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31

第31章 年代新诗"边缘化"现象解读 (1)

李胜勇

站在2010年代的门槛上向历史回望,那些曾经喧嚣奔逐的浪头已然岑寂,那些文化河床上留下的岛屿,亦逐渐清晰。20世纪"90年代诗歌",是留下的文化岛屿之一。我们看到,"90年代诗歌",已成为一个包含有特殊意义的文化标本,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阐释兴趣。

这与它内中丰富的文化历史意义攸关。作为一个时间上的段落,"90年代"暗含诸多"不同寻常"之意:社会文化全面转型--从精英文化占主流到大众传媒文化占主流;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从理想主义色彩和启蒙、对抗意识的朦胧诗书写到以"叙述"为主、向个体存在和语言本体全面掘进的第三代诗歌书写;80年代末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等等--这些都预示了"90年代"的不平常和某种开端意义。

正因如此,程光炜在《90年代诗歌:另一意义的命名》文章中指出:"在我看来,所谓的'90年代'不仅仅铭刻在时间的意义上,或者说,它不只是一个时间的领域,而是远比时间深刻地属于观念上的一种东西。" 文化历史含意的丰富,使"90年代"从具体的历史时间中抽象出来,成为一个有意味的存在。程光炜在这篇文章中,关注到90年代诗人们写作语境的变化:

他们要习惯在没有"崇高"、"痛苦"、"超越"、"对立"、"中心"这些词语的知识谱系中思考与写作,并转到一种相对的、客观的、自嘲的、喜剧的叙述立场上去,写作依赖的不再是风起云涌、变幻诡异的社会生活,而是对个人存在经验的知识考古学,是从超验的变为经验的一种今昔综合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判断一首诗优劣的不是它是否具有崇高的思想,而是它承受复杂经验的非凡的能力,与之相称的还有令人意外的和漂亮的个人技艺。

由于时代语境发生变化,诗人置身的文化环境不再是过去的样子,由此诗歌写作发生了变化。由于90年代的诗歌不同于80年代的诗歌,相应地,我们对诗歌写作的评判标准和要求也必然发生变化。新的时代环境要求我们评价一首诗歌是否优秀,是看它有没有能力承载"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个人存在的"复杂经验",及反映这种经验的"令人意外的和漂亮的个人技艺"。这种转变已经宣告,90年代的诗歌已转向对个体存在的全面掘进,由"旷野"进入"密室";这种变化似乎也预告了,从此发生在这种转变之上的种种关于诗歌的争论,将纷纭不息。

时代语境给诗歌写作以巨大的影响之时,诗歌的"边缘化"亦开始成为一个话题,辗转于人们口头。恰如迷乱带来历史的纠葛一样,诗歌的"边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说它复杂,是因为我们看到不同声音纷纷出场,有承认者,有反对者,让人无法适从。论争背后,是各方对新诗现状及其未来走向的深切忧虑和拳拳关怀之心;他们开出药方,或发出严厉的警告,希冀扳正新诗在他们眼中已然歪斜的身子,走上正确之路。

质问人中,不乏曾为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而摇旗呐喊的诗评家们。他们对续接80年代口号之余绪、诸如反文化之类所带来的诗歌写作的混乱局面及其质量的低劣,充满忧虑和不满。孙绍振在《星星》上撰文,指出"当前中国新诗显然是处于危机之中" ,旗帜鲜明地向那些"艺术的败家子"发出警告;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后新诗潮(第三代诗)的反思和担忧,认为自己多年前对新诗艺术发展之路的某些隐忧,很快就成了现实,他说:"号称后新潮的诗作,不但与我们日常的感觉,我们的肉体和灵魂距离异常遥远,而且连和真正的诗歌艺术的距离也变得遥远了。" 孙绍振反对新诗写作中出现的某种让人担忧的流行趋势,认为它们以"诗歌"的名义,搅乱、败坏了诗歌的名声。

有人著文举例,详列了90年代以来新诗的三大弊病:枯燥与浅薄、粗鄙与恶俗、躁狂与迷乱 。一直被认为是"主流"的诗评家吕进也说,"夸张地讲,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逐渐病入膏肓" ,但同时吕进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新诗在80年代末期的沉寂与它的生存环境的变迁相关。" 有人从创作学角度入手,指出诗歌的困境原因:"当代诗歌艺术的根本困境在于违反诗歌创作规律,片面强调'能指'(口语化、小我化等)或'所指'(象征譬喻等手法的滥用、移植西方宗教文化的拙劣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能指≠所指'。

