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33

第33章 清代成都公共活动空间的重建(6)

(四)参与重建佛寺力量

佛教自西东来,自东汉以来,日渐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寺庙作为佛徒的居住地和信仰的神圣地盘,在时间长河中时刻面临着天灾、人祸、病虫害等威胁或侵蚀,再加上中国寺庙建筑大部分用泥土、木材等材料,易腐朽易损坏。因此寺庙的兴废频率相当高。尤其在明末清初的大规模战乱中,寺庙毁坏更加严重。不过,在一兴一废的过程中,更能凸现佛教信仰者的虔诚和艰辛程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僧人、信徒、教外护法、士绅、官吏、民众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众师徒自建或募捐重建佛寺

中国寺庙一般是组群式建筑,明清以来已形成固定格局,按中轴线排列,前有照壁、山门殿、天王殿,中有大雄殿,后有藏经楼,侧轴线建设其他殿堂,如罗汉堂、戒坛殿、七佛殿、祖师殿等,建筑工程量相当大,工期也不会短,和尚是出家人,经济力量有限,建设一个满足定制的寺庙,若非特殊情况,一般需要几代僧人的努力。

有不少僧徒一生为传播信仰殚精竭虑,甚至捐出自己积攒几十年的身家。如城西华严庵,明时建,战后毁于火,"龙象荡然,仅存瓦砾"。有添机和尚曾独立募修华严庵王,他遍游五岳,归适华严庵,于是在康熙七年(1668),"结茅于此,独立募修,阅数载,梵宇宏敞,开堂说法,十万缁徒云集,年七十矣"。多宝寺,治东城外十里,"迄明甲申灰劫以后,土庶畤荒凉,人烟踈杳"。康熙二十九年(1690),破山弟子释百城重建。"百城著航海而来,人攀留遂锡多宝寺"。遂尔解囊,重建寺院,住锡苦行,坚修数十年,大振宗风缁俗。

有的僧徒则因其身世经历或修为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如清初为重建成都主要寺院作出重大贡献的破山、丈雪以及丈雪的徒弟等。康熙二年(1663),丈雪回到成都,重建昭觉寺。康熙十四年(1675),丈雪的弟子懒石觉聆重建成都大慈寺,工程断断续续,持续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懒石觉聆其后一直在大慈寺主持重建工程。

2.地方官员与寺院重建

佛观的命运往往与地方官员的态度有着密切关系。地方官员能奖赏佛教僧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个人亲近佛教,二是在社会功能上,佛教有助王化。在清代满汉官员中,捐修寺庙之人、热心从事宗教活动的人比比皆是。

在城市恢复重建的早期(康熙雍正时期),地方政府建设资金不足,而且民众更是财力匮乏,因此,许多寺庙道观大多由官员捐资筹建。

从康熙二十五年(1686)延庆寺为四川巡抚姚缔虞生日所写的祈寿碑文可以看到当时城市寺院与地方官府关系的一个侧面。如同寺院的大部分对外文章一样,这篇碑文不是僧人所作,而是时居成都的翰林院庶吉士、康熙乙丑进士宜宾人樊泽达所作。碑文通篇颂扬这位巡抚为恢复重建四川所做的努力。姚缔虞在顺治十五年(1658)授成都推官,康熙六年(1667)因卓异升陕西知县,康熙二十四年(1685)他回到成都任四川巡抚,后卒于任上。姚缔虞,字贷麓,湖广黄陂人,顺治已亥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康熙六年,卓异会裁推官改授陕西安化县知县。二十四年,擢左佥都御使任四川巡抚。民闻缔虞再来皆大喜。

时蜀之宦游者多以故土荒残逗留异地,缔虞具疏请令还籍,以实地方并履勘田亩,令民自首粮赋户口,日以增凡利弊之切民者悉调剂,卒于官民追思之,他经历了成都重建的最关键时期。这篇颂文除了颂扬姚为重建所做的努力,还专门提到他为佛教寺院所做的贡献,"缁流最能忘情,而公之逮恩亦复不浅,供物供书另请规条,摺卷摺历悉行除,锦城庵观百余所,欢声大作,共愿为我公祈寿"。早期地方官员对佛寺的扶持,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出来。延庆寺在雍正四年(1726)因大雄宝殿年久失修,由僧人普慧主持重建,"爰恳仕宦君子共助米帛,金钱,既凑少成多,遂至积微成巨"。可见,这次重建也主要由仕宦人士捐款筹建。

清代成都规模最大的昭觉寺在成都的发展同样与地方官员有密切关系,昭觉寺在康熙三年(1664)开始的长达十余年的重建中,先后接受了来自平西王吴三桂、巡抚张德地、按察使李翀霄、布政使金俊等官员的捐助,"司府文武共襄盛举"才成就了清代成都昭觉寺的规模。

