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1

第21章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影响 (4)

当然,西方也有类似的情况与问题。西方在历史上出现过捣毁偶像运动。为什么要捣毁偶像?这捣毁意味着上帝不可以被形象表现。如果用形象来表现上帝,就意味着上帝是有限的。但是中国和西方略有不同,西方是绝对的东西不让你表现,只能去象征,但中国是绝对的东西让你表现,只不过要超常规地表现而已。超常规的形象是什么形象?那就是一个若有形若无形的"大象"。

四、道与言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对中国文学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道与言,我分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先秦的老子和庄子他们自己怎么看道和言的问题的,第二个是后世之人对先秦的老庄所谈的道和言的关系问题的引申发挥。一定要注意,后世的衍生思想不等于先秦的思想本身,分清楚二者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我们首先来看老子是怎么来谈这个问题的。关于这方面,老子讲的话中最流行的就是《老子》第一章开头的"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最基本的思想是"道不可道",如果可"道"那就不是恒常之道。除此之外,老子还说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圣人"行不言之教"。他强调的核心的东西就是在道和言的关系中"道不可言",当然,反过来也就是无言才能真正得道,或者"不言"乃可得道。至于得道之后干什么那是另外一回事,后世的人得道好像就只为得道,但在老子那里,得道仅仅是"内圣","内圣"后还有个"外王"的层面,那是成就一个在道家看来最理想的政治的天下。

庄子或者《庄子》里面又是怎么来谈这个问题的呢?《庄子》里对于道和言的关系有一个经典的阐述,《庄子》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即我们能说的是"物"最表面的东西而已。同时《庄子》中又说:"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物之精者是不可以言传的,但这还不是最高的,还有既不可以言又不可意致的东西,"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正因为《庄子》里面是这样来看这个问题的,所以他提出了一个看法--"圣人之书皆糟粕也"。圣人之书就是"言论者",故而不得不是庄子以为的糟粕了,这就是《庄子》里面的"桓公读书于堂上"的故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者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这是从"道不可言"推出的必然结论。在《庄子》看来,"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我们在《庄子》里可以看到庄子经常挖苦儒家那些经典,什么儒者"以礼发冢"之类。

有个问题跟着就出来了,道不可言,但又不得不言,那怎么办呢?后世就有人批评老子说,你自己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但是你最后又写出了五千言,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这确实是一个悖论。如果按照老子、庄子关于道与言的论说思路,理论上应该"废言"才是最好的,但是老庄都没有废言,《庄子》到现在还被认为是散文中不可企及的极品。不愿意废言,那又怎么办呢?这确实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庄子》于是又提出"得意忘言"的论说,既然废言是不可能的,那就"得意忘言",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而已。"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是庄子或者《庄子》提出的解决办法,说了这些之后,庄子最后感叹说:"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这又成了中国古代理论中的一个悖论。《庄子》本身也承认这个悖论,但这个悖论推动了后世对超越语言的思考,道正因为不可以言求,所以要超越语言去求。

超越语言的思考与实践,我们在后世见到的就很多了。佛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叫做"以心传心",不通过第三者来表达,所谓"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是也。最高境界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是心有灵犀不点通。佛教里面还有棒喝,棒喝就是不用语言去提示,用棒打在脑袋上,一棒打了不能悟就打两棒,两棒打了还不能悟就打第三棒,三棒打了还不能悟,那就孺子不可教也,这"棒喝"就是在行不言之教。

废言不可能,那就追求在不废言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减少对表现道的损失。这主要体现在对语言艺术的思考上,形成了语言艺术所追求的"意在言外"的传统。用刘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要求语言艺术有一个所谓的"言外之意"的效果。而要达到"言外之意"或者"意在言外"这种效果,当然就对语言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必然促使人们使用非常规的语言去表达。一般语言既然没有办法或者很难表现"道",那就要使用非常规语言去表达才行。

