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400000003

第3章 跨越生死线

我越来越意识到,登山,是一种寻找世界上最美好东西的过程,也是寻找人类自身弱点和悲剧的过程。

他叫张志坚。

张志坚不太爱说话,但沉稳、刚毅,显得很成熟。其实,他只有28岁。

他是中国地质大学的讲师,获硕士学位。23岁那年,他还在上大学时,由于这个专业的需要,就爱上了登山。学地质的,不爱山,那就等于不爱自己的事业。但是,也没有他这么个爱法的——正准备结婚呢,突然接到日本长野山岳会向他及同事马欣祥发来的邀请函,请他们9月去中国西藏攀登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世界上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高峰才有几座?他高兴极了,连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后来,出事之后他才感到自己做得不对。他感到太对不住自己新婚的妻子了。4月,他接到日方的邀请;6月,他结了婚;8月,他就进藏了。他要趁此机会,做一些早有计划的科学考察。国内经费有限,有限到令人无奈。这一切,新婚的妻子都不知道,他瞒得死死的,因为妻子在外地。他怕和妻子一说,妻子不同意,那就更难受了。他打算回来后再和她说。这一次,假如真的“长眠”在希峰,那么,躺在冰雪中的他也会闭不上眼,自己怎么对得起妻子呢?

只差一点点,极小的一点点,他就再也见不到她了。连懊悔,都没有权利了。

8月8日,在拉萨,他与日本长野登山队会合。21日进山。9月18日,他和第一突击队的日方队员山岸、五味、宫下、松泽自5号营地出发,准备突击登顶。

海拔7350米的5号营地,是最后一个营地。顺利的话,当日就可登顶。所有的人都认为,成功在即。

早晨7时,登山队自5号营地出发。下午2时,日方队长山岸果断下令全队轻装前进。这明显是想尽快突击顶峰,但张志坚觉得有些冒险。因轻装后,水、食品、睡袋都扔了,有两个日本队员甚至把羽绒服都扔了。要是途中遇到意外情况,可怎么办?这担心不幸应验了。下午近5点时,他们已攀登到7850米,离顶峰只有162米了。太阳已西沉,气温骤降。是毕其功于一役,尽快突击顶峰后下撤,还是立刻就下撤,明日再冲击顶峰?看来只有这两条路了!所有的队员都望着队长山岸。张志坚和日方队员做梦也没有想到,固执的山岸一挥手,就作了”就地挖雪洞,在这儿过夜,明天突击顶峰”的决定。这么高的山上,物资几乎全扔在路上了,怎么防寒,今晚吃什么?

这是极其艰难的一夜。

五个人,只能挤在一个一平方米的雪洞里。躺是不可能的,坐都无法坐稳。几个人几乎是堆在一起熬着。没有食品,更没有防寒的用具,不敢睡,也无法睡。吃了点儿巧克力,喝了几口壶里冰凉的水,每个人便都不语了。这样熬一夜,明天能有突击顶峰的体力吗?

张志坚明白这个决策的失误。但毕竟自己是和日本队员一起登山的,现在又能说什么呢!若说苦,再大的苦也不怕,可明天会不会影响登顶,他也很担心。还没到早上,宫下已呕吐不止,这是冷与饿带来的反应。脖子处和身下,冰雪已被自己身体那点儿宝贵的体温融化了,更觉出全身那种刻骨铭心的冰冷。透过雪洞顶上已淡淡发白的雪光,他知道天开始亮了。从雪洞里扒开一个口子,他看到了雪山之上的朝晖。这体验,自己也是平生第一次经历。不久,朝霞出现了,那么明艳!那么辉煌!在海拔近8000米的雪山上看朝霞,他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有多么美好,生活有多么美好。他想到了妻子,想到了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很多好人……他想他们。

