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30

第30章 "兴"与"象征"辨析 (2)

第二、从艺术功能方面来说,兴有烘托渲染,突出中心的功能;象征有比附联想,营造神秘的功能。虽然兴在起兴与"所咏之词"的关系是相对松散模糊的,通常是以描写某种景物或事物造成一定的环境气氛或背景烘托。如《周南?关雎》、《曹风·蜉蝣》、《唐风·葛生》等。但是有些与中心结合紧密,具有时间、地点方面具体统一的特征,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情景交融,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以《周南·桃夭》为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这首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前面两句是描写桃花怒放的样子,每一章以"桃之夭夭"开头有烘托渲染,营造女子出嫁时的热闹气氛,突出女子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又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首诗用热烈喧闹的场面来反衬人物难以排遣的悲怆沉闷的心境。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可谓是"神来之笔",在结尾处用兴将整首诗感情、气氛、情调融进无限的"边愁",总是让人感觉有无穷的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西方的象征本身在其表现的意蕴之间有比附联想的关系,有超验的属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神秘性。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凡是作为象征的形象......一方面见出它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个别事物的更深广的普遍意义" 。特别是西方象征主义运动兴起之后,象征主义诗学的超验属性使象征直接与另一个世界的观念对应起来,其神秘性突出。"象征在本质上是诗人对形而上的神秘世界的感知与暗示。" 叶芝的某些象征主义诗歌就是带有如此的神秘性;如《基督重临》第一节:

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呀旋转,

猎鹰再也听不到主人的呼唤,

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

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

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

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

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

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

整首诗是用奇异的形象来象征信仰的失落来表现基督教的救赎思想。在诗中,"旋体"是历史的象征,随着历史的发展(旋转),人类(猎鹰)再听不到基督(主人)的呼唤。"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粗野狂暴的反文明出现了,恶压倒了善,世界末日来临了,而得救的日子也临近了。同时整首诗引入的基督教的思想增加了诗歌的超验性和神秘性。

第三、从创作手法实质上考察,兴手法和象征手法在实质上也是天壤之别的。如前所述,兴手法在本质上是基于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泛拟人手法。所以,兴手法和象征手法的区别即是泛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的差别。拟人是给事物以人的某种或某些特征,使其人格化;简单地说就是让事物代替人。中国古代诗歌也有运用拟人手法。例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只有宽泛的类似性,所以它一般是用具体的东西表现抽象的东西(观念),没有将事物人格化。例如西方诗歌中的智慧、信仰、道义、爱情。总之,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都表示类似性关联,只是各自的类似性关联不同。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兴这种拟人手法是独特的,不是通常的拟人手法,而是普遍化、隐蔽化、客观化的泛拟人手法。从文化根源看,则是所以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观念使之然。古代诗人不像西方诗人那样主观地、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思,而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现特定的情思。换而言之,即只是表现能被客观物象引发的情思。在古代道德文化的意义上,这些客观物象本身就具有道德意义,能够自然显露出来。这就表现为独特的"感物起兴"的手法。因此,古代诗歌在表现道德思想情感时,不像西方那样借助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而是借助直观物象的感悟思维方式。这是兴与象征在创作手法本质上的根本区别。

文化差异性探源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可替代的灵魂,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文学和艺术的土壤。所以,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是由相应的文化性质决定的。

我们试从文化性质的差异性角度来对兴与象征进行辨析。西方文化的特性是科学性,注重的是主客二分,强调情感的自我性,因此其诗歌创作手法主要是比喻(隐喻)和象征。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性是道德性,注重"天人合德"、"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强调以物起情,随物婉转,由此决定了兴手法是基于中国泛道德文化的"感物起兴"的手法,即内在潜伏的情感,偶然被某种事物触发--好像这种事物也有了人的感情--于是只要把这种事物呈现出来也就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就是兴。

