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都是游刃于各种场面的“多面手”,无论是聚会社交还是饭局应酬,总能应付自如八面玲珑。当然,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讳莫如深的“演戏功夫”,为左右逢源的人际高手提供活学活用的应酬技巧。
巧说应酬话,各种场面应付自如
现代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办事,恐怕都离不开应酬,应酬已经成为了办事成功的手段和工具。应酬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取决于你能否说好应酬话,从容地应对各种场面。
应酬的全过程是把你的一份意思传达给别人,使对方受到感应,从而自动地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的要求,接受你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有的人说出的应酬话,不伦不类,笑话百出;有的扭捏作态,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说场面话是人际交往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门学问。
恭喜道贺的场面,要说吉利的话。
恭喜祝贺是一种常用交际形式,一般是指对社会生活中遇到高兴事的人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热烈的庆贺。通过祝贺表达你对对方的理解、支持、关心、鼓励和祝愿,以抒发情怀、增进友谊。因为考虑到祝贺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所以,一定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目的,使之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祝贺词在喜庆场合发表,要格外注意礼节,称呼要恰当、不要看稿子。而且一般说祝贺总是针对喜庆意义的事的,因此,不应说不吉利的话和使人伤心的话,应讲一些吉利的话,欢快的话,使人快慰和感动兴奋的话。
送别的场面,要说告别的话。
客人要离开时,一定要以告别的话以礼相送,你可以说些“再见”、“慢走”、“欢迎再次光临”、“以后常来玩”等场面上的话。说送别时说的场面话,态度要真切、自然,防止出现草率或应付的神情,这样才能使对方有一种值得留恋的余味和友谊绵长的感觉。尤其是对于初次来访的客人,送别时的告别话,更应说得周到、细致些,可主动向他们介绍附近的交通、住宿情况等等。
帮助别人面对困难,要说勉励的话。
当别人受了委屈、遇到困难,或者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一定想要向身边朋友说明,渴望公理。这时,我们应该用勉励的话“对症下药”,用鼓励的话语去勉励对方。我们要给对方体谅和同情,还要语重心长、真切感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弥补过失时,要说道歉的话。
衷心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感情上的裂缝,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因为弥补过失的愿望是真挚和诚意的表现。道歉话一定要说得诚恳,以免引起对方更大的反感。也可以适当说明和解释,但不要过分强调理由。还要注意,道歉不要拖延,一旦错过道歉时机,越拖延便越难启齿。
有了过失后,勇于承担责任、纠正错误,是值得尊敬的行为。所以道歉话要说得堂堂正正,不必躲躲闪闪。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可在“对不起”、“抱歉”、“请原谅”等前面加上“很”、“非常”、“实在”等加强程度的词语,然后自责自己的过失,表明自己后悔、难过的心情。
除了上述的应酬话,还有一种适用于各种场面都行之有效的就是恭维的话。
1.在对方想听到恭维话时,不要令其失望。
如果你的朋友对你说:“我昨天新买了一件连衣裙,给你看看,怎么样?”很显然,这就是对方想听你说恭维话的时候了。你千万不要不以为然,更不能说“不怎么样”或者其他扫兴的话。你应该说:“难怪你一进来,我就觉得你今天特别的漂亮。”
2.恭维话要有新意。
恭维话如果落入俗套也将失去效果。一般人都会对有一头秀发的女孩说:“你的头发好漂亮!”而如果你说:“你的一头乌发配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真是太吸引人了!”这就有新意了。
3.恭维的话不能过多。
恭维话过多,对方会觉得不自在,也会认为你惯于花言巧语,因而不信任你。有时候,不说话也可以表示恭维,眼光注视对方,流露出正在倾听对方讲话的表情,也会使对方意识到自己很重要,这是“无声胜有声”式的恭维。
恭维得过多,还会妨碍谈话。例如:你频频跟对方说“你真漂亮”或“你好聪明”,对方就得频频表示客气,或者频频回报你的恭维话,你们之间的谈话就往往无法进行下去。
4.对方的名字是恭维的话题。
如果别人刚刚介绍你认识对方,这时你不妨恭维一下对方的名字,这样会使对方觉得你对他很感兴趣。
对交谈者给予恰如其分的夸奖,则受之者会流露出喜悦的表情,但应酬话不要过于直截了当,而要让对方觉得你的主要目的不是恭维,这样别人更容易相信你的恭维。有时候恭维对方的成功效果更好。例如,与其恭维对方的容貌,不如恭维对方的品位和能力。因为不同于与生俱来的容貌,品味和能力才是自己后天培养出来的。所以,如果你对一个人说“你的穿着非常得体”,一定比说“你的身材很好”,更会让对方高兴。