所谓非常规的语言,就是增加语言的暗示性、多义性,使语言的所指呈现出不确定的状态,呈现出很多的可能性。《庄子》就是实践这种语言追求的实证性例子,《庄子》中说自己的写作语言就是非同寻常的,是所谓的"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谠,不以觭见之也",并为这样写作找出根据,称"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故而"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些追求,在庄子那里不一定是为了后世所谓的艺术本身而这样去追求,但是这种追求确乎深刻影响了后世语言艺术的写作,后世人们所发挥出来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刘禹锡《董氏武陵集序》)、"不着一字,占尽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思想就是这种影响的明证。

当然,道与言以及"得意忘言"的先秦思想,除了在语言艺术上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对魏晋玄学的影响。魏晋玄学对老庄的发挥是比较多的,形成了"言意之辨"的中心论题。在他们那里,不仅仅有"得意忘言"的论说,更有"得意忘象"的论说。

先秦老庄对道与言的思考还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大风格。既然最高境界是"不言",那么其次就是"少言"了。这个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尚简"的表述风格,如果用一句话说就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的表述风格。如果按照西方主流的著述风格,一个问题就能写一本书,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文字的浪费,因为高手是不屑于写那么多的。西方一本书能说清楚的东西,在中国往往一篇文章就可以说清楚;西方人一篇文章说清楚的问题,在中国这里往往几句话就说清楚了。西方的乐趣在那个说的具体的理性过程,而中国人常常是直接端出核心的东西而不交代过程,所以中国的书与文章是默认写给高手看的。为什么在中国诗歌那么发达?因为诗是所有文体中语言使用最少的,这正符合了使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的思想追求。这就导致了中国文化普遍的诗性化表达,也就是泛审美化的表达,即使不在今人所谓的"文学"概念范围内的东西也往往很具有"文学性",在今人看来属于"应用文"的文章,在古人那里一样写得很"文学"。

五、道与虚静

道与虚静也是先秦道家的一个重要论题。但是,在老庄那里,虚静的目的是为了得道,而不是讨论文学艺术。

老子的看法是"涤除玄览",有的版本又叫"涤除玄鉴",二者差别不大,不影响整体的涵义。"涤除"就是打扫卫生,但打扫的对象是人的心灵、人的灵魂,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给心灵洗个澡。"玄"就是"道"的代名词,就是说只有打扫了心灵中的污垢杂质,人心才能够见道,才能够得道。涤除后的心灵是什么状态呢?那就是"虚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王弼解释说:"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所谓"虚"指的是心中要空灵,所谓"静"指的是心中要澄明。虚静方可以得道、体道也。

《庄子》里面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心斋",一个是"坐忘",在庄子看来,"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只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所谓"心斋",要求的是"一志",要"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庄子以为"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均不能符合虚的要求,而"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才符合虚的要求。郭象注说:"遣耳目,去心意,而符气性之自得,此虚一待物者也。"成玄英疏云:"心有知觉,犹起攀缘,气无情虑,虚柔任物,故去彼知觉,取此虚柔,遣之又遣,渐阶玄妙也乎。"他们的解释可以增进大家对庄子意思的理解。庄子总结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而郭象所注也特别贴切:"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反复强调的是,听气才是真正的心斋,才是致力"虚"之方,而只有"虚"才能得道、体道,与道合一。

第二个就是"坐忘",庄子借颜回与孔子的对答来阐述他的观点。在庄子看来,忘仁义、忘礼乐都算不上真正的"忘",真正的"忘"是"坐忘",而坐忘的具体内容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只有这样才能"同于大通","大通"者,"大道"也,成玄英说:"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坐忘的目的与心斋的目的一样,也仍然是要达到心身俱亡,回归虚静,正如郭象注所说:"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然而反过来,"虚"者也是"忘"的条件,所以"坐忘"与虚静又密切关联在一起。正如成玄英疏所说:"虚心无著,故能端坐而忘。"其实真正的"忘"、彻底的"忘"是要"忘忘",此刻正在忘也要被忘掉,把所有东西包括"忘"本身都忘掉,才能够彻底拥有,这样才是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老庄的这一思考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呢?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心境、状态、思想论说的影响。老庄的观点是虚静才能得道,后世的发挥则为在艺术创作时只有心灵保持一种虚静的无功利状态,才能够灵感勃发,才能够达到创作的最佳状态,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对体道者而言,是"虚以待道";而对创作者而言,则是"虚以待灵感"。在宋代的时候,苏轼对老庄的这个思想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性发挥:"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师》)这是苏轼把老庄的东西用到艺术上的一个最贴切、最入神的发挥。后世的人们对老庄的思想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发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苏轼的应用发挥可谓是代表了最高水平。

