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1

第21章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影响 (4)

当然,西方也有类似的情况与问题。西方在历史上出现过捣毁偶像运动。为什么要捣毁偶像?这捣毁意味着上帝不可以被形象表现。如果用形象来表现上帝,就意味着上帝是有限的。但是中国和西方略有不同,西方是绝对的东西不让你表现,只能去象征,但中国是绝对的东西让你表现,只不过要超常规地表现而已。超常规的形象是什么形象?那就是一个若有形若无形的"大象"。

四、道与言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对中国文学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道与言,我分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先秦的老子和庄子他们自己怎么看道和言的问题的,第二个是后世之人对先秦的老庄所谈的道和言的关系问题的引申发挥。一定要注意,后世的衍生思想不等于先秦的思想本身,分清楚二者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我们首先来看老子是怎么来谈这个问题的。关于这方面,老子讲的话中最流行的就是《老子》第一章开头的"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最基本的思想是"道不可道",如果可"道"那就不是恒常之道。除此之外,老子还说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圣人"行不言之教"。他强调的核心的东西就是在道和言的关系中"道不可言",当然,反过来也就是无言才能真正得道,或者"不言"乃可得道。至于得道之后干什么那是另外一回事,后世的人得道好像就只为得道,但在老子那里,得道仅仅是"内圣","内圣"后还有个"外王"的层面,那是成就一个在道家看来最理想的政治的天下。

庄子或者《庄子》里面又是怎么来谈这个问题的呢?《庄子》里对于道和言的关系有一个经典的阐述,《庄子》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即我们能说的是"物"最表面的东西而已。同时《庄子》中又说:"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物之精者是不可以言传的,但这还不是最高的,还有既不可以言又不可意致的东西,"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正因为《庄子》里面是这样来看这个问题的,所以他提出了一个看法--"圣人之书皆糟粕也"。圣人之书就是"言论者",故而不得不是庄子以为的糟粕了,这就是《庄子》里面的"桓公读书于堂上"的故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者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这是从"道不可言"推出的必然结论。在《庄子》看来,"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我们在《庄子》里可以看到庄子经常挖苦儒家那些经典,什么儒者"以礼发冢"之类。

有个问题跟着就出来了,道不可言,但又不得不言,那怎么办呢?后世就有人批评老子说,你自己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但是你最后又写出了五千言,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这确实是一个悖论。如果按照老子、庄子关于道与言的论说思路,理论上应该"废言"才是最好的,但是老庄都没有废言,《庄子》到现在还被认为是散文中不可企及的极品。不愿意废言,那又怎么办呢?这确实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庄子》于是又提出"得意忘言"的论说,既然废言是不可能的,那就"得意忘言",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而已。"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是庄子或者《庄子》提出的解决办法,说了这些之后,庄子最后感叹说:"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这又成了中国古代理论中的一个悖论。《庄子》本身也承认这个悖论,但这个悖论推动了后世对超越语言的思考,道正因为不可以言求,所以要超越语言去求。

超越语言的思考与实践,我们在后世见到的就很多了。佛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叫做"以心传心",不通过第三者来表达,所谓"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是也。最高境界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是心有灵犀不点通。佛教里面还有棒喝,棒喝就是不用语言去提示,用棒打在脑袋上,一棒打了不能悟就打两棒,两棒打了还不能悟就打第三棒,三棒打了还不能悟,那就孺子不可教也,这"棒喝"就是在行不言之教。

废言不可能,那就追求在不废言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减少对表现道的损失。这主要体现在对语言艺术的思考上,形成了语言艺术所追求的"意在言外"的传统。用刘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要求语言艺术有一个所谓的"言外之意"的效果。而要达到"言外之意"或者"意在言外"这种效果,当然就对语言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必然促使人们使用非常规的语言去表达。一般语言既然没有办法或者很难表现"道",那就要使用非常规语言去表达才行。

所谓非常规的语言,就是增加语言的暗示性、多义性,使语言的所指呈现出不确定的状态,呈现出很多的可能性。《庄子》就是实践这种语言追求的实证性例子,《庄子》中说自己的写作语言就是非同寻常的,是所谓的"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谠,不以觭见之也",并为这样写作找出根据,称"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故而"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些追求,在庄子那里不一定是为了后世所谓的艺术本身而这样去追求,但是这种追求确乎深刻影响了后世语言艺术的写作,后世人们所发挥出来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刘禹锡《董氏武陵集序》)、"不着一字,占尽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思想就是这种影响的明证。

