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伟的母亲临死前怕送葬花钱欠债太多,叮嘱小伟在她死后不发丧。小伟依嘱行事,偷偷葬母。不料走漏了风声,众亲戚纷纷而至,指着小伟的鼻子破口大骂:“混账东西,连母亲的丧礼费都不肯花,养你这个不孝顺的东西有什么用?”“你不要面子,我们还要呢!”甚至有的亲戚说着就要动手上房揭瓦拆房。最后,小伟无奈屈服,重新举行了所谓的有脸面的葬礼。亲戚们流着兴奋的眼泪窃窃私语:“这下可为我们争来了面子,小伟娘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而可怜的小伟却因此欠下了5000多元的债务。
“死要面子”似乎已经成为了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最大祸端。多少家境不富裕的人,为了婚礼的盛大隆重而欠下许多的债,因为面子而一生背上沉重的负担。却也有很多富人,不计较脸面上的风光,对金钱精打细算,从而财源广进。面对这样的差异,难道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们还不足以反思吗?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就是决定穷富的关键因素。打肿脸也变不成胖子,即使能“胖”了一时,可又能“胖”得了多久呢?还是赶快找出不足弥补差距,从而拉近自己与富人的距离吧。
不再平庸,提升自己的“可利用”价值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个人平庸无奇,没有长处,就意味着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就不会有人愿意与之合作,甚至会像甘蔗渣一样,人见人嫌。所以,要想摆脱平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强自己的“可利用”价值。
“可利用”价值,这个词听起来好像过于功利了,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群体,在你利用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利用着你的价值。虽然我们的社会提倡奉献和利他精神,但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境界,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
谁不希望结识那些能力强的人呢?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而非单方面的付出或索取。当你发现某个人将会对你有利用价值,而主动去与之建立关系的时候,如果对方发现你不过是个腹中空空的草包,毫无利用价值,那么想必他对和你做朋友也不会有多大兴趣。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朋友不讲交情,不够朋友。其实,引起抱怨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种需要何尝不是功利性的呢?由此可见,如果你想赢得朋友,那就必须在你们之间有种互利关系,这是牢固你们关系的一个根本。
以工作为例,有不少人对职场生涯感到心灰意冷。他们有些是在为公司效力了许多年之后,换来的却是老板冷冰冰的解雇通知。大多数人更是认为自己朝九晚五地卖给了公司,可得到的却是“老板不重视、同事不理睬”的结果,这些人永远都只是小职员一个,没有多大的成就可言。
其实,这怎么能全怪老板呢?当你不能再为公司创造利润,当有更好的人员等着替代你,老板自然会毫不犹豫地解雇你,因为你已经没有了“被利用”的价值,或者被利用的价值已经非常小。所以,不要一味地责怪老板是多么残酷,当你没有“利用价值”时,你怎么能期待别人再请你吃饭,再“抬举”你?有谁会浪费时间去嚼甘蔗渣呢?
那些抱怨老板不赏识自己的员工,实在应该想一想如何让自己永远具有被利用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在每天埋头努力工作的同时,别忘记了随时要睁大眼睛,观察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究竟有没有学到别人无可取代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就尽快去创造自己的“可利用”价值吧。
要知道,人们常常说的那种没有功利性色彩的友谊,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人们不必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也不必抱怨别人是多么势力,而是应该多想一想如何增强自己的“可利用”价值。
可以假设一下,有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而是一有困难就跑来找你,这样的人你会和他做朋友吗?恐怕不会。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索取和奉献,而是彼此互求互助。所以,要想赢得别人的帮助,或者得到别人的器重,那么,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增强自己的“可利用”价值。
人其实不怕被别人“利用”,而是最担心自己对别人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因为这样的你,已经就破坏了人际交往中的双赢原则。这种失衡的人际关系是无法让我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取得突破的。所以,要想突破平庸的束缚,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创造自己的“可利用”价值。
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合乎我们社会现实的。自身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就注定碌碌无为毫无建树。所以,不断增强自己的“可利用”价值是突破平庸的有力武器。
专于长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比自己强的地方,希望可以通过自我完善超越他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只有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有了持续不断的进步,才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实现超越的梦想。
有 一只叫杰西卡的小兔子,身材修长,跳跃极好,所以杰西卡一直有着“跳远第一名”的美誉,为此,它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
这一天,森林里要举办运动大会,杰西卡报名参加“跳远”项目。果然杰西卡又击败了其他小动物夺得了跳远比赛的冠军。
后来,森林里的长者--老槐树维特尔告诉杰西卡说:“杰西卡啊,其实你的天分资质很好,体力也很棒,你只得到跳远一项金牌,实在很可惜。我觉得,只要你好好练习,你还可以得到更多比赛的金牌啊!”
