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300000017

第17章 物是人非 (4)

李清照的病情逐渐加重,张汝舟则十分焦急地四处请大夫,夏天来临,李清照感觉自己似乎已经病入膏肓了,双目看不清东西,几个不眠夜张汝舟一直在她身边,煎药,喂药,谈笑风生地讲起很多文物的来历和故事。这些东西都是她喜欢的啊。盛夏过后,她身体开始好转。慢慢地,她能下床了,也能慢慢走路了,张汝舟大为欢喜,表现得也更加殷勤。

夏末的黄昏,总有些清新的气息,张汝舟喜欢陪着李清照一起散步,临安城美景甚多,黄昏时分最为迷人,两人一路散步湖边,秋风送爽,身心松弛,无比美好。

不久,弟弟李迒来看清照,张汝舟也对李迒称兄道弟,百般奉承。李迒精心观察过张汝舟后对姐姐作了介绍。他告诉李清照,曾经他还在太学读书的时候就听闻张汝舟的名字,这是一个像赵明诚一样有才学的男人,进士及第,敢于直言,曾经在政治上为朝廷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措施,在京城被传为美谈。

弟弟走后,李清照也明白了张汝舟的意思。好像一切都无大碍,自己的生活的确因为张汝舟的介入而改变了很多。初秋,桂花开了,满院子都洒满了清香,沁人心脾,李清照的心情也很不错。黄昏时分散步回来,斜躺在床上看月亮照在纱窗上,忽然觉察自己很久没写词了,于是趁此写下一首,描述下自己惬意的生活。

虽然病着,但是用豆蔻熬出的汤汁很好喝,有一种清澈冷冽气味,沁人心脾并且可以降火。闲来无事,就躺在床上看些书,门敞开着,一场小雨下来,桂花的香气更浓,风景更好。

就在这年初秋,她嫁给了张汝舟,这个看起来不错的男人。新婚不久,张汝舟还不错,白天为官,晚上则研究那些文物。他很欣赏李清照用性命保存下来的少量文物。可是谁知,不到一个月,他就有些不满足了,花言巧语说自己想升官,需要那些更贵重一点的文物上下打点一下。一次次地找李清照要文物,李清照渐渐看清了张汝舟的用心,开始失望了。那些残存的书画都是自己和赵明诚的心血啊!这个张汝舟,他说喜爱文物,其实并非似赵明诚那般喜欢残卷的文字,喜欢那些文字所穿过的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而是一个视文物如金钱的市侩之人!

只不过他包装得很好,花言巧语比较多。李清照看破不说破,心情再次跌入更深的失望中。可是张汝舟却越来越过分,趁她不注意四处搜寻,而后更加明目张胆地夺取了。李清照开始和张汝舟大吵,谁知张汝舟抬手便打,经常对李清照拳打脚踢,企图依靠这些手段来取得她手中所有的文物。李清照实在无法忍受了,一个出身名门大家的女子,却受到这样野蛮的拳脚,愤慨至极。

就在出嫁两个多月的光景里,她决定选择离婚。离婚自然要有理由,在宋朝女人地位低下,是不能随随便便就离婚的。她用写过婉约宋词的手写下诉状告到了衙门。在宋朝,按照当时的刑律,告发亲人要受到服刑两年到三年的惩罚。她愿意接受这一切,只是不想再受到那猥琐下流的侮辱。

然而,小人自然有小人的手段。张汝舟殴打李清照,谁看见了?幸好手头还有偷抢来的一些文物,于是变卖后上下打点,买通官府,就让李清照离不了婚,告状无门!小人说办就办,买通官府后四处放谣言,说李清照不守妇道,生活不检点。李清照本是再嫁,这一煽风点火,流言像黄蜂一样在临安城四处流传。

名节,真的就掌握在无知者的嘴中吗?

不得已,李清照只好写信求助于自己做官的弟弟,弟弟李迒几经奔走,案子总算进入审理阶段,李清照又翻出了张汝舟得意洋洋给她讲自己在科举考场上如何作弊的事情。科考作弊,乃是欺君之罪,整个案子直接惊动了皇上。皇上本就同情李清照,这次下诏,令有司治张汝舟欺君之罪。按律李清照也应被关押三年,幸亏綦崇礼相助,李清照仅仅关押九天。

九天后,李清照出狱。

由于她的身份和名声,出狱那天,外面站满了围观的市民,人群涌动。那天,李清照化了妆,一身素色衣服冷艳地从衙门里走出来。弟弟李迒早就雇好了轿子,可是她拒绝了。她挺直腰杆,如同少女时代一样旁若无人地走在大街上。听不到市民的咒骂和起哄,听不到那些低级的流言,当然也不会在意那些同情和赞许。她就在长长的道路上走着,仿佛这条路就没有尽头。