当然,道与言以及"得意忘言"的先秦思想,除了在语言艺术上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对魏晋玄学的影响。魏晋玄学对老庄的发挥是比较多的,形成了"言意之辨"的中心论题。在他们那里,不仅仅有"得意忘言"的论说,更有"得意忘象"的论说。

先秦老庄对道与言的思考还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大风格。既然最高境界是"不言",那么其次就是"少言"了。这个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尚简"的表述风格,如果用一句话说就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的表述风格。如果按照西方主流的著述风格,一个问题就能写一本书,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文字的浪费,因为高手是不屑于写那么多的。西方一本书能说清楚的东西,在中国往往一篇文章就可以说清楚;西方人一篇文章说清楚的问题,在中国这里往往几句话就说清楚了。西方的乐趣在那个说的具体的理性过程,而中国人常常是直接端出核心的东西而不交代过程,所以中国的书与文章是默认写给高手看的。为什么在中国诗歌那么发达?因为诗是所有文体中语言使用最少的,这正符合了使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的思想追求。这就导致了中国文化普遍的诗性化表达,也就是泛审美化的表达,即使不在今人所谓的"文学"概念范围内的东西也往往很具有"文学性",在今人看来属于"应用文"的文章,在古人那里一样写得很"文学"。

五、道与虚静

道与虚静也是先秦道家的一个重要论题。但是,在老庄那里,虚静的目的是为了得道,而不是讨论文学艺术。

老子的看法是"涤除玄览",有的版本又叫"涤除玄鉴",二者差别不大,不影响整体的涵义。"涤除"就是打扫卫生,但打扫的对象是人的心灵、人的灵魂,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给心灵洗个澡。"玄"就是"道"的代名词,就是说只有打扫了心灵中的污垢杂质,人心才能够见道,才能够得道。涤除后的心灵是什么状态呢?那就是"虚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王弼解释说:"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所谓"虚"指的是心中要空灵,所谓"静"指的是心中要澄明。虚静方可以得道、体道也。

《庄子》里面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心斋",一个是"坐忘",在庄子看来,"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只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所谓"心斋",要求的是"一志",要"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庄子以为"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均不能符合虚的要求,而"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才符合虚的要求。郭象注说:"遣耳目,去心意,而符气性之自得,此虚一待物者也。"成玄英疏云:"心有知觉,犹起攀缘,气无情虑,虚柔任物,故去彼知觉,取此虚柔,遣之又遣,渐阶玄妙也乎。"他们的解释可以增进大家对庄子意思的理解。庄子总结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而郭象所注也特别贴切:"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反复强调的是,听气才是真正的心斋,才是致力"虚"之方,而只有"虚"才能得道、体道,与道合一。

第二个就是"坐忘",庄子借颜回与孔子的对答来阐述他的观点。在庄子看来,忘仁义、忘礼乐都算不上真正的"忘",真正的"忘"是"坐忘",而坐忘的具体内容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只有这样才能"同于大通","大通"者,"大道"也,成玄英说:"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坐忘的目的与心斋的目的一样,也仍然是要达到心身俱亡,回归虚静,正如郭象注所说:"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然而反过来,"虚"者也是"忘"的条件,所以"坐忘"与虚静又密切关联在一起。正如成玄英疏所说:"虚心无著,故能端坐而忘。"其实真正的"忘"、彻底的"忘"是要"忘忘",此刻正在忘也要被忘掉,把所有东西包括"忘"本身都忘掉,才能够彻底拥有,这样才是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老庄的这一思考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呢?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心境、状态、思想论说的影响。老庄的观点是虚静才能得道,后世的发挥则为在艺术创作时只有心灵保持一种虚静的无功利状态,才能够灵感勃发,才能够达到创作的最佳状态,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对体道者而言,是"虚以待道";而对创作者而言,则是"虚以待灵感"。在宋代的时候,苏轼对老庄的这个思想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性发挥:"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师》)这是苏轼把老庄的东西用到艺术上的一个最贴切、最入神的发挥。后世的人们对老庄的思想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发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苏轼的应用发挥可谓是代表了最高水平。

