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23

第23章 当代汉语诗坛二元格局中的诗体重建 (1)

王 端 诚

数千年中华古国的诗歌生态环境,运行到当代,毋庸置疑已呈现出两种诗体并存的二元化格局。

上世纪初,随汉语书面叙述方式的转型,产生了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载体的新体诗。新体诗(以下简称新诗)经过一百年的艰难发展,固然也出现了一些足以传世的惜乎太少的珍品,却又终因传统文化渊源的断绝而在世纪末陷入困境。其间,严重失误的教训较之小有成就的经验,后者不如前者远甚。诗与文界限的泯灭,韵与美因素的丢失,更兼之高雅与粗俗身份的易位,无怪乎诗已不诗,读者不齿了。

然而,人间别有诗坛在。那看似早该退出历史舞台的以文言为载体的旧体诗词,近百年来虽然处于"在野"的不利地位却始终坚持运作,民国时期其作者不绝如缕,尤以抗战中为甚。尽管柳亚子在40年代中期曾预言"五十年后将无人再做旧诗"( 《柳无忌〈抛砖集〉序》),但是,1949年后,诗词公开的吟咏虽一度偃旗息鼓却仍以私下传抄的方式在"地下"流行,80、90年代(恰好近"五十年后")终于破解上述"柳氏魔咒"而风靡神州。诗词这种传统艺术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一时间作者蜂起,作品纷陈,好一派兴旺发达!可此时的诗词复兴,早已今非昔比,除堪称佳作的惜乎太少的篇什之外,大多或因传统文化基因的先天不足而媚俗随潮,平庸浅薄;或因思维方式的落伍停滞而食古不化,生涩违时,加之以文言叙述方式对当代生活的局限,古典美的淡化,不仅是唐宋风光难再,就是较之有明有清乃至民国,也显然自愧弗如!

上述二端,就是当代汉语诗坛的令人扼腕的现状。

二元格局中的旧体诗词,意境审美的缺失和淡忘应是它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加以克服,至于诗体形式,它是有所归依的,本文就不再多议;而在新诗领域的问题除内容(本文暂不涉及)外主要就在形式上,即表现为对格律规范的背离和丢弃,这正是本文论述的主题。诗之所以为诗,与散文相区别的形体特征,就在于格律的有无。格律,旧体至今犹有,故作品再差,称作"歪诗"它还是"诗";而新诗无此,故即使号为"佳作"者也只不过是美文而已。

百年乃至而今,新诗的诗体重建,曷可忽视乎?

从古典诗歌发展进程看格律规范之重要

所谓诗体,是指诗的外在表现形式。诗的内在涵义在于它高雅的主旨精神及其审美情趣,这种内涵是要通过有别于其它艺术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这种语言艺术独具的形式特征就在于它的音乐性。从"康衢击壤,肇开声诗"(沈德潜:《古诗源》自序)开始,诗就同与生俱来的这个特征不可分割了。固然,诗最早是为歌唱而生的,国风、乐府莫不如此。魏、六朝以降,诗与歌唱逐渐分离,然又与吟唱紧密结缘,音乐性并未因此丧失反而以似"歌"非"歌"的"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当是它与散文文体的最大分野。《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所谓"言"以及极度感慨之"嗟叹",皆是散文的语言,而"咏歌"就是诗的语言了。

由此可见,音乐性之于诗,是关乎其安身立命的头等大事。

除了音乐性,诗还有它与散文相区别的形体特征,如句式长短的规定,篇幅广狭的限制,句式结构的成型,而在古典诗歌那里,这些都要服务于歌唱或吟唱,是不能自外于音乐性这个中心的。

为了保证诗的音乐性,这就需要曲谱(对歌唱而言)和格律(对吟唱而言)了。《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看来,"诗"是通过"歌永(咏)言"的方式来"言志"的。而要高标准的做到这点,就必须"声依永(韵),律和声",就必须借重或严或宽的格律规范。鉴于诗乃是文学的一种样式,由民间乐歌发展到文人词作,早已是以吟唱或吟诵为主,故格律就是为诗的音乐性而设置的规范和保障。格者,言其形体特征;律者,指其音韵节奏也。后者确保其音乐性,而前者亦为后者所制约,二者结合共同为诗的主旨精神与审美效果服务,是完成诗歌大厦的不可或缺的栋梁。

