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400000019

第19章 拉什迪的后殖民诗学观(2)

就哲学世界观而言,拉什迪与霍米?巴巴一样,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一定影响。他曾经将自己的政治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挂钩,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印度等东方国家仍然适用。有人评价他:“人们不应该怀疑拉什迪欲以平等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式解决世界问题的认真态度,就哲学观而言,他是一位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马克思是在活生生的社会政治实践中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作为受其影响的作家,拉什迪不同于一些纯粹的书斋学者。道义、责任、使命感使他的创作充满了政治激情,《午夜诞生的孩子》和《耻辱》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例子。这两部小说对于印巴两国的政治现实作了艺术描绘,抛开其中的东方主义等因素,历史感的厚重加上政治批判意识的强烈使得它们引人注目。印度学者A.巴纳吉这样评价《耻辱》:“由于对1971年后巴基斯坦历史发展的真实报道,拉什迪的小说与美国的非虚构小说或新新闻风格建立了联系。”

1982年,在一篇题为《想象的家园》(Imaginary Homeland)的文章里,拉什迪展示了一个有着高度政治意识的作家机智而犀利的一面:“作家与政客是天然的对手。双方都想按照自己的印象表述这个世界,他们在同一领域里进行争夺。小说是拒斥那种官方政客版展现真实的一种方式。”1984年,拉什迪在另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作家们把描述世界的营生拱手让给政客们,那将是历史上一个巨大而可耻之极的弃权行为。”这充分体现了拉什迪关注社会政治的程度。他为此身体力行。1983年,他接受采访时告诉别人,《午夜诞生的孩子》是在一个非常黑暗的年代里创作的。次年,他告诉另一位采访者,这部小说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当时正值印度总理英?甘地在全国实行 “紧急状态法”。小说中有大量情节抨击英?甘地及其儿子,因此,拉什迪心知肚明:“很明显,这是一场罕见的危险赌博。”小说完成后,拉什迪马不停蹄地进行下一轮“文学赌博”即创作关涉巴基斯坦“独裁政治”的长篇小说《耻辱》。拉什迪承认:“《耻辱》不是一幅民族的画像,而是对统治阶层的刻画。”即使我们不能用“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来形容拉什迪这位始终充满争议的作家,但他将笔作剑、直面政治现实的一面还是值得深思。当然,拉什迪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现实批判还与其带着“西方之眼”考察东方不无关联。对于他的相关论述和文学叙事,需要联系他的复杂思想背景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结论。

拉什迪坦诚地说过:“我既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神学家,也非职业政客,因此不敢声称有任何专门的本事。但我发现,我的小说不能避开政治问题。当今时代,个人与国家事务的距离如此之小,我们再也不能埋头写作,而对大众社会视而不见。”拉什迪敏锐的触角不光伸探到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延伸到以英国社会为代表的西方内部。1982年,在一篇题为《英国内部的新帝国》的文章中,拉什迪对英国社会歧视外来移民的种族主义行径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还大胆地就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新帝国论调进行斥责。《撒旦诗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之一萨拉丁遭到三个英国移民局官员的非法虐待。英国人抓住他的生殖器,逼迫他进行手淫。事后身为穆斯林后裔的萨拉丁“感到格外痛苦和耻辱。似乎他身上的自然生理过程也成了替罪羊。真是奇耻大辱!”将此一情节与近年曝光的英美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事实相比较,小说与政治亦即作家与现实的关系清晰可见。这部有争议的小说还描叙了一场劫机事故,一伙包着头巾的憎恨西方的穆斯林劫机者制造了一场空难,这是否2001年“9?11”事件的艺术预演?我们在这里似乎看到了拉什迪惊人的艺术想象力。

虽然浸染了很浓的后现代解构文化氛围,拉什迪毕竟无法避开生活万象与残酷的现实政治,他的选择就是以心以笔融入其间。这对当代中国一些已经深深陷入“象牙塔”中的知识分子不啻于一道清醒剂。

有论者指出:“印度已经对世界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是通过印度的英语创作来实现的,其中,英语小说首当其冲。”在对世界文学作出贡献的当代英语小说家中,有着印度血统的拉什迪显然占据特殊的位置。拉什迪以本人“行为艺术”般的跨文化生活实践及文学著述,生动地诠释了东西方世界当下流行的关键词如“流亡”、“移民”、“混杂”“身份”、“文化翻译”、“边缘写作”等。