康熙三十四年(1695),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在成都西郊创建二仙庵道观,捐银八千两购地以供道观日常开销,此外,时任布政使高某助银三千两,"护府之李牧同各县令共建外山门一座"。赵良壁谈到他创修二仙庵的起缘时说到:"余虽风尘落落,足迹几遍天下,而淡然之想苦不能脱此尘垢。每于政事暇,登临其境,殊觉炫赫荣华皆幻花泡影,何若黄冠野老者之俯仰,皆堪自适也。"崇佛尚道之心是地方官员捐助佛观的原因之一。

在康熙六年(1667)到康熙十年(1671)之间,成都地方官员共同参与修复青羊宫。"时川湖制府蔡公宪节西来,同光斯举...是役也,有豫抚前藩使郎君廷相,前臬使李君翀霄,今藩使金君俊,臬使宋君可发,督学张君含辉,暨成都守冀应熊,同知万文麟,通判马御世",加上张德地本人共有十位政府官员,包含了当时驻成都的几乎所有省府官员。青羊宫的修复在基本延续以前的格局的基础上重建的,由城中故老追述旧有建筑,原样复建。在提到重建青羊宫的目的时,张德地提到道教教义对于国家政治局面和地方统治的重要性,"我朝诞应宝箓,统一区寓,以简以宽民登治,维蜀自罹兵燹,沦灌莽者几廿年,不穀猥承简命招徕安集,尤务与民休息之时也,昔曹参治齐,闻盖公善治黄老之言,避正堂以舍公,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用之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治齐者治天下,民歌之曰"载其清静,民以宁一然",则今之治蜀如盖公之言,推类而行之,岂闻无裨欤"。景观的政治意义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始终是最为重要的。

3.士绅参与修建寺院

佛教自传入中土后,跟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可说是如胶似漆,这些宗教活动使地方士绅得到一个新的途径可以加入到地方社会的官僚体系,这是他们进入世俗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他们如此热衷于参与寺院建设的原因之一。一些退位归乡官吏藉此进入地方社会权威组织中并发挥作用,如彭端淑,顾光旭等;一些有功名但未能进仕成为官吏的地方精英如刘沅等也籍此表现其在地方的领导地位。宗教活动与公务活动范围的重合为乡绅们提供了施展其领导职能的舞台。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参与宗教活动,如敬神、修庙和补庙,是乡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曾任京兆尹的顾汝修在归乡里后,于乾隆四十六年(1782)、乾隆四十五年(1781)先后参与过住家附近的竖指庵、净居寺的重建。

在清朝士大夫的宗教观念中,儒家正统观念中夹杂着宗教观念,如洪承畴自谓不信佛教,但同时洪承畴在其《重建药王殿碑记》载:"凡有祈报,无不响应。"顾汝修多次明言自己不信佛教,但从他信奉关帝等行为看,在他的内心,仍然存在一个宗教世界,但他在文中反复声明"岂徒为梵教云尔哉,夫有其举之莫敢废之前贤之所谨,而凡吾目之所遇,屹立完固则欣然喜,欹斜倾圮辄愀然不乐,仁人君子之心谅有同然者也",参与重修佛寺,不是为了宏扬佛教,不过是承前贤之志而已。

佛寺在各地都成为文人士大夫赏游胜地,如何处理好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遂成为住持僧的公关课题,各城市内或城郊的名寺寺僧都希望吸引士大夫君子的雅游兴致,成为一时名寺。很多名寺就是经过寺僧们的一番苦心包装,不仅使寺院恢复成为当地士大夫乐游的名胜,而且还使佛教及名僧本人的形象达到前所未有的声誉。

同时,许多士人为本社区的寺院募疏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一个"邑中胜地",以供风雅之事,发挥其作为里社公共空间的作用。乾隆年间,成都士绅保宁府教授邓文端在其所做的《重修德元寺募疏》中提到他为重修德元寺(即东门红瓦寺)所做的努力。德元寺的历史悠久,曾为明蜀藩游玩之所,虽史册无证,但成为重修此地的历史依据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建,后倾圮,邓文端提到:"(寺庙)其地田野丰腴,竹木阴翳与南台之庄严白塔之峙立远近交辉,邑中称胜地焉"。寺院的重修是由他本人向寺院住持倡议的,寺僧求助于对社区更有影响力的邓文端,随后邓不仅首先捐资,而且为寺僧写募疏,倡议众人"鉴僧之志,怜僧之志且各以其志广僧之志,不吝余羡,解囊乐捐,集腋以成裘,众擎则易举,将见庙貌重新,神灵妥佑",他提到如寺庙修好后,"予且与二三父老,携櫑榼,操鸡豚,为里社效篝车之祝,作击壤之歌也,岂非太平盛事哉"。明确提到了德元寺作为地方寺庙在里社中的地位与作用。

