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800000018

第18章 在上海(二) (2)

林语堂的读书视野非常开阔,他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各方面的著作。他选择读书习惯也与众不同,他喜欢读最上乘和最一般的书,而不喜欢第二流的作家。他从最上乘的作品,比如孔子、老子、庄子、柏拉图那里寻找人类思想的源头,从最通俗最一般的民间歌谣、苏州船户的小曲中获取生动而新鲜的艺术原料,所以,他说:"老子的道德经和苏州船户的歌曲,对我均为同等。"

林语堂自夸他"读一本书得益比别人读十本的为多"。这是因为林语堂自幼能刻苦读书,能得心应手的掌握"读书的艺术",发挥自己博闻强记的天赋,把学到的零星知识融会贯通。他主张自由看书,无论什么书有兴趣就看,人人必须自寻其相近的灵魂。林语堂很推崇杜威的一句名言: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他也赞成佛兰西的另一句名言:读书是"魂灵的壮游",随时可以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林语堂总结的那套读书经验,虽有不少智慧的结晶,但也不无夸张之处,剔除那些故作惊人之语,倒也不乏真知灼见。他认为凡读书成名的人,只有乐没有苦,兴味一来,不论任何环境都手不释卷,这才是读书人。所以他盛赞顾千里不避暑气炎热,裸体读经,欣赏欧阳修不论在马上或厕所里,文思一来,非做文章不可的癖嗜。要在课堂、马路、洋车上、厕所里、图书馆、理发室等任何地方都可以读书的人,才是林语堂心目中的真正的读书人。

读书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是一种乐趣,虽然口味不同,但其中享受到的趣味并无二致。而对于不爱读书之人也可能是一种刑罚。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而这个过程亦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成长的过程。"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正的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随手拿过一本书,想读时,便读一下子。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读书必须出于完全自动。"

林语堂谈读书,目的明确,特点鲜明。林语堂十分善于运用谈心和说理叙事的方法,一层一层采取推进地表现"读书的艺术"。林语堂认为,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

林语堂在讲述读书的本意与读书之乐趣时,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如宋代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实在是一个读书目标的最佳公式。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认为,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提倡快乐地阅读,强调兴趣地读书的重要性。

林语堂在《论读书》中同样讨论了读书的兴趣、方法等问题。如他谈到在学校读书的情景时说:"在学校读书有四不可。(一)所读非书。学校专读教科书,而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今日大学毕业的人所读的书极其有限。然而读一部小说概论,到底不如读《三国》、《水浒》;读一部历史教科书,不如读《史记》。(二)无书可读。因为图书馆存书不多,可读的书极有限。(三)不许读书。因为在课室看书,有犯校规,例所不许。倘是一人自晨至晚上课,则等于自晨至晚被监禁起来,不许读书。(四)书读不好。因为处处受训导处干涉,毛孔骨节,皆不爽快。"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呢?他说真正的读书是自由的读书:"无论是在校,离校,做教员,做学生,做商人,做政客有闲必读书。这种的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

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点明读书要能破俗见陋习,复人之灵性。对死读书本固持陈念之人一段讥讽,令人心惊警惕。盖我们也未尝不有鄙俗之时。并且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复萌,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所以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一人在世上,对于学问是这样的: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自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读书是最自然的事,"所以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长出来。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树木的南枝遮荫,自会向北枝发展,否则枯槁以待毙。河流遇了矶石悬崖,也会转向,不是硬冲,只要顺势流下,总有流入东海之一日。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

总之,林语堂认为读书不要装腔作势、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有兴趣,"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

四、《人间世》

1933年11月1日出版的《论语》第28期刊登了林语堂的《与陶亢德书》,信中含蓄地透露了自己要脱离《论语》的意思。从第28期开始,《论语》实际上已有陶亢德接编,但林语堂仍是《论语》的主要撰稿人。

林语堂之所以脱离《论语》,另起炉灶,人们有种种猜测。有人以为这是林语堂和邵洵美之间产生了矛盾,也有人以为是林语堂和章克标之间产生了矛盾。究竟是怎么回事?外人议论纷纷,虽不知详细内情,但当时的社会舆论还是倾向于林语堂的。林语堂与时代书局产生了矛盾,导致了《人间世》的出世。

《人间世》半月刊是林语堂、陶亢德在上海创刊于1934年4月5日,由于编辑部门与出版部门的意见龃龉,于1935年12月停刊。《〈人间世〉发刊词》公开阐明了自己的办刊方针:"盖小品文,可以发挥议论,可以畅泄衷情,可以摹绘人情,可以形容世故,可以札记琐屑,可以谈天说地,本无范围,特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与各体别,西方文学所谓个人笔调是也。"所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成了《人间世》的主调,也成了林语堂留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带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名言。《发刊词》还界定了小品文的内容:"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之为《人间世》,除游记诗歌题跋赠序尺牍日记之外,尤注重清俊议论文及读书笔记,以期开卷有益,掩卷有味,不仅吟风弄月,而流为玩物丧志之文学......""宇宙之大,苍蝇之微"一句不知被左翼文学家嘲笑了多少遍。