六、道与技

道与技的问题是一个创造自由的问题,或者说是自由创造的问题。关于这个层面,主要是《庄子》中在讲,而且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其思想。在庄子看来,修道者或者得道者才有创造的自由,才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创造性地步。

同类推荐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 地心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地心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它出自“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之手。描写地非常精彩,到冰岛请一位向导,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书中的汉斯,本书是一部描写冒险的书,阿克塞尔,全书讲述里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里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环游了地球一周,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好几次险些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最后回到了地面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师傅,门下有徒初长成

    师傅,门下有徒初长成

    前生黑帮千金之躯,双二年华被自己的父亲作为交换领地的筹码,新婚之夜被自己的夫君嫌弃,母亲亲手把自己推进大浪中,绝望到自散魂魄。不巧一朝穿越到五岁女童身,遇到谪仙的他,遇到妖孽的他,谁才是她这一生的良人?她的身世究竟有何惊天的秘密?当爱情遇到家国天下,是如何抉择?只愿一朝与你天涯乐马.....
  •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本书作者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用沟通代替争执

    用沟通代替争执

    这是个沟通的年代,两国的争端,不应该用打仗解决;夫妻有矛盾,不必破口大骂;这次生意不成,下次还可以合作;会议上“水火不容”,可以沟通后“共同改进”……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诚心地去沟通,这世界必能和谐,这社会必能进步!本书提出“用沟通代替争执”的理念,就是力图让每一位读者将本书提到的70个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生活变得和谐,让人生变得快乐!
  • 许我一世纵容

    许我一世纵容

    两个应该敌对的笨蛋相爱了,却是次次错过。我喜欢你,你不能爱我。你爱我,我无可奈何只能利用你。你带着你的野心高飞,折了翅膀的我遥望,一如既往地对你自卑。我是固执的白痴,你是傲娇的黑马。混蛋!我逆了时间的洪流来到你身边,你就不能纵容我的小脾气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公主为王

    重生之公主为王

    恰逢邻国兵临城下趁火打劫,君长流被不靠谱的皇帝老爹废物利用,打包送去敌国和亲。和亲就和亲吧,就当为国捐躯了。谁知,嫁的皇帝老公洛轻恒是个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七年备战,一朝雄起,灭了她的祖国。重生了,君长流决定重新来过,珍爱生命,远离渣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蛇医王妃

    蛇医王妃

    新文《暴君宠妻:爱妃,太凶猛》已开,求支持~她,森林遇险,穿越成丞相府小姐,懦弱不再,强悍无比,甚至要退了六王爷的婚约。他,赤月国战神六王爷,冰冷无情,撞上同样冰冷的她。“这个婚约不算数!”她手持长剑,抵制着他的喉咙,而他嘴角轻笑,“这个婚约作废,我们从新订婚!”她成为他的妃,以蛇杀人救人,名扬天下!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财富和成功,都源于思考和行动。财富的形成和成功的实现,都始于思想中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勤于思考。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因此,要想改变生活状态,首先要改变想法。本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财路和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出路,从而成就一个成功的人生。点子是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思路是寻求出路的指针。无论是遭遇逆境还是正处于坦途中,理清头绪都会让人找对继续走下去的路。人们在事业、工作、人际关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难免会遭遇种种困境和难题,正确的思路会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想到;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