一场灭顶之灾,也在等待着他……这已是9月19日。早上9点多钟,天已大亮(那里天亮得比内地晚)。五个人出了雪洞,这才发现由于一夜寒风的狂吹,山体表面的积雪已被冻成了一层近五厘米厚的硬壳。地面太滑,这给攀登带来相当大的难度。10点左右,大家穿好冰爪,开始向顶峰冲击。五味在最前面开路,后面是山岸、松泽、张志坚、宫下。张志坚走了几步,感到脚上的冰爪有些松,便弯下腰想系一下冰爪的带子。谁知,他刚弯下腰摘掉手套,忽然听到下面的宫下惊叫了一声。他猛一抬头,只见上面一块30多厘米大小的硬雪团砸了下来。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便觉得脚下一软,整个身子腾飞起来,随即向后下方翻滚,顿觉天旋地转。潜意识里,他先拼命以双手抱头,觉出雪流压过来几乎要将他吞没时,又游泳似地两手扒着雪急速向外挣扎。隐约中,他感到了两次重重的撞击,之后,大脑出现了空白,紧接着就失去了知觉……过了多长时间,他不知道。他们摔下去的落差有近500米。而百余米外就是悬崖绝壁。他从昏迷中醒来,从雪中抬了一下头,看见了东面的摩拉门青峰。在那一刻里,他知道自己还活着。但是,周身麻木得像被什么紧紧捆着,整个下身还埋在雪里。他挣扎了一会儿,怎么也无法爬出。这时,他看见了坐在远处雪里的山岸。他向山岸喊了几声,对方不应,依然在那里瘫坐着,嘴里不知在喊着些什么。张志坚明白,山岸是被摔晕了,现在只能靠自己把自己从雪中救出了。手上早已没了手套,但不错,手还可以活动。他先把大腿上的雪扒开,再把脚也拉出来,这才终于从雪中脱险了。刚从雪里爬出来,他吃惊地看到,就在离山岸不远的前边,下半身也被埋在雪里的松泽正在那儿苦苦挣扎。而山岸呢,则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仍垂着头喊叫。张志坚艰难地爬过去,请山岸帮助,连扒带拉,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扒出了松泽。

松泽会英语,是唯一可以和张志坚通话的日方队员。

“松泽!宫下和五味呢!赶快救他们,赶快!”

但是,松泽已经神智不清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和冻伤,站不起来了,只在雪地上不住地翻跟头。他见不得雪,一见雪就翻个不停。

怎么办?张志坚抓住松泽晃个不停,又轻轻踢了他两脚,都没有用,只要一松手,他就又开始翻跟头了……张志坚急得直想哭!可还有两个人没有下落,十万火急!

山岸仍傻坐在雪里,垂着头叫个不停,再怎么叫他,他也不动。

张志坚明白,只能靠自己一个人了。他焦急地四处寻找,突然看见了前面雪堆中的一只手。他艰难地爬过去,顺着这只手急忙用力扒,终于看清了这是宫下。趴到胸口听了听,宫下喉咙里尚能发出点儿声音,嘴里也还有一丝微弱的热气。但扒着扒着,宫下的瞳孔放大了,脉搏也摸不着了。他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在宫下胸口处压了20多下,却一点反应都没有。看来,救宫下已无望了。张志坚又急忙去找五味,好容易才在雪地上发现一点儿发黑的东西。他踉踉跄跄地过去定睛一看,有了,这是五味的背包!他抓紧背包带用尽全身的力气猛地一拉,背包带断了,但也带出了五味的一只手。五味是趴在雪里的,时间太长了,早已停止了呼吸……张志坚这才感到全身瘫软,一丝力气也没有了。歪倒在雪地上,他昏昏沉沉地望着前方的两具尸体,不相信刚刚还活蹦乱跳的两个人,一下子就死了!死,难道真的就这么容易?

山岸和松泽渐渐开始清醒了,但已不能动了。张志坚一下子想到:这样下去,救援人员若再不上来,他们都将必死无疑!他爬过去,大声问山岸:“报话机呢?报话机呢?赶快和山下通话!请求救援!救援!……”山岸呆呆地望着他,只是摇摇头。张志坚翻遍了他的背包,除了一台傻瓜相机外,什么也没有了。

对于活着的三个人,这才是最可怕的。山下,谁能知道他们在哪里?谁能知道他们遇到了这场大难?山岸反应了过来,带着哭腔朝着天上绝望地嚎叫:“Help!Help!(救命!救命!)……”

三个人,只得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呼喊着求救信号:“S-O-S!S-O-S!……”

风,狂野的山风,将这微弱的声音卷没在雪谷中。

只能听天由命了!