比《发刊词》更惹是非的则是周作人的那两首五十自寿诗。因为林语堂与周作人的气味相投,关系不错,所以这次创办《人间世》就把周作人最早提倡的"闲适"和"性灵"的小品文,作了《人间世》的主调,《人间世》创刊之际,恰逢周作人五十寿辰,林语堂就用周作人的五十寿辰来为《人间世》做广告。1934年1月15日是周作人的五十寿辰,为了庆贺自己的年过半百,1月13日,周作人就写了一首"牛山体"的七律诗: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古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15日又写了一首: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着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来访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功夫吃讲茶。

对这两首自寿诗,周作人非常欣赏,手书多份赠送朋友。林语堂接到后,正在筹备《人间世》,他灵机一动,决定把周作人的自寿诗抄送给当时文化界有影响的名家,向他们索取唱和诗,登载《人间世》上,果然,苍天不负苦心人,成绩都是给那些能抓住机遇的人准备的,《人间世》创刊后,一炮打响。1934年,《人间世》创刊号上登载了周作人的自寿诗,旁边还配以周作人的巨帧照片,同时登载了林语堂、刘半农、沈尹默的唱和诗,且都是以手迹刊出。《人间世》第二期又刊出了蔡元培、沈兼士、钱玄同、胡适等人的多首唱和诗。经过林语堂这么一策划、渲染,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轰动一时,竟至满城争诵。

周作人在他的自寿诗里,以闲适、风雅为基调,向世人展现了他"平和冲淡"之后"苦涩"的生活,虽略有自嘲而讽世的意味,但总是一种雅致的消沉,为周作人所自得和自命的。周作人自寿诗中的那种人生况味,是他们那一代个人主义自由思想者所共有。周作人的"畏友"钱玄同诗云:"但乐无家不出家,不皈佛法没袈裟。腐心桐选祛邪鬼,切齿刚伦斩毒蛇;读史敢言无舜禹,谈音尚欲析遮麻。寒宵凛冽怀三友,蜜橘酥糖普洱茶。"不数日,他再和知堂一首云:"要是咱们都出家,穿袈是你我穿裟。大嚼白菜盘中肉,饱吃洋葱鼎内蛇;世说专谈陈酉靺,藤阴爱记烂芝麻。羊羔蛋饼同消化,不怕失眠尽喝茶。"胡适的和诗其一《和苦茶先生打油诗》云:"先生在家像出家,虽然弗着啥袈裟。能从古董寻人味,不惯拳头打死蛇。吃肉应防嚼朋友,打油莫待种芝麻。

想来爱惜绍兴酒,邀客高斋吃苦茶。"其二《再和苦茶先生,聊自嘲也》:"老夫不出家,也不着袈裟。人间专打鬼,臂上爱蟠蛇。不敢充幽默,都缘怕肉麻。能干大碗酒,不品小钟茶。"蔡元培平时不写诗,但这一回竟然诗兴大发,接连寄了三首和诗。其一:"何分袍子与袈裟,天下原来是一家。不管乘轩缘好鹤,休因惹草却惊蛇;扪心得失勤拈豆,入市婆娑懒绩麻。园地仍归君自己,可能亲掇雨前茶。"其二:"厂甸滩头卖饼家,肯将儒服换袈裟。赏音莫泥骊黄马,佐斗宁参内外蛇;好祝南山寿维石,谁歌北虏乱如麻。春秋自有太平世,且咬馍馍且品茶。"蔡元培第三首题云《新年用知堂老人自寿韵》:"新年儿女便当家,不让沙弥袈了裟。鬼脸遮掩徒吓狗,龙灯画足似添蛇;六么轮掷思赢豆,数语蝉联号绩麻。乐事追怀非苦话,容吾一样吃甜茶。"这首诗包含了他对周作人内心世界的体悟和他对周作人个人趣味的深刻理解。

林语堂的唱和诗题目是《和京兆布衣八道湾居启明老人五秩诗原韵》,全文如下:

京兆绍兴同是家,布衣袖阔代袈裟。

只恋什刹海中蟹,胡说八道湾里蛇;

织就语丝文似锦,吟成苦雨意如麻。

别来但喜君无恙,徒恨未能与话茶。

周作人的诗含有讽世之意,内隐着不平,但由于曲笔隐晦,所以此种微辞为一般读者所不明瞭。再加上名流唱和,倒反而变成了近于肉麻的相互吹捧和自我吹嘘。林语堂没想到这一幽默的雅事,招来了一阵对《人间世》和自寿诗的激烈批判,这是林语堂所始料不及的。首先发难的是野容(廖沫沙),他在4月14日《申报·自由谈》发表了《人间何世》,文章一开始就把矛头对准了林语堂:"主编《论语》而有'幽默大师'之称的林语堂先生,近来好像还想谋一个兼差,先前是幽默,而现在继之以小品文,因而出版了以提倡小品文相标榜的《人间世》。有了专载小品文的刊物,自然不能不有小品文'大师',这是很逻辑的登龙之道吧。