说应酬话没有什么困难的,只要在日常交际中留心观察,细心揣摩,就能掌握它的要领,这样才能在各种场面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学会寒暄,建立最重要的沟通桥梁
说到寒暄,很多人都会说,不就是见面随便聊聊吗,有什么值得重视的!我们通常认为的“寒暄”,似乎就是随便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但事实上,寒暄远非那么简单,它是交谈双方相互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所以寒暄不是我们平时认为的简单地打招呼,也不是轻描淡写的问候,而是一种必要的沟通。
寒暄的主要作用,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向对方表示自己乐于与其认识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却一言不发,这不仅没有礼貌,而且也会给你们以后的交往带来障碍。
寒暄的常见类型,一般有问候型、攀认型、关照型。问候型是指一些问候语,较为典型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还有一些貌似提问实际上只是表示问候的招呼语,如:“上哪儿去呀?”“吃过饭了吗?”“怎么这么忙啊?”等等。
攀认型问候是抓住双方共同的亲近点,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发挥性问候,以达到与对方顺利接近的目的。如:“你是上海人啊,说起来,我们算是半个老乡了。虽然我出生在北京,但是我母亲是出生在上海呢。”“你的家乡在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是我做梦都想去的地方。”像“自己喜欢的地方”、“同乡”、“自己认为的人间好去处”“自己向往的地方”等等都是与人寒暄的话题。
关照型寒暄主要是在寒暄时要积极地关注对方的各种需求,在寒暄过程中要不露痕迹地解决对方的疑问或疑难。比如,听说对方准备去某个景点旅游,一定关心那里的天气、门票、路况等,你就可以从这些他感兴趣的地方谈起。如果你恰好去过那里,那就更好了,你可以介绍当时自己去时的一些实际情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哪些景点需要注意什么,哪里的饭菜既实惠又便宜等等。
总之,寒暄语不一定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通常应该简洁一点,还要表达出对别人的友好与尊重。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序化。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互相寒暄不止,搞得像演戏一样,这不但会让双方难看,而且没有一点积极作用。此外,寒暄语应带有友好、敬重之意,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
此外,寒暄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一、要自然切题。寒暄的话题十分广泛,比如天气冷暖、身体健康、风土人情、新闻大事等,但是寒暄时具体话题的选择要讲究,话题的切入要自然。
二、要分场合看对象。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但是到了南方或者国外,还要用这句话问候别人,就会被人误解,他们会理解成“你要请他吃饭”或者“多管闲事”,从而引起误会。所以,在商务活动中,在你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三、要建立认同感。切入了自然而得体的寒暄话题,双方的心理距离就会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认同感就容易建立起来了。
四、注意禁忌。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五、调谐气氛。有了自然而得体的话题,有了认同感,再加上寒暄时诚恳、热情的态度、语言、表情以及双方表现出的对寒暄内容的勃勃兴致,和谐的交际气氛也就自然地创造出来,这就为你们融洽交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社交场合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寒暄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更是各种场面都必不可少的,掌握了寒暄的技巧,才是成为社交高手的基础。
尴尬场面亦能自圆其说
随机应变能力强的人,遇到尴尬场面也能自圆其说,补救失误。除此之外,反应灵活的人,还具有在任何不利于自己的场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击对方攻势的能力。不仅应付了尴尬场面的意外,还展示了个人智慧和魅力,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爱
