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斯男:谓多子。
夫人阁端午贴子
三宫?催解粽?,妆罢未天明。
便面?天题字?,歌头?御赐名?。
【注】
?三宫: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三宫。
?解粽:京师人以端午日为解粽节。
?便面:扇子。
?天题字:天,指皇帝,天题字,即皇帝题字于扇。
?歌头:唐宋曲中篇名。指歌曲头一部分的第一段。
?御赐名:皇帝赐名。
皇帝阁春贴子?
莫进黄金簟?,新除玉局床?。
春风送庭燎,不复用沉香?。
【注】
?春贴子:宋时每逢立春,均命翰林作贴子词进献宫中,剪贴于禁中门帐,供皇帝及内宫欣赏,靖康之难后,一度中止,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恢复。春贴子,即立春时进献的贴子词。一说此为李清照代人所作,待考。
?黄金簟:簟,竹席。黄金簟,指用金箔编成的铺床席。
?玉局床:局,同“曲”。局床,即局脚床。
?不复用沉香:隋炀帝奢侈,每逢除夕,在宫廷中焚沉香。
贵妃阁春贴子
金环?半后礼?,钩弋?比昭阳?。
春生百子帐?,喜入万年觞?。
【注】
?金环:宫中妃妾所用的一种饰物,以用作产期或经期的标志。
?半后礼:后,皇后。半后礼,享受皇后一半的待遇。
?钩弋:汉代宫名,武帝时赵倢伃所居之处。赵号称拳夫人,汉昭帝之母。
?昭阳:汉代宫名。成帝宠妃赵飞燕所居之处。甚豪华。
?百子帐:古人举行婚礼时所用的一种绵秀篷帐,上绣百小儿嬉戏图,以祝多子多福。
?万年觞:觞,酒器。万年觞,指向皇帝奉献的寿酒。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
?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统称十四州。
钓台?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注】
?钓台:相传为汉?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巨舰:大船。
?扁舟:小船。
?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注】
?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上的燕子不停地呢喃。
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注】
?疏钟:稀疏的钟声。
?安期生:秦时仙人。
?邂逅:不期而遇。
?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仙女。
?玉井花:韩愈诗《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嘲辞:嘲谑之辞。
?活火:火之焰。
?莫可涯:无涯,无穷尽。
?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咨嗟:叹息。
感怀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注】
?宣各辛丑:即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原名掖县)。
?礼韵: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宋时考试以此为据,不依《广韵》、《集韵》。
?公路:汉末袁术,字公路。《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遂死。”李清照诗中用以喻室中空无所有。
?青州从事:指好酒。
?孔方兄:指钱。古钱外廓圆,内方孔。
?喜生事:喜,喜好。生事,引起事端。
?燕寝凝香:燕寝,古代多指帝王寝息之所。后亦指地方官员之公馆。赵明诚为莱州知事,故云。凝香,香气凝结。
?乌有先生:乌通无。即无有先生。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北宋元封七年,生于山东章丘,逝于临安。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以词闻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
一、详细生平
1. 少露文才
李清照自幼受家学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作诗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 ”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二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2. 汴京成婚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两年后,赵明诚进入仕途,为鸿胪少卿。夫妇二人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丰富,但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通过亲友故旧,想尽方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同一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李清照因而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
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复相。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但赵挺之赠官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难以继续留居京师。
3. 屏居青州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青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丰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时有出土。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