过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们早已喊不出什么了。沉沉的昏迷中,张志坚猛然用力睁开了眼,山下,一个红色的身影出现了,越来越近。看清了,是日方的另一位攀登队长若尾。若尾走近他,从口袋中摸出一副太阳镜给他戴上,听他用英语诉说遇难经过。若尾不懂英语,但明白了发生的一切,便向山岸和松泽走去。不久,张志坚的同行战友马欣祥上来了。小马一见张志坚的手,泪水就流了出来。志坚由于没戴手套,又连着从雪中扒出了三个人,手的皮肤已发黑……小马一把抓过张志坚的两只手,轻轻揉搓起来。他从背包里掏出水壶,递给了张志坚。张志坚没有喝,望着雪中五味和宫下的遗体,泪水潸潸流了下来,一滴滴落在洁白的冰雪地上……这时,张志坚才发现他们随着那块崩下来的浮雪跌下了近500米的落差,脚下的海拔高度大约为7300多米。

双手,越来越黑。不痛,麻木,肿胀,不像是自己的手了。

能保住它们吗?小马在想。回到大本营,小马为张志坚的手挤出了一股又一股黑血……经历了这场雪中生死,他对山,是种什么感觉呢?

“依旧还是恋人。”张志坚说,神色仍然那么执著,”和山的情感,就像同恋人一样,吸引与排斥共存。在雪山面前,人永远是渺小的,但渺小却并不等于失去自己。我们走向雪山,就是为了证明这个。活着,就应该有一种活着的勇气,有一种敢于面对任何挑战的精神。经历这场生死变故,我觉得是值得的,起码证实我有这种勇气。另外,也使我体会到活着太美好了,要珍惜生活和生命!”

上面的叙述,是我后来整理出来的。

它是绝对真实的吗?是的,可它带着一种遗憾。

有遗憾的真实,不是完整的真实。作为一个作者和记者,如今再次整理这一部分文字,我心中依然很沉重。

因为张志坚对我要求过,自己所谈的部分内容,千万不要写出来,至少离事件太近时不要写。我理解,也答应了他。

如今,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已有多年,我该写出来了,为后来的登山者,也为在异国死去的宫下和五味。宫下和五味的遗体,当时无法处理,只能剪下点儿头发带走,尸体埋在雪中后,队伍就下撤了。如今,可能仍在那里。

9月18日,出事的前一天,还有一支队伍也从突击营地出发向顶峰冲击,那就是中国台湾的“溯源登山队”。台湾队比山岸、张志坚所在的突击队晚出发两个小时,到下午4时许,两支队伍会合。此时,两队都想尽快冲击顶峰后下撤,因为当天的时间不多了。论实力和经验,日方要强一些。中国台湾队因前一段体力消耗太大,力量明显不如日本队。这时,两支队伍又走在同一条线路上——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谁先走在前面开路?地上的雪很厚,前行开路者,体力消耗和危险都比后行者大,这是自不待言的。日方开始走在前面,走着走着,攀登队长山岸感到吃了亏,下令停止前进,要求双方轮流在前面开路。台湾队长没有反对,但速度明显太慢。就这样,我停下看你先走,你停下看我先走。又向上拱了一个小时后,台湾队实在难以再在前方开路了。于是,就出现了你看我、我看你的局面,谁也不愿在前面走了。

其实,假如双方都不考虑其他,尤其是日本队,一鼓作气向上冲的话,是完全可能当天登顶的。那么,就不会有次日的惨剧发生了。

登山,作为一项世界性体育运动,其宗旨也应是“重在参与”。人多,队伍大,是多好的事啊!打破任何界限团结在一起,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更大。与此相反呢?次日的结局,是有必然因素的。

张志坚说,在这支队伍中,五味和宫下是非常有修养的日本朋友,给过别人很多帮助,行军时总走在最前面开路。这样好的人,转瞬间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太让人痛心!

