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200000068

第68章 评操慧博士的《中国晚报文化研究》(2)

强调中国视角,并力图在中国语境中构建起中国晚报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并阐释其现实意义,体现了作者难能可贵的中国问题意识和学术建构能力。这是本书最大的创新和亮点。要回答媒介文化为何的命题,须走出简单机械移植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的误区,“西方媒介文化研究的现实主义与批判主义的主调和研究取向,取决于西方媒介发展的传播特征,中国社会的历史处境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差异,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将很可能导致我们的文化研究脱离中国社会现实,这也会从根本上违背媒介文化研究的实践精神。所以,立足中国媒介生态的历史源流和发展实际,倡导研究的中国特色、本土视野,无疑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的”。这种理论自觉深深渗透进了作者的理论阐释架构之中。本书在研究媒介文化的生成与其共性、个性比较中,注重中国意识的立足点,强调媒介文化的中国特色,强调多元化的视野以及辩证的思维。作者认为,“不同的国情、民情和文化积淀,决定了晚报发展的不同;而国内各地横向比较,区域性的差异同样决定了同中有异的实况。它启示我们:对媒介及媒介文化的研究一定要放在大的特定时空坐标中,联系多种相关因素综合考察,才能得到有别于以前单一、定性的全面认识”。因此,作为研究对象的媒介文化和作为研究方法的文化研究的同构性决定了问题的复杂度。厘清媒介文化的内涵边界与确立正确的研究视角成为本书的创新起点。

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媒介文化”研究兴起以及“西方新闻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历史进行了简略回溯,指出其最大特点是跳出狭义的新闻说新闻,离开传播论传播。如以“社会学的整体的”研究方法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文化逻辑的揭示与批判。又如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受众调查两种主要方法,揭示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等。西方学者的理论论著中少有将“媒介文化”作为整体概念或范畴进行学科意义上的宏观论述,更多是将媒介的内涵与外延,如媒介史、媒介技术、媒介功能、媒介影响以大众传播的生产制作、加工、销售为中介进行多维的个案式的文化分析。在研究角度上,他们多采取“媒介”与“文化”双线平行的互证研究,通过寻找可论证两者间的关联达到对“媒介文化”的阐释与论析。“西方学者对‘媒介文化’这一对象的界定和对其内涵的认识是宽松的、具体的、开放的、综合的。‘媒介文化’在‘媒介’与‘文化’的互动中所形成的‘媒介活动’与‘媒介现象’中互证着其独立的存在和彼此依存的交叉性的内涵。”而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无限丰富性给媒介文化研究带来了多种可能。自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兴起,加之西方媒介文化研究的传播,我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新闻文化”研究的小热潮。以刘智为代表的本土学者,认为“新闻文化是作为群体或类的人在新闻活动中创造的,表现为器物(物质层次)、制度(心物结合)、观念(心理层次)的复合体”。作为一种亚文化系统,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三个子系统。尽管在研究立场和态度上,西方媒介文化研究以批判性著称,而“新闻文化”多偏向积极肯定面的立场与态度。但作者在对中西媒介文化研究的比较中仍然发现,西方媒介文化研究内涵中包括的媒介发展、媒介运作、媒介接受、媒介特征、媒介人文等内容与“新闻文化”的内在关联是显而易见的。其中的历史发展、媒介运作、媒介人文,恰好与“新闻文化”构成的物质、制度、心理三层次对应。“新闻文化”在此层面上可被视作具有本土化、中国化特征的“媒介文化”。作者在中西研究成果的比较基础上验证了媒介文化内涵的共通之处。在对媒介文化发生模式的考察中,又着眼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交互作用分析其动力过程,并指出媒介文化发生的起点普遍表现为制度层,由它决定物质生产层的方向与内容。作者的中国问题意识与理论自觉让该书在研究中汲取了西方媒介文化研究中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并努力寻求媒介与文化的平行互证;同时,也注重中国文化语境的适应性,更多以建设性的态度和立场进行中国晚报文化研究,还同步吸纳了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点,即媒介文化既可视作一种研究语境,也可作为一种阐释逻辑。因之,作者认为媒介文化“是指以媒介为载体,为中心,通过自身的信息传播活动与社会文化形成相互创生的一种亚文化系统和一种特殊的文化样态”。在对中国晚报文化的研究中,她既把晚报视作一种文化现象,也密切关注晚报在历史变迁中的多元文化动因;她既把晚报文化作为整体研究对象,透析其特点,又从晚报历史、晚报运作、晚报人文三个层面去把握媒介文化的内涵,并将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有机结合,力图呈现晚报文化所代表的中国本土媒介文化的流动性和生命力。