1990年,拉什迪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说:“我生在印度。我不仅是印度人,也是一个孟买人。”“作为一个孟买人(后为英国人),也就意味着与大都会一见钟情。”拉什迪记忆中的孟买是印度最具国际性、最混杂无序的一个城市。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思想和创作深受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浸染。因此他说:“我已变成一个混血儿,一个历史的私生子,这在伦敦生活加剧这一状况以前就已成为现实。”这种文化混血儿身份使得拉什迪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1982年,他在伦敦接受采访时说:“一定意义上,我既身在印度与英国文化之内,又身处两种文化之外。在许多方面我不再是印度人。同样我也从未成为英国人。我仍然讲印度语言。在印度我有回家的感觉,在这里我也实实在在地感到轻松自如。”1983年,拉什迪在接受另一次采访时语气有了变化:“至少我明白我的确是外国人。我不认为自己是地道的英国人。”但他又说,他不是靠护照,而是靠朋友、政治亲和力和写作等界定自己的国籍。“我为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国等三国都接纳我而高兴,我认为没有必要在其中进行选择。”1989年他说:“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印度作家,因为我的确没有住在那里。某种程度上,这种散居人的生活体验更有意思。”这种穿越东西方文化界限的“文化骑墙”(culture straddle)姿态,使得拉什迪与另一位印裔英国作家,带有“文化无根”情结的奈保尔形成鲜明对照。

某种程度上,拉什迪优雅的“文化骑墙”姿势只是表面,作为一个从东方走向西方、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作家,作为一个政治意识、历史记忆比较鲜明的印度海外作家,拉什迪在英国并非始终生活得轻松自如。1983年,他在小说《耻辱》中道出了内心的一丝彷徨:“我们已经远离陆地。我们在历史中漂逝,在记忆间漂浮,在时间里飘逸。”在小说《午夜诞生的孩子》和《撒旦诗篇》里,“流放”一词屡见不鲜,“孟买”等怀旧的词汇和情节也不少见。1984年,在论述被他称为“半个移民者”的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时,拉什迪根据希腊语“隐喻”(metaphor)与“移居”(migration)的词义联系,对于移居现象作了如下阐释:“移居者就本质而言是隐喻性的人,而作为隐喻的移居,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我们都在跨越疆界;在此意义上,我们都是移居的人。”因为时时处于一种自动的流放或曰流亡状态,拉什迪对于自己的个人体验有着很深的感慨:“移居他国必定失落自己的语言与家园。”这将使人经历生活变迁、遭受灵魂折磨。拉什迪由此引申开来:“但移民者不单只为自己的行动而改变,他也创造自己的新世界。移民者可能会蜕变,但正是在这种混杂化的过程中,新颖性涌现出来。”这说明,拉什迪这位天才作家不甘寂寞,硬是要在强挣脸面的移居或曰自动流放状态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而这声音便是后殖民文学大合唱里最响亮的领唱。