在路上,往事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她眼前飞过,所有的记忆都变成了冷色调,所有的时光似乎都不再与她有关,人群中她那样淡然离去,背影清瘦的骨骼像极了梅花。一路上,从她身上仿佛能闻到清清花香。

【37】尘香

那些花朵在风里翻飞,那些关于岁月的爱恋,早已纷纷飘坠风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暮春如酒,清风似尘。傍晚,如青山溪流一般的晚风穿越旷野,溜进庭院,混合着些许尘土的气息,四处都透着花香的气味。闭上眼睛,深吸一口,已是心旷神怡。如果要抬头看西方的天,晚霞中如晨曦一般的迷蒙一定能唤起童年的记忆。

“咯吱”一声,小轩窗被一根短短的木杆撑起,一个憔悴的面庞出现在窗户框里,她正侧着身子梳理着头发。木质的梳子缓慢地从她的头上划出优美的弧线,黑色的发丝像极了波浪,梳子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条船,行舟优雅,临水照花。梳子行至发梢,却忽然间发现了几缕白发,岁月的大手还是没有放过她,那个曾经才气逼人、美丽淡然的女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当这一行文字飘过我的眼前时,她们就如同翩然而飞的蝴蝶一样吸引着我的视线。一句词,让视线穿过三十年,重新回到她的十七岁。十七岁那年她正年少,美好的时光就如同盛开的莲花,在心灵的湖底埋下了一颗颗莲子。即使穿过千年,即使沧海桑田,那些沉睡的莲子依然有着年轻跳动的心,依然会在某个涨潮的夜晚流下满湖的泪,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开出一荷塘的绚烂。

从屋子里走出来,黑影渐渐弥漫。这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同张汝舟离婚后一直孀居,在她心里似乎那个书生气十足的赵明诚并没有在天堂。他一定是在哪里耽搁了,也一定还会回来的。如果他回来时还是那般生龙活虎,眼神灿烂,又会不会责怪她的衰老呢?

十六岁,梦一般的年纪。弹一首古曲吧,唱一唱那些云淡风轻的词。

席慕容在《古曲相思》写道的那个女子,跟她是多么相似啊。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时光骑上了白马,李清照紧紧贴着赵明诚的背。千山万水,清风朗月,花香满怀,自由的风像一束束野芒花抚过她飘扬的头发。一路的颠簸与欢喜,却不知不觉走入了无边的黑夜,突然发现驾马的爱人消失了,马背上只剩下日渐苍老的她。昔日的风光霁月、五彩山林都仿佛被装入时光的沙漏,日渐漏光。岁月蹉跎,策马扬鞭,双眼已经模糊,黑发已经被霜雪浸白,在最悲哀的时光里,一曲古曲、一首小词勾连着往日,描绘着记忆。

记忆是靠不住的,当眼前的景色和记忆重合,虚幻的记忆便会纷纷坍塌,什么蝴蝶,什么秋千,都化作一缕烟被风吹散。当李清照再闻到空气里阵阵花香时,记忆的城已成了废墟。泪光充盈在眼眶,每当人问起,还没开口,泪水便先做了解释。

每个年老的人,也许都想过,假若让我再回到二十岁时的一个夜晚,那么是不是有些故事会被改写,有些爱情会被重塑,有些悔恨能够化解?让赵明诚再回到二十岁,他是否还会选择娶李清照为妻呢?

也许,没有了李清照,《金石录》将黯然失色,赵明诚也不能称其为赵明诚了。

回忆总会悄悄为你挖掘温暖的洞穴,让你沉睡其中不知年月。

一觉醒来,是不是要到双溪去划船?听说溪岸已长满嫩绿的荷叶,朝阳中有白鸟扑腾翅膀。当年在溪亭,自己不是写过一首《如梦令》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可是如今却不敢再到双溪上划一只舴艋舟了。小小的一只船,如何载得动三十余年的浓愁?苏轼不是也说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可是苏东坡还有方向,即使官场不得意,还有红颜知己相陪,还有江海寄余生,而她,又能去哪儿?

她是一个撑船的人,生命将暮,岁月已晚,她写下一首首词,如同向湖底投下一颗颗可以等待千年的莲子。等今天莲子在每个人心底开出洁白的荷花,撑船人却不在了。

那些花香,再也等不到她回来。黄昏中船上如黄花般的瘦弱身影,成了我们无法绕开的记忆。

【38】暮云

那涉江采芙蓉的女子,都已经是昨日的事;芙蓉和牡丹,都唤不回城南的旧事。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

忧伤以终老,并不是因为年华如花火般明灭幻灭而产生忧伤,也不只是因为一个人先她而去而愁肠百结,白发垂垂。忧伤,如同一曲笛声,初听时还年少,一曲终了,却发现自己已经白发垂垂。

