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10

第10章 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 对象与任务(3)

二、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跨文化传播并不是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传播信息本身就是文化,而跨文化传播是传播中文化因素对信息传播的阻碍和影响。那么这些“文化因素”具体指些什么内容?不同的研究视角产生不完全一致的研究对象。

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角度说,影响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内容主要指种族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和国家间文化差异。种族文化差异主要从种族血缘角度观察差异,如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由于同一种族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在文化深层次上有共同性,这里忽视了不同民族、部落、国家中的共时影响。民族文化差异主要是从文化角度观察,如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族文化,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朝鲜族文化具有自身特色,但文化人类学忽视这些由于国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带来的不同,强调它们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特质。国家间文化差异指的是一个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的主流文化与另一个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的主流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这里忽视了国家的亚文化。由于强调一个国家的社会主流文化,因此国家文化差异主要的是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观察问题。从研究对象上来说,种族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较小,因为当代世界较少以种族为结构单元。一些研究,如纪莉《论媒体报道中的新种族主义》、菲利普?迪力巴尔《企业中多种文化的相遇:人种学方法》等,实际上并不以种族文化为研究对象。文化人类学视角更多地是从民族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影响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因素还可以从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的不同来看待,如萨姆瓦《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此。但这一视角的文化因素,对于国内传播来说,是指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或称亚文化)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传播;对于国际传播来说,也不同于传播学上所说的以意识形态为主,有很强的宣传意味的传播,而是指单一文化国家之间,或者不同国家主流文化之间的传播。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众多的亚文化,因此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尤为突出。此外,尽管单一文化的国家目前在世界上并不多见,但冷战以后,随着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瓦解,民族主义抬头,建立单一民族国家或者泛某民族国家的要求有上升之势,这倒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有所暗合。按照萨姆瓦的观点,国内和国际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对象主要的有三个:一是认知要素,包括文化价值观、世界观(宗教)和社会组织;二是不同的言语语言;三是不同的非言语语言。

还有的研究角度,是以“文化聚合为依据”,从传播范围入手,分为人际传播、组织(群体)传播和国际传播。注意这不同于传播学的四(五)分法: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也不同于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媒介传播。这是跨文化传播的特点。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按照传播范围的“三分法”,即跨文化传播应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国际传播,其着重点在“文化”。其中跨文化人际传播指分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之间在日常交往中的沟通与交流;跨文化组织传播指不同文化背景的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指不同国家之间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文化沟通与信息交流,主要形式为国际传播。

因此,跨文化传播研究对象,总的来说是信息传播与文化因素的关系。上述“文化因素”如此错综复杂,是人类社会结构本身的错综复杂所致。从研究对象的基点来说,人属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民族,还属于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国家。而其所属每个单元都形成自身文化,就是说,由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属于不同圈层的文化。跨文化传播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圈层的文化,对人的文化属性及其对信息的影响进行研究。

仔细研究人的传播,就会发现传播的“牢笼”:人不能不传播,而人的传播是不自由的,无论人自己是否意识到。在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中,对于好的作家、编剧来说不管是英雄、主角还是小人物、配角,其语言、行为都是不自由的。所以有的跨文化传播学的书名有的也很有意思,如“是桥不是墙”、“拆解文化的围墙”等。人是文化的产物和承载物,其传播受文化的制约。在人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受传播范围的影响,文化对于人的传播制约并不明显,但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的传播范围以令人晕眩的速度扩大,高节奏的社会生活导致人们追求有效传播的最大化。而在追求有效传播过程中,文化对传播的制约日显突出。

三、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领域

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指其研究对象的所属范围。有学者指出:

截至1990 年代早期,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已经分化为上述四个大的部分:(1)主要从人际传播的角度看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相遇时的相互作用,所谓人际跨文化传播;(2)主要从文化规范的角度进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较,所谓跨组织文化传播;(3)主要从国家官方层面的文化接触,也有称为国际关系的,所谓国际传播;(4)主要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大众传播媒体的使用进行的比较,所谓比较大众传播学。它们都共同置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大的范畴之下,但又因为各自的侧重点差异而各自发展。这样的分野一直延续到当下,直到2008年。

这是国内对美国传统为主的跨文化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系统梳理。

但是这几个部分并不平衡,尤其是很难说都是严格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学研究领域。首先,对于跨文化人际传播来说,正如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史学者温迪在对美国跨文化研究历史深入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一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个体的相互作用,仍然像当初一样,是跨文化传播公认的核心。所以以上四个领域中,跨文化人际传播仍然是当前跨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事实也是这样,今天遍布美国各大学的跨文化教学与研究,流行的教材或专著大多是跨文化人际沟通的。