4.民众修建寺庙

我们可以从镇江寺的修建上,看到民众参与寺庙修建的具体过程。镇江寺,位于治东城外江上,本为古刹,名某庵。康熙癸卯(1663),鼎开初寺,后因其"地颇宽,拓操舟之众,就其基构,前殿奉镇江王",后改名为镇江寺。因为"大江自成都以下武昌以上,计程三千里,高滩争峡,狂风巨浪,舟中人必长跪呼王,王每灵应昭然,履险而济,以故沿江皆王庙"。东门外,为成都进入长江水道的起点,所以水运为生的"操舟之众"康熙初年在这里建了一座"西向茅屋三楹门",仍为僧寮。因成都"为省治总汇,仕宦商民祈祷报赛者终年不绝,较他更胜",所以镇江寺不断扩张,但到乾隆十三年(1748)寺庙"隐于街后,江上弗睹,两序亦剥蚀,大殿后尚鲜余步,迩来居人杂遝(相杂乱)时,滋穢浊弗忍视","近邻陈刘张匡诸人,谋于江干修码头,建木坊,大书寺名,其上俾往来咸得瞻仰,东西厢拆旧补新,中起甬道,由前殿连大殿,殿后增抱厅回廊,丹之垩之,栽花种树为游息所,众志欣从"。

而乾隆十三年次大规模的修缮,本来由寺僧悟圣筹划,但"功未成而力辍",后由居住在附近的楚之商民筹资兴办。"盖商旅之客蜀者,惟楚人为多,则荷王之庇者亦惟楚人为众,故庙之新众楚人之力,而吴蜀之人不兴焉",这次重建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时任华阳县令的安德洪为此次重建专门做记。而安德洪也提到,"若王之庇佑商民,大江东西舟楫上下凡有阽危,莫不灵感,斯其功德为何如乎,以昭崇报以答神,贶又乌能已也"。成都的楚人商民对镇江王庙的重视、地方官对民众自建寺庙的态度在这里也说得很明白。

康熙乾隆时期不少民众参与修建寺庙。在1816年撰修的《成都县志》的人物传中的"行宜"中,32位传主中,有3位曾经兴建或修葺庙宇。如康熙间,邑人李登第募捐建县北通会庵(旧名高登寺)。严盛隆,湖南耒阳人,幼随父入川经纪,隶籍成都,施舍棺木,重修寺院,见义必为,人多敬之。浙江平湖移民陆耀沧贸易来成都,在金川战事中承包商运致富,乾隆四十一年(1776),力主捐资重修古昭应寺,即祀成都金马碧鸡之寺,陆耀沧捐银一千三百两、钱四百余千文修理之,寺焕然一新。这些记录意味着移民在融入地方的过程中,开始主动地参与地方寺庙建设,这也是其本土化的过程。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本书像一幕史诗大剧,一幕幕活剧给读者带来前苏联由“升平”到衰败的真相和启发。苏联解体之后,当年严密封锁、讳莫如深的秘密档案次第开放,使得本书所涉及的史料丰富而翔实,加之作者作为作家和政论家,独具敏锐的目光和洞察力,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判深刻而独到,颇富参考价值。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文笔生动,冷峻幽默,让人在沉思中兴味盎然。本书俄文版出版于2008年。
  •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大唐末年,官吏普遍腐败。他们不思朝政,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司,得到提拔重用后再变本加厉欺压百姓,从而导致了公元877年的黄巢起义。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战火迅速燃烧了全国十几个省,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
  • 明末金手指

    明末金手指

    金手指,在如今的含义其实就是开挂,但对于来到天启六年末的张弘斌来说,却同样具有点石成金的意味。脑袋里面与一款名为‘山寨贸易系统’的链接,可以购买未来的各种山寨商品。品质或许没有保障,但在十六世纪却是绝对领先的优质产品。从常见的粮油到日化,从基础的铁质枪头到云爆弹,只要等级足够,产品随便购买。哦,还有必须要有足够的银子……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天启六年末,眼看崇祯元年就要到来,身为一个地主老财的三少爷,张弘斌凭着家庭条件和系统本来可以有一个不错的仕途。不过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也懒得和士绅友好相处……主要还是不想老是受窝囊气的张弘斌,果断选择了造反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难得开了挂,岂能继续委屈了自己?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热门推荐
  • 画蛊

    画蛊

    一根年代久远的家传画笔,他违反了爷爷的嘱托,用它画出了一个绝代佳人,但厄运也随之席卷而来。一个噩梦,他看见父亲拿着画笔往自己身上乱插。血顺着父亲的衣服流了下来,像是一道道红色的蚯蚓。他却无法放下手中的画笔,画像完成的那一刻,无数个诡异的笑声在身边响起,一声一声钻进耳膜里。
  • 算命先生的预言