上元佳节,她又回到了临安。临安,一个风致的城市,西湖的雨丝又缠缠绵绵地飘洒,如织的游人漫步在堤岸,丝毫闻不到战火的气息,也很少能感觉到国家领土的残缺。这里,有了更多生机勃勃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再残缺,似乎战争对于他们只是一种常态,“笑谈渴饮匈奴血”,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战争的恐惧。

也许,他们只希望美满幸福的生活。

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认识她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数十年的战乱把故交击打得七零八落,或者不知所踪,或者早早地先她而去。重新回到这歌舞升平的都城,仍旧有些朋友邀请她去做客。席间举杯对饮,却发现能见到的同辈人已经很少了。她真的和这个时代脱节了。身边的年轻人都习惯了半壁江山的生活,习惯于苏堤的行走,西湖的春雨,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是啊,战争毕竟是战争,而生活终究还要继续。可是,她所有的生活都在别处。抬头北望,永远也忘不了汴京、明水。

回到临安的黄昏,落日像熔化的黄金一样铺在天空,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只有帝王之都才有这样壮丽的景观吧。当年,在汴京经常透过屋檐看那些变换的云彩。可是如今,自己这是来到了哪呢?

同类推荐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宇宙的摄像机在白云深处,它白天对着我们,夜晚也对着我们,哪怕我们噤声,熄灭了灯,变得漆黑一团。也能准确地把我们记录下来。宇宙之心,大过所有的心。但这颗巨大的心时刻都眷顾着最弱小的心。仙女与天使是一对姐妹。当所有姐妹都安静下来,我只想歌唱,哪怕没有一个字可以唱给她们听,我也想歌唱。如果我努力到最后,会不会像一棵开花的哑木?事物因饥饿而存在。生命因饥饿而充满渴望。往饥饿中活着,这样的灵魂是轻盈的,适合与万物和睦相处。是饥饿使精神得以更新和延续。这一切就像往说:真正的言说之力——是无声,是对一切饥饿之源的真诚和无私的爱。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污点

    污点

    小说作者既是行动者,又是书写者,还是思想者。他一手用枪,一手用笔,集战士与诗人于一身。他把经验的亲历与人性的剖析结合在一起。他的长篇小说充满正义的激情、直观社会的勇气和法的尊严。小说讲述了一个文物失窃案如何历尽千辛终被破获的故事。其中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感人至深的亲情……
  • 妖王抢妃:废材魂师要逆天

    妖王抢妃:废材魂师要逆天

    她是一名异能者,拥有杀伤力极强的雷电,却落到被人解剖做实验的地步!一场爆炸,她成为逐月皇朝的“天才”。十年没有长进,痴痴傻傻,分家小姐处处刁难,皇宫的凶杀谜案……竟然全都将凶手指向她!她,该如何在这个帝国立足?一次意外激发魂力,她不再是软柿子。金尊魂师?NO,NO,NO,她是九星元素师!浑身雷光,所向无敌,御兽斗智,不在话下!谁知半路杀出了一个妖孽美男硬要立她为妃,靠,赶紧跑啊!美男奸笑:跑不过我,就从了我吧。某腹黑女瞥眉:早告诉你了,本姑娘不是你的菜!某男妖孽一笑:我的小名就叫菜菜。某女一听,晕阙过去……【读者群:﹏葵花殿堂°548738502;微信公众号:kuiqi77】
  • 那些给我勇气的句子(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给我勇气的句子(每天读一点英文)

    这是一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中英双语丛书,该丛书由美国英语教师协会推荐,特点有三:内文篇目取自世界上最经典、最有影响的寓言故事,适于诵读,“实战提升”部分,包括单词注解、实用句型和智慧点津。
  • 灵武诛神

    灵武诛神

    废材少爷因一块神秘黑石的力量而修炼,一路斩妖兽,吞兽魂,灭宗派,带着心爱的女人问鼎武者之巅,辱我者,阻我者、欲杀我者,皆杀!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请记得我一直都在

    请记得我一直都在

    即使有一天,你转身离去了。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个女孩一直在原地等着你。
  • 温柔的挣扎

    温柔的挣扎

    每个人都处在某种生活状态中,这种状态既包含着物质的拥有,更显示着精神的姿势。因为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往往很难用一个词来描绘这种由诸多元素合成的状态。但旁人,或许因为与你存在着距离,反而能清晰地穿透你的言行,对你的生存状态作出一言以蔽之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极强的评价。“温柔的挣扎”这个语汇就出自我一位文友的描述,“温柔”与“挣扎”这两个情感指向迥然有别、行为姿态截然不同的词,居然能如此浪漫而又理性地、轻柔而又有力地统一于同一个话语环境中,不由让我怦然心动,我认同它作为我生存状态的语言形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