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800000017

第17章 在上海(二) (1)

一、继续提倡"幽默"

《论语》创刊时,林语堂在《答青崖论幽默译名》中说过,该刊以"提倡幽默为目标,而杂以谐谑"。林语堂认为幽默格调是有所不同的,如庄子是阳性的幽默,以其议论取胜;陶潜是阴性的,以诗化自适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种闲适怡情之幽默,不绝见于诗文。林语堂认为闲适格调,要作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的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大盛"。他还要求闲适格调要自然清淡,要求"闲适笔调",即"个人笔调"。林语堂在《论小品文笔调》里认为此种笔调亦称"闲淡体"、"娓语体","笔墨极轻松,真情易于吐露,或者谈得畅快忘形,出辞乖戾",并且认为笔调是多种多样的,"或平淡,或奇峭,或清新,或放傲",不过,他极力提倡"味愈醇,文愈熟,愈可赏"。总之,幽默文学的理论主张以性灵为命脉,以闲适为格调,以谑而不虐为手段,表露人生的滑稽相。

论语派自称是"旁观者"、"超脱派"。一方面不满国民党的统治,另一方面对左翼文学持否定、非难态度。

先看讥评时政的文章。论语派嘲笑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主义的态度和政策。林语堂在《如何救国示威》里指出,国民党所谓长期抵抗,枕戈待旦等等都是言之成理,只怕不能实行,他嘲讽"某将军提出跳舞救国法"、"戴季陶提出金光明道场咒救国法"、何建的"读经救国法"等。他还写了《奉旨不哭不笑》、《诵经却倭寇》、《国事亟矣》、《梦影》等文,也是揶揄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的。《等因抵抗歌》(见《披荆集》)写道:"照得长期抵抗,业经要人提倡。前准努力杀贼,内开我心忧伤;等因枕戈待旦,奉此卧薪尝胆;相应礼义廉耻,理合慷慨激昂。是否打得日本,伏维计议从长。"第十二期上的《吊热河失陷孙殿英部退败原因》里写了一副对联:

旬间失六十万方里热汤滚得快打破古今记录

三日分个半斤饼干冷口齿已寒滑尽天下大稽

可谓绝妙地讽刺了国民党部队给养不良的情形和不战而退,放弃大片国土的行径。

林语堂对南京政府要人的可鄙言行也进行了讽刺,如《论政治病》,揭露权贵们下台时都已养病为遁词,"贪食无厌",实为"政治病"。还讽刺了南京政府禁止言论自由,如《文章五味》、《谈言论自由》等。

林语堂对封建文化的揭露是十分有力的。如《半部韩非知天下》、《梳、篦、剃、剥及其他》等文,把封建道德的虚伪与官僚的作恶联系在一起。林语堂说:"中国之官,只是读书土匪。中国文化之溃灭,及读圣贤书之人之可杀,已充分暴露。"

林语堂和陶亢德主编《论语》时,林语堂确实发表了不少对南京政府有所讽刺和抨击的文字,表现了他所具有的在政治上的进步性和思想上的正义感,也表现了他独立于党派之外的自由人的立场。

论语派的文章更多的是批评人们交往中的不良倾向作风和充满闲适、笔调轻松的书写个人感受的作品。如林语堂的《怎样写〈再启〉》、《冬至之晨杀人记》和《论西装》、《怎样买牙刷》、《论握手》、《中国究竟有臭虫否?》、《脸与法制》、《得体文章》《上海之夜》、《萨天师与东方朔》等。从体裁上来说,《论政治病》属于论说体,《上海之歌》属于抒情体,《答平凡书》属于书信体,《杂说》属于杂文体等等,这些作品没有一定的格式,并且各具特色。当然,也有一些表现了对左翼文学不满的文章,如《马克思风》,以及他的《四十自叙》,尤其是后者,思想的复杂性蕴含其中:

我生今年已四十,半似狂生半腐儒。一生矛盾说不尽,心灵解剖迹糊涂。读书最喜在河畔,行文专赖淡巴菰。卸下洋装留革履,洋宅窗前梅二株。生来原喜老百姓,偏憎人家说普罗。人亦要做钱亦爱,踯躅街头说隐居。立志出身扬耶道,识得中奥废半途。尼溪尚难樊笼我,何况西洋马克斯。出入耶孔道缘浅,惟学孟丹我先师。总因勘破因明法,学张学李我皆辞。喜则狂跳怒则嗔,不懂吠犬与鸣驴。掣绦啮笼悲同类,还我林中乐自如。论语办来已两载,笑话一堆当揶揄。胆小只评前年事,才疏偏学说胡卢。近来识得袁宏道,喜从中来乱狂呼。宛似山中遇高士,把其袂兮携其裾。又似吉茨读荷马,五老蜂上见鄱湖。从此境界又一新,行文把笔更自如。时人笑我真瞆瞆,我心爱焉复奚辞。