我们知道兴是由《周易》的象征演变而来,那为什么有这种转变呢?主要是兴经历了由宗教神性文化到道德文化的转型。首先,《周易》的"象征"是神权文化占卜的"象征",当时殷商时期的文化是宗教性的。《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可知"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 所以"兴"带有早期《周易》中的"象征"性质,保留了一定的原始朴素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其次,周代之后,文化性质逐渐发展为"天人合一"性质的道德文化。晚清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这种文化转型,就其社会、政治层面看,是将神权政治制度转变为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礼乐制度;就其思想层面看,则是将商代主要具有神性的"帝"或"上帝"这种宗教文化的本体观念,转变为主要具有道德性的"天"、"天道"这种道德文化的本体观念。在这种文化之下,人与自然万物都被泛道德化,具有了道德性。

这两种文化差异性也决定了"兴"与"象征"在诗歌创作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的是整体思维。"与古希腊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是建立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之上的......所谓整体的思维方式,应该理解为,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而理解和规定对象的一种思维原则。" 中国古人常常思考的整体性的问题是"天"和"人",并将之具体化为"天道"和"人道",但是,从来不逻辑地探讨"天"的形成和"人"的本质。在古人的意识中,"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这也就是后世儒道两家所说的"天人合一"。这种整体思维与古代诗歌的思维是一致的。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整体思维的形成实际上是根据某些自然现象建构起来的。诗人写诗时通过"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观物取象方式来建构诗歌的境界。

先来看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呈现的天门山附近的一段长江景色:

天门中断楚江开(高),

碧水东流至此回(低)。

两岸青山相对出(近),

孤帆一片日边来(远)。

这四句写景部分是根据古代诗歌远近高低的整体思维来观物取象的,首句极写长江的威力,仿佛是冲开天门山口滚滚而来,有仰观长江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二句是俯察东流的长江在天门山附近转向北流的状况;三句是写近处两岸青山遥相对峙之状;四句是远眺一只孤帆从"日边"渐驶过来;诗人从高、低、远、近各视点来描绘天门山附近壮丽的长江景色。

再来看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游溪》: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高)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低)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近)

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远)

这首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整体思维方式的很好体现。诗人从多个视角选取意象来表情达意,首联"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概括出天高水低的溪景轮廓,前句强调的是野鹤的鸣声,呈现的是烟雾迷漫的溪水,是由近处向平远方摄取的镜头,后句写楚天晴空万里之色,视点在低处,是仰观的镜头。颔联"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点出诗题的另一半-"游"。是从高处向溪面俯瞰,先呈现舟在溪中荡漾,继而展示人在舟上垂钓。颈联"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是逼近特写镜头,先见落花飘在泛舟者的衣服上,又见溪流在轻风中水波澹澹。尾联"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则是将镜头沿着溪流投向水平的远方,只见源远流长,溪水没入一片青葱。全诗展露的,不是从固定的位置,而是从俯仰远近的角度来描绘溪景的全貌。诸如此类的诗还有王维的《过香积寺》、杜甫的《秋兴八首》(第一首)、《登高》和《枫桥夜泊》等,它们都是这种远近高低地观物取象、描写景物。

为什么中国古代诗歌只须选取高低远近的物象以并置的方式就能够达到抒情寓意的效果呢?首先,如前所述,这是因为古代道德文化是一种泛道德和泛拟人的文化,诗人实际上把物象当作具有思想情感--那是体现"道"的思想情感;在这种文化意识中,自然万物都被道德化了,因而也被拟人化了,于是诗人的创造就可以用"感物起兴"的方式让物象(兴象)自然呈现,从而能够创造出"天人合一"和"物我同一"的独特境界来。其次,现代学者叶维廉说:"即物即意即真,所以很多的中国诗是不依赖隐喻不借重象征而求物象原样兴现的" 。这句话非常准确地总结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方式。中国古代诗歌强调的是直观感物的思维,其中的意象都是直观性的,并不像西方诗歌创作那样运用类似联想的思维方式。