其次,所谓跨组织文化传播应当指的是以企业文化为主的组织文化传播。企业文化学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要培育以特殊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以多种形式体现的文化个性,并通过形象传播等途径表现出来。但是企业文化本身是属于现代管理学,被视为自古典管理学以来管理理论的第四个发展阶段。

第三,国际传播,主要是指传播者通过大众传媒向外传播的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狭义的国际传播仅指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我国国际传播主要还是指狭义的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的确有很多跨文化传播的内容,但它与国内传播相对。国际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学科归属上应当是与跨文化传播并列的传播学子学科。

第四,关于比较大众传播学。“比较大众传播学”可能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关于比较大众传播学的资料不多,按照蔡尚伟、黄顺铭的研究,“比较大众传播学”是这样一个学科:

“比较大众传播学”是介于“比较新闻学”与“比较传播学”之间的一个层次的学科,其涵盖范围比“比较新闻学”要宽(除新闻比较外,还包括对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的一切传播现象的比较),比“比较传播学”要窄(限定在大众传播所及的范围,而不包括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领域),可以说是对“比较新闻学”的一种学科层次的提升。这种学科层次的提升,不是为了简单地扩大地盘,而是因为这样的提升更有利于将新闻与传播学的很多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更有利于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制度、传播理念(包括系统化的新闻与传播学和非系统化的支配性精神)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地对包括新闻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形态进行更学理化的研究,从而更有利于解决比较新闻学的一些瓶颈“问题”。

这使我们很难弄清其学科特性和学科归属。由于学科的互相渗透,借用其他学科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在当代成为一种潮流。“比较大众传播学”也完全可以借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中国学派”的跨文明研究与跨文化传播的确有所契合,但“比较大众传播”首先还是在“比较”,而跨文化传播本质上不是比较性的学科。我们相信跨文化传播学的深入发展,完全有可能滋生新的学科,但至少目前“比较大众传播学”与跨文化传播学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甚至“比较大众传播学”的学术合法性也应当还有认真论证的空间。也许传播学从20世纪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以来,其分支学科急遽发展,但它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学术的严谨性往往得不到足够充分的论证。

但是,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一个成熟中的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方法,确实与很多学科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它和传播学产生、形成和发展一样,都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认为至少在目前还是作为一种理论关照更为妥帖。有关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作一介绍。

所以我们认为,跨文化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应当是跨文化人际传播和跨文化媒介传播。前者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并成为当代美国传统的主流,而后者是本书主要关注的对象。

四、跨文化传播学的任务

如前所述,跨文化传播学的任务总的说,就是指导跨文化传播实践。按照吴予敏的具体说法就是:

(跨文化传播)它的中心课题是要研究那些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观念信仰的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说明和理解意义。这一研究的目标有三个:1.描述特定文化之间传播的性质,揭示文化的异同;2.基于对文化异同的理解,研究消除人们由于文化屏障造成的传播差异的途径;3.最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文化的创造和分野的进程。

作为传播学的分支,它恪守传播学“互动”这一根本特点,着重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传播社团所属文化对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研究他们在具体传播实践中如何避免文化带来的隔阂和误解和可能引发的文化冲突,研究不同文化系统在传播中互动如何构建意义系统,从而达到有效传播。

在具体任务上,作为跨文化传播发源地的美国,其跨文化传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堪为翘楚。大多数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都是实践型的,他们的研究以人际传播为主,十分注重量化研究方法,并渗透到从大学到企业,从商务、管理到市场营销各个主要的社会层面,以培养跨文化传播能力和技巧为主要目的。因此他们的研究往往以经验主义为基础,过于强调以实践经验为依据的研究。

但是,跨文化传播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互动”是其根本特性。在全球化时代,人们跨文化的互动范围远远超出了人际互动、语言的跨文化互动、文学作品等文本的跨文化互动,影视、广告、设计等视觉符号的跨文化互动,甚至音乐舞蹈等等各种不同形态传播媒介的跨文化互动,可以说“地球村”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处于全方位的跨文化互动中。因此在我们看来,跨文化传播学的任务要应对的绝不只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互动,而应当对当代各种形态传播媒介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以系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指导和观照这些跨文化传播实践。通过研究不同形态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特性,以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顺应和加速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我们认为这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应有之义,甚至应当是主要的任务。直截了当地说,跨文化传播学不应当是一套外派人员的培训方案,跨文化传播学著作也不应当是培训手册,而应当是一种思想方法、一个理论,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分析方法,是当代“跨文明对话”的理论体系。这也是我们这本小书的撰写初衷,同时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在。