众所周知,严格的载诸明文的格律规范,是在南朝发现四声后经过逐渐酝酿而后于唐初确立。它通过同韵相押突出音顿的和谐,通过平仄交错显现音调的扬抑,通过对仗排比张扬音色的呼应。于是乎由上述三个因素组合的格律规范便大行其道,自"沈宋章篇发咏清"开始,不仅奠定了唐诗繁荣的基础,历经千年而且至今犹活跃于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至于被称为长短句的"词"(当然也属于广义的"诗"),本就有谱用于歌唱,不过后世文人词逐渐转化为专供吟诵,于是那歌谱也就成为了格律,有宋以来,亦同样盛行于后世与今世。

格律之功,不亦伟乎?

当然,这种严格的格律主要规范的是"律诗"及其"截句"(即绝句),当然还有词;那么,与律诗同时并存的古风呢?细审之,古风也是有其格律的,只是不如律绝严格罢了:七古句数不限,不究平仄,以七言为主,间有杂言,可以换韵,平仄韵交替;五古也句数不限不究平仄,但全用五言,不容杂言,大多一韵到底。这些较为宽松的规定难道就不算是一种格律吗?

由此上溯,有诗皆然。汉魏乐府,五言而有韵;楚骚大多六言(常间感叹词"兮"),更有韵律乃至民间固定的谱式如《九歌》者然;至于《三百篇》,大多四言亦有韵。再探其源,那首著名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ru)。"不也是二言协韵,有格有律的吗?

至于句式的构成,四言的"2-2"两个音顿、五言的"2-2-1"三个音顿和七言的"2-2-3"三个音顿一直形成了千秋不易的定势。

总之,综观吾华诗史,无律不成诗,何曾一日有离格叛律的"自由诗"出现呢?

从现代新诗发展进程看格律新创之必要

历史长河流到20世纪,告别单纯农业经济的现代社会形态开始展现它的风姿。整个意识形态也在经历急剧变化,作为人际交流重要工具的书面语言也非改革不可了。于是,从10年代新文化运动开始,白话文逐步全面取代了文言文(文言文至今犹存,但已退居到非常非常次要的边缘地带了,可略而不论)。白话为文,文从字顺,了无阻碍,可不料白话为诗却遭遇到了尴尬。究其因,应在于格律。

原来世代相承的那些诗词格律是专为以单音词为主的文言文量身定制的,平仄对仗、音韵节奏及其以五七言为主的句式,一遇到以双音(或多音)词为主的现代语言就全然不灵了。于是,有胡适之氏出,写出摆脱文言格律的诸如《鸽子》之类的作品,打破了五七言句式,也保留了韵脚,但文言气息仍浓;之后又有《应该》一篇,此作情词兼胜,语句全新,但读后感觉与散文没有两样。斯时国人眼界大开,早已与彼得拉克、弥尔顿、歌德、拜论与雪莱等混得很熟,这些异民族诗人的原本有格有律的作品,一经翻译成汉语,也一律成了前述《应该》一样的散文了。诗不可译,难在格律,吾人一读外诗的汉译,误认为诗应与文无别,故"做诗如做文"之议遂起,开了废音韵节奏废句法体式的先河。至此,格律亡而诗随亡,埋下了非诗化散文化的祸根。

可怜的新诗!赖以安身立命的音乐性及其附属的体式被抛弃,旧格律的外衣既不合身也不入时,只剩下一件名曰"自由"的皇帝的新衣。20年代,闻一多等新月诸子出,开始要为新诗量体裁衣了。 闻氏发表了《诗的格律》,提出"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三美主张。与此同时,陆志韦、徐志摩、朱湘及卞之琳等人亦在创作实践中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索。遗憾的是,这件新衣也只是在新诗的身上比划了几下,始终未曾缝制完成。