    算命先生的预言

    在那场事故中,她的脸上添了一道又长又扭曲的伤疤,她只得将脸终日的包起来那日,她带着面纱出门,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姑娘,算一卦吧。”她认出这就是当年说她幸福难求的那个算命先生,她摘下面纱,“不用算了,我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算命先生惊呆了片刻,摇头道,“命,都是命啊。”
  • 拐了儿子弃了夫

    拐了儿子弃了夫

    休夫会上瘾(女强+江湖+师徒之恋+一女N男)此文慢热,不喜慎入男人靠的住,母猪会上树!十三年的师傅,不告而别,再次相见,却以举动来讽刺她的自作多情。新婚夫婿,喜堂之上,侧妃同进,夜夜春宵,唯独留她独守空闺。许下承诺,转眼却又弃如敝屣。累了,倦了,心也淡了。算计,毒打,禁锢,却远远比不上那一碗黑色打胎药汁,才察觉的小生命胎死腹中,深埋在心底的火焰疯狂燃烧。杀戮开,地狱启,全身浴血的踏出王府,决绝的抛弃过往。再次出现,一纸休书,让当朝王爷从此背负下堂夫之名,佳人自此失去踪影。☆★☆★☆★---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一年后,江湖出现一仙一魔一妖妙手仙医,一身白衣,飘逸脱俗,每月只为一人医病,想要治病可以,前提条件是,你找的到她。嗜血罗刹,一身黑衣,残酷冷血,每月只亲手杀一人,想要活命可以,前提条件是,你躲得过她。绝艳妖姬,一身红衣,妖艳魅惑,美男环绕,得到的就只有她的人,前提条件是,别和她索要心,因为她无心。可谁能料到……一仙一魔一妖本是同一人。三年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嫁,却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扔下休书离去,这又是为何?难道休夫真的会上瘾?☆★☆★☆★---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当第一任下堂夫出现在她面前,悔不当初“羽儿,我错了,跟我回去吧。”当师傅金眸满是深情“错了吗,我只想要你幸福啊!我真后悔离开了百草谷。”她却已经美男环绕,目光,不再停留于他们身上。……清秀的他“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我的一切也都是你的。”冷峻的他“我是你的人,你死,我死。”谪仙的他“为了你,我放弃复仇,我只想争取在你身边的资格。”美男多多,桃花朵朵开……下堂夫、前生欠她的男人和她欠的男人,前生置她于死地的女人,情人,情敌,一一出现在她的面前,这是命中注定吗?难道命运注定再一次交集吗?--------------------------------------------------------------------------------------------------本文简介只不过是还未告白就失恋了而已,有必要那么整她吗?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限动漫作弊器

    无限动漫作弊器

    意外得到了动漫作弊器的张志军,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自由穿梭在每个漫画世界中,参与进剧情,完成任务,得到每个宅男都想要拥有的女神。他在海贼王里学会了海军六式,提升了身体力量,又在死神里学会了鬼道,让灵魂也随之变强,那么在别的动漫世界里还会有什么别的收获呢……喜欢的朋友可加2-1-9-4-3-9-8-8-6企鹅群,支持天堂的作品。
  • 滴血的刺刀(下卷)

    滴血的刺刀(下卷)

    被许大辉哄骗着在山林之中兜了大半日圈子的匪首张蛟,遭遇了清风寨唐氏兄弟和黄泽成、陆蕴轩等人的联手打击,罪恶的土匪头子最终在罗汉寺兵败身死,只有身为日本高级间谍的军师史思平侥幸脱逃。另一方面,进攻高安县城的日本军队面对中国守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恼羞成怒的日军指挥官使用了芥子气毒剂弹,中国守军阵地上顿时笼罩上了一层剧毒的烟雾。人员死伤殆尽。随着高安外围阵地的失守,死守了数日的高安县城最终陷落。六十军余部经激战后退守石鼓岭。
  • 花心少爷的实习小妾

    花心少爷的实习小妾

    本书已入5折特价书库老套的穿越故事哈,不过这一次,女猪的运气似乎不怎么好,穿到一户穷人家了不是我们的女猪软弱,她其实也讨厌三妻四妾,可谁叫自己的老爹欠了他家银子呢?--------他们其实早就见过的身在丝绸世家的他一心只想开个酒楼网罗天下美食第一次见面,她傻呼呼的蹲在井边,欣赏自己“美丽的容颜”被他看到,以为是要投井自尽的姑娘,冲上去劝她珍惜生命她没脸见他,胡乱解释自己在这里研究水质呵呵,他可是第一次听说,水还有软硬之分想要请教请教她嘛,她跑什么?看着她远去的身影,怅然若失第二次见面,面对着眼前这个和自己谈条件的嚣张女子他撇撇嘴,不屑但当这个女子开出帮他打理酒铺还债的条件时他不由得眼前一亮只是,说到喜欢,说到爱吗那是不可能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