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18

第18章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

跨文化传播方法与理论的研究特点是当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同时明显地不完善。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系统和抽象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研究成果。其原因很复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跨文化传播长期以来遵循美国传统,十分侧重应用性、实践性和技巧性。但这方面的研究有迅速的进展,目前能够看到的、值得重视的是美国传播学家古迪昆斯特的《美国跨文化传播理论综述》,本章有关部分主要介绍他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理论”。范式(paradigm)是该书的核心概念。但全书中这个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库恩在该书的序言中说:“我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并进一步指出: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牛顿的《原理》和《光学》、富兰克林的《电学》、拉瓦锡的《化学》以及赖尔的《地质学》—这些著作和许多其他的著作,都在一段时期内为以后几代实践者们暗暗规定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这些著作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在于它们共同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了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

凡是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此后便称之为“范式”,这是一个与“常规科学”密切有关的术语。我选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一一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

库恩认为科学史上科学的发展并不是科学事实的堆积,而是新范式不断替代旧范式的革命过程。这个革命的过程就是: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范式)—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范式)。而新的范式又会开始同样的循环过程。

借助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来理解跨文化传播过去的发展,我们就会对它的未来有更准确的判断。

尽管跨文化传播古已有之,但一般公认的对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和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两部著作。和所有科学建立的起源一样,这两部著作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需要,这我们在前面已经具体叙述过了。所以这两部著作都有很强的实践色彩,《无声的语言》本身就是霍尔在美国培训援助第三世界志愿人员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这奠定了跨文化传播美国传统的坚实基础。作为跨文化传播学的专著,实践指导大于理论贡献,这是所有学科草创之初的共同特点。但是《无声的语言》首次提出“跨文化传播”这一术语,并已经开始对跨文化传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比如文化与传播的关系、不同的文化模式、非语言传播的维度、跨文化传播的微观分析等。这里再次引用海默评价霍尔在跨文化传播学建立方面的贡献:“二战后,来自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如马格丽特?米德、露丝?本尼迪克特、格里高利?贝特森离开各自的研究领域,短暂地涉足这块人类当时很陌生的领域:有关文化与人类互动关系的交叉领域。这些人后来都离开了,霍尔却留下来了,在这块文化与人类互动的交叉领域安家,并把这块领域叫做跨文化传播学。”这表明跨文化传播学在建立之初源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多个学科,是文化与人类互动的交叉学科。

二战后,美国开始大规模地移民,到20世纪80年代,移民潮更是高涨。国际学生、国际商业人员和跨国公司的兴起,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风起云涌,美国国内文化多样性的凸显以及民族问题、种族问题都催生了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冷战时期西方各国联系加强,以美国为主的跨文化传播长足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跨国界、跨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而日趋密切,跨国公司、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纷纷建立,跨文化传播成为国家、民族和各种组织的一种生存方式,跨文化传播研究也由此成为一门“显学”。

80年代以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威廉姆·B.古迪昆斯特。他是美国跨文化传播领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之一。而事实上,跨文化传播理论也主要产生在美国,我们认为美国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全球在这个研究领域的水平。2005年,古迪昆斯特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化》(Theorizing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5,Sage Publications,Inc )一书,是迄今为止对美国跨文化传播理论最全面的整理。

该书中,古迪昆斯特第一次把跨文化传播理论系统化。全书共分为七大部分,介绍了以美国为主的跨文化传播18种理论。

第一部分为“序论”,题目是“跨文化传播理论化”。第一大内容简要说明了跨文化传播理论近几十年的发展,指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三个切入点。第一是在传播理论中文化被纳入传播过程;第二是构架理论来描述或解释跨文化传播的差异;第三是构建理论来描述或解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传播活动,并说明到目前为止,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建设以描述或解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传播活动为主。古迪昆斯特批评了“许多理论研究者”并不专门研究跨文化传播,只是把文化作为影响传播的多种因素之一,把跨文化的传播与其他传播,如人际传播混在一起。他从文化切入,把跨群体、跨文化理论分为五类:有效结果效应理论、调适理论、认知管理理论、传播网络理论和面对新文化的移入/适应理论。这部分里,古迪昆斯特还讨论了跨文化传播理论建构发展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超理论假设问题、理论外延与适用范围问题、应用理论改进传播问题和理论发展中的伦理地位问题。这些内容我们将在后面讨论,此处不赘叙。

“序论”的第二大内容是跨文化传播理论建构的纲要,他把美国跨文化传播理论分为彼此不排斥的七类,并把相应的理论归入种类中,经我们整理如下:

一、文化传播理论:在传播理论中文化被纳入传播过程,理论中文化与传播结合

1.建构理论(Applegate & Sypher,1983,1988);

2.信息内涵的同位调整理论(Cronen 等,1988; Pearce,2005);

3.言语代码理论(e.g.,Philipsen,1992; Philipsen et al.,2005)。

二、解释文化变异性的理论:设计理论来描述或解释跨文化传播的差异

1.面子-协商理论(FNT; TingToomey,1988,2005b; TingToomey & Kurogi,1998);

2.谈话制约理论 (CCT; Kim,1993,1995);

3.违背期望理论(EVT; Burgoon,1992,1995; Burgoon & Ebesu Hubbard,2005)。

三、侧重跨群体/ 跨文化有效传播的理论

1.文化幅合会聚理论 (e.g.,Barnett & Kincaid,1983);

2.焦虑/ 不确定性管理理论 ( 如Gudykunst,1995,2005a);

3.群体有效决策理论 (如 Oetzel,1995);

