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100000016

第16章 美味佳肴:餐花饮露,玉馔珍馐酒飘香(4)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是有所不同的。汉代的节期为一天,到了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是自初八点灯,一直点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整整十天。这天人们要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那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或“糖元”。据史料记载,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正式开始的。因为元宵节必食“圆子”,因此,后来人们就用“元宵”来命名它了。

元宵在宋朝还非常珍贵,“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指的便是元宵。

元宵由糯米制成,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方法有:煮、煎、蒸、炸。后来人们又把这种食物叫做“汤团”或“汤圆”,这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同时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城砖”为什么能吃:

伍子胥“积粮防急”发明年糕

年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南方多是用糯米粉制成,在北方则是用黍子脱壳后,磨成粉,蒸熟后食用,味甜,而且又黄又粘。据说最早的时候,人们用它祭神,后来才成为人们的春节食品,它的谐音为“年年高”,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骄傲奢侈,从不把越王勾践和范蠡放在眼里,也从不防备他们。在伍子胥奉命修筑好“阖闾大城”之后,吴王大宴群臣。但伍子胥并不开心,他已料到国家迟早会被越王勾践和范蠡所灭亡。他回到营中,秘密嘱咐身边的随从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百姓没有粮食,可到相门城下掘地三尺获得食物。”果然,伍子胥遭诬陷身亡后,吴国被越军灭掉。于是,随从们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掘地三尺,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是用糯米磨成的粉做成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的恩德,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了。

1974年,考古人员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水稻的种子,由此可知,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了。早在周朝就有了年糕的记载。《国札·札记》中“羞边之食,糗饵粉餐”的“粉餐”其实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汉朝对米糕有多种称呼,如“稻饼”、“饵”、“糍”等。汉代扬雄的《方言》中就已经有了“糕”的称谓,到了魏晋南北朝后就已经很流行了。古人对米糕的制作是从米粒糕发展到粉糕的。公元六世纪的《食次》就记载了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为“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就是把糯米蒸熟后,趁热舂成米咨,再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最后滚上糖就可以吃了。早在辽代,正月初一这天,在北京,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了。到了明清时期,年糕已经发展成为了街头上一种普遍的小吃。

我国年糕的种类多种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西南的糯粑粑、台湾的红龟糕等等。年糕的南北风味不同。北方的年糕主要有蒸、炸两种,甜味;南方年糕有蒸、炸、片炒和汤煮多种吃法,味道有甜有咸。

北方年糕的代表是北京的年糕,黄、白两色,象征着金和银,寓意是“年年高”。前人有诗云:“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北京的年糕,是用黄米或江米面制成的,种类繁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是北京年糕中的精细年糕,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

北京年糕一般为清真回民小吃店供应,是清真回民小吃,也是满族跳神用的祭品。它的满族名字是飞石黑阿峰。清代有一首诗:“糕名飞石黑阿峰,味腻如脂色若琮。香洁定知神受饷,珍同金菊与芙蓉。”自注说:“满洲跳神祭品有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味腻如脂,掺假油粉,蘸以蜂蜜颇香渚,跳毕,以此偏馈邻里亲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从这里可以看出,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满族的小吃品种了。

而南方的年糕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广东年糕一般是以糯米粉、粘粉、生油、瓜子仁、竹叶等制成,色泽金红、软滑甜香,味美可口。海南年糕的表面十分光滑,色黄细软,味道甜香。每逢农历腊月,家家都会为欢度新年而赶制年糕,并将它作为节日的礼品。

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最初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纪念民族英雄屈原的节日,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这就是最早的粽子“筒粽”,也叫做竹筒饭。那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来包粽子了呢?

《初学记》中记载:汉代建武年间,一个长沙人梦见一个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就是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你们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开始以艾叶、苇叶、荷叶来包粽子了,并世代相传。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传统习俗之一。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在中国历史上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制成牛角状,称为“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叫做“筒粽”。东汉末年,人们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叶包黍米制成四角形,因为水中含碱,所以称为广东碱水粽。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有所增加,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这种粽子叫做“益智粽”。《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在糯米中掺上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也成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在用米上已经很精细,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有了“蜜饯粽”,就是将果品放入粽中。诗人苏东坡有诗:“时于粽里见杨梅。”这时还出现了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的广告,这说明在宋代,吃粽子已经很风行。元、明时期,粽子的包皮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了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增加了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历史最悠久的粽子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最大的粽子是产于广西南宁的大肉粽,每只重约两斤。最小的粽子是上海的“迷你粽”,如手指一般。最早的速冻粽子是在1995年,由三全食品研制出的,并在此后的15年来,一直坚持推动粽子行业的发展创新。

