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200000024

第24章 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

被错划为右派、经过四年劳改生活的章永璘在生理和心理上经受着双重饥馑,而幸运女神(马缨花、黄久香)的降临和护身符《资本论》的庇佑使得他终于走出生活的阴影,从动物搏食的本能到人的尊严、责任感的复苏,他意识到“一九五七年对我的批评,我抵制过,怀疑过,虽然以后全盘承认了,可是到了‘低标准’时期又全部推翻。而现在,我又认为对我的评判是对的”,他认准了他“身负着几代人的罪孽,就象酒精中毒者和梅毒病患者的后代,他要为他前辈人的罪过备受磨难。命运就在这里。我受苦受难的命运是不可摆脱的。”这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终肯定的是国家和党的意识形态,所以80年代的文学界普遍认为:“章永璘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写照,具有真实的、普遍的代表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历史足迹的形象记录。”

有名无实的“资产阶级”许灵均在遭父亲遗弃后,又因为“资产阶级右派”的帽子而遭到人民的遗弃,这“使他来和牲口为伍”,当只剩下马“用湿漉漉的鼻子嗅他的头,用软乎乎的嘴唇擦他的脸”给他以安慰时,“他的心颤抖了”。尽管生活对他板起一幅冰冷的面孔,可许灵均却在解除劳教后通过劳动建立起了普通人的感情,当昔日抛弃他的父亲要带他出国享受荣华富贵时他拒绝了,多年的改造已经使他明白了“只有劳动的报酬才能使人得到愉快的享受;由剥削或依赖得来的钱财是一种耻辱”的道理。最终通过采取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对外宣告“他没有白白走过那么艰苦的道路”,以对人民、对劳动的衷心认同圆满结尾。

一首总共不过四句的小诗《冬小麦自述》令钟亦成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由最初莫名其妙、诚惶诚恐获罪以致被迫接受外在不断升级、上纲上线的批判到自觉内省反思有罪。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污秽的言语还是恶毒的皮带都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信念,就像作者王蒙所赋予他名字的深意一样,他对党的赤子之心实在是天地可鉴、又忠又诚。正如钟亦成最为挚爱的凌雪所说:“党是我们的亲母亲,但是亲娘也会打孩子,但孩子从来也不记恨母亲。打完了,气消了,会搂上孩子哭一场的。也许,这只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为了引起你的重视,给一个大震动,然后你会更好地改造自己……”这段言语无疑具有浓重的教条意味,不仅借凌雪之口为改造之后面貌一新的钟亦成表情达意,更是作者自我表白意图的有意为之。

具有同样功能,为文中主人公阐明政治立场和价值信仰的说教也在《雪落黄河静无声》中出现过。饱受屈辱的范汉儒在劳改农场担任被视为肥缺的“鸡倌”一职时受到所有人理所当然的怀疑,在那样一个饥荒的年代,谁会不舞弊营私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呢?在一次“黑姚期”的突击检查下,真相大白于天下,范汉儒宁肯吃老鼠,也不拿集体的一针一线。于是有了“黑姚期”给范汉儒送鸡蛋时这样一番有意激发读者共鸣的话:“我没给孩子,没给老婆,给你拿来是看你还有中国人的骨头:将来政策松动一点,你还能为老百姓办点好事。”范汉儒的形象在这一番话中被高高托起,右派身份的范汉儒无形之中向社会栋梁转向,通过这一细节为范汉儒正身扬名的作者丛维熙通过文学形象的打造同样带有自明心迹的目的。