但可敬的闻先生还是满怀期待:"我断言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的时期。"

这个"不久"的"新的建设的时期,"我们一等就是近一个世纪(其间虽有何其芳等人的主张和邹绛等人的实践,但或昙花一现,或和者寥寥)。在这漫长"等待"过程的后期,汉语诗坛几成混乱无序之状。世纪末出现的严重非诗化倾向,早使诗歌成了分行的散文,这是不争的事实。更有甚者,通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文字,连散文也未曾通顺,哪里还敢去侈谈什么诗的艺术魅力呢?至于诸如"梨花体"、"羊羔体"、"废话体"之类,等而下之,就无庸再议了。人们错误地认为:"只有摆脱了一切格律的束缚,语言运用的技巧才能达到极妙的境界。

同类推荐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涉及面广,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系作者最新文字结集,作者的注意力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正在消逝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无限眷念。
  • 川藏

    川藏

    《川藏》作者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写这篇东西,就在寺院的客房中间。四周静寂无声。抬眼就可以看见大殿的屋脊上站着永不疲倦的铜鹿,它们站在那里守护法轮。在我和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之间,是一片开满黄色小花的草地。
热门推荐
  • 修二代的美好生活

    修二代的美好生活

    听说修二代的日子快活无比,不缺灵石不缺丹,不愁法宝不愁吃。 可是……这是真的么?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丑妃也嚣张

    丑妃也嚣张

    风王妃柳如心洞房花烛夜被夫君嫌弃从此被传为丑女因为小妾设计让夫君当众羞辱穿越而来的现代女柳如心一改之前柔弱作风先教训恶奴,再主动求休妻弃妃的生活嚣张无比池歌城,不得宠皇子,外表谦和,内心腹黑池歌城:“她是一只美丽狡猾的狐狸,我是一个善于捕猎的猎手,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猎人的手心。柳如心,你是属于我的。”池瑾枫,嘉妃之子,毓秀风雅池瑾枫:“柳如心,为了那个人我以为自己可以放弃任何东西,可是,你却让我意外了。”池玉卿,柳如心前夫,云帝最宠的俊美皇子池玉卿:“柳如心,是你骗了我,所以才让我负了你,不让我知道你的好,所以才如此无情待你,你要愚弄我到什么地步?池清华,云帝幼子,体弱多病。池清华:“虽然我人昏迷着,可是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岚,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则么去见她,她也知道我是骗她的,可是还是,还是愿意帮我。尤其现在我的血里有她的血,以后我想该好好的报答她。”“我想我永远也不可能忘记她了——”凌安岚,京城浪子,俊美多情凌安岚含笑:“今日帮柳小姐解围,不知柳小姐如何报答?还是,柳小姐对岚的求亲之举心动不已,如今听闻只是解围又失望不已?”凌安岚的笑意更浓。“凌公子多虑了。”柳如心并没有丝毫窘迫,款款温柔说到。凌安岚顿时发现自己遇到了对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读红楼,常感意难平,以手中拙笔,抒胸中块磊,纵横天上人间,也要给林妹妹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说什么天意如刀,不过是几个糊涂家伙的一场争斗…那神仙一般的人儿,怎忍心让她泪尽夭亡。纵有那天命难违,我也要逆天改命…她,林黛玉,万年寂寞里唯一伴我的一抹绿色,我保定了,那怕为她颠覆了这三十三层天,杀尽满天神佛…他,天界最神秘的仙人,为救我,不惜倾尽热血,为护我,不惜与天为敌,这份深情,又岂是滴水恩之比。为他,我愿舍弃一切,只为跟他并肩,天下地上永不分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绿茵巨星

    绿茵巨星

    “一个男人所有的潇洒,所有的激情,都在这绿油油的草皮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助攻,每一个进球……”——李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球员,走出国门,闯荡欧洲联赛,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绿茵巨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