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28

第28章 论新诗节奏的审美原理 (2)

其实与其称这种现象为"共鸣",不如称之为"共振"来得更为恰当。物理学上的共振是指一种物体的振动引起了与之频率相似的另一物体的振动,而在艺术欣赏时产生的节奏的共振是指艺术作品中隐含的节奏引起了与之频率相似的情感节奏。通过节奏的"共振"所激起的情感,只能是艺术节奏的节奏形式与人的情感的节奏形式的呼应,并非由具体的内容或概念引起的那种"共鸣"。"共鸣"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与人的情感内容相通,"共振"则是艺术形式与情感形式相映,所以"共振"是艺术形式能够产生美感的内在心理机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文艺理论家会将形式审美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如乔治?卢卡契在《审美特性》中说到的那样:"情感的强调,情感的唤起和激发,是由于节奏中为人所肯定的、激起和提高他的自我意识的次序原理所产生的" 。因而对于审美对象来说,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它是否拥有构成审美条件的某种物质因素,还在于这些因素是怎样被组织起来整合于对象之中的。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组合规律,就是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 。

节奏正是通过与情感"共振"的原理,成为了各种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的"组织规律",可以说,节奏充当着艺术与情感连通的枢机。正如苏珊?朗格所说: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恐怕不是单纯的喜悦与悲哀,而是与二者或其中一者在深刻程度上,在生命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强度、简洁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一种感觉的样式或逻辑形式 。

苏珊?朗格还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并认为这种形式的相似或逻辑结构的一致,对于符号及其所意味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来说,是首先不可缺少的。符号与其象征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这里所提到的"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正是符号与其象征物之间的共同的节奏形式。所以,将苏珊?朗格对艺术的定义稍作修改,把艺术看作是具有艺术节奏的符号形式系统的创造似乎更为恰当。因为绝大多数的艺术作品,都不仅是由单独的一个"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构成的,而往往是由多个"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够成的一个有机的符号系统。

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对立统一而构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这样才能体现出符号之间的节奏形式来,才能与象征物之间取得"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那种孤立地、静止地看待艺术作品,无疑会极大地削弱作品的艺术效果。正如黑格尔所说:"在音乐里,孤立的单音是无意义的,只有在它和其他的声音发生关系时才在对立、协调、转变和融合之中产生效果,绘画中的颜色也是如此......只有各种颜色的配合才产生闪烁灿烂的效果" 。而在诗歌当中,也常常是通过结构或组合方式多种多样的意象来表达情思。诗化的意象不仅与诗化语言的修辞手段,如比喻、象征、比拟、对比等等相关,意象与意象之间也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如回旋、反复、呼应、并列、递进等等,进而构成了它的意象组合的结构规律,也即意象组合的节奏形式,通过意象组合的节奏形式与情感的节奏形式的共振而非具体内容的直接描述,才更易于表达那些莫可名状的极具诗意的情思。

在各艺术门类中,诗歌节奏与情感的共振最为复杂,所产生的争论也最多。音乐是纯粹声音的节奏,绘画是纯粹的颜色及其造型的节奏,诗歌却同时即有音乐的节奏又有绘画的节奏,既有形式的节奏,又有内容的节奏,即有外节奏,又有内节奏。诗歌的节奏如此纷繁复杂,究竟是哪一种节奏在与情感的共振中起主导的作用,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分辨清楚的。当郭沫若认为"诗应该是纯粹的内在律。表示它的工具用外在律也可,便不用外在律,也正是裸体的美人" 。闻一多却提出"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新诗格律主张,意图矫正白话诗"自然音节"的种种流弊。自新诗诞生的一个世纪以来,这种自由与格律、内节奏与外节奏的论争一直都没有消停过,也一直都没有解决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诗歌节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理顺,为此,有必要对节奏的共振原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郭沫若在《论节奏》一文中曾谈到:"节奏的成分我们假如再详细去分析时,我们可以知道凡为构成节奏总离不了两个很重要的关系。这是什么呢?一个是时间的关系,一个是力的关系" 。类似的分析,也出现在音乐节奏的研究中。申克、哈尔姆和库尔特等现代音乐学界领导人物的研究工作,也是在他们的能量说、动力学(Dynamik)的音乐美学观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阐明音乐作品的纯音乐的内在次序方面 。 Dynamik这个词,一般是指"力学"、"动力学",但在音乐上则称作强弱法,即由演奏家运用强、弱、渐强、渐弱等的不同层次的细微变化,赋予音乐以有机的表情的一种方法。这与郭沫若提出的"力的关系"十分相似。

