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16

第16章 清代成都公共建筑的重建(4)

四、城墙与城市生活

(一)城墙与城市景观

对于清代成都这样一个平原城市来说,城墙是城市极为引人注目的景观,成都的城墙环城22.8里,有城楼4座,城门4座,墙厚1.8丈,高3丈。东西门相距9.3里,南北相距7.7里。另有"垛口八千一百二十二,砖高八十一层,压脚石条三层,大堆房十二,小堆房二十八。八角楼四,炮楼四,城楼顶高五丈"。

西方人对成都城墙的印象颇深,1923年,奥柏林学院的地理学家G.哈伯德(GeorgeHubbard)对成都城墙的描述:"像大多数其他中国城墙一样,这个城墙并无特别之处,但这项工程代表着巨大劳力和材料的使用。从外面看,是一座底面为4-8英尺,顶面约为2英尺,有30-40英尺高的墙,墙上有齿形缺口,即作为射击的孔。里面是第二道墙,约四十多英尺高,没有连接为一体,以便于防守时卧倒,这墙也是用石头和砖做成,但以砖为主。内墙比外墙矮6英尺,顶部且平滑。内外墙之间,土填至内墙的高度并成一定斜度,上面砌有石板有大块砖。在墙的转角处真可谓一庞然大物拔地而起,外郭以石头和砖覆盖,外墙留有孔道以便枪击和观察敌人。"十几米高的城墙远远超过城内的民居官署等建筑,在高高的城墙上极目远眺,往东看,锦水如练,帆影点点;往西看是远处的"西岭千秋雪",数百里外的岷山若隐若现;转望城内,街屋纵横,屋顶鳞比。

成都城墙也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空间。城外的城濠空地,被贫民见缝插针种上蔬菜,城垣四周人可通行。四门瓮城中,设有收税官的屋子,城瓮中多贫民的草屋,日益拥挤,行路不便。直到光绪年间始拆去。城门洞里逐渐变成小摊小贩的设摊之所,官方收取管理费,城门洞内也因此变得喧闹杂乱。成都城墙成为反映城市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二)城墙与城市特色:芙蓉城美誉的延续

芙蓉,本应该唤作木芙蓉,意即木本芙蓉,有别于草本芙蓉荷花,自唐代起人们渐渐把木芙蓉也叫做芙蓉,五代末,后蜀皇帝孟昶曾在成都城墙上遍种木芙蓉,秋时璀璨如锦,昶谓左右曰:"真锦城也"。成都遂沿称锦城,成都也得名曰"芙蓉城"。在后人的各种诗文中,成都城作为芙蓉城的"四十里如锦绣"的美好形象传承下来,尽管成都城墙上的芙蓉到明代已只是"间栽有数株",但是芙蓉城的形象已成为成都的地方特色,在文人墨客和统治者、市民的心目中小心地维持着。

清初,城墙芙蓉花早已无存者。乾隆四十八(1783),四川总督福康安奏准朝廷成都彻底重筑城墙,乾隆五十四年,四川总督李世杰令在城墙上遍种芙蓉,以复五代之旧,符锦城之名:考成都孟蜀时,于成都城遍种芙蓉至秋花开四十里如锦绣,因名锦城。自孟蜀至今几千百年,城之建置不一,而芙蓉亦芟薙殆尽,盖名存而实亡者久矣。今上御极之四十八年,允前督福公之请,即成都城旧址而更新之工未集,适公召为兵部尚书,余承其乏,乃督工员经营朝夕。阅二年,而蒇事,方欲恢复锦城之旧观,旋奉命量移江南亦不果就。又二年,余复来制斯土,遂命有司于内外城隅遍种芙蓉,且间以桃柳,用毕斯役焉,夫国家体国经野,缮隍浚池以为仓库人民之卫。凡所以维持而保护之者,不厌其详,而况是城工费之繁用帑且数十余万,莅斯土者观此言,言仡仡宜何如慎封守捍牧围以副圣天子奠定金汤之意,然则芙蓉桃柳之种,虽若循乎其名而衡以十年树木之计,则此时弱质柔条、敷荣竞秀,累日葱葱郁郁,蔚为茂林匪惟春秋佳日望若画图。而风雨之飘摇冰霜之剥蚀,举斯城之所不能自庇者,得此千章围绕如屏如藩,则斯城全川之保障而芙蓉桃柳又斯城之保障也。夫是为记乾隆五十四年五月立。