" 也有人瞄准新诗的历史传承,指认"肇始于80年代中后期的'新生代'的游戏诗歌、调侃人生的写作态度至90年代依然是读者大众接近新诗的最大障碍" ,观点与孙绍振相近。还有人把困境归因于诗人精神上的低俗化,认为"诗人中把写诗当作心灵磨炼的不多,更多的是把诗歌作为某种世俗人性的呈现手段,这种创作理念把当下的诗歌进一步实用化、低俗化、色情化,而精神上的低俗化又使诗歌自身的形象进一步丑陋化、萎琐化,使诗歌离诗的精神境界越来越远。" 他们认为以上的诸多原因,造成新诗读者流失,新诗被看低,使新诗在90年代走上了越来越"边缘化"的道路。

意见相反的也有很多人,并主要是诗评家与诗人。诗评家唐晓渡、陈超、程光炜,诗人臧棣、西川、王家新、孙文波、张曙光、姜涛、周瓒等,都有多篇关于90年代诗歌的论文,其总的基调是,反驳新诗的"边缘化"论调 。他们认为90年代新诗相比于80年代而言,无论文本的质量还是诗中所体现出的技艺,都有重大突破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认为90年代是新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海外的中国新诗研究者有自己独异的观点。相比于大陆学界,美国的奚密教授在《从边缘出发:现代汉诗的另类传统》一书中,以一种社会化的大视角对新诗进行了研究,得出与大陆学界不相一致的结论。在她看来,从近代开始,新诗即已与其他人文学科一起,走上了"边缘化"的道路;"边缘化"(她使用的是"边缘性")是新诗的一种本质属性,是它的"现代本质",它的"美学和哲学特征",而新诗正是从这种属性出发,来取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她是这样来定义"边缘"的:

"边缘"的意义指向是双重的:它既意味着诗歌传统中心地位的丧失,暗示潜在的认同危机,同时也象征新的空间的获得,使诗得以与主话语展开批判性的对话。

近代以来传统农业社会的消失,使诗歌丧失了过去的中心地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兴起的大众传媒文化成为了主流,抢占了读者。奚密认为新诗边缘化的原因是:

现代汉诗一方面丧失了传统的崇高地位和多元功用,另一方面它又无法和大众传媒竞争,吸引现代消费群众。两者结合,遂造成诗的边缘化。

荷兰的汉诗研究者柯雷提醒人们,与其在一边对诗歌的现状进行哀叹,莫如去注意一些事实,如此才谈得上了解中国的诗歌现状。相比于八十年代,现在诗集出版种类、数量的丰富远大于前,一流出版社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系列"蓝星诗库" ;还有几十种广为流传的精致与非精致的诗歌民间刊物等。柯雷提醒人们,需要省视和拷问自己用以评判新诗的立场,正是立场的偏移带来了结论的偏移:

情形的讽刺性在于,正是一直被视作先锋文艺发展的外在阻碍力的官方体制和商品化便成为了评判先锋文艺的标准。否则,有何问题呢?书目、刊物、书店、私人书藏中的诗歌不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丰富性吗?

柯雷指出,除非是责备先锋诗歌没有走进大众的视野,否则,针对文本而指出诗歌的"失败"、"衰退"、"危机"并非易事。他认为这是人们的实用主义在作祟,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强调:

即便先锋诗人做梦也别想拥有古典诗歌今天继续满足的读者数量,但先锋诗歌写作本身是一个人数不多但稳定持久的行当,一个有着良好文化品位的小众领域,不少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社会关系的实践者与支持者汇聚于此。

柯雷的见地显然更契合诗歌发展的实情,其观点与前述诗人一致,着力点定于诗歌文本(诗歌刊物或诗集)本身。他提供了另外一个观察诗歌的角度和窗口,让人们看到那些被认知的惯性目光所忽略的背面;他置身于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价值立场的观察所得,里面透出的诸多意味,催人警醒,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话题至此,我们来就"边缘"一词作些辨析,以便于厘清问题。作为与"中心"相对的一个概念,"边缘"一词在《现代汉语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1、沿边的部分;2、靠近界线的;同两方面或多方面有关系的。在大陆学界,"诗歌的边缘化"中的"边缘",用的多是第一意。人们说的新诗在90年代的边缘化处境,即是说在90年代,诗歌已不再处于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

大众传媒的兴起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注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改变了整个时代的语境。受人仰慕的纯文学杂志纷纷被"断奶",被迫卷入市场大潮求生存之道;作家诗人纷纷"下海",成为时代独有的"景观";知识分子的精英地位被消解,纯文学面临重大改组,诗人从瞩目的偶像地位跌落,资本家、歌星、影星成为时代的宠儿;诗歌的地位一落千丈,诗集出版困难,读者锐减,诗歌更趋向于小众化、圈子化;诗歌写作借助于新的传媒方式--网络,出现了一路"崇低"和"私人化"的倾向:口水诗、"下半身"和"垃圾"写作等,以拉拢、接近大众的姿态掀起阵阵声浪,但是诗歌的地位却并未因之而得到提升,反而更被人们看低,受到更大的误解;以及迅速到来的读图时代......它们一起形成合力,让诗歌的生存空间变得狭窄、局促;让诗歌的面目变得缭乱。