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北方主要是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多是包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的粽子,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端午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还流传到了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很多的国家。

佳节吃美食:

饺子最初是由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饺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它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饺子原名“娇耳”,由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东汉末年,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看到穷苦百姓生活疾苦,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决心要救治他们。他在长沙为官时,曾成功地救治过同类病人,于是他参照上次的方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了医棚,架起了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向穷人舍药治伤。其药名叫做“祛寒娇耳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然后把熬好的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者。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娇耳汤”后浑身发热,两耳变暖。吃一段时间,烂耳朵便好了。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就在冬至和年初一吃娇耳。

饺子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宋代人们称饺子为“角儿”,它就是“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一直沿用至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到了元朝人们又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也是这样称呼的。在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有:“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在元明朝所说的“匾食”中的“匾”字,现在已通作“扁”字。“扁食”一名,可能是出自蒙古语。

早时的饺子和馄饨其实是一物,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中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被称为“馄饨”的食品,与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一致。到了南北朝,馄饨已经很普遍了。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的,所以当时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到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地区还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吃饺子时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到了唐代,馄饨已经变得几乎与现在的饺子一样了,而且不是与汤混吃了,而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吃。

清朝时,饺子又有了更多新的称谓,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饺子名称的增多,也说明它流传的地域越来越广了。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经非常盛行。

张仲景以“祛寒娇耳汤”救治穷人的故事,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了,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已经用不着再用娇耳来治冻耳朵了,但饺子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常见、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汤”中煮汤饼:

面条的最初原型竟是汉朝时期的饼

据说面条与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也有着不解之缘。“冷淘”就是凉水面或称冷面,传说就是武媚娘发明的,媚娘年轻时天姿国色,十四岁被选入宫做才人。与她青梅竹马的爱人常剑峰非常不舍,在她临进宫前,媚娘与常剑峰到一家面店吃面。当日天气非常炎热,媚娘灵机一动,和老板商量,研制出了一种柔软可口的面,被称为“冷淘”。那天正好是媚娘的生日,后来她为了纪念当年的情境,每逢寿辰之日,就命御厨烹煮冷淘,直到武媚娘寿终,都未曾更改过。看来面条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面条起源于中国,在中国东汉年间已有文字记载,大约有一千九百年以上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的,他们于2005年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碗中装有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这碗面条已经有约4000年的历史。

面条曾有“汤饼”、“不托”、“溥饪”等称谓,谈起它的起源,大概早于魏时。东汉刘熙《释名》中已记载有“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等饼类,“索饼”有可能是在“汤饼”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面条,说明东汉时就已经有了。汤饼实际是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煮食。它始于汉代,是面条的前身。据史书记载,唐朝的时候,面条开始被人们称作“不托”,意思是用刀将面饼切成条状之后再煮食,不再用手掌托了。此称呼,是为了区别以前直接用手掌压成的薄片“汤饼”。而且,从唐时起就已经盛行在生日那天,吃长寿面了。到了宋代,民间又好称面条为“溥饪”。在孩子出生后三天,还要请亲朋好友参加“汤饼宴”来庆贺。

在中国的全盛时期唐朝的宫廷里,要求冬天做“汤饼”,夏天做“冷淘”;元代开始出现了可长期存放的“挂面”;明代又有了“抻面”,做此面的技艺十分高超。这些技艺都为面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到了清代,值得一提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在乾隆年间又出现了方便面的前身即可长期保存的油炸面“伊府面”。面食在清朝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和稳定,各个地区都有风味独特的面条,如中国的五大名面:四川担担面、两广伊府面、北方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和武汉热干面。如今,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面条、面食也登上了国际的舞台,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普遍喜爱。

油炸大奸臣:

油条的由来竟然是百姓解恨“油炸桧”

油条最初的名字就叫做“油炸桧”,据说,南宋年间,宰相和他的老婆外通金国,在风波亭把岳飞害死,老百姓对他们深恶痛绝。有两个临安人在杭州城里摆食品摊,他们为了泄愤,做了两个面人,一个代表秦桧,一个代表他老婆,在他们身上割上两刀,再将他俩背对背粘在一起,扔进油锅里炸,炸得两个面人吱吱响。这下痛快了,他们对路人喊道:“快来看呀!油炸桧了!”从此,便有了油条这种食物,现在很多地方还叫它“油炸桧”。