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六岁读书好写作,为文意多笔不符。师批大蛇过田陌,我对蚯蚓渡沙漠。八岁偷作新课本,一页文字一页图。收藏生怕他人见,姐姐告人抢来撕。十岁离乡入新学,别母时哭返狂呼。西溪夜月五篷里,年年此路最堪娱。十八来沪入约翰,心好英文弃经书。线装从此不入目,毛笔提来指腕愚。出洋哈佛攻文学,为说图书三里余。抿嘴坐看白璧德,开棺怒打老卢苏。经济中绝走德国,来比锡城识清儒。始知江戴与段孔,等韵发音界尽除。复知四库有提要,经解借自柏林都。回国中文半瓶醋,乱写了吗与之乎。幽默拉来人始识,音韵踢开学渐疏。而今行年虽四十,尚喜未沦士大夫。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鬓尚且无。

总起来说这样的文章还是不多的。

林语堂在30年代《论语》时期,主要是提倡幽默。林语堂提倡幽默,一是为了增加中国文学的品种和格调,有益于丰富中国人的心灵生活;二是为了运用幽默艺术来反映或批评人生。不光林语堂写关于幽默的文章和阐述关于幽默的看法,在《论语》上也曾发表过周谷城的《论幽默》和钱仁康的《论幽默的效果》、徐碧晖的《鲁迅小说与幽默艺术》、炳文的《史太林的幽默》、汪稠然译的《论幽默》和徐懋庸译的《笑之社会性质与幽默艺术》。

鲁迅、林语堂、老舍、姚颖、陶亢德、徐、何容、大华烈士等人的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幽默感,尤其是林语堂对幽默艺术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幽默理论,为我国幽默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首创了幽默概念;对西方的幽默理论和幽默小品文具有精当的认识;不断探讨中国幽默文化的传统,认为幽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现象,如唐之传奇、宋之平话、元之戏曲、明清之小说都有幽默成分;建立了幽默理论体系,为了说明幽默的本质特征,林语堂还把它与讽刺滑稽和游戏文字作了比较;阐明了幽默与人生的关系,他提倡幽默,绝不是为幽默而幽默,更不是为笑笑而笑笑而已;要充分认识幽默的功能,林语堂在《论幽默》里指出:"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思想,使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幽默不是靠说说而已,它需要人的创造等等。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林语堂提倡幽默一直未能得到评论界的公允评价。除了提倡幽默之外,林语堂还提倡闲适,提倡性灵,提倡小品文,提倡语录体和提倡俗字(简体字)等,其在文化上的功绩是卓著的。所以,林语堂和以他为首的论语派,绝不是什么反动的文艺派别,不能因为鲁迅等左派文人的反对,就随便否定。今天应该进行好好总结其经验教训,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了。

二、"有不为斋"

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在上海搬过几次家。最初住在善忠路(今常熟路)一套公寓里,后来搬进依定盘路(今江苏路)四十三号A的花园洋房,直到1936年离开上海。

这个花园洋房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园子,里面有各种树木,又种着各种蔬菜,还有供孩子玩耍的秋千、滑梯等。

林语堂的书房在楼下一层,林语堂先生把自己的书房称之为"有不为斋"。为什么叫做"有不为斋"呢?林先生有一番解释。他说,1898年时的维新党人康有为,这个人既是"有为",那么一定在另一些方面会"有不为"。如孟子所说,有所不为然后可以有为,正可证明物极必反的道理。但是人总有他有所不为的事。林语堂先生对自己的"有为",我们未尝见到说明,但对于有哪些"不为",做了公然的宣布:

我不会穿西装革履到提倡国货大会演说,也不曾坐别克汽车,到运动会鼓励赛跑,并且也不曾看得起做这类事的人。

我极恶户外运动及不文雅的姿势,不曾骑墙,也不会翻筋斗,不论身体上,魂灵上,或政治上,我连观察风势都不会。

我不曾写过一篇当局嘉奖的文章,或是撰过一句士大夫看得起的名句,也不曾起草一张首末得体同事认为满意的宣言。

......

我喜欢革命,但永不喜欢革命家。

......

我不曾喜欢不喜欢我的人,向他们做笑脸。我不曾练习涵养虚伪。

我极恶小人,无论在任何机关,不曾同他们钩心斗角,表示我的手腕能干。我总是溜之大吉,因为我极恶他们的脸相。......