诗歌"死亡"、"衰退"的呼声开始响起,此起彼伏。

在如此混乱颓靡的现象面前,我们似乎听到了哈罗德?布鲁姆悲怆的警告:

诚实迫使我们承认,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文字文化的显著衰退期。我觉得这种发展难以逆转。媒体大学(或许可以这么说)的兴起,既是我们衰落的症候,也是我们进一步衰落的缘由。

文学的整体衰落,看来是一个正在发生且无可避免的事实。然而现状是,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差异很大,一些人对诗歌提出严厉的批评,并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但是在诗人们(诗人评论家)的眼中,却对之并不以为意 。喧嚣的争吵要求我们理性地看待其中的纠葛,理性地看待新诗发展的得失,看待其置身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警惕批评中出现的单一的道德眼光。诗歌的批评如果止于道德评价,那肯定是诗歌批评的末路。我们期待批评家们进行贴近时代的历史的阅读,把握住诗歌的时代脉络动向,得出一个结实的结论。批评家的意义,不在于在大众的意识后面亦步亦趋,他应该发现人们所忽视或发现不到的因素,对之进行有理想的探究,他得到的答案应当坚实、催人警醒和让人无可置疑。

对于新诗困境的争论,我们无法排除其中的真诚。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关于新诗的边缘化现象,真正进行深入研究的鲜有,情况如洪子诚教授所言:"'边缘化'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现象怎样分析,怎样看待,好像没有人做比较深入的研究。" 奚密以一种社会化的大视野,来解读现代汉诗的命运,把"边缘性"当作新诗的本质属性来解读。这种以社会化大视角、基于"纯诗"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对新诗边缘化的论述,确给人以良多启发。但以此来概括如此复杂、不同时期的中国新诗历史,又并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洪子诚对之表示了质疑:

同类推荐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热门推荐
  •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红楼新文:挽红楼之侠王宠玉——(十三的男主)。。。。。。。。。。。。。。。孤标傲世携与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那样一个绝世风姿的草木之人。红楼一梦几百年、痴情男女泪涟涟。冷月无情葬花魂、三生石刻难成眷。提笔续红楼,只是为着那一个女子,那一个让人怜让人疼让人惜,那样一个“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两弯眉”的绝世风姿的女子——林黛玉!红梦一梦泪尽潇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金玉缘成,她以为,她的一生,就这样了结在潇湘馆。泣血一遇,红尘俗世再结缘。为了她,他笑看世间。为了她,他翻手为云覆手雨。为了她,他弑君篡位。为了他,她周旋于仇敌之手。为了他,她几番于生死中挣扎。这是她与他的故事,是浴火涅磐后的黛玉与与一个奇世伟男子泣血中重生的故事。更是一对开国帝后相依相扶,一生相守不离不弃留下一世传奇的至尊神话!。。。。。。。。。。。推荐好友晨晨的红楼新文:红楼宫心计之宝钗入宫——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市井奇话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市井奇话

    精选于《三言二拍》中的爱情题材作品17篇,其内容大都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有定评、已为广大读者喜欢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像《刘小官雌雄兄弟》《吴保安弃家赎友》等。
  • 老婆,赖上你了

    老婆,赖上你了

    米笑笑,大龄剩女一枚,宅女一枚,网络写手一枚,总幻想着王子能够骑着白马,带着宝剑,从天而降;高帅帅:典型的高富帅,高干,帅哥,精品中的极品,金龟中的大钻石!王老五中的战斗机;当资深宅女遇到妖孽的高帅帅,闪婚之后,女小三,男小四,N年前的新欢旧爱挨个上场挖墙脚,各种鸡飞狗跳的“狗血”婚姻跟爱情生活。【片段一:】米笑笑的个性签名写这:征婚,要求,1活的。2男的高帅帅跑来应征:1,活的,2男的,3你可以亲自验证!【片段二】:“好了,我帮你做决定。”高帅帅一锤定音的说:“一,给你时间,上去收拾下东西,跟我走,二,你什么都不用收拾了,跟我走!”“我…”米笑笑张口还准备说点什么,高帅帅已经锁门,快速的插上钥匙,启动,调转车头,面无表情的丢了一句:“不管选择一还是二,你总得跟我走的!”
  • 大唐盛世么少妃