站在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现在的读者读这部分作品可能会有一个共通的感觉,那就是这些知识分子怎么就能这么诚挚天真得近乎夸张呢?看不到睚眦必报的负气,却感受到热血沸腾的温度,这用我们正常的心理逻辑似乎是难以解释的。如何解释这种今天我们看来近乎夸张的热诚呢?或者进一步表述一下这个问题,这种英雄受难叙事模式的泛化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知识分子虽然是一个近代才出现的概念,但作为知识分子的前身知识阶层却是由来已久,追根溯源,中国知识分子的前生就是“士”阶层。钱穆先生曾说:“中国知识分子,并非自古迄今,一成不变,但有一共同特点:厥为其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之核心,其知识对象集中在现实人生政治、社会、教育、文艺诸方面。”士志于道,“一方面,知识分子以‘道’自任,‘道统’高于‘政统’,以‘王师’、‘官师’自居,甚至要规范王权;另一方面,王权要维持自身的合法性,必须与‘道统’合作,但又对知识分子以道自命,以道统导引、规范政统的做派总是难以接受,甚至严厉打击,形成一部政统与道统、‘君’与‘师’之间既合作又离心的艰难磨合的政治史”。总的而言,在大部分情况下,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只有与君权相统一起来,才可能得到发挥和实现。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个人理想的知识分子揣着社会的良心充当公众雪亮的眼睛与批判的喉舌,在漫漫而修远的人生道路上,潜移默化地造就了一种集体无意识,那就是忠君。

另一方面是由于情感价值的选择和皈依。“对于文学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的文学活动,或者是言说主体试图以其话语实践来结构某种身份,或者也是具有某种确定身份的言说主体的话语活动,这时,话语行为便成了对其缘由身份的‘固持’或‘显示’。”在“祖国”、“党”和“人民”等宏大价值理念寻求到坦诚心迹的合理资源,心甘情愿为祖国为母亲受难是他们最终的情感皈依,最终自然而自觉地暗转到对自身合法身份的认同,这种合法身份被大部分学者归纳为革命身份。“革命”作为近代以来具有强烈历史进步色彩的强势话语,意味着顺承历史,继往开来,这种革故鼎新顺应了历史与时代的发展,是必须的,也是先进的。相应地,如果获得一种与革命相联系的身份诸如“革命者”、“党员”、“无产阶级”等,不仅理所当然地与那些落后的、反动的身份指向区分开来,更显示了一种自身“革命”身份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与国家权力、地位紧密相连。正如有评论者所深刻指出的:“有意识地重述‘文革’的历史,不再是单纯地展示伤痕,而是致力于表达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在蒙受迫害中,依然对党保持忠诚,对革命事业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念。通过这种重述,重建了新时期的历史主体(例如老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历史,这就使拨乱反正后重返现实的受难者有了历史的连续性。”于是我们清楚地看到,满纸满页都抒写着对党的忠心,都抒发着对国家的热忱。

大多数人和鲁彦周一样,强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家”的政治身份,强调“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责任感”。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王蒙纵声高呼:“我们与党的血肉联系是割不断的!我们属于党!党的形象永远照耀着我们!即使在最痛苦的日子里,我们的心向着党。”他说:“如果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胸怀,没有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进步事业的炽烈情感,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生活经验,没有思想家的独具慧眼的见地,没有广博的学问知识,没有与当代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的血肉联系,没有为人民代言、为新事物开路、为推动历史车轮出一把力的热忱,那么你写得再努力、再好,常常仍然是小打小闹小摆设……广大读者却会觉得与自己有距离、有隔膜,打不动自己的心,引不起自己的关切、共鸣、焦虑、兴奋。”丛维熙则出于其“革命良心”以自己的写作行为来“千方百计医治我们国家的伤痕”。

张贤亮虽然在当时并未入党,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党”与“革命”的认同。他以赞扬的口吻说:“委屈了三十多年,而只要党一旦相信了他们,承认他们是革命队伍中的战士,就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毫不计较个人恩怨,马上忘我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劳动。……他们在这样那样的考验面前,却都作出正确抉择,始终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这和我本人以及我所接触过的知识分子的心情完全合拍”。在给李国文的信中,他不无遗憾地说:“一个党员作家,还可以说他首先是一个党员,比如你。我呢,至今还没有修养到你这样的程度,我总不能认为自己应该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个群众,然后才是一个作家吧。”既然党员作家的身份在非党员的张贤亮这里得不到确认,作家便另辟蹊径在社会主义的改革者这个仍然与革命紧密关联的身份下找到了最终归宿。