"接着又把矛头对准了周作人,他说当他揭开了《人间世》封面,见到一幅周作人的放大了的肖像,还以为是错买了一本摩登讣闻呢!野容在引用了周作人1月13日写的第一首自寿诗后,也写了一首带有讽刺手法的打油诗:"先生何事爱僧家?把笔题诗韵押裟。不赶热场孤似鹤,自甘凉血懒如蛇。选将笑话供人笑,怕惹麻烦爱肉麻。误尽苍生欲谁责?清谈娓娓一杯茶。"《人间何世》对幽默、小品文作了毫不留情的否定。鲁迅虽也表达了"我不爱幽默"的立场,但在4月30日给曹聚仁的信和5月6日给杨霁云的信中,都肯定了周作人自寿诗有"讽世之意",使林语堂得到了一些安慰,并且鲁迅在4月30日《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小品文的生机》一文,表达了对林语堂的理解。

同类推荐
  •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奥巴马:光荣与梦想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出生于夏威夷,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96年当选为美国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2004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在2008年的大选中当选为美国总统。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无畏的希望》、《我父亲的梦想》等。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热门推荐
  • 狼性法则全书

    狼性法则全书

    在这残酷的竞争环境和微利时代,学习狼性生存法则势在必行!市场经济波涛汹涌,诡谲多变,外国企业却在我国纵横捭阖,蚕食市场,鉴于此,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面对来势汹汹的市场竞争,于是将狼性精神作为了企业强势管理与实战营销的誓师号令,为企业竞争决胜和强劲发展注入了震撼的动力。
  • 九龙夺嫡:邪魅王爷妖娆妃

    九龙夺嫡:邪魅王爷妖娆妃

    在多重打击之下,音乐系美女大学生林夕桐穿越至清朝误打误撞化身为年羹尧的妹妹——年夕桐。在九子夺嫡中她被悲剧地迫害成渣渣,逃出宫外后化身为名响京城的“香香公主”。但是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作为四王爷胤禛,未来大帝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她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对0℃情人(大结局)

    绝对0℃情人(大结局)

    夜总会庆祝恢复单身的party上,庆祝恢复单身的苏飘遭遇了神秘的黑街阔少,一晚无意义的放纵自此拉开了一段纠结的感情戏之幕……他是火焰男。她是冰山女。他是热情仗义的黑街阔少。她却是冷艳冷静的外科圣手。他是本市最大最嚣张的夜总会幕后老板,旗下美女众多,夜夜笙歌!她结婚三年却还是……丈夫娶她只是为了她父母的遗产!她的小叔是警察,爱她却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娶了她……当冰山vs火焰时,她是继续做不化的顽冰还是绕指柔的水?当XXvs白道时,她最终的选择又是什么?两个人的爱情之路三人就显得拥挤了,谁甘心将自己的爱拱手让人,谁又将为爱而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炽炎战神

    炽炎战神

    在这个世界,斗士以甲兽为剑、以甲兽为盾、以甲兽为突破战斗极限之羽翼!一个戴着沉默面具,被扔在角斗士之场,被迫面对一次次生死搏杀的男人,如何凭着永不放弃之意志,在修炼路上一路狂飙突进,将阻拦他获得自由、荣耀以及昔日之权利的对手,一一斩于刀下的爽快故事。
  • 迷人小王妃

    迷人小王妃

    苍龙国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沸腾了京都的大街小巷,车马簇簇、人潮如织。今夜,天公作美,晴空万里无云。仰望天际,繁星似锦;俯瞰大地,灯火璀璨。火红的喜庆灯笼迎风招展,四溢的茶香扑鼻而来,欢声笑语中尽显盛世之都的无比魅力。据说,每年的元宵灯会都能迎来身份尊贵的皇子公主们大驾,所以愈发地激起万千俊男美女们走上街头,期望能与贵胄公子们有一次擦肩而过的缘分。小巷的尽头,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
  • 缘来难逃

    缘来难逃

    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凌薇再也没有了昔日光环。她逃了三年,再度归来,等待她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磨难。流言?绯闻?猜忌?每一个看似亲近的人却各怀鬼胎。待到身心俱疲时,她才发现,那个身份复杂的人,才是她的救赎。。。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超时空爱与战绩

    超时空爱与战绩

    公元2200年,统一后的“地球联邦”。因为人口的剧增自然资源的枯竭很多生活在底层的低收入者和一些怀揣梦想的人们在联邦的政策下向月球进行殖民。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开拓那里的矿产和资源,并向地球输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的后辈积累了巨额财富,并在那里组建了很多新的社区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那里生活。在巨大的生存环境压力下迫使他们再在科技方面积极研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超越了地球。在公元2340年的时候,月球上的人类出于将来发展的考虑不顾地球民众的强烈反对开始进行克隆人类的繁衍。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首次。
  • 甜香农家

    甜香农家

    女总裁穿越到失忆小乞丐身上,斗得恶婆,觅得蓝颜知已。重操旧业,开创古代西式糕点,重新建立自己的点心王国。觅得忠犬小将军,快来让霸道总裁好好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