油条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它价格低廉,香脆可口,深受老百姓的喜欢。油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把油条叫做“寒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描写了油条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首诗把油条描绘得十分形象,在我们享受香脆可口的油条时,还要了解它是不是对人体有益。其实,油条是不宜多吃的,传统“老三样”油条中都含有大量的明矾,其实无论是明矾本身,还是产生的氢氧化铝,都含有铝元素,铝这种微量元素具有低毒,久食会引起多种脑疾病。它是多种酶的抑制剂,对神经介质不利,也不利于蛋白质的合成。铝可抑制脑内酶的活性,使精神状态日趋恶化。长期过量摄入,最终会导致老年痴呆症。

此外,油条属于高温油炸食品,油温可达到190℃,而且油反复使用,这会使油脂老化,色泽变深,粘度变大,产生异味。油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肪酸、各种维生素等,基本上被氧化破坏,而不饱和脂肪酸会发生聚合,形成二聚体、多聚体等大分子化合物,机体难以消化吸收。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动物实验,结果证明,连续几个月,用含高温加热油脂的饲料喂养大白鼠,就可使其出现胃损伤、乳头状瘤、肝瘤和肺腺瘤。所以高温油脂是致癌物质,人们对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老年人不宜吃油腻及难消化的油条。老人的生理功能日趋减退,胃功能减弱,肠道吸收能力差,食量有所减少,代谢紊乱,极易引起一些维生素缺乏,经过高温油炸的油条恰恰对维生素有很大的破坏。再加上油条所含有的有害物质,易提高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的发病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于老年人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此外,病愈者、孕妇和小孩都不宜食之。

点点心意:

点心最初是南宋民间慰问抗金将领的食品

“点心”的名称,源于南宋时抗金的一段佳话。公元1130年,金兵大举南侵,占领了建康和临安两地。在爱国人士的奋力抗击下,金兵大败,向北溃退。爱国将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趁机率八千精兵在黄天荡阻击金兵,10万金兵被围困在黄天荡内足足48天。胜利之后,梁红玉为了犒劳将士门,命令厨子烘制民间美味的糕饼,以表示自己的“点点心意”。从此,“点心”的名字便传了出来,并流传至今。

同类推荐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
  • 重生之铁血山河

    重生之铁血山河

    一个八零后的目光亲身看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场,误入山匪、被俘、与部队失散、独自与鬼子周旋、创立特种小分队、袭扰敌人后方……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
  • 大同博物馆藏品选萃

    大同博物馆藏品选萃

    本书通过介绍大同市博物馆藏得北魏文物、辽金元文物、明清民国文物,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同市。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网游之风神归来

    网游之风神归来

    他是曾经的网游第一人他曾被誉为是网游界最好的队长可是他却被兄弟背叛!黯然离开网游界三年后,他回来了,他不在退缩不再逃避不再迷茫!他誓言要夺回他被夺走的一切!我的ID叫逆风,逆是逆天的逆,风是风神的风。————————————————————————————————————官方书友群【风林火山】236893781,人不多,但是大家都很有爱~
  • 桃李满园春

    桃李满园春

    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这是一个穿越成书院山长之女的姑娘吃吃喝喝慢慢长大,沾了满袖书香染了一身清华的故事。十数年后,大梁朝堂俱是万里之学子,万里书院之名,名扬天下。嗯,如果金手指不那么坑就更好了。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科学工作者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某项观察、实验时的偶然发现,称之为机遇;把某人得到贵人的提携,或者在困境中遇到转折点,从此走上成功之路的现象,称之为机遇;把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活动中出现的,起带动促进作用的新情况、新目标,称之为机遇;把能促进事业获得成功的偶然的,或一闪即逝的现象、先兆或时机,称之为机遇。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薄情豪门:误嫁亿万boss

    薄情豪门:误嫁亿万boss

    我从来不是个冲动的人,却为了我的爱情跟父母决裂,千里迢迢的嫁给孟琛。我以为生活从此就是王子与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美好,却没想到现实狠狠给了我一巴掌。老公出轨,白莲花前女友步步为营,公婆竟然劝我忍耐。生活如同山崩一般垮下,将我的世界完全摧毁,而就在此时,却又雪上加霜,我失去了我最珍爱的……本来处世安然的我不得不开始改变,对待曾经的爱人毫不手软,打压到底,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要一一让他们偿还。但千帆过后,等待我的结局又会是什么……
  • 盗梦宗师

    盗梦宗师

    春梦了无痕,形容的是再美妙的梦境也非真实。梦境与现实的隔阂,牢不可破。然而在筑梦师的国度中,梦境的力量却无比真实,修炼梦境,便可以随心所欲。无所不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