在将中国晚报文化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上,作者采用了多维的媒介生态视角来展开研究。一是明确晚报文化的范围和地域性,它是中国而非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晚报文化;二是强调用文化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来透析中国晚报,突出研究方法的互动性和综合性,即作为文化的中国晚报。文化与传媒的互动性,令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呈现出内在的契合和合理的同构性。作者对媒介文化视野的定位就是要将晚报放在社会文化的环境中做历时性考察,审视我国晚报文化生发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动因,考察其作为媒介文化之亚文化系统对文化系统的功用和动态机制。媒介文化研究的视角决定了该书开阔的学术视野。围绕传播、媒介、文化三者间的关系,媒介文化凝聚为巨大的复合体,它与新闻传播的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美学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唯有多学科、跨学科的开放视野方能解读这一现象。如果说媒介研究包含着媒介生产(包括体制、环境和运作)、媒介内容(或文本)以及媒介影响三个面向,那么媒介文化研究则是整合这三个面向的最佳选择,同时也为理论研究的填补、跟进提供了可能。中国晚报文化作为中国媒介文化的分支,它既依托于中国媒介文化的发展,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并鲜活地呈现于具体的媒介运作中。这生动地演绎着媒介文化为何与何为的创生规律,揭示了两者内在的生发机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媒介文化的理论建构自成一体。

媒介文化的包罗万象考验着作者的研究能力,如果缺乏一把犀利的解剖刀,研究或止步于外围,或迷失在现实的细节面前。读《中国晚报文化研究》颇有看庖丁解牛的意味,看作者条分缕析,层层剖解,游刃有余。该书的研究整体上采用了媒介文化与晚报文化“同中有异”的交叉论证框架,以典型个案加上大背景的点面结合方式进行架构。媒介文化——中国晚报文化——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作者建构起从宏观层到中观层再到微观层,层层推进,相互印证,每一层理论建构都为下一层的剖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背景。媒介文化在人类物质生产的进程中以媒介的技术发展为先导,以媒介本身为承载,以媒介文化传播内容的综合性、大众化为主体,寻找到了媒介与文化的生长点,而最终以有机的整体姿态顺势而生。它的生发与作用机理使之体现为多圈层的交叉与渗透,显示出丰富的依赖性。作者从文化传播的需要和效用出发,敏锐且准确地把握到媒介文化发生时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历时交错与循环回归规律,进而揭示出媒介文化发生的两大特点,一是与媒介历时共生的同步性,二是与社会生活方式相互建构的同构性。对媒介文化发生机制、动因、模式、特点的分析,为更进一步把握媒介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提供了好的解读思路。最终从媒介发展、媒介运作、媒介人文三个层面建构起媒介文化内涵的有机构成,并将之放置于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予以审视,强调其异于西方文化语境的中国特色:如传统媒介与电子媒介并存、混合;“内容为王”与“品牌经营”并重导向;媒介自律与文化自觉并立兼顾。在媒介文化生成中看到晚报文化的衍生性,又在对中国晚报文化的审视中呈现其媒介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作者始终围绕晚报文化生发的同步性与创生性,在晚报文化的内涵构成的阐述中,注重传受双方主客体的互动分析、抓住晚报人文中人的创新性与能动机制的形成,沿着由点到面的论证思路综述、演绎、归纳了中国晚报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内涵特征,合理展望了晚报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走向,从而形成了较为开放、系统、完整的晚报文化的论证结构。这样的构思和阐释张弛有度,贴切启思。

当下媒介文化的发展已然打上了后现代的烙印,媒介历史、媒介运作、媒介人文等层面深受影响,作者在研究中对媒介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的强调体现出研究的前瞻性。同时,作者把媒介文化的接收者置于“后喻文化”的转型背景下,有效勾连其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以及对文化传播形态的重大影响,而今天的媒介传播实践表明,这些预见确实正在发生。当然,中国媒介文化研究尚以建构性研究为主,面临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媒介文化变迁的挑战,媒介文化内在价值的张力和冲突必然存在和越加复杂化,并需要进一步开掘和拓展研究,该书的着墨并不多,此乃后续研究应该关注之处,在方法创新中还可注意交叉学科借鉴使用的准确性。