同类推荐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热门推荐
  • 破天战神

    破天战神

    一个少年,一把剑,一根项链牵扯出一段恩怨情仇,谱写出一个少年的崛起。本书结合了中西玄幻,绚烂的魔法、武技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 薪酬设计与员工激励全案

    薪酬设计与员工激励全案

    薪酬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吸引、激励、留住人才,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卓有成效地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而使用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建立全面、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对于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结合中国企业战略执行的现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薪酬设计的内涵、原则、内容、流程,穿插了大量的图示和表单,为薪酬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全新的思路、工具、模型、方案,突破薪酬设计的困境,设计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最终达到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双赢的目标。
  • 布登勃洛克的一家(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布登勃洛克的一家(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10天打造强大气场

    10天打造强大气场

    人人都在培养强大气场,追求成功,但成功的人却是少数,有宏大气场的人也并不是随处可见。很多人都在思考究竟自己与成功者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是天赋?是头脑?是家境?或是运气?其实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我们光顾思考了,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怎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和成功者只有很小的差距,这点小小的差距来源于自己平时的行为气场。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各界人士,之所以能站在成功的巅峰,是因为他们都拥有良好的气场,而良好的气场不仅赋予了他们热情洋溢的生活式,而且赋予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 特色莲藕

    特色莲藕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种植特色莲藕的一些基本知识。
  • 家常小炒精选128例

    家常小炒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2辑):家常小炒精选128例》老百姓最爱吃的经典小炒,最经典、最地道的做法,不可不学的大厨炒菜秘诀,让小炒色香味形全面升级。有最好吃、最过瘾的味道,好学易做的人气热门小炒,美味佳肴10分钟轻松上桌。
  •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情节虚构,变成了某本蛋疼勇者与魔王故事里的肥婆反派。原著的作者是个变态,请勿模仿,林天音发现自己重生了。整个故事里都没几个正常人,因此她只能努力变得更变态
  •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两岸三地最知名女主播吴小莉首部高端商业访谈录,与中国企业界领袖级人物柳传志、马云、马蔚华、宗庆后、刘永好、常小兵等畅谈“管理经”“生意经”,关注热心话题,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大势,助力中国经济发展,为创业者和经营者指点迷津。
  • 嚣张皇后:你的地盘我作主

    嚣张皇后:你的地盘我作主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狗血,表拍我】她是一个爱钱爱到痴迷的姑娘,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很多很多的钱钱,可是她却遇上了史上最狗血的穿越!穿越了又怎样,她的老公是皇上又怎样,她偏要在他的地盘撒野翻天,他的地盘,她作主!“主子,您在干什么?”小怜一进来就看到程素素趴在桌子上,不知在数着什么,嘴里还念念有词。“数钱。”程素素丢给小怜两个字。……“爱妃,你在干什么?”程素素心里暗叫了声‘糟糕’,然后转过身,笑嘻嘻的看着凌安泽,将刚放回腰间的那枚铜钱拿出来,朝凌安泽晃了晃,“呵呵,拣钱呢。”……“这里,可是朕的地盘,有什么不敢的?”凌安泽挑挑眉,似似非笑的看着程素素。“你的地盘?哼,你的地盘又怎样,告诉你,现在开始,你凌安泽的地盘,我程素素作主!”程素素抬起下巴,嚣张的告诉凌安泽,现在开始,这里是她程素素说了算。
  • 上错床,嫁个“狼”

    上错床,嫁个“狼”

    前男友被别人吃干抹净却想吃回头草。现任领导却是个gay,赌气和那个男人一夜之后,丢下10元钱,记着,是姐买的你,这钱是你的服务费。谁知那个人却阴魂不散,纠缠不休,“既然这样,那我就是你的人了。”他说,“你要对我负责。。。。。。”从此,林清然栽了。。。。。。她被男友换了!不因为爱情,他们感情很好,不因为容貌,那个女孩儿比她还丑。也不是因为运气,她的桃花运正泛滥。。。。。。在宾馆免费观看活春宫!不是因为好奇,是因为心地善良,拔刀相助。被助的人却要她赔偿损失,而另一个人却要她以身报恩。靠!这都是些什么人?听说合欢花开的时候,就有一对远离的恋人要重逢,这么狗血的事情竟然也能让她碰上!如果真的是缘,那还要有这么多的波折干什么?这小子,也不是什么好“狼”!看来,缘份这东西,靠不住!推荐:《云天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