修城为经营金川战事的福康安所请,更多出于军事上考虑,以满足"天子的奠定金汤"的初衷。而作为继任,四川巡抚的李世杰种植芙蓉桃柳,一是出于要延续历史上成都芙蓉城的盛名,希望名符其实,也出于城市"十年树木之计",即营造"望若图画"的城市景观,又可在秋冬保护城市,因此城墙是城市的屏障,而芙蓉桃柳又是城墙的屏障。可见乾隆时期的地方官员对于城市的考虑更加细密,涉及了城市地方化形象,希望锦城的千百年的形象得以恢复,春夏"望之如图画"。李世杰将其碑文《成都城种芙蓉碑记》刻成石碑,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在四道瓮城内各设一座石碑,成都"芙蓉城"的美誉在芙蓉一再萎顿后得以在碑文中传扬。

(三)城墙与民俗:城墙上的娱乐

成都城墙以特殊的方式存在于城市市民的生活中。每年大年十六,成都市民登上城墙游春,以乞一年无病免疮,号称"游百病"。这一习俗早在唐代就成为成都民俗的一部分。

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与城墙的修筑有关。传说唐代,成都城曾被吐蕃军队团团围住,当时的成都城墙破败不堪,城中百姓和守军一起匆忙挖土加固城墙,想修好城墙免遭屠杀。时值春寒,百姓中突然闹起春瘟时疫,不少人卧床不起,但筑城人手不足,患春瘟的人也硬撑着跟了上去。城墙终于修好了,那些患春瘟的人,在分享胜利的同时,发现身上的病也不治而愈了。人们因此认为攀登城墙能够去病祛灾,于是"游百病"这个民俗从唐代以后,就逐渐流传下来方礼平《游百病》,成都的冬季,多是阴雾茫茫,缺乏生机。新春一到,和煦的阳光一扫阴霾,在这种没有山丘的平原城市中,人们在这种春和景明的日子登高上城墙一游,的确让人精神一爽,身上病痛也顿时不治而愈了。

这个习俗经过明末清初的战火后并没有在城市中消失,在清代成都仍然继续流传,每年正月十六"游百病"这一天,成都人"新年过罢觉无聊,转瞬良辰隔一宵。游病芙蓉城上去,人山人海路迢迢"。当"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的时候,城内居民就扶老携幼,结伴相约,倾城出动,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墙,拾级而上。正如清代竹枝词里描写的情景,"说游百病免生疮,带崽拖娃更着忙。过了大年刚十六,大家邀约上城墙"。而平日极少出门的妇女闺秀也在这天"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嘉庆杨燮作,三峨樵子。倾城而出的热闹活动也是情人们相会的好时机,人们游罢城墙,把手同归,"春光吹上四围墙,故老传来却病方。细雨斜风归去路,还将好景话萧郎。"

城墙作为庄严的"朝野之隔",清代律法早有规定:"城楼及城上堆铺,不许闲人登视,违者交部治罪。",《工部·营缮清吏司·城垣》,也规定内外城楼禁民登临,城墙上,只准巡防兵丁驻扎和嘹望。但是,在成都到了正月十六这一天,法律也破例大开禁令,"守城兵丁开放女墙,让出梯道",让人们奔上城墙,城墙变成了百姓娱乐场所。成都的城墙本是国家机关的统治工具,却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到城市民众的生活中,渗透到城市的记忆中,可见城市景观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开始建设,一旦形成,就会作为盛装丰富的城市生活的容器,融入城市记忆中。

同类推荐
  • 扬帆大明

    扬帆大明

    落魄富二代沈崇名横空出世,运筹帷幄短短数载间位置中枢。他是锦衣卫,率领精兵强将专治各种心怀不轨、玩弄阴谋的野心家;他是人间财神爷,莅任海事衙门总督,开海禁通商贸赚尽天下真金白银;他是多情种子,纠缠于武艺高强的小师妹,娇蛮无礼的大小姐,善解人意的清倌人,为父报仇的女刺客之间……有人说,他是心机深沉玩弄权术的奸臣;有人说,他是赤胆忠心一心为国的贤臣。沈崇名笑着说:No,咱只是个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喜欢数银子、爱好泡美女的实在人。风云莫测的官场、神秘狠辣的无为教、凶残自卑的倭寇,喜好打劫的俺答,再加上无敌幸运星主人公,让大明天下热闹非凡。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龙武华夏

