点头。事后不久,小云就接到任命,让她去老总办公室报道。小云这才知道原来那天接待的是大家嘴里神秘的新来领导。按说,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小云应该很开心才对。刚开始,小云走路都是飘飘然,她没想到这么好的事会落在她头上,但同时她也倍感压力,为了不辜负老总的好意,小云比以前更努力了。但是,小云忘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是非”。
很快,小云发现原来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同事慢慢开始疏远自己,就算是碰到面打个招呼也是皮笑肉不笑。还有一些原本关系很一般的同事每次看到自己都热情得不得了,让她很不适应。有时跟同事聊聊天,大家说起话来,也是话里有话,要不是不咸不淡地闲扯,要么是不跟你说真话。
有一次,可能大家没想到小云就在门外吧,正在办公室说得热火朝天,大意不外乎她当初就是靠关系进来的,现在不知道跟老总有什么关系,又成了老总助理之类。看到原先的同事如此评论自己,再想想自己付出的努力,小云感到十分委屈。虽然她知道由于人与人性格观念不同、能力不同、利益不同,就会造成矛盾,就会有争斗。但是自己已经很小心很小心了,为什么仍然躲不过谣言。为了辟谣,小云曾经向老总申请换到另一个部门,但是老总没有同意。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小云想到了跳槽,她希望找个技术型的公司,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减轻一点儿办公室政治的压力。当然小云也很明白,办公室政治是人人逃不过的,但她只想安安静静生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大笑江湖》在拍摄期间,随机采访了很多人,问到大家对江湖的看法,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说:“江湖,就是挨刀的地方,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职场也是一个江湖,只要你身处职场,就会遇到很多人士,武林高手有之,市井小民有之,林林总总,让你眼花缭乱,同时也让你惊喜不断,担忧不断,这就是办公室政治。可以说只要企业存在,这种政治就不会消失。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到处都会遭遇各种矛盾。
根据矛盾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同样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这是矛盾的普遍性所决定的。有了矛盾,就要想办法解决矛盾。当旧的矛盾解决以后,新的矛盾就会油然而生。不管是人类社会,还是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你学会处理解决矛盾的过程,也就是你学习提高的过程。作为社会来说,社会矛盾的解决过程,也就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在西方经济学里,人是利己性的动物,因而观念和利益冲突是产生办公室政治的根源,即使是技术岗位,也存在利益分配和工作分配上的问题。做技术看似没有矛盾,但是也会出现,有人出工不出力,但待遇来看差不多;有人累死累活,但没人理解,也没人愿意帮助分担。所以我们不能去躲避问题,你以为遮住了眼睛,问题就会不见吗?这无异于是自欺欺人而已。一味的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明白这是职场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如果我们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态度,以为只要自己不参与其中就可以远离是非圈,那就错了。办公室作为一个团队,是人的结合,每个人都处在其中,有自己的利害关系,你是其中的一员,自然不可能脱离其中。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学着了解办公室的特殊环境,慢慢去适应它,把控住自己的情绪,积极地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办公室政治其本质就是办公室人际关系的竞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个战场上,我们不能只顾埋头工作,还要时刻小心谨慎,仔细观察,冷静思考。有时候,麻烦并不是你能逃避得了的,很多问题你越回避,它越紧追你不放,你只有积极去面对,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办法。
《潜伏》播出之后,收视率飙升,连带也捧红了孙红雷和姚晨。因为《潜伏》蕴藏了职场办公室政治的很多内幕,告诉了你办公室生存法则。办公室就像一个热带丛林,你在其中生活,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旁边就飞来一箭。有时候是别人的恶意所为,有时候也可能是别人保护自己的必须手段,有时可能是你的表现欲太强。
在各种“暗箭”之下,你的工作情绪必然受到影响,工作效率也因此而下降。面对“暗箭”,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1.不能轻易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即便你清楚地知道公司的一些弊端,即使你满腔热情想给公司提供一些建议,但不要轻易地说出来。大家都在这个公司工作,真有何不妥之处,不仅你会看出来,大家都会,领导自然也会。如果大家都对此三缄其口,领导也避而不谈,根据“存在即是合理”的原理,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你有满腔的热情,你有好多的建议,但是那仅仅是你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也许换一个角度,你的建议并不合理。