而西方科学文化强调的是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指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比较、综合其内在联系,最后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而获取其本质、规律。这种抽象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必然渗透进西方诗歌的思维之中;因此它对西方诗歌的审美意象和创作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之呈现出与其他文化诗歌不同的特色。西方诗歌往往聚焦于个别意象,并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往往是以一个突出的意象为中心。因而象征正好也是运用分析思维的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象征即是用一个具体的东西去表现一个抽象的东西(观念),有较强的观念性,重在对语言的超日常意义的运用。如美国诗人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这首诗以高度浓缩的意象象征丰富的情绪,给人以深刻、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花瓣"意象本身没有蕴含相关意义,可以说是为意象而意象。当然,像这种独特意象的诗歌还有里尔克的咏物诗《豹》,瓦雷里的咏物诗《石榴》等。这些诗都是运用象征的经典作品。

总的说来,东西方文化性质的差异性是造成古代诗歌的兴和西方诗歌的象征貌合神离的根本原因。

(指导教师:陈本益 教授)

同类推荐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读出了新鲜的内容。独辟蹊径,作为著名的小说家,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进行深刻的剖析,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彼此欢愉,只是时空不对,谁心里没点乱七八糟的爱呢?也许你爱上过这样一个人,千回百转,无法泅渡;当然,到最后才发现爱上的只是心目中的幻想;也许她爱过那样一个人,也会有幸运的,不偏不倚,眼眸对接,青春的日子,烟花烂漫。不管怎样,那些曾经的青春和爱恋,默默关注,都随着时光愈走愈远,只是记忆是个奇怪的机器,偷偷喜欢,走过就会被铭刻,被祭奠
热门推荐
  • 阴阳代理人

    阴阳代理人

    我叫端木森,没有十岁之前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在孤儿院里长大的我,身边的朋友总是一个接着一个死去。某天深夜,我看到了朋友的死因,惊吓过度的我本以为自己肯定没命,却遇到了改变我一生命运的大叔。
  • 庶女36计

    庶女36计

    这是一篇妻谋夫随的夫唱妇随篇。她是从异世炮灰而来的军事天才,他是闻名天下的战神;初次交锋,她‘懦弱可欺’,他心生疑云。再次交锋,她锋芒初露,他却忽失心神。一次战役的合作,却慌了两人的心。一次失踪,换来三年的别离。她容光焕发,妖媚甚浓;他却面具加身,发丝如雪。硝烟四起,滚滚狼烟,战争一触即发。她为军师,他为将。敌军来袭:岑祀(栩国君主)——焰儿,朝堂之上岂是女子来的地方岑焰——儿臣认为并不冲突夜倾歌——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她的巧言善辩,被封‘栩国女军师’。三年后遇:岑焰——倾儿,你回来就好夜倾歌——恩,打算什么时候恢复我的位置岑焰——你…夜倾歌——多说无意战场浮云:岑焰——战场上变幻莫测,你一个女子去了不好夜倾歌——我为夫唱妇随,哪不行了,再不行,我便女扮男装岑焰——相夫教子,在家教子就行夜倾歌——…结局一对一,不管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总之两两相随。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 一笑傾城

    一笑傾城

    荆紫荨,七绝谷里最泼辣,最刁蛮,最腹黑,最狡诈,最邪恶的女子。据说此女天生异相,糊里糊涂,煞气十足,但凡娶她的男子,在成婚的前一天莫名死去或者受不了她的半疯而无故失踪。能撑到成亲这天的楚子毅,却在当天逃婚了……以上全属谣言,不可信,其实她很善良娴雅的。不过是寻夫途中调戏了一女子,被人追杀,碰上美男沫浴而已。不过是想威风一下,冒充和亲公主,当了冒牌王妃而已。不过想谋点钱财,开个赌场,报废了冒牌夫君的嚣张宠妾而已。不过肚子饿想烤只地瓜,一把火烧了王府而已。不过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黑色毛驴,当众踢了皇帝的脑袋而已。其实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人之常情的,所谓子曾经曰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祁钰齐国三王,冷酷,冷漠,冷血,冷情。这个不识天高地厚的女子是他要娶的合亲公主?闯入他的浴池,偷了他的侧妃,用他王府的房契换了一家赌场。关她禁闭,竟然烧了的半个王府。战场之上冒充他的手谕,锦囊妙计是春宫图五百本,结果敌国内部混乱,不战而降。还堂而皇之地大呼,赵公主与东齐三国生肖相冲,猪的配属狗的,不就是猪狗不如吗?荆少棠江湖第一风流公子。所谓公子笑一笑,贞洁烈妇也要叫三叫,公子一招手,嫦娥拼死跟着走!对她宠,对她爱,对她伤,他挣扎,彷徨。如果用整个天下换一个她,他,毫不犹豫!(要变态,就变态到人神共愤。要宠,就宠到骨头里。要痛,就到痛彻心扉里。越宠越销魂,越痛越销魂。某风打造独一无二的变态宠文。)话说这文的图文日志在风的圈子日志里地址如下:http://m.pgsk.com/1064395/club找了半天适合公子的人物,后来发现真的难啊。不如大家就想像一下吧。好友链接:夜初《错惹狂帝》张小鹿《狂魔宠女》
  • 重生为农