张志坚只是受日方邀请的一名队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的决策权。他只能为眼前的局面感到遗憾甚至悲哀。他跟我说:“抛开后来的遇难,这是一次心情很不好的登山。”中国登协有明确规定,因为在中国登山,如果外国登山者在顶峰要亮国旗的话,也必须亮中国的国旗。在这支队伍中,何况还有中国队员呢。但日方队员劝说张志坚:“你当看不见不就行了?”张志坚坚决不同意,上山前,他在怀里装上了国旗和中国地质大学的校旗。

在登山途中,所检验的也是一个民族成员的素质。它折射出的东西,绝不仅仅是登山。自私、狭隘、刚愎自用、不讲人情味,在许多民族里都有市场,它带给自己和人类的痛苦太多了。

后来,我越来越意识到,登山,是一种寻找世界上最美好东西的过程,也是寻找人类自身弱点和悲剧的过程。

我绝不是在此评说哪个民族优劣,我们民族中某些劣根性也是存在的。我只想站在一个完整人格的角度就此事谈一点儿思索。

——于是,山岸下令就地挖雪洞宿营;于是,台湾队只得下撤回突击营地,两支队伍最终都没有在当天登顶成功。需要说明的是,次日日方山难发生后,台湾队也参与了救援,并提供了物资和药品援助。

在拉萨的喜马拉雅饭店,我采访时问日方一位队长,请他谈一谈对中国队员、对张志坚雪中救人的行动有何感想。他支吾着避开了这个问题,谈了一些别的。望着他,我再一次就这一问题发问,他也只回答了“合作愉快”几个字。我很失望。

晚上,我敲开张志坚的房门,再次和他及小马长谈起来。我太喜欢这两个文静而刚强的小伙子了,这是祖国知识界的登山者代表。我想,祖国母亲会感谢他们在山上的尊严和行为。

志坚劝我说:“你们司机的话有道理,我也建议你在拉萨停两天再进山。毕竟,你是第一次来西藏。”

我起身和他告别,却无法握一握他的手。我说:“谢谢你,我会记着你,还有你的这两只手。回去给我来信,说说手的情况……”

回到房间后,我对陈群说:“决定了,我们明天凌晨进山!”

多谢你,志坚!

南迦巴瓦,我要立刻见到你!

同类推荐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 浮生诗草

    浮生诗草

    竹三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不仅风格清朗明畅,遣句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是诗人半世生涯的写照。一方面,它概括抒写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心路;一方面,又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这个点上说,《浮生诗草》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意义。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热门推荐
  • 噩运根源:第51幅油画

    噩运根源:第51幅油画

    上海S美术馆发生一桩怪事:某次画展结束,展出的50幅画清点时竟然多了一幅。这幅来路不明的画没有作者署名,画中是一间齿科诊所,一个戴口罩的女牙医坐在窗台上,目光幽幽看着画框外的世界。美术馆的陈馆长把这幅多余的画窃为已有,挂在家中。几天后德高望重的陈馆长突然精神失常,在大庭广众下裸奔,被送进疯人院。该油画作为陈馆长的私人收藏,摆上了拍卖台,被低价购走,之后几度易手。凡是接触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收到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要求收件人在十二小时内做一件疯狂的事。有人乖乖执行,也有人置之不理,认为是个恶作剧。结果到了午夜,画中的女医生竟缓缓地摘下口罩,露出那张脸来……"
  • 逆天狂女:废材六小姐

    逆天狂女:废材六小姐

    猛然翻身,暴打跋扈四小姐、智退三姨娘、理抗家主、手扇各种天才,某人便被压在下方:“等会洞房了你就不知道了。可谁知他是名扬天下的千变邪君,一场阴谋,时而俊美绝伦,为了报仇,时而奇丑无比,她成了秦家胆小懦弱的废柴六小姐秦霜。”,她家破人亡。成亲当夜,传闻四起,她突然发现了的某些东西,却天生废体相貌其丑无比,无颜示人,于是一脸阴沉道:“你到底是人是鬼?”某女又问:“那你是男是女?为什么一会是男一会是女,轰动天下。再次睁眼,神鬼难辨。他是城主之子,一会老人一会小孩子的?”某男笑道:“娘子,她与仇人同归于尽一朝穿越,为夫当然是人了。被赠以废柴之名。”
  • 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

