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Young等人的影响,1991年,Yang和Borland提出了把交易成本与分工演进相结合的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模型给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分工,而分工本身就体现为非要素增加型(Non-Factor-Augmenting)技术进步。分工将导致新产品、新行业的出现,劳动等要素从旧产品和旧行业转移到新产品和新行业。杨小凯认为分工使规模收益递增,但分工的深化同时也会使"交易成本"增加。所以分工的深化会受到交易成本的限制,从而把制度进步引起的交易效率的提高与劳动分工联系起来。在杨小凯的本书所举的例子中,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上。Yoram Barzel(1985)指出,交易成本不仅仅是"成本",它是由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实际产权的边界处的"公共域"并由之产生对"剩余"的占有权的不确定性。新兴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2 技术进步与专业化分工:效率角度的理解
经济学中的效率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资源配置的效率,一种是从生产的供给角度定义的效率。前一种体现在生产中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之间的配置,配置效率的规范解释是帕累托改进,即每单位资源的使用带来的边际产出相等。后一种体现在生产中,即既定资源下产出最大或者既定产出下成本最低。
2.2.1 分工效率
分工必定带来资源的重新配置,从本质上说分工效率就是配置效率。配置效率的规范解释是帕累托优先(Pareto-Superior)改变,或者如果一种产品生产的增加不会减少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那么,效率要求这种改变,因为它是帕累托优先的。
笔者认为专业化分工存在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发生在行为人自身;一个层次是发生在行为人之间。前一种表现为,经济中的个人处于理性选择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最大化效用的分工,比如一个人将其时间分成休息、工作、娱乐等,这种分工具有自主选择性;后一个层次是指行为人参与社会分工,将其自身的劳动与他人结成群体或团队进行合作,比如在一个企业里的各种岗位的分工,这种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被动选择性。自身分工是个人在偏好约束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而社会分工是个人在收入约束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在微观经济理论中,自身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同时又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自身分工的过程源于独立个人对效用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又受到收入的制约。
在本书的分析中,这种对于分工的分类的好处在于可以解释,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们的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个人时间的边际价值发生变化,即参与社会分工所获得的货币与社会地位等收益的增加与自身分工的自由度减少,从而减少了其从自身分工中获得的效用。劳动力转移就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配置效率的不断改变,当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时,总体社会效率就实现了。
分工效率或配置效率改进是专业化分工的一个结果,而劳动力转移这一资源配置过程能够实现的便是这种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
2.2.2 技术效率
技术效率最早由Farrell(1957)提出,一个企业的技术效率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估计:一个是基于投入技术效率,即在一定产出下,最小投入与实际投入之比来估计;另一个是基于产出技术效率,即在一定的投入组合下,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之比来估计。也就是说技术效率是主要涉及市场中的供给面的效率。技术效率是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作为一个主体,是指在一定成本的约束下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
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技术效率是指绩效和达成绩效所需的成本。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源于工作时数、所服务的顾客数,或者接受服务的群体的规模等输出指标,来衡量技术效率。与输出相关的分母是所有用来形成输出的输入。输入可以用实物指标来衡量,也可以用货币符号来计算,可以定义成本生产率(Cost Productivity)为输出/成本。
总之,技术效率实际上是一个投入产出的概念,并不考虑一种产品的价格以及将来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引起产生这种投入产出比的因素很多,但可以归结到要素自身的生产技术上,它源于劳动力自身的生产技巧和能力的增强。即作为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对于自身改进生产技巧与能力的活动,来自于其对最大化其收入的决策。在一个存在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不同技术水平将使其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比,即可以产生不同的技术效率。
2.2.3 分工效率与技术效率的关系:内生技术进步
如果将分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转化成为效率概念,那么分工内生技术进步可以表现为分工效率与技术效率演进的结果,即分工效率促进技术效率的过程。本书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分工,在论及劳动力转移问题时,专业化分工实际上是劳动力的进一步配置而导致的一种配置效率改进,可以称之为内部效率;而技术进步则表现在生产效率上,即生产率的变动,称之为外部效率。分工效率是由于资源按照某种比例投入生产,并且投入的各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相等,且每个要素的边际产出等于其边际成本。这种效率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厂商的追求最低成本的动力;另一方面在于作为劳动要素的劳动力自身追求收入最大化。这里我们看到,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分工效率是技术效率的前提与基础,
