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300000018

第18章 法眼宗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6)

杭州开化寺传法大师行明,本州人也,姓于氏,少投明州雪窦山智觉禅师披剃。及智觉迁住永明大道场,有徒二千,王臣钦仰,法化弥盛。师自天台受记,回永明,翼赞本师,海众倾仰。开宝八年智觉归寂,师遂住能仁寺,忠鼓王又建大和寺(寻改名六和寺。后太宗皇帝赐号开化),延请住持,二处皆聚徒说法。

上述史料表明杭州开化寺传法大师行明年少时曾为延寿于雪窦山传法时所披剃,虽然行明是在延寿处披度而有了师徒之间的名分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是延寿的法嗣。延寿后迁住永明大道场,行明却在天台受记,之后才回到永明道场的。行明在天台德韶处受记,自然为德韶之法嗣,而且《景德传灯录》已将其列为法嗣四十九人中之一员,由此也具见“披剃”与“受记”在古代僧人的生活世界中是有不同含义的。不过,行明不忘本师,于是“回永明,翼赞本师,海众倾仰”,所以行明的身份又变得复杂了些。延寿圆寂后,行明受忠鼓王延请,住持能仁寺、大和寺,并聚徒讲法,有效地在江南传播了佛教禅学。无论行明是作为德韶的法嗣,还是依然为延寿的门徒,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关键是他作为法眼宗一派弟子为禅学和法眼宗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应予以肯定。

此外,延寿的禅法思想也影响到了海外,打开了法眼思想传播海外的市场,在海外也有其法脉传承。据载,“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奉金线织成袈裟,紫水精珠,金澡罐等。彼国僧三十六人皆承印记,前后归本国,各化一方”,进一步反映了法眼宗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据冉云华先生之说,延寿朝鲜法嗣中的智光(930—1018)被誉为“朝鲜禅宗之始”,英俊(932—1014)则为朝鲜天台宗的代表性人物。

2.延寿“禅净合流”思想的影响

延寿不仅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具有禅者的身份,而且也被奉为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兼有净土的身份。他的双重身份以及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并非一般的凡僧,而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佛教思想人物。雍正皇帝曾在《万善同归集序》中对其评云:“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其一生成就与贡献,主要体现在倡导“禅净合流”和弘扬净土法门上。顾伟康先生也认为,“倡‘唯心净土’则成了延寿一生最大功绩”。近代虚云和尚对其为何要弘扬净土的见识则十分切中要害:

他既是从宗门悟入的,何以又弘扬净土呢?因为大悟的人,法法圆通,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免救末法根劣的人,故弘净土。

可见,真正觉悟之人,皆能体会万法一如、殊途同归的道理。无论念佛还是修禅,皆是通达佛法彼岸世界的手段和桥梁,所谓“修有多门,行有众路”。按照佛教的观点来说,法无高下之分,而人有根器之别,由于净土法门更加简单易行,因此在佛教禅宗走向衰落之时更有弘扬的必要性。可见,延寿著《万善同归集》提出唯心净土的修持方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原因的。同时这也是其“禅净合流”思想的具体化展示。

延寿的“禅净合流”思想对中国佛教和禅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赞宁在《宋高僧传》中将永明延寿列为《兴福篇》是有特殊意义的,并非像有的学者认为“赞宁把《延寿传》列于《兴福篇》里,是不够确切的”。事实上,在赞宁看来,延寿的功绩不仅仅是他作为一位禅者发扬光大了法眼宗,而是有着兼达天下之志和救度众生出离苦海之广大胸怀的一代高僧。因其在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中则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僧人,故将其列为《兴福篇》中的人物或许更有意义。赞宁曾论云:“佛出于世,经译于时,大要在乎果因,所推归乎罪福。罪也者,下三涂之阶陛也。福也者,上诸圣之阶陛也。阶陛是同,上下有异耳。此命章曰兴福者,乃欲利他焉。”可见,赞宁认为延寿的佛教行为是重在“利他”上的,故将其列为《兴福篇》,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自利”的禅者形象来看待。正因为如此,延寿既获得了法眼宗第三代祖师的地位,又被净土宗奉为六代祖师,而具有了禅、净二宗祖师的双重人格形象,他所受到尊崇的人物形象又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其“禅净合流”思想对中国佛教的重要影响以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已为世人所认同。