十年寒窗,聚力而发,凝聚成《中国晚报文化研究》这一学术专著。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耐得住寂寞并自得其乐地徜徉于学术研究者,不多也。该著作出版后深受学界与业界好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前所长喻权域先生的评价:“操慧博士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一般的研究晚报,而是着重研究晚报文化。我认为这个选题很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意义。但是,研究的难度也大。操慧博士这部著作在研究晚报文化方面起了开拓作用”。上海记协前主席、《解放日报》前总编辑丁锡满先生评价该著作“细致严密地阐述了晚报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走向;既有综合的全面的观览,又有个例的典型的分析,既有对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融化吸收,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著作,就既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际价值,不仅对晚报事业,而且对日报、党报都有借鉴和参考作用”。2008年5月18日,专著的相关内容被收入北京晚报创办50周年纪念文集,在“我们同行”的代后记中这样写道:“在这里,我们还要对四川大学操慧博士表示衷心感谢,此次我们摘录了她于2003年3月至4月对北京晚报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后写出的《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一书的部分章节,这无疑增加了本文集的厚重感。”该书荣获四川省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近年来,操慧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这些研究均延续和深化了媒介文化的思考,并不断促发她开掘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愿操慧的学术之路越走越深广,也期待她能在媒介文化的本土研究中再上层楼。

同类推荐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
热门推荐
  • 爱妃是只九尾猫

    爱妃是只九尾猫

    “喂,喂,我是猫,是猫!”
  • 全才魔法师

    全才魔法师

    21世界的黑帮女老大一朝穿越到光辉大陆罗格家没有任何元素属性的废柴三小姐阿芙拉身上。在继承废柴体质的同时,也继承了阿芙拉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宁静的生活,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了,然而国王的猜忌,家族的荣耀,落水的真相…意味着,没有强大的实力,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自此远走边陲小镇,遇良师,交益友,捡神兽,食炎果最终激发出体内潜藏的的魔法元素,木元素、火元素、水元素、土元素、金元素纷至沓来。且看一代绝色红颜如何谱曲一首华丽的篇章。十年之后,爱玛学院出现了一位神秘人物——兰诺。传说,他不止会火系魔法,还能使用水系魔法;传说,他是某国的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传说,罗格家的废物三小姐是其情人;传说……菩提花开群魔净出魔王从幽深之地归来民不聊生五行之子携光明而来…六个绝世天才的诞生,终于唤起人们对古老的预言的记忆,谁才是五行之子,谁才是拯救大陆于危难的英雄…收养:萩铭心收养丸子~汐殇玥收养纳塔~**********************************************推荐彩虹的新文《凤临天下,皇后有点坏》没钱,没权,没势力,还没老爹自生自灭十五载,还被当做礼物送人骆含烟一睁眼面对的就是这一幕很好,你们不仁也别怪我不义骆含玉:“含烟妹妹,我来送送你,虽是做人第三十八房小妾,不过好歹也算有名分,生出来的孩子也不是野种、杂种之类的啊!”一双素手撩开轿帘,一道玉影缓缓而下:“姐姐说得对极了,做妹妹的我怎么能不成全姐姐的心愿呢?”“啊……”女子头一载,晕倒在地,骆含烟一脚把她踢进了轿子里,拍拍手扬长而去!某男:“含烟,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第一次见面我就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你!”某女:“你记得清楚这是你对第几百个女人说这话了吗?”某男:“烟,你真没一点浪漫细胞!”某女:“浪漫?浪漫一斤值多少钱,饿了能挡饱,寒了等当衣吗?你这点伎俩,还是去骗骗无知小女孩吧!”某男:“含烟,请你相信我,我是真心……啊,你敢打我!你知道我是谁吗?”“滚开!”一黑衣男子长身玉立,双眼喷火,扛起骆含烟流星踏步般走了!“女人,你在挑战我的耐性!”天都城暗香楼,宾客云集一曼妙少女玉身而立,口吐狂言:“男人什么滴都是浮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偶尔玩玩兮!”
  •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出生于夏威夷,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96年当选为美国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2004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在2008年的大选中当选为美国总统。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无畏的希望》、《我父亲的梦想》等。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大镖局

    大镖局

    另新书《天才魔法师与天然呆勇者》已发~,某镖局的爆笑日常~《从不一本正经的讲故事系列》第一季!超好玩的武侠轻小说!荣获青阳县王家村“这本轻小说太他喵的厉害了”大赏第一名!大燕移动唯一官方指定读物!花样卖萌委员会冠名赞助!同名OVA根本没有!!!
  •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成丞相府的三小姐,本想混喝等死,偏又嗜酒如命,闲来无事给妓院姐姐们写写小曲,捞点酒钱。不料,相爷爹让她代姐出嫁,对象是花名在外,无赖得令人发指的四皇子殿下!?天啊,他们曾经有过过节!她嫁进王府后,还能逛妓院,写曲儿换酒喝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穿越火线之混迹天涯

    穿越火线之混迹天涯

    穿越火线网络流行游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看一个菜鸟如何混迹在穿越火线的世界里!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打死也不取悦男人

    打死也不取悦男人

    为男人伤心一阵儿可以,牺牲所有快乐不值得。你们男人为什么比我们女人活得快乐潇洒?不就是因为处理问题快刀斩乱麻,果断冷酷,心狠手辣么?我打算向男人学习,多点理智,少点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