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300000017

第17章 法眼宗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5)

延寿于开宝八年(975)十二月圆寂,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二,葬于大慈山,被忠懿王钱俶谥为“智觉禅师”。宋太宗皇帝对其所住锡之寺庙赐额曰“寿宁禅院”,也尤见延寿入宋所受到的尊崇地位,这也表明延寿也与宋代政治上层有着紧密的关系。可见,延寿与吴越国主以及宋代政治上层保持友好关系为其发展和传播法眼宗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不过,宋代皇帝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对其并未像吴越国主那样对其特别优待或给予他国师之礼的尊崇身份。

二、延寿禅师的著述及价值

永明延寿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其著作颇丰。他“雅好诗道”,著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播于海外”。他最为重要的著述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心赋》与《注心赋》各四卷,《唯心诀》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神栖安养赋》一卷,《警世文》一卷,等等。故《智觉禅师自行录》说他的著述“共六十一本,总一百九十七卷”。总而言之,由于他的著述较多,故虚云大师称他是“中国诸祖中三位最多著述者之一”。不过,阙佚的而留存有目录的延寿著述多达四十余部,而完全保留下来的著述仅有十余部。延寿的著述与其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通过他的著述,则可以了解到他的佛教思想及其理论主张。

1.《宗镜录》的内容与思想

为了调和佛教各宗派对佛教思想理论的认识分歧,延寿将华严宗、唯识宗、天台宗等各宗僧人集中起来讨论佛教种种问题,并以“心宗”为标准而判摄和统合诸家之说,以“一心”而统合万法。按照虚云的说法,“《宗镜录》百卷,是弘阐拈花悟旨、融汇各宗理趣、摄归一心的”,“《宗镜录》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所说虽有浅深,皆穷源澈底,微微细细地表出此心,辟邪辅正,使后人不致悟入歧途”。《宗镜录》一百卷,所引资料三百余种,被誉为佛学百科全书。钱俶曾为《宗镜录》作有序文曰:“总乎百卷,包尽微言。”南怀瑾先生也称其为“真正的佛学概论”。

延寿的《宗镜录》一百卷,其内容架构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和引证章三大部分,所谓“先立正宗,以为归趣;此申问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诠,成其圆信”。第一,从卷一至卷六十一,是为标宗章,意在论述禅宗明心见性、以心传心之要旨,即“约今学人随见性发明之处,立心为宗”。延寿在这一部分中,从“禅教一致”的思想立场出发,广引佛教经论及华严宗、唯识宗的佛学思想论述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佛理,阐扬了“一心”思想之要义,所谓“一心之门,微妙难究,功德周备,理事圆通,知解罕穷,分别不及”,“一心妙门,唯识正理,能变所变,内外皆通,举一例诸,收无不尽”,意思是说一心之法理事圆融,具备万行,统合万法,涵摄一切,乃诸法实相,“为如来所说法之根本”。第二,从卷六十一至卷九十三,是为问答章,即以问答的形式对僧人疑问以及质疑进行了回答和解释,“并围绕心性、解脱和各种教义,广引经论进行答释”。第三,从卷九十四至卷一百,是为引证章,延寿为排除学人疑虑和增强信力,而引用了《大般若经》、《华严经》、《涅槃经》、《宝积经》、《圆觉经》、《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等佛教经论以及诸位祖师语录、传法偈语来证实其所言不虚,并重申了禅宗的传法世系,强调了其所引经论与《宗镜录》“一心”之旨是相应的。洪修平先生认为,“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把南宗的顿悟和华严的圆修结合起来,禅教合一成为贯穿《宗镜录》的一条主线”。

延寿集撰《宗镜录》一方面保留了大量的佛学研究资料。从《宗镜录》“引大乘经一百二十本、诸祖语一百二十本、贤圣集六十本,都三百本之微言,总一佛乘之真训,可谓举一字而摄无边教海,立一理而收无尽真诠,一一标宗,同龙宫之遍览”来看,延寿对佛教经论资料进行了一次大总结与大统合,所谓“把诸家之说统一起来”,因而具有总结性的价值意义。故有学者指出,“延寿以禅宗命家,属法眼血脉,但其弘扬范围之广、内容之杂,为此前禅宗诸家所未有”,“为后来禅宗向佛教全体整合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资料”,“为中国佛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强固的基础,开拓了新的模式”。另一方面也阐发了佛法义理与宗门要旨,所谓“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即主张以“一心”思想来统合万法,因一心能摄无量法门,融通一切,故“以心宗之衡准平之”,这样做的效果是“不仅统一了各家对教不同的说法,而且统一了禅与教”。由此也具见延寿对推动法眼宗的发展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巨大贡献。