正是在这种有意为之的用心打造下,即便知识分子被不情愿地戴上了“右派”的高帽并饱经磨难,但仍阻止不了知识分子自塑形象——悲剧英雄崇高形象的诞生。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被打为“右派”的戴着枷锁舞蹈的受难英雄实际上经历着类似的情节,倾诉着类似的感情,他们在控诉着“文革毒害”的同时却难以抹掉他们思想意识上向主流意识形态依附的倾向,他们以儿女对母亲的忠诚和热爱重塑了自身受难英雄的形象,这种身份的自我认同实质上是对国家意识形态的适应,饱受“伤痕”之后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为自身正名之际却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极度危险的代价,那就是独立性的丧失。有学者尖锐地指出:“一旦他们的苦难得到解释,身份得到确认,他们在利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和苦难的虚假敌对自然也土崩瓦解,苦难的沉痛感消泯于他们重回社会政治怀抱后的无限幸福中。他们惬意地闭上眼睛,在消逝的深渊和退后的悬崖边,承领新时代的恩赐和福泽。”

(作者单位:重庆第八中学校)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热门推荐
  • 名门骗婚:男神,请小心

    名门骗婚:男神,请小心

    新书《甜蜜计划:新晋老公,宠我吧》已发,宠爱文,求支持……他说:“当初我将自己借给你,现在你要用身子来还。”她说:“我不再爱你。”他说:“就算是不爱,照样可以做,爱,做了才会有感觉。”她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他的女人,一直都努力为达到目的而努力着。当经过重重磨难步入婚姻之路才发现原来一切并不是那么简单,一场阴谋在暗处演变。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经过长期的演化,到明清进入了繁荣期。在众多的小说中,才子佳人、名士英雄的悲欢离合故事,历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我们选编的这套《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种小说。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堪称小说中的珍品。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 笑话中的管理学

    笑话中的管理学

    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是与个人最贴近的学问。它指明了现代企业运行的规律和秘密,解析商业帝国的波谲云诡,找出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内在逻辑,这对于躬耕于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而言,它使个人看清了自己所栖身的公司的真实图景。本书从智趣的角度审视管理学,从笑话中透析管理的本质。内容除了包含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外,还将很多的管理定律穿插其中,这些管理定律浓缩了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思想精髓,使管理学大厦在历史的云烟中历久弥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青春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青春卷

    读这些作品,就是了解当今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明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少年文章惊天下。新世纪以来,青少年写作成为中国社会一道炫目的风景,图书市场也出现“小鬼当家”的火爆场面。他们的作品,而了解他们,是年轻一代对时代和社会的准确捕捉和细腻描绘。,驾驭文字的收放自如,记载了一代人的情感、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这些作品是一代人的成长履历,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他们以其思想的犀利和新鲜,意念的狂发不羁,就是了解中国的今天,而令世人瞩目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 前夫的圈套

    前夫的圈套

    愿赌服输,是赌徒的生活准则连环赌局,改变三个人的一生金钱、权势、女人皆可成为赌注这世上唯一不能拿来赌的是感情那一夜,他输了她,赢了金钱和面子那一夜,他赢了她,输了赌王的名号一纸契约,百日夫妻,刺激的游戏精明如他,步步为营,却猜她不透冷漠如她,云淡风轻,却暗藏杀机赌局的最后,她留下离婚协议书潇洒离去他赢了尹家的数亿家产,却未展一丝笑颜而她,输了未来,输了幸福,却赢得真爱六年后,他的赌场出现一位五岁小赌神,举手投足都是他的影子没错,那一定是他的种,可是他却不记得自己几时碰过孩儿他妈他的世界陷入混乱,一颗心却异常冷静曾经犯下的错误,现在要弥补还来得及金盆洗手,洗心革面,不做赌徒却是最狡猾的前夫哄骗乖儿子,诱骗冷前妻,他要一家人幸福的团聚只是,覆水难收,破镜难圆冰封的心是否能重燃爱的火花?【本文已半价,看完全文仅需3.19元】推荐醉舞新文【掠宠】收藏+投票+留言,亲亲们的支持是醉女的动力推荐醉女旧文【强欢】推荐翼妖的文【狂女】静姝的文【职场奋斗】琉璃的文【赎罪新娘】小妹的文【狂妃弃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