$第四节 法眼宗区域分布与现当代传承及分布

整体上说,虽然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处于风云变幻之中,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江南区域性的文化传统与佛教禅学思想却长期交织互摄、互相涵化、相互渗融,而形成了有利于佛教禅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为禅学的传播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宋时代,禅学在江南的传播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法眼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具体时空的变化发展中有其复杂的历史足迹。我们通过观测法眼宗区域性思想群体的活动以及分布,则可以清晰地领略到历史上法眼宗一派在江南发展的繁荣景象。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中绝后的法眼宗因虚云和尚的遥嗣之举而有了复活的趋势。虚云因长汀明湛禅师有弘扬法眼宗一脉之誓愿,廪受其请而遥嗣禅宗法眼法脉,而成为法眼宗的第八代传人,并广收门徒,择人而付嘱法眼之禅法,于是推动了法眼宗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一、法眼宗的区域分布

地域是禅师存在与活动不可或缺的场所。法眼禅宗的传播发展与禅师的行化活动以及地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以地域分布来呈现法眼宗僧人的活动轨迹,则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法眼宗的流布状态、影响的区域范围以及它在江南活跃的历史情景。法眼宗在南唐、吴越之地尤其活跃。据《景德传灯录》载,法眼文益“其知名门徒六十三人,集中分布在南唐、吴越之地”。而且,德韶、延寿的门徒也主要集中在吴越之地并带动了法眼禅法思想的广泛流布。可见,法眼宗分布的主要区域在江南。从法眼宗禅僧活动分布图(表三),即可洞见法眼宗一派在江南区域流布的繁荣景象及其分布特点。法眼宗法派弟子主要集中在政治文化中心地带与历史上禅宗兴盛的文化区域,尤其是金陵、杭州以及洪州等地汇集了许多法眼宗高僧大德,构筑起了一道佛教禅学繁荣发展的又一历史新景观。

其一,南唐之都金陵作为法眼宗的策源地,自然是法眼宗最重要的中心。根据不完全统计,在金陵传播禅学和阐扬佛法的就有六位禅师,不仅有法眼宗开创者清凉文益禅师,而且还有文益禅师的得法弟子道钦、匡逸等禅师。他们为江南国主所重视,形成了金陵为中心的禅学思想群体,故其活动不能不对这一区域产生较大的思想影响。

其二,由于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而吴越王对佛教颇为重视,又有迎请高僧的主观意愿,因此杭州成为多方佛教禅门中人汇聚之地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法眼宗也因德韶、慧明两大禅师在吴越受到国主的特别尊崇之原因,而使法眼宗在吴越之地获得较高的地位并取得了其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故法眼门徒传禅活跃在该区域也就不难理解。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杭州一地进行传禅活动的禅师就有二十五位之多,足见杭州一地法眼宗发展的繁荣景象。

其三,由于洪州故地为禅宗的策源地,五代时期又为南唐所辖,有较好的禅宗历史文化环境和思想氛围,加之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国主又十分重视佛教,并采取较为宽松的佛教政策,这为法眼宗的流入该区创造了基本条件,故禅客们乐于在此修学禅法和传播佛理。据不完全统计,仅洪州一地就有九位法眼宗禅师。因而洪州又成为法眼宗传播的一大重镇,这绝非一种偶然性现象,乃是禅宗历史发展与文化环境共同形成合力所致的必然性产物。

其四,天台山历来为佛教重镇,不仅隋代的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常年行化于此,而且禅宗创立之后也流入该区域。因此,天台有较好的宗教人文环境,这为法眼宗传入天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也为法眼宗与其他佛教宗派发生交涉创造了有利条件。被吴越国主尊奉为“国师”的德韶,一生之宗教活动主要在天台,既为法眼宗流入该区创造了条件与机遇,也为法眼宗兴盛于吴越打下了坚实之基础。由于法眼宗经历慧明之辩论与德韶被奉为“国师”之事件,而促使法眼宗在吴地享有较高的宗教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法眼宗一派就有不下于七位禅师活跃在天台一隅,并对吴越区域的佛教文化发展产生了辐射影响。

此外,庐山、越州、泉州、鄂州等地也有法眼宗的门徒四处分散活动。法眼宗的分布既十分集中而形成区域性的中心地带,且又四处分散遍及江南各隅而表现出单兵作战的传播特点。因此,法眼宗的发展具有立体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点与面的实际发展效果。整体而言,法眼宗在适应地方性历史文化环境的同时又不断取得发展,在思想文化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具有广泛性的社会群众基础。同时,法眼宗的发展也呈现出跨区域性的空间分布图景和较为广阔的思想文化辐射状态。