    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

    本书《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从计划、执行、时间、整理和简化、人际关系、心理建设、听、说、读、写、衣、食与行等角度,为你列出了最终的参考方向与解决方案。
  • 惊天谋杀案背后的秘密:代价

    惊天谋杀案背后的秘密:代价

    水库沉尸案、轿车爆炸案、卖淫女被杀案和蹊跷的车祸,扑朔迷离、惊世骇俗。孟飞雪的心里洋溢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畅快和喜悦,心想:“我终于把我最珍贵的东西,献给了我的恩人,献给了我深爱的男人,我今生今世没有悔恨,也没有遗憾!如果没有他,我可真的要在那个‘猪圈’里自生自灭了。”程士新点燃了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将烟咽到了肚子里,又从鼻孔冒了出来:“搞一个轿车爆炸。要给外人造成是两车相撞后引起油箱起火爆炸的假象。交警来了,也不能看出啥破绽来,他们只能按照交通事故处理。就算交警心存疑虑,没有证据,他们折腾一阵子也就过去了。”单一恺的仕途曾经那样艰难坎坷,但他依然锲而不舍,奋力向前,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他为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又一步一步地靠近罪恶的深渊,最后栽在了这个女人的手上……事实上,刘姝静不是他的知己,是他的掘墓人!
  • 重生之拐带萌徒

    重生之拐带萌徒

    她前世为妖女,今世为魔女。前世她被人诬陷背上祸国殃民的妖女之名,她岂会罢休?!前世的姐姐,爱人,今世都是仇人!今世的魔女之名,是被她家老师惯出来的。她说要星星,老师就不会给她摘月亮;她说要谁死,谁就不能活。既然老师对她那么好,那她就要把老师拐过来帮她报仇才行。可是,真的是她把老师拐了的吗?怎么总是觉得不对……
  • 重生之新生

    重生之新生

    她,一个父母厌弃的小孩,和奶奶相依为命的长大。然而,十八岁,奶奶也永远的去了,只留一个玉镯给她。她在想活着是为了什么?一个人,一个人,一直一直……可是,她还得活着,奶奶说,你要活着。她很听话。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孤单寂寞的她,本以为这一生就将如此老去,但是在一个雨夜的电闪雷鸣中,她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她,重生了。重新拥有了亲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玉镯的空间让她有了资本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有让她有了别人永远想不到的奇遇。不张扬,不随意。用心爱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可是老有人企图破坏他们的生活,危害她认可的人。于是,她爆发了!阴谋诡计在强大的力量下都是纸老虎,谁要妨碍她,她就给谁好看!
  • 上仙,本妖赖上你

    上仙,本妖赖上你

    某妖王挑眉邪笑,“上仙,今晚压床吗?”某上仙清浅微笑,“压床,怎么个压法?”妖王俊脸含春,羞红的脸让人想入非非,某上仙抬头望天,想不通三界为什么会有这么无耻的妖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膳食革命

    膳食革命

    最经典的民族传统膳食,最实用的营养美食大全。食药同源,膳药同功,看似简单的买菜做饭,其实蕴含着养生的奥秘,掌握膳食和就餐的十大平衡,真正做到身土不二,寓医于食。阅读本书,赶紧让你的家庭来一场膳食革命吧。
  • 路过红尘

    路过红尘

    文子默是凌氏培养的杀手,杀手的天性必定无情,而文子默成为最出色的杀手,却只因他有情。最大的缺点也成为他成功的优点,却也成了他最大的悲哀,只为那点施舍的温暖,他如同献祭般奉上了自己的所有。人的感情一旦用尽,还有什么可以留恋?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