    重生为农

    在大陆演艺圈中,只能算是二线明星的秦思蓝重生了,她很幸运的拥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作为新一代的重生人士,她该如何去书写自己的第二次人生呢?继续当明星?忍受不了演艺圈中肮脏的潜规则。寻找完美的爱情?前世自己受够了男人的丑恶嘴脸,不太相信还有什么完美。叱咤商场,呼风唤雨?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好吧,好吧……既然如此,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平凡的农民吧。呃……貌似她做农民也是做的和别人与众不同呢……————新书《家和农事兴》已上传,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
  • 重生恶夫狠妻:窈窕毒女

    重生恶夫狠妻:窈窕毒女

    前世仁孝端淑,却被庶姐抢走未婚夫,被庶妹陷害名声尽毁,被庶母灌下毒酒!再次重生她狠下心肠,斗生父,掐继母,灭姨娘,脚踢姐妹,步步为营六亲不认,杀的魁魅魍魉片甲不留,誓将还她一个公道。不爱花样美男子,就爱邪恶坏男人哟!
  • 举世独尊

    举世独尊

    混沌大帝死去之时盘古从他的身体里爬出来,从此盘古肩负起了开天辟地的任务,然而开天辟地何等容易,传说,因此,他边开天边停下来喘气,然而这些神秘的气息在盘古不经意的时候悄悄的凝聚……他是拯救世界的空间之主,盘古的气息凝聚成的第四空间竟能为他所用?慕容林一朝翻身,势要翻覆个天地,把所有让他不爽的人通通踩在脚下!
  • 每天一堂方法课

    每天一堂方法课

    绞尽脑汁找借口,不如千方百计找方法,只为卓越找方法,不为平庸找借口。解决问题的利器,提升业绩的关键。从全新的角度,将方法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分解开来,通过“每天一课”的形式向读者详细解说,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方法的价值与意义,学会培养正确的工作方法,使自己在公司里脱颖而出。
  • 陌上花开为君归

    陌上花开为君归

    她爱他成痴,为了他负尽天下。却被他亲手封入冰棺,抛入大海之中。海上归来,她已换了个人。受欺负?没关系,一蛊在手,仇人脸肿。没人喜欢?没关系,反正她天生无情。为何各位绝色男主男配们都对她一见倾心,纠缠不放?场景一:“你凭什么跟我讲条件?”某女色厉内荏。巫九紫勾起一抹慵懒的笑意,一挥手,大批蛊虫瞬间出现……,“现在有条件了吗?”场景二:“宝贝,你又欠我一个人情。你要怎么还呢?”紫衣尊主笑的恣意风流。巫九紫四平八稳的回眸一笑:“那就欠着吧。”场景三:“你这么大咧咧地盯着一个女孩子的身体瞧,不觉得臊得慌么?!”巫九紫跳脚。“反正光着的不是我。”白衣祭司清雅幽寒的声音就这样流入。
  • 猎人特战队

    猎人特战队

    小兴安岭茂密的植被之下,四个身穿迷彩的战士一字排开。一个穿着同样迷彩、身材高大的家伙正在讲话:“欢迎各位来到猎人特战队新兵训练基地,我是你们的新兵教官猎豹,猎人代号747。当我还是猎人新兵的时候觉得这里是地狱,但现在我觉得不够准确。于弱者来说这里是地狱,但于强者来说这里是天堂——强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