《宗镜录》既是佛教各家经典之汇集,又代表了延寿思想之观点倾向,是研究延寿思想乃至唐宋之际禅宗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宗镜录》成书后,吴越忠懿王为之作序,并密藏于教藏之中,元丰(1078—1085)中,魏端献王主持雕印,分施诸寺,而“四方学者,罕遇其本”。至元祐六年(1091)夏,杨杰在东都法云道场见其钱塘新本,为徐思恭等人所校勘雕印。后杨杰受法涌之请而为《宗镜录》作有序言。惠洪《禅林僧宝传》云:“因集方等秘经六十部,西天此土圣贤之语三百家,以佐三宗之义,为一百卷,号《宗镜录》,天下学者传诵焉。”可见,《宗镜录》在宋代是极为盛行的。

2.《心赋》与《注心赋》(又称《心赋注》)的思想内容

《心赋》是延寿以赋体的形式和诗化的语言方式阐发其禅学思想的重要论著,其本人或门人为这一浓缩了禅学要义的文本进行注释,形成了《注心赋》并成为《心赋》的姊妹篇,从而进一步阐释了延寿的心学思想。故有学者指出,延寿先作有《心赋》,之后本人或门人详引祖佛之说对《心赋》予以注释,遂成《心赋注》。关于《心赋》的篇幅,《智觉禅师自行录》则云:“《心赋》一道,有七千五百字。”现今所见《心赋》共四卷,虽然《心赋》文字不多,但却集中地阐发了延寿的唯心和一心思想,是延寿正面阐释其心性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从《心赋》的思想内容来看,它主要围绕“心性”思想而展开,并言说了“三界之门无体,六尘之境本空”,“万汇虽分,还归一总”,“唯识唯心,无二无别”等禅学思想,故钱维治在其《心赋序》中言:“新著《心赋》,撮尽元枢,乃指一心,坦然明白。”杨曾文先生也认为,“在宋代的禅宗著作中,像《心赋注》这种用较大篇幅从正面集中论述心性的著作是绝无仅有的”。《注心赋》与《心赋》相对应,也有四卷。《注心赋》则以禅宗的“明心见性”为基础,而认为“心”既是众生本身固有的清净本性,又是觉悟解脱成佛的本来或内在依据,并引用《楞伽经》、《楞严经》、《般若经》、《净名经》、《华严经》、《圆觉经》、《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等佛教经论全方位地论述了“心”为万法之本,心为法界之体,禅宗以心为宗的思想要旨。并且对《心赋》所阐述的“一心”思想以及涉及的佛学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故有学者指出,《注心赋》“对《心赋》的宗旨给予详尽的阐释,体现出禅教一致的思想特色”。比丘妙叶也曾对延寿的《心赋》与《注心赋》评云: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心赋》,集诸经语,以自注释,乃实际理地,一味清净心地法门,贯一大载之要旨,别三乘贤圣之器根……证诸佛之心,了众生之妄,点众生之妄,即诸佛之心,实不可思议无碍解脱最胜法门也。

妙叶也认为《心赋》和《注心赋》中所论的心地法门则是佛教禅学修行中的最为殊胜的悟道法门,它贯通佛法之要旨,是入道之要经、悟宗之真诀。虚云和尚也指出,“《心赋》与《注心赋》是讲明性见性的”。可见,《心赋》与《注心赋》均为言说禅宗“明心见性”要旨之作,这对于研究延寿的禅宗心性思想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3.《万善同归集》的思想内容

延寿的《万善同归集》分为上、中、下三卷。全文五万余言,引用佛教经论、诸宗祖师大德论述七十余种,意在阐明“万善所归,皆宗实相”的要旨。雍正皇帝也称:“观此万言之头头是道,可知万善之法法随根。”意思是说《万善同归集》言说佛法时有理有据、合乎情理,而所修万善之法皆有根源,皆归之于一心。而且书名以“万善同归”命名,则进一步说明了修持各种善行都是百川汇海、殊途同归、圆融无碍的,故虚云和尚说:“《万善同归集》是讲法法圆融的。”

首先,《万善同归集》阐述了“一心”与“万善”的关系。《万善同归集》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万行,岂不虚劳?今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阂心?”意思是说虽然万法不离一心,心即是佛、一心具足万行,但是本心也会受尘劳之熏染而增生烦恼和尘垢,故需要以修持的方法除去尘垢而使之复归清净本来。尽管说万行由心,但并非要否定掉修行,正因为万法即心,故修行万法也即是修心,二者同修皆无碍于心性之本来面目。可见,万法与一心即是非矛盾关系,相反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涵摄的关系,即万善同归于一心,一切万法皆以心为本,一心是万善的根本,故《万善同归集》云:“一切理事,以心为本”,“万行之源,以心为本”,而“未有一法能越心源”。