而在卡尔西萧所著的《音乐美学》中,将节奏共振过程中的"心物交感"描述得更为透彻:节奏感与人的全体机能有关系,它要有五种的能力。前两种就是音长的感觉和强度的感觉,这也就是声音的两种属性,而构成结构感的媒体。第三与第四是听觉的心像与运动神经的意象,那就是将听觉经验和运动神经的态度活泼地再现的能力。第五种是运动神经的节奏冲动,那是一种本能的冲动,无意识的官能动作。以上五项可说是节奏感的基础。其他一般的要素,如感情型和气质、逻辑性的观测、或创造的想像等,都密切地与节奏交织在一起,但是我们可发觉这些要素比上述五项基本力量较为次要 。卡尔西萧在这里列举了五种能力,把"音长的感觉和强度的感觉"看作是最重要的两种,并认为它们是"构成结构感的媒体",其实"音长的感觉"正是"时间的关系",而"强度的感觉"正是"力的关系"。

以上的研究都是从诗或音乐等具体的艺术来分析节奏的,如果跳出具体的艺术形式的局限,再结合节奏的基本概念,就会发觉,"音长的感觉"或者说"时间的关系"都是表示节奏变化的次序,而"强度的感觉"或者说"力的关系"都是表示节奏变化的强度,这正是影响任何节奏感或者节奏共振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认识到了这两点,再去打量新诗节奏的时候,就容易把握了。可以说,诗是"运用力的节奏、时的节奏来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中断、持续,表现感情的强度与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是没有重音的语言。譬如英语的轻重音非常明显,所以英语诗能够利用轻重音来形成诗歌的节奏,它的语音的轻重即是诗歌节奏中的"力的关系"。汉语讲求的是声调的高低而非发音的轻重,所以汉语诗歌中,语调的高低成为了汉语诗歌节奏中的"力的关系"。

为了更加清晰、形象地理解新诗节奏,避免纯粹的理论说教,则需要以具体的诗歌为例进行说明。李金发作为"中国象征派第一人",其诗以晦涩难懂而著称。朱自清就评价道,李金发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的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也许李金发多数的诗正如朱自清所言,但《有感》一诗却是章法谨严,情蕴相得益彰。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载饮载歌,

裂喉的音

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初读此诗,人们很容易就会被其新奇的意象所吸引,但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情蕴,则非得从内在的节奏入手不可。因为从整首诗来看,实际上比较严格地遵守了传统诗歌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第一、二节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第三节为感悟之后的放纵,第四节为放纵之后的反思,第五、六节看似是对第一、二节的重复,实则是自己在反思之后对最开始的生命感悟的怀疑和困惑。这种形式上的重复,带来的不是回环复沓的音乐美,而是体现了对生命思考的彷徨、求不得答案的矛盾和痛苦。带着这种内在节奏的思路去欣赏这首原本晦涩的诗,其内在意蕴就一目了然了。还有就是,在李金发众多的诗歌当中,这首诗章法谨严,可以说与《有感》这一题目意欲表达的理性思索不无关系。

此外,在新诗当中,不同的押韵的方式,也会对节奏产生较大影响。正如龙榆生所说:"韵位的疏密,与所表达的情感的起伏变化、轻重缓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大抵隔句押韵,韵位排得均匀的,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比较舒缓,宜于雍容愉乐场面的描写;句句押韵或不断转韵的,它所表达的情感比较急促,宜于紧张迫切场面的描写" 。

可见,新诗就算没有了格律,同样可以有节奏感和节奏美的。在自由诗冲破格律的束缚之后,现当代诗坛所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建立诗歌新的节奏体系,并以此来表情达意。但之前的节奏论一直被诗歌的声韵等外在形式所迷惑,郭沫若的"内节奏"理论又太过朦胧空泛,没有切实可行的依据。在新诗的发展历程上,象征主义作为现代派的先驱,曾起来纠正浪漫主义的偏颇,反对浪漫主义把诗歌作为"感情的喷射器",认为感情不能直接表达,而应通过人的外部感觉、知觉(严格说是变异的感觉和知觉)加以表达。于是有了"象闻到花的香气那样闻到思想"之类的名句。但时至今日,西方现代派诗歌,在许多人看来仍然是个怪胎。那光怪陆离的形象,那乖张晦涩的意蕴,那"不讲理"和非理性的异想,那神秘莫测的追求,都只能败坏纯正的诗的意趣,导致诗与群众结合的传统的被亵渎 。这其实源于象征派诗人往往只注重新奇的意象的创造,这些意象之间也许有内在的联系,但是往往缺乏能够让读者感知的艺术节奏的链接,从而失去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振的基础,理解这样的诗歌往往也就让人不知从何处入手。

应当如何建立意象之间的艺术节奏联系呢?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道出了诗歌与绘画是相通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想要用诗歌的意象来形成诗歌的节奏,其实可以借鉴绘画当中用以形成节奏的某些方式。我们常说,绘画表现了"冻结的时间",但我们却在"开放的空间"中通感它们的律动,它的线条笔触的宽窄粗细,变化的顿挫徐疾;它的色彩调节的浓淡厚薄,色调的冷暖明暗;它的构图布局的虚实疏密,层次的均衡匀称;它的质地结构的总体效果,以及所塑造对象间的呼应对比......总之,无论是在平面空间或立体空间,这些形式无不为内容情感的表达而体现出一定的节奏,产生出一种空间的造型韵律 。