原来,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有为"是普遍存在的,而"有不为"却很难做到。必须像林语堂那样,"连看风也不会"才行。因为连见风使舵都不会,当然也就不会骑墙居中,或者忽左忽右,更不会去翻什么筋斗了。

"有不为斋"四面是书,墙壁上挂着林语堂自觉满意的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此对联虽为林语堂自己所撰,但梁启超为他亲自书写,其笔力遒劲,气韵生动和境界高远,使整个房间熠熠生辉。古雅的家具、美丽的地毯,墙上还挂着李香君的画像,给人一种儒雅舒服的感觉。林语堂对自己的书斋也比较满意,他不喜欢过分整洁,总觉得有七分整洁,三分零乱,才显得舒服方便,所以他喜欢在自己书房里吸烟,房间里经常烟雾缭绕。他在《吸烟与文化》中说:"吾死时,得友人撰墓志曰:'此人文章烟气甚重。'吾愿已足。"

除了好友来谈,林语堂不愿别人随便进来,尤其在写作的时候,即是女儿也不成,女儿只好偷偷地从门缝里看一眼,偶尔进来一次也不能出声。爱人廖翠凤一般不进来,有时进来送水或别的吃的,也是蹑手蹑脚,轻进轻出,不能影响他的写作。当然,也不是任何人都不能进来,"有不为斋"的客人还是有的,如邵洵美、陶亢德、周黎庵、谢保康等。林语堂的兄弟如二哥林玉霖、三哥林憾庐、六弟林幽也常来,二哥来得最多。廖家的亲戚和林语堂其他的朋友也会到这里来。二哥林玉霖原来在圣约翰大学任教,后来常换地方,有时还失业,性格急躁,与妻子的关系也挺紧张,常上这里来倾诉一番。三哥虽然生得较瘦,背也有点驼,但他性格比较好,喜欢笑,虽然学的是医学,但喜欢文学,常常自吟自酌得非常投入,后来还真参加了文学的编辑工作。林幽最大的特点是爱笑,也爱讲笑话,林幽与林语堂一样喜欢科学和发明创造,如他发明的自来墨水毛笔、双脚平行圆规等一些小东西。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除了读书外,喜欢听西洋音乐,也学着弹几下钢琴,还经常学唱中国当时流行的歌曲,更喜欢看考尔门的戏和卓别林演的电影。后来他的爱好扩大了,如发明中文打字机、旅游、钓鱼、下棋和喜欢美食等,当然抽烟是他的最大爱好之一。

林语堂家有自备的厨师,拿手菜是"八宝鸭"。廖翠凤也是做饭的能手,所以,"有不为斋"接待了上海的大部分文化名人,如鲁迅、郁达夫、邵洵美、钱杏邨、桂中枢、朱少庸、全增嘏、徐懋庸、唐弢、赛珍珠女士、施蛰存、赵家壁、章克标、简又文、陶亢德、徐、周黎庵、刘大杰等。"有不为斋"特有的情调和殷勤好客的主妇,促进了林语堂社交活动的良性循环。"有不为斋"还是东西文化碰撞的场所,如温源宁、吴经熊都是留学欧美的留学生,他们的英语都是非常地道,在一起交流都可以直接用英语进行。新月诗人邵洵美也是"有不为斋"的常客。

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成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重要聚会之地。

三、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说:"读书本来是至乐的事。"他对读书十分重视,为此,他在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演讲时,专门讲的就是《读书的艺术》,在大夏大学演讲的也是《论读书》。他还写了许多关于读书方面的文章,如《读书与风趣》、《论恶性读书》、《读书与看书》、《周作人读书法》、《论文》、《答灵犀君论〈论语〉读法》、《答广德书》、《舒白香山的山中日记》、《介绍〈曲城说〉》、《读〈邓肯自传〉》、《闲话〈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记翻印古书》、《古书有毒辩》、《"五十以学〈易〉"辩》、《补梁任公论读书的兴趣》、《从梁任公的腰说起》、《论晴雯的头发》等文。后来,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谈到"文化的享受"时,专门谈了"读书的艺术"。

同类推荐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从秦始皇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建立的千秋大业,再现了这位中国始皇帝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中国封建王朝“首任皇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学习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韧、顽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认识。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热门推荐
  • 皇上别硬来