其次,《万善同归集》提倡万善之法,调和了“禅”与“净”的关系。《万善同归集》云:“诸佛法门,亦不一向。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十玄门之该摄、六相义之融通。……若自力充备,即不假缘;若自力未堪,须凭他势。”意思是说佛法修持法门的选择并非简单划一,而是依赖于个人的根基和条件而定,因此禅教能够合行,禅净可以双修。《万善同归集》又云:“若约上上圆根,大机淳熟,无诸遮障,顿了顿修,若妄念不生,何须助道?……若论福业遍行门中,万行庄严,不舍一法,皆能助道,显大菩提,具足十种受持,亦无所阂。”意即禅宗顿教之法是适宜于上等根器之人修持的,但是其他之善法也是方便助道之法,不舍一法,广修万善则可助成菩提,而有利于佛法修持。这也为禅净、禅教方法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因此,延寿《万善同归集》在以禅宗以心为根本的基础之上,强调了修习净土之法的重要,故《万善同归集》云:“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又云:“听闻读诵,利益弘深。称念佛名,往生净土。”

总之,《万善同归集》重点阐述了禅宗与净土宗的修行法门,主张禅净双修,认为净土法门为易行道,说明念佛也是有助于修禅的,所以其要旨主要是在调和禅净教之关系并融合禅净两派,故其所阐述的思想与延寿一贯提倡“禅教合一”和“禅净合流”的思想有极大的关联。而且,延寿的这一“万善同归”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有学者指出,“这种万善同归的菩萨行思想对心行结合的强调,奠定了宋以后佛教修行实践的基本格局”。

4.关于《四料拣》的思想内容

《四料拣》又称“《四料简》”,它所讨论的中心问题是禅净的关系以及修行的功德。《四料拣》以诗偈的形式,表达了对禅、净二门的修学方法之态度: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阿弥,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一般认为《四料拣》的中心思想是主张禅净合流、禅净双修。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其并非主张禅净双修、禅净融合,而是“方便抑扬”——以方便力抑禅扬净。事实上,禅与净二法均是证入佛法真实境域的方便法门,二者本无高下之分,禅、净是无二的,如《首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即是说禅净本是一法,而非二法,即不二之法。之所以有二,既为分别所致,也是方便之说。虚云和尚也言:“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作为身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的永明延寿主张“禅净合流”,其作《四料拣》的用意自然不是为了抑禅扬净,而是为了指示学人选择修学法门要依据自身根器择善法而从。《乐邦文类》卷三云:“遂上智者禅院作二阄:一曰一心禅定阄,二曰诵经万善庄严净土阄。冥心自期曰:傥于此二途,有一功行必成者,须七返拈着为证。遂精祷佛祖,信手拈之,乃至七度,并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由此一意,专修净业。”虚云和尚也认为,“永明禅师上智者岩,作禅净二阄,冥心精祷得净阄,乃至七度,若禅是不好的,他决不作此阄;若净是他本心所好的,则他必不至拈至七度乃决。且永明禅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第三代,哪里会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不过,延寿的七度抓阄行为本身亦表明了他面对是选择弘扬禅法或是净土之法的问题时则处于思想两难的境地,这也说明了净土法门与禅宗法门同等重要,既不可厚此薄彼也不可厚彼薄此,但是净土法门简单易行更容易淹没禅门修行方法,故作为禅师的延寿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的,其抉择也就充满了矛盾,而一般净土信众又如何能知其心意,且从其提倡“唯心净土”之法中残留着的“唯心”之禅思想痕迹,也可窥见其仍有坚守禅宗心学根底的思想本意。《四料拣》是研究延寿禅净思想重要的文献,故有学者指出,“延寿当时威望很高,俨然佛教领袖。他这个四料简,是禅净合流的标志,也是禅净合流的号角,登高一呼,天下翕从”。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禅净合流”实质上是学人在修学上兼顾禅宗法门和净土法门的必然性选择,无论是禅净合流还是禅净合一,并非意味二者合二为一而成一个东西,禅净二法皆是道法,在直契道心本体上是同质、同体的,就此意义而言乃是禅净不二,而非是禅归净土或净土归禅之单向度思想误读。

总而言之,延寿的著述丰富,思想深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延寿的著述是研究中国佛教和禅宗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研究法眼宗必不可少的思想材料。