2.要跟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真诚待人,但不要轻易相信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信息。
3.要记住,无论和上司的关系有多好,也要记住你们并不是真正平等的。你可以和上司就某些问题侃侃而谈,也可以和上司共进午餐,但是回到办公室,你们各自的职位和立场就会不同。一旦你和同事发生矛盾,上司不可能为了你一个人而得罪其他的下属,“弃车保帅”是职场领导最常用的手段。
4.只要低调做事就可以了,没必要过于张扬。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冲动,所以当你漂亮地完成一个案子或者敲定一个大客户,不要太得意忘形,不要忘了有那么多眼睛在盯着你呢,一个不小心被别人抓住了小辫子,再翻身就不容易了。
5.那些是非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为什么总是跟我过不去?”“小王肯定给领导好处了,不然怎么领导总是护着他。”办公室里经常会飘出这样的流言蜚语。这些流言蜚语的杀伤力有时更强。如果你热衷于传播此类消息,你会让其他人对你产生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感觉。如果到了这种地步,你在办公室也就没有发展的前途了。
6.我是个严于律己的人,我很注重生活细节。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有时也会起到大作用,所以平时自己穿着要得体,言谈举止要大方,上下班要准点守时,工作要紧张有序。
7.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很快乐。开心是一天,不开心还是一天,多向好的地方想想,你会发现办公室的生活同样阳光普照。
为什么升职的永远不是我
那年秋天,我把女儿送进幼儿园,然后再度走进职场。已经不再年轻的我,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几经周折,我进入了一家贸易公司做业务。刚上班没多久,我就开始变得闷闷不乐,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个不公平的舞台。
某某只比我早进公司一个月,底薪竟然是我的两倍;某某的工作时间是弹性的,可以不用打卡;某某的报销额度和范围比同事们的都高……这些信息有的是我自己观察到的,有些是同事小鱼告诉我的。我们都认为公司应该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不能让某些人独享特权。我对这些愤愤不平,但是我又不能改变这个现实,慢慢地我被这种情绪感染了。原本由于再次工作带来的快乐很快消失了,我让自己陷入了不公正待遇所带来的不满和仇恨里。半年过去了,一起入职的同事有人跳槽了,也有人升职了,徐洁就是其中的一个。
看着年轻的徐洁当上我的直接上司,我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虽然我没有她的精力旺盛,但在为人处事以及阅历经验上我自认为比她强很多,为什么升职的人不是我呢?想到之前自己跟社会脱节的几年经历,我不想轻易放弃这次工作的机会,我告诉自己,再待半年,如果我还是没机会升职,我就离开。半年之后,徐洁已经由销售经理提升为销售副总,而我还是入职时的普通业务员。于是,我写好辞职书,准备在周末会议结束的时候递交上去。销售会议一结束,还没等我递交辞呈,徐洁邀请我和她谈谈。在她的办公室,徐洁问我:“记得你刚来的时候,总是微笑,但是后来,却总看到你不经意间的面无表情,这是为什么啊?”我想着反正都是要走了,索性一下子把自己的疑问都说出来。我告诉她,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也相信公司的前途,但是公司并不能给我提供一个公平展现实力的机会,我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所以……
听着这些,徐洁哈哈大笑,说:“你是不是在家带孩子把你弄得跟社会脱节了,你说的这些情况哪个公司都会存在。你说的那个高工资的是公司挖过来的业务骨干,当时来的时候带来了上百个客户,而且他来之后公司的业绩增加了20%。那个上班不用打卡的,她是公司老总的亲戚,在这边上班的同时,还要帮老总接送孩子上学……”徐洁把我那些所谓的不公平一一剖析了之后,对我说,“遇到问题,我们不妨往好的方面想,往阳光处多走,才能越走越亮堂。”
徐洁的话让我陷入沉思,我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让消极情绪主宰了,我没有走进阳光里。出来之后,我把辞呈扔到了垃圾桶,以后,我要用快乐的心态面对我的工作。终于我迎来职场上的第一次升职,而小鱼在我升职之后不久就黯然退出了公司。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哀叹和抱怨,为什么我每天工作到这么晚,累死累活,却还没有升职的迹象?也可能会遇到升职的机会,却最终失之交臂。这个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一部分人会觉得不公平,在公司这么久了,既没有加薪也没有升职。越想越觉得没劲,最后做起事情毫无动力,工作进度也因此拉下了。还有一部分人会去思考,升职无望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爱好,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当他能够正确地看待升职之后,他就会发现自己渴望的究竟是什么。亲爱的读者,当遇到此类事情,你会选择做哪一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