4.跨种族传播的整合理论Y. Y. Kim的 (1997,2005a,即将出版)。

四、侧重适应或调整的跨群体、跨文化调适理论

1.传播适应理论(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theory,Gallois等,1995,2005);

2.跨文化调整理论(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theory,Ellingsworth,1988);

3.共文化理论(cocultural theory,Orbe,1998b;Orbe和Spellers,2005)。

五、侧重身份认知管理或协商的跨群体、跨文化传播

1.文化身份理论(cultural identity theory,Collier和Thomas,1988;Collier,2005);

2.身份管理理论(identity management theory,Cupach和Imahori,1993;Imahori和Cupach,2005);

3.身份协商理论(identity negotiation theory,TingToomey,1993,2005);

4.有关身份的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 of identity,Hecht 1993;Hecht等,2005)。

六、侧重传播网络的跨群体、跨文化传播

1.外群体传播能力理论(outgroup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eory,Y. Y. Kim,1986);

2.文化内与跨文化的传播网络理论(intracultural versus intercultural networks theory,Yum,1988b);

3.网络与文化移入适应理论(networks and acculturation theory,Smith,1999)。

七、侧重对新文化的移入/适应的跨文化理论

1.传播文化适应理论(communication acculturation theory,Y. Y. Kim,1988,2001,2005b);

2.互动文化适应模式(interactive acculturation model,Bourhis等,1997);

3.关于适应的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 theory of adjustment,Gudykunst,1998,2005b);

4.在同化、偏离、疏远状态的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in assimilation,deviance,and alienation states theory,McGuire和McDermott,1988);

5.关于适应的文化要略理论(a schema theory of adaptation,H. Nishida,1999,2005)。

古迪昆斯特指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三个切入点即:一、文化传播理论。在传播理论中文化被纳入传播过程;二、文化变异性的理论。用设计理论来描述或解释跨文化传播的差异;三、异文化传播理论。用设计理论来描述或解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传播活动。第三类即是严格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即解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传播活动。古迪昆斯特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此。

该书的第二至第七部分是全书主体,分别是“将文化纳入传播过程中的理论”、“侧重跨文化变异的传播理论”、“侧重跨文化互动传播的理论”、“侧重互动适应的理论”、“侧重身份的理论”、“侧重有效传播和决策的理论”和“侧重调适和适应的理论”。

该书的整个构架和“序论”中基本相同,表明古迪昆斯特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基本框架。至此,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第一个系统架构起来了。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理论体系的性质讨论

如果以古迪昆斯《跨文化传播理论化》架构的理论体系为参照,我们认为,按照库恩范式理论,跨文化传播还不是一个常规学科,还处于前科学时期。

2005年古迪昆斯特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化》一书,是迄今为止对跨文化传播理论最全面的整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部著作名为跨文化传播“理论化”(Theorizing),但在古迪昆斯特看来,跨文化传播还缺乏系统理论。古迪昆斯特在《美国跨文化传播理论综述》序言中说:

我读完博士学位时,美国还没有形成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当时,我就深信理论的缺乏会阻碍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步伐。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作为一门研究领域,在美国和其他文化中建构和检验理论是跨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自始至终,我都坚信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包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建立各种跨文化传播的理论(着重号为本书作者所加,另本引文略去了一些引证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我对美国以外的发展成熟的本土化理论——如U.Kim,1990提出的植根于具体文化的理论等——都不甚熟悉(倘若读者对任何现有的理论有所了解,方便将材料寄于我一份,将不胜感激);鉴于此,本文主要着眼于美国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些理论中,有些可能适用于其他文化(如一些基于检验的理论),有些则不适用。而且即便有适用于其他文化的理论,依然有必要“进行本土化探索”、“建立本土化理论”(该问题将在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

虽然其他地区尚未形成跨文化传播的本土化理论,但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该领域的理论发展却突飞猛进。早在1983年我编撰的首卷《跨国、跨文化传播年鉴》中,就收录了尝试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间的人际传播进行研究的最初理论(Gudykunst,1983)。等到侧重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第二卷《年鉴》出版之际(Kim和Gudykunst,1988),理论的发展不但更为成熟,而且有些还得到了实证的支撑。在上一卷重理论的《年鉴》付梓时,理论发展又有了质的飞跃(Wiseman,1995)。而在我编撰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最近一卷中(Gudykunst,2005c)收录的理论就更向前迈了一大步。今天,诸多理论已然突破了迂回反复,并且还获得大量研究成果的支持。

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美国最权威的跨文化理论学者古迪昆斯特显然认为本世纪初跨文化理论体系并没有建立。这段文字中提到“美国以外”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本土化”,这是古迪昆斯特的一个重要观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意味着跨文化传播理论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匮乏。

同类推荐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战族传说系列(七)

    战族传说系列(七)

    小草拥着自己的双膝,道:“其实,以我的武功,并不会那么轻易受伤,当时我的受伤一半是真,一半是假,至于为什么将四颗药丸留存,其理由与你为何要保存苦叶儿的方糖。”顿了一顿,又轻声道:“也许,还不仅因为这一点……
  • 幸福只需一张床(闪小说亲情篇)

    幸福只需一张床(闪小说亲情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网游之上古神器

    网游之上古神器

    刀尖跳舞、极限操作,网游界的巅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书友群:303989552,欢迎大家的加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划过秋天的声音

    划过秋天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人的姓名,由此可见,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姓名对人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由于有了姓名,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人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也称名字。各个民族对人的命名都有很多习惯。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