“真的啊?你觉得我真的可以吗?”杰西卡简直受宠若惊。
维特尔继续说:“没错啊,只要你好好学,我可以找人教你跑百米、马拉松、游泳、推铅球、举重……你一定没问题啊!”
在维特尔的怂恿之下,杰西卡开始每天练习跑百米;早晚都跳下水游泳,游累了,又上岸开始练举重;隔天,跑完百米,赶快练跳高,甚至撑着竿子不断往前冲,想在比赛中夺魁;接着,又推铅球,也跑马拉松……
在下一届运动会上,杰西卡报了很多项目,可是它游泳、跑百米、举重、推铅球、马拉松……没有一项取得好成绩,连以前最拿手的“跳远”,也没有进入决赛。
其实,杰西卡能够获得“跳远第一名”的美誉,就是因为它专注于跳远这一领域,并在此领域拥有着别人无法匹敌的优势。既然如此,杰西卡又何必一定还要去跑百米、游泳、跳高、举重、推铅球甚至跑马拉松……贪心得什么都想拿第一呢?
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高效,就必须认清自己的专长,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银行家里凡·莫顿先生,在1888年的美国大选中成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一时声名赫然。
有一天,美国一位部长詹姆斯·威尔逊先生到华盛顿拜访里凡·莫顿,两个人进行了一次非常愉快的谈话。在交谈中,威尔逊无意间问起莫顿是怎样由一个布商变为银行家时,里凡·莫顿回答说:“那完全是因为爱默生的一句话。当时我还在经营布料生意,业务状况比较平稳,但是有一天,我偶然读到爱默生写的一本书,书中这样一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那么无论他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顿时使我明白,我需要到新的领域中去找寻适合自己发展的长项。
“我做生意本来就很守信用,但是与所有商人一样,难免要去银行贷些款项来周转。看到了爱默生的那句话后,我就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当时各行各业中最急需的就是银行业。于是,我下决心抛开布行,开始创办银行。在稳当可靠的条件下,我尽量多往外放款。一开始,我要去找贷款人,后来,许多人都开始来找我了。我终于找到了最能发挥自己所长的领域,也通过这个工作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有些人拥有很强的企图心和欲望,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想在各个方面都出人头地,成为人人欣羡的人。其实,只有专于自己的长项,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发挥自己所长,才能取得让他人艳羡的成功。否则只会杂而不精,一无所成。
不管是从事哪个行业,只有成为顶尖的人才,才能真正地出类拔萃、出人头地!好高骛远、注意力分散是成功的大忌!专精于自己的领域,才是成功的保证。
接受别人的忠告,是实现自我突破的捷径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从善如流,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快从平庸到卓越的进程。孔子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是别人的忠告,为我们提供了对照的镜子,让我们能看清自己的缺点,找到解决的方法,避免在错误中徘徊不前。所以说,接受别人的忠告,就是实现自我突破最快的方法。
也许你常常把自己能独断独行,当做一桩可以骄傲的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人家拿许多意见来供你参考时,正是你可以利用来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无缺的机遇。如果你错过了这种机遇,蒙受最大损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在一战时,鲁宾逊上校正在前线督战,属下有两个违反军纪的军人逃到德军前线去了。鲁宾逊立刻命令队伍中的一个上尉,带领一支部队前去追捕犯人。但这个上尉有勇无谋,事先既不做周密计划,也不征询别人的意见,仅凭着那股愚勇,草率地前去血战,结果吃了一场败仗,全军覆没。
失败的消息传来后,鲁宾逊只好再命另一位上尉,率领另一支部队前去。这个上尉就深明成功的诀窍,他先去找一位法国军官商量,把自己将要实施的计划告诉了他,并征询他的意见。那位法国军官当然乐于指教,便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一个最稳当的方法,他用这方法去做,果然将犯人安然捕回。
同是两个勇敢的上尉,只因前者喜欢独断独行,以致功业无成反而遭受杀身之祸;而后者由于肯向人虚心求救,不但保障了自己的生命,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以我们说:求教于人不但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反而更显示一个人有思想、有智慧、肯进取。试想,你独断独行,即使侥幸成功,又有什么值得格外自傲呢?