    龙武华夏

    话说明世宗嘉靖皇帝统治期间,日寇席卷中原,使得中土之地生灵涂炭,而嘉靖皇帝却始终沉溺在温室之中,而在边关的戚继光却率领着自己的戚家军与日寇血战,成为了当时史上抗倭第一大英雄。然而日寇席卷中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戚继光还很小的时候,中原大地上的江湖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是在一个让人感到飘飘欲仙的地方,这里被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
热门推荐
  •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涉外文书概述涉外文书,是在涉外活动、涉外工作中制作和使用的各类文体(文书)的总称。涉外文书,是涉外活动中用于发布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执行法律,证明身份,叙述事实,申述立场或观点,表示态度,交涉问题,传递信息,建立友谊与合作。
  • 领导艺术36计

    领导艺术36计

    毫无疑问,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失败和平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也没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在一方舞台上纵横驰骋,成就一番或大或小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却是这样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而有的人却一生平庸!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不同呢?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家庭背景吗?有的人因出身显贵而平步青云,有的人虽出身低贱也步步高升,可见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吗?有的人从大富起步而成为巨富,有的人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可见经济实力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才华学问吗?有的人学富五车而功成名就,有的人识字不多而功成名就,可见才华学问也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勤奋努力吗?
  • 聪明人必算的七笔人生账

    聪明人必算的七笔人生账

    人生之所以复杂,在于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本,七笔账日呈列其巾,交缠繁复、得失难述,正是这一笔笔账日透视着你的人生收支。现在,你可以从这本书开始,把这一笔笔的人生账算清楚、算漂亮。
  • 杨家将

    杨家将

    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 仙尊你家娇妻又凶又甜

    仙尊你家娇妻又凶又甜

    打个游戏都会猝死,她也是醉了,一觉醒来,发觉这世界玄幻了,Oh,mygod!御剑飞行?会法术?缩地成寸?兽兽还会说话?她是在做梦吗一入山门,师傅就说:不被人嫉妒的修真者,就不是成功的修真者。于是,某女腰杆挺直、大摇大摆地走自己的道路,让别人嫉妒去吧。可是,她什么时候招惹到这么一个人了,用他那温和的攻势,落失芳心。第一次相见,是在那飘落的花雨中,不可思议这游戏里的人物竟然能在现实中可见。“宝啊,我想你了。”缠绵的声音响在耳边。“为你,宁可负尽天下!”霸道的语气中带着宠溺般的爱意。
  • 动荡年代(1960-1969)

    动荡年代(1960-1969)

    本书讲述了1960年—1969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记录了中共中央上海会议决定继续“大跃进”,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参加援越抗美斗争,“文化大革命”,二月抗争等历史事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圣诞老人传奇:他的生活和奇遇

    圣诞老人传奇:他的生活和奇遇

    是美国儿童文学大师弗兰克·鲍姆写给孩子们的圣诞老人的故事。圣诞老人叫什么名字?他是怎么来到我们这个世界的?谁把他抚养大?他为什么对孩子们情有独钟?他是怎么发明第一个玩具的?他在为孩子们送礼物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魔鬼们是怎样阻碍圣诞老人的?他为什么要在夜间旅行?他为什么要从烟囱爬进来?他怎么会跟驯鹿一起旅行?这些疑问都在本书的精彩讲述中一一被解答。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知道可亲可爱的圣诞老人,永远是孩子们快乐的守护神!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懒妃要出墙

    懒妃要出墙

    某集团董事长的私生女宁妖娆遭到绑架,绑匪将她扔在一间废屋后消失无踪,缺水断粮五日后被饿死。死后,宁妖娆穿越到礼部尚书的二女儿宁绛雪身上。一穿过来就被指婚给瑾王的宁降雪很无所谓。老公不爱她,无所谓;美男大盗要夺天下,也无所谓。反正这辈子宁降雪最爱的就是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