《撒旦诗篇》典型地体现了拉什迪的上述创作旨趣。有论者称其为“充满创造想象力的后现代文本”,并揭开了这部争议小说主旨之“冰山”一角:“拉什迪的《撒旦诗篇》给予我们无数视角,让我们观察那些在这个世界里穿梭往来的精神文化孤儿。”论者还说:“这不是一本关于宗教的书,亦非宗教书籍,而是一本对自己的身份表达质疑的书。”1989年3月,拉什迪曾经自我剖析过创作《撒旦诗篇》的动机由来。他很迷惑,移民移居国外会给他们的语言、社会地位造成怎样的变化,移民又是怎样适应一个崭新的世界。他的写作完全融入了自己的身心体验:“创作《撒旦诗篇》时,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全身心投入。其中既有身为英国人的我,也有身为印度人的我。这一半爱着伦敦,那一半怀念孟买。”他以一种复数身份创作之。这种复杂的身份兼具内部和外部的二元视角,真正体现了跨国界、跨文化的创作特色。拉什迪在1990年回顾这部惹祸的小说时说:“如果问《撒旦诗篇》究竟是什么的话,它是一个移居者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他相信这部小说可以视为“人类的一个隐喻”。在这个二元视角的隐喻世界里,历史和记忆的碎片随着意识流不断漂来浮去,东西方宗教教义难分彼此,混杂和模拟比比皆是,这是一幅真实的后殖民文化景观。拉什迪说:“混杂化是小说最关键的原动力。”他还认为:“《撒旦诗篇》欣赏混杂,杂糅,混合,推陈出新,也赞赏人与人和各种文化、观念、政治、电影、歌曲之间的随意联结。它还欢呼混血化但却害怕纯粹的独断专行……《撒旦诗篇》为融合与联合产生的变化而欢呼。它是为我们自己的混杂而作的一首情歌。”对于两位主人公萨拉丁和吉布列尔来说,他们“都是演员,都擅长种种模拟行为。他们都是文化变色龙(cultural chameleons)”。这些后殖民时期擅长模拟的“文化变色龙”以一种复数亦即混杂的身份生活在一个混杂的隐喻世界。正如《逆写帝国》所言:“混杂性是所有后殖民文本的基本特征。”这也许就是拉什迪所谓“混杂化”产生的“新颖性”之一。他的《午夜诞生的孩子》也有突出的混杂因素,主人公萨利姆血缘身世的东西混杂既是印度这一“想象共同体”的文化隐喻和命运写照,又是后殖民文本在复数的文化语境里生存并不断产生“新颖性”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拉什迪还将“翻译”(translation)、“隐喻”(metaphor)与“移居”(migration)三个英语单词联系在一起,阐释了他别具一格的文化翻译观。他说,translation来自拉丁语,而metaphor来自希腊语,二者同为“带走”之意。这样,二者就与migration近义。他的理解是:“移居国外将会改变一个人的面貌,变成一个被翻译的人,或者说进入一种隐喻状态,这时他们会本能地以一种隐喻而富于想象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对于所谓的“翻译”路径,他的解释是:“我所谓的‘翻译’是指自我被带入另一地域和另一语言之中。”拉什迪在小说《耻辱》中借主人公现身说法道:“我也是一个被翻译过的人(a translated man)。” 一般人认为,有些东西在翻译中一定会失落,他却抱定这样一种信念:“有些东西也能在翻译中获得。”拉什迪这里的“翻译”已经超越了纯粹的文学语言范围而达至人生哲理和政治文化层面。《耻辱》里有过类似含蓄表达:“诗人奥马尔?哈亚姆的情形有些古怪。他的诗在故土波斯从不被人看好。在西方,他一直生活在翻译中,这是一种对自己诗歌的完全改写。这种改写在许多情况下,不用说内容,就连原来的精神实质也已判若两样。”《撒旦诗篇》也可视为通过这一特殊“翻译”产生的混杂物即“新颖性”。移居者不断“翻译”他们所接触的异文化,也在异文化中“被翻译”而改变原来的文化身份。主人公萨拉丁和吉布列尔空降伦敦后,前者成为头上长角、半人半兽的怪物,他通过“文化翻译”得以生存,获得崭新的文化身份即“新颖性”,后者成为神的信使,这暗示他是不可“翻译”者,最终只得扣动枪机自杀。临死前,他对萨拉丁这位成功的“被翻译者”伤感地说:“很久前我告诉过你,假如我认为不能摆脱这种疾病的折磨,它终将再袭我身。我再也难以忍受。”如果将吉布列尔的话放在后殖民语境的隐喻中解读,其含义自然明了。对移居者来说,不能主动“翻译”自己者将是危机重重,主动“翻译”自己者如同拉什迪在小说里化用的印度宗教精神:“不,这不是死亡,是新生。”

霍米?巴巴认为:“作为一种生存战略的文化既是跨国界的(transnational),也是翻译性的 (translational) 。”一位是后殖民“文化翻译”理论的鼓吹者,一位在后殖民文本创作和论述里实践“文化翻译”,由此可见巴巴与拉什迪思想的契合。巴巴无意中还道出了拉什迪“文化翻译”成功的另一个秘诀:“正是在历史与语言的边界上行走,在种族和性别的分界处生活,我们才拥有一个位置,得以将它们的区别翻译成一种相关一致。”这是对后殖民作家边缘写作的一种肯定,拉什迪借助这种“文化骑墙”的写作姿态获得了成功。当然,我们应该清楚,这种“翻译”过来的“相关一致”不是纯粹的,而是混杂的“新颖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英帝国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统治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一战后,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认各自治领的平等地位。此后,英国为加强与各自治领的联系又建立了英联邦。1983年,拉什迪在《英联邦文学并不存在》一文中,对习以为常的“英联邦文学”(Commonwealth Literature)这一概念大胆质疑道:“现在,‘英联邦文学’这一说法显得实在站不住脚。它不光是一个少数人聚居区,还是一个排他性的聚居区。使用这一术语会缩小‘英语文学(English literature)’这一意义本来宽泛的概念,从而将其变为更加狭窄的、局限的、民族主义的、甚至可能是种族隔离性质的东西。我心目中的英语文学仅指英语语言文学(the literature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拉什迪将“英联邦文学”这一术语称为不真实的怪物,一种相当独特的“经典怪物”:“它长着狮子头,有着山羊腰,拖着毒蛇尾。”