六、道与技

道与技的问题是一个创造自由的问题,或者说是自由创造的问题。关于这个层面,主要是《庄子》中在讲,而且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其思想。在庄子看来,修道者或者得道者才有创造的自由,才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创造性地步。

同类推荐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热门推荐
  • 暗皇宠妃

    暗皇宠妃

    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哀,只因为她是女子,所以便注定了得不到家温暖,得不到爱。而当她终于得到父亲那突然的关爱,以为上帝终于眷恋了自己的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遥远小国。
  • 怪案奇谈

    怪案奇谈

    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无奇不有。再奇怪的案件也躲不过警察的眼睛。《怪案奇谈》说的就是一些扑朔迷离的案件,天下之大,相信您看过之后一定会大开眼界。,各地发生的案件更是形形色色
  •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美味一小碟,餐桌不可缺。小菜、泡菜、腌菜、酱菜无疑是开胃的必备食物,老少皆宜。《美食天下(第2辑):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酱菜》将告诉您大厨不传的制作技巧,分步详解腌泡酱做法,让初学者轻松上手,成就爽口佐餐美食。
  • 魅世狂音

    魅世狂音

    重生入世,音尊强者的她重生为五音白痴,一曲鬼音五煞调,名动五国!◆将军府五小姐君修月,素以心狠手辣、穷凶极恶闻名赤炎国,因调戏当朝“第一王爷”反被其下了杀手,一命呜呼。她重生而来,锋芒毕露,腹黑冷漠,彻底颠覆昔日形象,在整个赤炎国引起轩然大波。一曲“鬼音五煞调”,以音为攻!一舞“火云九剑舞”,以舞为杀!却,以武入灵——至此,六派竞相争之!◆世人皆传:五小姐是五音白痴!她冷目幽转,素手一勾,音起,煞气动!第一调:求死——求生不得,宁愿求死;第二调:求生…五调动,玄音现!铿锵有力,气势恢宏,让人混觉天上地下,皆是煞气。-世人皆笑:五小姐竟然对五行一窍不通!她绣袍一翻,掌心内五簇火焰映射出众人的震惊,金木水火土…谁说她五行不通?五种属性齐聚一身,她乃第一人!-世人皆讽:五小姐起舞,呵,丑人作怪…修罗云台,是谁广袖如云,灼灼风华,一舞倾城艳,以舞为杀!…至此,修罗五女——绝艳惊世,幽冥骨琴一出,生死宣判!◆◆◆众人看着台上临风而立的一对男女惊呼:“五音废物对7级音攻强者角音师,她是疯了吗?”“我猜一音之内,她必输!”“…”台上俊美男子高傲地抿唇:“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女子扬眉一挑,唇角邪气尽显:“后悔?”是有人后悔,却…不会是她!◆◆◆对面的男子咬牙切齿:“打不过你,老子就不姓林!”君修月挑眉:“哦,其实吧…君亦风还是很好听的。不过呢,主子我家奴才已经够多了,男夫倒是少一个,要不考虑下?”男子一愣,反应过来,直接红透了一张俊脸。“你…你无耻!”“咦,我有说什么吗?”君修月无辜地耸了耸肩,转身朝着身后的妇人“委屈”道:“二娘,你瞅瞅,他还不乐意嫁给你呢?”推荐某凌完结文:【天纵狂颜】推荐好友文文:【风邪绝焰】【祭水琦声】【异火焚天】【刑冷墨】★★★领养区★★★【修月】由【刑冷墨】【祭水琦声】共同领养
  •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本书精选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款新型摩托车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检查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源,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让读者分享维修实战过程,学到故障检修的经验与技巧。
  • 能说会做是靓女

    能说会做是靓女

    女人要获得幸福的人生,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说得好,二是办事高。说话办事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如何把难说的话巧妙地说出口而让人欣然接受,如何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把难办的事情办成,如何把家庭生活中的摩擦用话语和行动巧妙地彻底消除,如何在别人提出要求而你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得体地拒绝别人,如何自如地应对社会上的交往,做到受人欢迎,又不受到伤害。阅读本书,你就能找到答案!
  • 销售口才的锤炼

    销售口才的锤炼

    正所谓:”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做销售,不仅靠精明的头脑,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口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做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锤炼自己的口才很重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