特门·华勒是一个诗人,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他不遗余力地称颂克伦威尔,而在查尔斯二世复国之后的时期,他又开始大为称颂查尔斯二世。有一天,查尔斯二世毫不留情面地问爱特门·华勒这样做是不是在趋炎附势。
当然,这是一个让爱特门·华勒很尴尬的问题。然而机智的爱特门·华勒却平静地说:“亲爱的陛下,您得知道,诗人是崇尚想象而不重历史的。”查尔斯二世听后哈哈大笑,从此,爱特门·华勒受到了皇帝的宠爱。
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人与人之间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就是刹那间的事,或者仅仅就是几句话的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表现得大惊失色、难以应付,可能就会紧张失措,乱上添乱。但若能在心理上保持平衡和稳定,神色不改、镇静自若地面对出现的问题,就能巧妙机智地应付尴尬。
法国著名戏剧作家莫里哀说:“随机应变的回答是一个有机智的人的试金石。”有时候在聊天中,难免会出现一方用犀利的语言攻击另一方的情况。这时如果自己不够敏捷,就会被对方击倒。但若你能在谈话中富有机智的反击,就可能让对方心服口服。
所以说,不论你准备在应对中用什么形式,你都应该在心中想想你的话对对方会产生什么影响。就像许多情绪会让你想起一句机智语一样,你一句机智敏捷的话语,也会激起他人的情绪。
在其他情况下,比如遭到别人的侮辱时,巧妙地应对是能给对方一个立即反攻的毒刺。
爱 得林娜·兰可夫海曾经是巴黎一位很出色的女伶,很多贵族对其一往情深,这其中也包括年轻的伏尔泰。
有一次,伏尔泰到爱得林娜家拜访时,正巧罗亨伯爵也来了。罗亨伯爵与伏尔泰比起来,是地位悬殊的贵族,所以他冷笑着对伏尔泰说:“请问这位高声谈话的青年是谁啊?”
“先生,是一位青年。”伏尔泰讽刺地说,“他虽然不像某些人,因为他的名望实在与身份不合而摇摇欲坠,不过他对于他自己的名字,倒却非常尊敬了。”罗亨伯爵顿时哑口无言,本来想要举起手杖来击伏尔泰,但碍于爱得林娜的在场,只能忍下这一口气,灰溜溜地离开了。
不可否认伏尔泰是反应灵活而不甘示弱的,但是,过于心高气傲的人们要注意,对于一个地位高于自己的人随机应变不要紧,但若是触犯了对方的尊严,就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而且,思维敏捷的人还要记住,不管自己多么的反应灵活,也要设法不要让对方感到不安。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对方指责得太厉害。即使你有时会惹怒对方,可至少对方会认为你是无意的;或者当时他们感到不安,但事后也不会太记恨你。
一次宴会上,一个政治家与一个刚刚认识的演员聊起天来。当这位政治家得知这位演员在全国各省许多不同的戏院做过公演后,便对这位演员的戏剧表演才能大加称赞。
演员问:“您到过德国柏林的戏院吗?”
“当然到过,我还在那里看过一次戏剧表演。”政治家回答,“可笑的是,我在那还见到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演员的表演。”
“政治家先生,”演员面无表情地说,“更可笑的是,那位拙劣的演员就是我!”
试想如果你是那位政治家,你当时一定会大惊失色,或者窘迫难当。然而,这位政治家果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高手,他竟能不动声色反而显出钦佩的声调说:“真想不到,在短短的时间内你居然进步得这么快。”
当自己处于尴尬场面之中,为了摆脱窘境,自圆其说是最好的招数。试想,在自己受到侮辱时,处变不惊地说出几句让对方汗颜的精妙之语,该是多么精彩!
酒桌上敬酒推酒不伤感情
在当今的社交应酬之中,可谓是“无酒不成事”。席间无论是敬酒还是被敬,总归难免客套寒暄一番。当酒桌文化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家的感情也定能得到升华。所以,即使只是场面上的应酬,敬酒的礼节也还是不能少的。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号,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当然,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就要先给尊长者敬酒。
中国的敬酒文化也可谓是博大精深,有人总结劝人饮酒,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
文敬: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面对这种局势,善饮酒、喜饮酒的人也许是无所谓的,但对确实不会喝酒、不能饮酒的人,却实在是“一场灾难”了。
所以,如果说敬酒是出席“酒场”必须掌握的礼节,那如何不伤和气地拒绝敬酒,就是人们制胜酒桌的应酬技巧了。赶快行动起来,为了应酬越来越多的不能不去的饭局,让我们一起在实践中磨炼推酒的本事吧。
1.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
你可以展开说:“九千九百九十朵玫瑰也难成全一个爱情。只要感情不够,才用玫瑰来凑。因此,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我不希望我们的感情凑合那么多‘水分’。我虽然喝多了一点,但是这一点是一滴浓浓的情。点点滴滴都是情嘛!”
2.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