同类推荐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御用太子妃

    御用太子妃

    他不会让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所以,他封她为太子妃,太子地位悬空的太子妃,他,是当朝皇帝,她,是被禁足的王爷之女。乱世的喧嚣,兵荒马乱的尘埃,都会落尽,最后的盛世,却是相残的帝位之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养妻为患:妖孽魅君别纠缠

    养妻为患:妖孽魅君别纠缠

    只听说是养虎为患,有没有听说过养妻为患的?这小娘子平日胆小,榻上乖巧,每日将她安置怀间,逗弄一番。一个不注意,小娘子被他养刁了,反扑之,还很大爷的说,一日不喂她,馋的慌。等等,她不是胆小如鼠么?“夫君,我确实胆小如鼠,可是,我还是没能忍住,被你的美色吸引了,来,乖……。”靠之,他是男人,君临天下的帝王,怎能被一个女子压,怒,钳制她的下颚……“夫君,听话,有糖吃,不听,今晚睡帝宫外面去。”小娘子一脸乖巧,毫无怯意的再他耳畔呢喃。某妖孽哑然,看吧,这就是他养出来的,他傲视天下,可从未想过自己也会干出如此勾当。唉,养妻为患不过如此。简介太短,各位看官,欲知后事,请进……
  • 狼笑妖娆:逼嫁猎心美人

    狼笑妖娆:逼嫁猎心美人

    坐上出嫁的花轿只因师傅说,勾引了不该勾引的他。其实究竟谁勾引了谁?谁又迷惑了谁?要罚她认?要打她受,只是为何将她送入洞房的要是他?是机关算尽?抑或傻痴成性?是处心积虑的阴谋?还是刻骨铭心的爱恋?试问这又有谁能看清?他衣襟半开,勾魂摄魄地朝我招手:“娘子,过来,我们熄灯上床。”他一把将我拽入怀中,轻吻唇瓣,笑得销魂蚀骨,小夜,你是我的,谁也夺不回,谁也抢不走。他如万仞峰巅的青松,迎风而立,冷冷地说:我的女人,绝不能是弱者。她回眸一笑,轻启朱唇:要做我男人,必须脱掉你所有伪装,包括身上衣。他仰望苍穹,发誓要将她困,困身、困心,困一生。他掷杯于地,扬言一定要将她夺,夺身,夺心,夺一生。是真是幻?是爱是恨?是缘起还是缘灭?谁能与她举杯豪饮,笑傲江湖?谁能与她执手高岗?共谱一曲“狼笑”?三种不同的爱情,三段不同的人生,三种不一样的精彩。月邀你走进“狼”的世界,领略“狼”的残暴、“狼”的狡猾,“狼”的专情,“狼”的浴血奋战。『『新文推荐』』《血嫁》《长歌》《御风》:《失心欲女》推荐好友的文文:漫天花雨:《恶魔的囚宠》夏广寒新作:《强上天子》糖糖宝贝的新文:四国传说之朱雀天下》宝贝鹿鹿:《凤凰花》晴沁:《弃后要出墙》(精彩不容错过)风行烈《云狂》(世间风华尽在手,风云天下第一人)风云小妖的《无盐王妃》(很精彩的文)【推荐家人作品】头目忆冷香:《总裁三岁》《日食妖后》老大萧萧十香:《帝宫春》《胁迫》老三潇湘冬儿:《11处特工皇妃老四清风逐月:《凰女魅爱》《夜欢》小叔落落月色:《痴缠》****************************************************作品《血嫁》于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正式在当当上市,当当网已经有货,支持货到付款,q版人物档案+独家大结局+唯美插图+精致书签,如果需要帮忙团购的亲可以进群(一六八七七六六五八)找宝贝凡凡)期待你们的支持!万分感谢!购书地址如下:http://m.pgsk.com/m.pgsk.com?product_id=22533754&ref=search-1-pub
  •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心态决定人生

    心态决定人生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器官。中医上有“望表辨病”,“表”即包括皮肤。通过对皮肤的各种变化来诊断人体的各种疾病症状,虽然简单,但是却少有人知晓。本书以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人们揭示皮肤暗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并给出相应的保健养生意见。
  • 嫡妻归来堂前春

    嫡妻归来堂前春

    五载寒暑,她历经千辛从战乱中找回家,却发现家中已有在堂妻子主持中馈!夫郎可曾记,结发同枕的糟糠?女子虽弱,为母则强,为了一双小儿女,她誓要夺回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