    大唐盛世么少妃

    这年头,是个穿越的年代。迟小么的朋友安娜苏穿到明朝去把朱允文拐回来后,听安娜苏描述得,那古代实在太美好了,珍珠美玉黄金白银取之不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迟小么是眼红得不行,一向鄙视穿越的她忽然也很想穿越一把到古代混个小妃子赚点小钱花花!
  • 爆王的失宠弃妃

    爆王的失宠弃妃

    她是现代穿越来的一缕幽魂,他是权倾朝野的王爷,却因为一场政治婚姻将他们拉在一起。新婚之夜,他就宣布她是他的下堂妃。新婚第二天,他携手新欢来羞辱于她!哼,他当真自己还是那个懦弱无能,随他欺么辱的女子?要知道,忍无可忍的时候无需再忍!当两人势成水火的时候,他却突然对她宠爱有加,可谓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心也在这种柔情中渐渐迷失,就在她自以为自己的要得到幸福时,却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幸福都不过是场可笑的闹剧!终究是身上的痛楚,怎么都抵不了心死的痛楚!★★★★★★★★★★★★★【精彩片段一】“秦香寒,你给本王站住!”慕容晔阴沉着脸,看着离自己不远处的女子,他分明在她脸上看到了鄙夷之色。香寒指着自己的鼻子,乌黑的眼珠骨碌地一转:“王爷叫我?!”“你到底懂不懂三从四德?见到自己的夫君都不用过来陪你夫君说说话么?”看着眼前衣衫不整的两个人,女子像无骨的蛇一般缠绕在男子身上,秦香寒不禁心底唾弃了慕容晔一番。“你确定,你是我夫君么?”“该死的,你说什么?!”秦香寒无辜的笑了笑,似有些无奈,“我的夫君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不一个只会随时随地表现出本能的动物!”“动物?!”慕容晔嘴角抽搐,“你竟敢说本王是动物?!”“是啊,据臣妾所知,只有动物才会随时表现出本能啊!”【精彩片段二】“香寒,告诉本王,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白色的芙蓉帐内,慕容晔抱着秦香寒,在她耳边轻声低喃。“香寒所要的东西恐怕王爷给不起!”秦香寒朱唇轻启,绝美的小脸上平静无波。“你想要的是什么,只要你说得出,本王就一定做得到!”“我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王爷能给么?”她淡笑,他却茫然了。【精彩片段三】粗大带倒钩的鞭子,一下一下狠狠落在她身上,鲜红的血液像是盛开在地狱的彼岸花,凄艳无比。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承受着。可是当孩子从自己身体中流失的那一刻。秦香寒咬紧牙关,满脸鲜血地仰望着那个鞭打她的男子,眸中是如水般的绝望。“这辈子,我从未如此恨过一个人,你是第一个!”一瞬间,似乎有疼惜的光芒在他深蓝重瞳中闪过,却让人来不及捕捉。“随便,恨我的人很多,不差你一个!”哈哈……她笑得绝望,笑得癫狂。悬崖边上,寒风凛冽,身穿一袭白纱的她宛如仙人,却瘦弱得要随风而逝般。她看着离她不远处的他,笑容明艳,却仿若昙花般,一绽而逝。
  • 一品妖妃:夫君别来无恙

    一品妖妃:夫君别来无恙

    莲花池边,他故意与她相遇,第一眼,她便离不开他。如果她与他在一起痴痴缠缠的万年光景只是一场漫长的梦,那么梦醒之后,她是否应该知足了。再次在九重天遇到他时,她已经相信,那真的是一场梦,不过是她注入了所有的一场痴梦。她是妖,他是仙,注定了一场利用与被利用,她不过只是他劫数中的一粒沙,没有价值了,便随意丢弃了。而她,一次次的从死亡中被救出,直到强大后的站在了他的面前,她只问他,你可曾真的爱过我?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享受简单和谐的人生

    享受简单和谐的人生

    不看电视、不上网、不住大房子、不大规模购物、不驾车等等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压力,甚至跑到没人的山野,除了吃饭、睡觉、享受自然风光外,什么也不做……这种复杂之后的简约、华贵之后的淡雅,却比华贵更华贵,它已变成了一种时尚而幸福的游戏。为什么还在为工作的千头万绪和复杂的办公室关系而不堪其累?记住,只要你愿意,就能开始享受“简单工作”:为自己设计一个工作区域图,在这个区域里,确定最优先应该完成的工作,以第一速度将它做好,而其他工作就先放一放吧,你需要歇口气了。学会拒绝同事的无理要求,坦然地回绝自己不愿意参加的应酬。不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处理办公室友谊上,专心做你自己要做的事就行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孙膑兵书

    孙膑兵书

    《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从《隋 书·经籍志》开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 传。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 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 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书》,共收竹简364 枚,分上、下编,各15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 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 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 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