    皇上别硬来

    注明:一生一世一双人我叫步霓儿,从小无父无母,体弱多病。为了让我能够生存下来,六岁那年,一塞外高人也就是我现在师父,把我带出皇宫医治了我。十年后,被姨妈接回皇宫,封为北棠国第一公主,身份颇为尊贵。那天,我穿上大红嫁衣,坐上大红花轿车,浩浩荡荡的出发。前往离和国的方向而行,是为了与离和国的皇上和亲。我原本是去和一位皇上和亲,没想到各国的皇上见到我后都想要和我成亲。众君王,手握天下,却握不住美人一颗心。身后美男一只两只三四只,从东排到西,从南排到北。推荐【第一美人】她的父亲是燕国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她却是七国谈判的筹码。她是燕国第一美人,冰清玉洁、却在一夜之间沦为燕国第一淫娃。七国公馆,她成为他的奴儿,敞开身子,任那冷傲的男子,醉死方休。等从他的房间走出来,一切,才刚刚开始而已。—她为解救亲人而献身,亲人再也容不下她。谁让她扣上了残花败枊之名,败坏了门风。笑问苍天该何去何从,哪里才有容她之身。—与他再相遇之时,她成了他的枕边人。从此,海角天涯,伴君欢。她的名声被败坏,她的尊严被践踏。—她不怒她不辩,一路随他。由王府到深宫,由卑微到俯视众生。是谁祸了君王心,夜夜妖娆。是谁成就了帝王梦,独霸了后宫。—【总裁兽宠】【狂妈】重生后有异能【狂惑】夺权夺产夺情
  •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岗位是一个人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支点。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轻视工作岗位只会让你的人生“贬值”。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你就会更快地迈入卓越者的行列。
  • 驯龙记

    驯龙记

    这个大陆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龙,他一心想成为一个屠龙的英雄,却被人嘲笑,一气之下他远离大陆,冒险之旅从此开始,巫陵历险,魔法修炼,更与绝美公主一见倾心,一声召唤,群龙并进,他的经历诡异而传奇。
  • 邪魅蛇王惹不得

    邪魅蛇王惹不得

    她围着石雕的蛇像,好奇地用手指在他身上研究:蛇是怎么OOXX的呢?更气愤的是,在他身上比划的纤纤玉指,一直停留在他的重点部位。他怒了,士可忍蛇不可忍。他堂堂一界蛇王,居然由她一个小小的人间女子侮辱批判,他的蛇脸都丢尽了。看他如何收拾她,让她知道,蛇是惹不得的!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
  • 配角重生记

    配角重生记

    【排比版简介】上辈子,裴娇将女配事业发扬光大,耍的风生又水起,气死自家老太爷,害瘫控妹兄长,最终在主角们HE的时候,一颗天外子弹下,死翘翘;这辈子,裴娇得幸重生,不求花开富贵,不求沾染半点女主光环,只求能在自个儿花骨朵打苞的时候,不再突然基因变异成了一朵打着转儿的黄叶。【语录札记】裴娇(恶毒女配):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个伟大的女人,诚然,每个善良女主身后都有个恶毒的姐姐。裴艾(善良女主):娇娇,对不起,对不起……我,我真的真的好爱好爱他……你怎么怎么可以这样啊——陈政(牛逼男主):娇娇,我一直视你为妹妹,亲妹妹!我不知道你……对不起。元渊源(炮灰男):裴娇娇,你,你行!【记叙版简介】裴娇这一辈子,名副其实,就是一个响当当的配(Pei)角(Jiao)!不过,好在上天看不惯,主角光芒滴人一来,配角,尤其是恶毒极品女配开始走下坡路:女配一副火辣身材好美貌,可惜男主看上绝色淡定装逼女;女配那是家世门当又户对,可惜男主死心瞅上潜力女主股;女主头上光环亮堂堂,惹了男主还有男配做候补,整个世界亮呀亮堂堂;女配霉运正当头,恼了老爷子,伤了妹控哥,最终一个人奋斗在找死的途中……**【PS】女配有话说:上辈子我打过你,骂过你,甚至阴过你,但是!女主,我已经敬你如鬼神,避如蛇蝎,你还要黏上来做哪般?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宇山

    宇山

    浩瀚星际之中,太阳不过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颗恒星,可是这个直径只有十四万公里的小家伙却即将爆炸,一旦发生就足以令整个人类彻底消亡,淹没在宇宙当中,所幸当时一批伟大的人类独树一帜,利用当初并不完善的技术,将一部分人送进未知的无尽宇宙。技术的缺陷令许多人永远的变成了宇宙尘埃,所幸总还有一部分幸运者活了下来,分散到了宇宙中从未探索的各个角落,艰苦求存,自成体系,发展着各自不同的文明与科技…… 大迁移的千年之后,灾难的阴影似乎已经远去,平静的生活安逸而舒适。可是总有人心怀梦想,希望找回那旧日失落的家园,传承血脉与亲情;希望打破束缚的时空,探索未知的奥秘;希望奔向广袤的星空,攀上宇宙之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