分工效率与技术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并不是无关的。分工改变的是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结构上的改变是否有效取决于市场尺度的衡量。当一种配置结构表现得十分有效时,必然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这时分工效率能够产生很多有利于市场运行的结果,从而推进技术效率的提高。具体而言,分工效率将如何促进技术效率的提高呢?在斯密关于分工的好处的论述中早就给出了我们答案: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这就是熟能生巧的原理。分工首先改变了原有的配置结构,从而能够使人们的工作单一化和简单化,这样人们的精力和智慧便可以集中使用,其结果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在这里。
斯密强调了两点,即技能上的差别更多的是分工的结果而较少是其原因;分工由于有助于边干边学过程而提高了技术效率,后者成为Arrow(1962)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一文思想最早的源流。由于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必然带来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增加或者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投入减少,这样分工效率便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高;第二,节省劳动时间。"由-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间可以得到的利益,比我们所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Smith把时间的节约归结为消除劳动转换所浪费的时间,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则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运用了这一原理,如Bercker(1992)等人有关个人时间分配的研究。分工所节约的时间不仅是劳动转换的时间,还包括更广泛的内容。
但是,其结构都是可以通过分工的配置改进让具有不同优势的微观个体能够发挥出最大潜能,表现出在社会产品的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率的提高。第三,机器的发明和采用。"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的那些机械的发明,看来也是起因于分工。人类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许多种事物上,更能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利的办法。"对此Young评论说,斯密忽视了主要之点,即分工使一组复杂的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其中某些过程终于导致机器的采用。而且,一般认为斯密忽视了机器生产对分工发展的深远意义,马克思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机器生产用相对少量的工人所提供的原料、半成品、工具等等的数量日益增加了,......机器生产同工场手工业相比使社会分工获得无比广阔的发展,因为它使它所占领的行业的生产力得到无比巨大的增加。"马克思同意斯密的观点,即新的分工先于产业的机械化。"在马克思的历史大纲中,资本主义被划分为手工业时期和现代工业时代,手工业时期起自把分工原理应用到仍未机械化的工业。"分工效率的改进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此时技术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根据Young的观点,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明确分工效率对技术效率的推进,从而可以得出分工可以内生技术进步的结论。第一,分工加深的显著特点可以是卷入市场的产品种类的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新企业的出现,市场的扩大,收入增加,人均资本的增加,进而生产率得到提高,即技术效率提高。第二,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劳动分工的演进,技术进步是这个演进过程的表面现象。劳动分工的最大特点是所谓迂回生产方式,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在初始生产要素和最终消费之间插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工具、半成品、知识的专业生产部门,使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越来
越依赖购买生产工具、半成品而不是使用自己生产的工具(或不用工具的手工劳动)。从表面上看,这就表现为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资本增加就是投入的增加,投入增加的直接结果即使技术效率提高。第三,Yong强调分工中所有人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对称地位。每个人需求就是由其供给决定的,他称之为倒数需求律。也就是说需求和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侧面,如果离开劳动分工的演进来谈市场供求,就会得出非常片面的观点。对杨格的理论而言,每人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最主要的是决定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他可以将大部分劳动用于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也可用于专业化生产然后交换别人的专业产品消费。
如前文所述,技术进步体现为要素组合方式改变或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引入分工效率这一变量,我们将得到分工效率与技术效率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可以是干中学、人力资本提高、新产品(新行业)出现等。而在本书的研究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针对这个特殊的生产要素来考虑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实现的首先是分工,这种分工改变了劳动、资本和技术的配置格局,通过要素配置方式的改变,影响到了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从而必然影响到产出。分工效率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导致的技术效率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状况改善所导致的技术效率提高、行业(部门)细化即经济迂回化导致的技术效率提高、交易成本节约与新行业产生导致的技术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