三、延寿禅师的传承与贡献

1.延寿系下子弟传承及对法眼宗的发展

从“师居永明道场十五载,度弟子一千七百人”和“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两条资料来看,延寿门徒可谓不计其数。但是《景德传灯录》却在延寿禅师法嗣中仅录有杭州富阳子蒙禅师和杭州朝明院津禅师二人,《景德传灯录》作者道元还注明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故从中很难了解到二人之行历和思想,而且更难获悉二人之后的传承法脉。不过,延寿广收学徒,普度众生的实践行动在客观上推动了法眼宗在江南的发展。

又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杭州开化寺传法大师行明曾与延寿有披剃意义上的师徒关系,不过行明受记却是在天台德韶处,故《景德传灯录》不录行明为延寿法嗣是有一定原因的。据载: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在北川的日子里

    在北川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前,国人中,有人正为温饱生活打拼;有人正为小康生活忙碌;有人正为个人进步奋斗;有人正为股市下跌惆怅……
  • 邪王追妻

    邪王追妻

    原书名《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她,21世纪金牌杀手,却穿为苏府最无用的废柴四小姐身上。他,帝国晋王殿下,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卓绝。世人皆知她是草包废材,任意欺压凌辱,唯独他慧眼识珠对她强势霸道纠缠誓死不放手。且看他们如何强者与强者碰撞,上演一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帝凰:邪帝的顽妃

    帝凰:邪帝的顽妃

    身为本世纪权威考古学家的她,意外穿越到大燕国的小婴儿公主身上……从小长大,才发现公主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家兄妹都要欺负她,最后连好不容易挑中的夫婿也要嫌弃她……什么?给她带来无妄之灾的,竟是这个男人……额,第一次见面打破她的头,三番两次伤害她的他竟然喜欢她,她才不要如此霸道的宠爱……“宠,我就要宠你!这是宿命,我在劫难逃”---燕飏帝****哈哈,这次要送给亲们的是怎样一位男主呢,喜欢霸道宠的亲们勇敢跳坑吧,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男主配得上我们的穿越女……吼吼,收藏收藏,你们的支持才是风写文的动力!
  • 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原本皇上亲封的神女,爹宠娘疼的天才小姐,却因引狼入室而成为众人口中的痴傻小姐,瞬间从天堂坠落地狱,亲娘上吊而死,亲爹不闻不问,整日被自己的哥哥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谁知,上天眷顾,让她再次清醒,从此脱胎换骨,开启了逆袭之路,棒打狠毒哥姐,惩罚亲爹嫡母,收获世人艳羡的爱情。
  •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小布:这位丧尸兄弟,我看你印堂发黑,今日恐有血光之灾,听我一言,务必不要在街上晃荡。阿九一刀砍过去。暖暖:咦,这不是隔壁的李大哥嘛,李大哥你不是吃素嘛,来片大白菜吧!阿九又一刀砍过去。黄上:侍卫!快来护驾!阿九默默地继续砍。大力: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发抖着轻轻一推,丧尸撞在墙壁上,阿九补上一刀。暖暖低头掰手指:1、2、3、4……为什么是4不是5!啊!好难受!一群蛇精的末日之旅!
  •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

    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本书还收录了茨威格其他的几篇有名的小说,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惹上大神:欠你99次情债

    惹上大神:欠你99次情债

    黑历史,别看QAQ黑历史,别看QAQ黑历史,别看QAQ
  • 红楼异传之错梦

    红楼异传之错梦

    《饕餮妃》当黛玉有个穿越哥哥,于是,黛玉你终于不用去被贾府当人质和备胎媳妇了。种田看花读书弹琴,淡看风雨,笑卧红尘,黛玉的悠闲种田式生涯终于开始啦。可是这真的能够实现吗?无意间卷入复杂的感情纠葛之中,面冷心热的皇上、爽朗豪迈的十二皇子、外和内刚的北静王爷,她的芳心会落向何方?面对更加深沉的算计,黛玉兄妹又将怎样冲出重围?纵愿红尘袖手,也莫辜负年华。且看不一样的红楼,一段努力冲出重围的红楼伪种田生涯。友情链接:《休夫王妃好抢手》饭团妹推荐我的新文:《一等公主》(原名《凤舞琼花》),半架空历史,隋炀帝与妹妹琼花公主的故事
  • 我的城,他的夏

    我的城,他的夏

    然而,在那一座温暖的城市,有着温暖的阳光,现实中的他们却是另外的光景……,自己的名字会与王城这两个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有着清爽的夏天。两个人举案齐眉,夏安一直以为,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共同谱写一个美丽得像童话故事一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