可见,以地域为中心来呈现法眼宗僧人活动的历史场景,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法眼一派禅学思想的流布状态,而且也能从中观察到法眼宗思想所影响的地域范围及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法眼禅派在江南活跃的历史情境,可以勾勒和洞悉江南一个波澜壮阔与绚丽多彩的禅宗时代。

二、法眼宗的现当代传承及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从法眼宗的传播与发展来看法眼宗的系谱,当以文益传德韶,进而由德韶传延寿,为法眼宗的正宗传法世系。而入宋以后,法眼一脉断绝而不见于诸史载,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法眼一脉断绝似与后继无人有关。对于法眼宗“中绝”原因将在后面的专门章节中讨论。不过,近现代又有虚云和尚一人承接五家法脉之举,而使禅宗法眼一脉得以实质性的延续。有学者指出,“(虚云)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的代表人物,他一身兼挑禅宗五家法脉——他于鼓山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扶持法眼宗,延续沩仰宗。他解行相应,宗说兼通,定慧圆融”。杨曾文先生也认为,“虚云和尚既传曹洞禅法,又兼传临济禅法,并且以‘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自任”,“遥嗣法眼为第八世”,“一人而兼祧禅宗五宗法脉”,“使禅门五宗得以延续下来”。关于遥继法眼宗法脉之举,虚云和尚曾有偈语表证:“虚灵本体圣凡同,只在平常迷悟中,云任卷舒循缘应,应不留情心自通。”即为虚云老和尚遥续法眼宗一派法系之表信偈语,乃遥嗣祥符良庆(度)禅师。至于虚云为何要遥嗣法眼宗一事,也有其特殊之因缘,虚云曾记云:

癸酉春,有明湛禅者,由长汀到南华,谓在长汀创建八宝山,志欲绍法眼一宗,不知所由,恳授其法眼源流。因嘉其志,乃告之曰:此宗发源在金陵清凉山,早废。兹时不易恢复。从宋元来,绍化乏后。查诸典籍,自文益师七传至祥符良庆师止,其后无考。旧派益祖六世祖光禅师立二十字,后不知何人立四十字。虽有二派,子孙停流,鲜有继起。又查益祖出天台德韶国师,与清凉泰钦禅师。传载韶、钦二公下五世良庆禅师。其中秉承,有继韶公者,有嗣钦公者,纷纭不一。有记益、韶、寿、胜、元、慧、良为七世;有记益、钦、齐、照、元、慧、良为七世。今欲继起,艰于考证。惟有秉承韶公,续从良庆禅师与余各摘上一字,续演五十六字,以待后贤继续,传之永久。

可见,虚云是应长汀明湛禅师发愿要弘扬法眼宗一脉之请而承嗣法眼法脉的。岑学吕居士也说:“法眼失嗣更久,八宝山青持大师,请虚老续法眼源流。良庆(度)禅师为七代,虚老人应继为法眼第八代。”虚云遥嗣法眼宗法脉,而将法眼宗传承世系确定为:第一世法眼文益禅师,第二世天台德韶国师、清凉泰钦禅师,第三世永明延寿禅师、云居道齐禅师,第四世灵隐文胜禅师、保福居煦禅师,第五世智者嗣如禅师,第六世宝林文慧禅师,第七世祥符良庆(度),第八世虚云古岩禅师。此系谱亦非一脉单传之得法系谱,而是师资世袭之传承系谱。此后,虚云延续了法眼宗一派法脉,并作传承法派之《五十六字偈语》云:

良虚本寂体无量,法界通融广含藏。

遍印森罗圆自在,塞空情器总真常。

惟斯圣德昭日月,慧灯普照洞阴阳。

传宗法眼六相义,光辉地久固天长。

其所传之法嗣有本湛青持、本禅、本性净慧、本智信清、本宽慧果。本湛青持于一九四三年四月在南华寺方丈室为虚云和尚所印可而得其付法,虚云和尚付法于本湛青持时有传法偈云:“本自如如圆明体,湛寂真常凡圣同,青虚妙义无变异,持传万古度迷人。”即表明了本湛青持得到其所传法眼宗一派印心之法。本湛青持的法嗣则有寂本慧青、寂照慧瑛、寂照宏如等,而付法偈语却由虚云代付。然虚云所传法眼宗法脉并非一脉单传,相反而是一脉多传。虚云和尚传法眼宗法脉印心之时,其弟子除了本湛青持得其所传之外,本禅、本性净慧、本智信清、本宽慧果也均获得认可而得其传法。因传法偈语是得法的凭证或信物,虚云和尚为了说明他的弟子皆得法脉正传,是法眼宗的正宗法嗣,而特为他们每人付嘱有传法偈语。虚云和尚传法于本禅时有传法偈云:“本性玄通法法通,琉璃世界水晶宫,主人端坐绝伦匹,万象森罗应镜中”;一九五二年在云门方丈室传法于净慧时有传法偈云:“摩醯顶上眼重开,方许吾宗大将才,法门幸有能承继,立志须从勇猛来。”得到虚云付法的净慧大和尚现仍锡住于黄梅四祖寺;一九五七年在云居山传法于本智信清时有传法偈云:“本自如如不动,智光灼破大千,信得真如自性,清凉直下子孙。”按照虚云和尚拟定的传法字偈,“本”字辈之后是“寂”字辈,故又有法孙寂本慧青承接法眼法脉,有传法偈语云:“寂常真性遍虚空,本来具足莫迷蒙。慧灯彻照除昏暗,青山绿水体皆同。”不过,此偈语为虚云“代本湛传付”而已。而且,虚云一九四六年在云门寺方丈室也曾代本湛传法于寂照慧瑛,传法偈语云:“寂然灵光能显露,照破凡情圣智成。慧心得悟无生理,瑛莹无暇示迷人。”④传法于寂照宏如时,传法偈语云:“寂静精真透心光,照彻法界万象彰。宏演法眼上乘义,如实了证性相通。”而“寂”字辈后为“体”字辈,虚云亦曾代传法于体华光升,有传法偈语云:“体含真常遍刹尘,华开处处尽皆春。光明洞照三千界,升天入地度迷人。”故上述获得传法偈语之人均可视为法眼宗的正宗法嗣,而且他们也是虚云之后法眼宗法派在新时期发展中的代表性思想人物。上述所论及的得法高僧,现今有的仍然还健在,为延续法眼宗的法脉和弘扬禅宗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类推荐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热门推荐
  • 七号霸宠

    七号霸宠

    堕入一场游戏的圈套,她赔尽了所有。残忍的现实,令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傲人的身材。五年后,当一切浮出水边,她再次踏上这边伤心之土,一边寻找着自己双生的姐姐,一边挖掘着当年事实的真相,然而,一切却是如此伤人。
  • 领导力的42个黄金法则

    领导力的42个黄金法则

    卓越的领导者是天降英才还是后天培养的呢?如何能够成为成功的领导者?《领导力的42个黄金法则》详尽介绍了领导力包含的八个方面的能力:远景规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情商管理能力和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领导力的42个黄金法则》详尽介绍了领导力包含的八个方面的能力:远景规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战备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情商管理能力和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你离品味有多远

    你离品味有多远

    如果品味要靠别人的认同来实现,那你还有个屁品味。所以当问别人离品味还有多远时,那人自己离品味就已经很远了。做有品味的人,从本书开始。
  •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这是一段让人笑到想哭的爱情段子;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温暖回忆;这又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流水账。记录的是糊糊和来来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又不得不分开的一个个片段。
  • 星之海

    星之海

    命运象强盗,一样样剥夺你拥有的珍宝,然而纵然相隔一光年的距离,我们的心却仍在一起。一如光年的遥远,一往情深的想念。
  • 宁负流年不负卿

    宁负流年不负卿

    大衍之数四十有九,这里是上苍给芸芸众生留下最后一处慈悲的地方——慈悲客栈。许一诺守在这里,倾听每一个客人或甜蜜、或忧伤的故事。当触动心弦的相思之情化成延续生命的灯油,她便可以帮助他们见到想见却不得相见的人。她慰藉了他人的内心,却无人排解她的寂寞。一场大火,夺去了她的记忆,也夺去了她对他的爱恋。她忘记了曾有那么一个人,一直陪在他身边,视她如生命。他说:“竭尽余生,我只想为你造一座城。城灭,我死。换你今生的勇气,值。”这是一场爱情的对赌,这是一场命运的游戏,这是一场人间的别离。原来,爱是永恒的慈悲。
  • 至爱季先生

    至爱季先生

    因为拒婚,她在酒吧买醉,却把自己亲手送给了她未婚夫,一夜之后,男人环着她的腰:“现在你是我的女人了,你想跑都跑不掉!”他说不能跑就不跑吗,美的了,直到她一次次被抓到之后,才明白为时已晚……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