绘画的通篇节奏效果通过主次、疏密、动静、承接、排列、呼应、开合、让揖、黑白聚散、虚实断续、前依后仰、左顾右盼、向背间隔、单纯繁复、平和奇突等多种对立统一的因素实现的 。这些对于诗歌的意象节奏颇有可供借鉴之处。席勒认为,节奏的审美作用有三种:"第一,节奏的职能是使相互结合的内容上异质的东西同质化。第二,节奏的意义在于选择重要的东西而排除次要的细节。第三,节奏能为整个具体作品创造一个统一的审美氛围" 。在对绘画经验进行借鉴的时候,基于节奏的这三种审美作用,始终注意把握诗中节奏变化的次序和节奏变化的强度这两个重要因素,就能赋予意象以艺术的节奏,对那些相异不似、断续的部分加以同化,就会发现,在诗歌当中不仅可以"象闻到花的香气那样闻到思想",还可以像看到花的色彩那样引起情思。

(指导教师:吕进 教授)

同类推荐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我的26岁女房客

    我的26岁女房客

    一个三无男人与美丽女房客的纯爱故事。爱情到底是什么,又产生何处呢?
  • 天堂别墅区

    天堂别墅区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1分钟现场成交法:金牌店员是这样炼成的

    1分钟现场成交法:金牌店员是这样炼成的

    这是一部店员必备的现场成交实用宝典。本书以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现场成交场景为线索,以现场成交策略为核心,打磨出一篇篇简单、有效、做得到的现场成交篇章。这些成交策略都是经过门店实战运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对极需提升自身能力但又异常忙碌的店员来说,只需花上一分钟,就能轻松掌握门店销售秘诀,给店铺的业绩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红楼之重生缘

    红楼之重生缘

    思黛玉其人,容色倾城,文采斐然,寄人篱下,泪尽而逝,每每念及,百折千回仍不能平。执一支素笔,异想天开,天马行空,重生女子,抛却过往,云淡风轻,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不一样的妹妹,不一样的红楼,希望亲们多多支持。【穿越卷】万里江山,风云变幻如棋局;粉黛佳人,命运多蹇总堪怜。现代女孩张晓晓,一朝穿越成为红楼里的黛玉,谁是她穿越之因?谁是谁放不下的执念?谁为谁倾覆了江山?【架空卷】是谁说江山如画,只是水中花?是谁相思成病,只因恋慕佳人眉间一点朱砂?是谁在繁华深处两两凝望,谱那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佳话?架空历史,戏说红楼,重生的黛玉,容颜依旧,心却旷远,且看她如何走出贾府,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
  • 逆天传奇

    逆天传奇

    东方,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大陆,隐藏着无数神秘的修真者,尤其是中原地带山灵水秀,地域辽阔,为各大门派必争之地。自修真门派出现以后,更涌现了无数的派系,以道家为主,魔释儒紧跟其后。数万年以来,仅有几人可冲破自身束缚,达到羽化登仙之境,但有一少年,虽资质平凡,遇事不顺,却获无数奇遇,悟得天地玄妙,拥有无上法力,为东方大陆广为流传。
  • 网游之风萧萧兮

    网游之风萧萧兮

    温润男主+黑客女主腹黑男配+直率女配PS:另有无数搞笑酱油党和N个炮灰=V=这是一篇黑客们在游戏世界满天飞、斗智斗勇的网游文。女主风萧萧是高级黑客,潜入游戏中欲盗取机密文件,不想原来这竟是早已设好的局。游戏内与游戏外,或许并非是两个世界。
  •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总经理:你就是企业形象代言人

    总经理:你就是企业形象代言人

    作为总经理,应有一个核心思维——点灯心态。即分享一盏智慧的明灯;多点灯,不挖坑;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解万年愚。作为总经理,应有一种水性思维。即低洼意识——低姿态、高境界;为而不争——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作为总经理,应经常看到:探求自己的方向;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总经理你就是企业形象代言人》讲述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水,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
  • 邪王强宠呆萌妻:腹黑逸王妃

    邪王强宠呆萌妻:腹黑逸王妃

    新文《独家专宠:陆少99次追妻》《隐婚甜妻:厉少,强势宠》都是宠文哦!丞相府二小姐,爹爹不疼,娘亲不爱、嫡姐庶妹发泄的对象。太子厌恶,未嫁先休。最后撞死在墙上。在睁眼,她已不是懦弱的二小姐。是来自千年以后的金牌杀手,欺我者,揍得他娘都不认识!太子退婚,没事,老娘不稀罕种马。谁爱要谁拿去。却遇见腹黑的他,他宠她、爱她!“娘子说的全是对的,就算错的也是我的错”。“娘子,就算你把天捅破,也有我在你身后帮你撑着。娘子、许你一生世一双人可好?”某妖孽笑着问到。她说:“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正文已完结,放心观看)宠文不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