“忠告如雪,下得越静越长,也越深入心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在性格或在待人处事方面,总难免有不曾发觉的死角或是一时疏忽。若在此时,有人提醒我们的缺点,我们应衷心感激不已。因为这忠告,可以让我们头脑清醒,找到突破自己的捷径。
也许你常常看见有些资格老到的人,能够独断独行而百无一失,便觉得万分羡慕吧?其实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些人能够独断独行而百无一失,正是由于他们在平日肯多多吸收学识,累积多年经验的结果。他们的作为,绝非那些学浅识陋、专以自炫“聪明”而独断独行的年轻人所可比拟。
在柯金斯担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里有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因为十分紧急,所以动员了公司里的全体职工协助,连总经理柯金斯先生也一同工作得十分紧张。当时柯金斯叫一个做书记的下属帮忙套信封时,那个年轻职员认为有碍他的身份,还争辩说:“我不愿意干!我到公司里来,不是来做套信封的工作的。”
柯金斯听了这话当然怒上心来,但他仍若无其事地说:“好吧,既然做这件事对你是种侮辱,那么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于是那个青年一怒而出,之后他跑了许多地方,换了许多种工作,都不如意。最后他还是鼓起勇气与柯金斯先生见了面,很诚挚地说:“我在外面经历了许多事情,经历得愈多,愈觉得我那天的行为错了。因此,现在我仍想回到这里工作,不知你还肯任用我吗?”
“当然可以。”柯金斯说,“因为现在你已完全改变了。”
柯金斯先生提供给那青年的忠告并没有错,如果那个青年当初接受他的忠告,又何必到外面去兜那样一个大圈子呢?
后来,柯金斯先生述及此事时说:“那个青年开始尊重别人的忠告,不再独断独行,现在他已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大富翁。”许多经验是别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换来的,而今却成为助你快速成功的助力,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乔治,治理政务也以精明周密而声名远播,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常感怀疑。每当他做好了财政预算送交议会审核之前,几乎每天都和几位财政专家聚首商议;即使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肯放过求教的机遇。他的成功秘诀,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征询别人的忠告。”
从一个人能获得外人助力的大小,可以决定他的伟大程度。一个聪明、有所作为的大人物,最能利用种种方法使人主动向他提供忠告,并且善于审查这些忠告,从中摘取有益于自己的加以利用。反之,那些庸碌无能的人们,往往不懂得征询他人忠告的方法,即使获取了人家的忠告,也不能加以正确的选择和适当的利用。
善意的忠告是别人送给你最好的礼物。如果你希望做事少碰钉子、失误少,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乐于接纳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的建议。
“装扮自己”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人们都愿意与能力较强的人交往,而对那些能力、地位与自己相差甚远的人,难免不屑一顾。所以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也要在自己真实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地把自己“装扮”一点儿、“夸大”一点儿,这样不仅可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能有接近成功人士的机会,学到更多东西,从而让自己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