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0

第20章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影响 (3)

我们现在讲道家的第二个问题--道的性质。既然名为道家,"道"即为一个核心概念。那"道"是个什么东西呢?这是出发点的问题。在我看来,"道"其实是第一假设的东西,也就是不需要证明的问题,是所谓的最后因、终极原因。世界是原因、结果的联系体,所有的东西都有原因,但什么叫终极原因呢?它可以说是"没有原因的原因",如果它还有原因就不可能成为终极原因。"道"在老庄这个地方实际上也就是扮演终极因这样的角色,在"道"之外如果还能找到一个东西来解释的话,那道就不是第一原因,而是第二原因了。当然从这个第一前提或者终极因出发去观察,就必然衍生出来一个"玄"的问题,道之外没有比它更大的东西,因此必然会"玄"。关于这一点,在《老子》、《庄子》那里都有很好的阐述。《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比天地还早才可能成为终极因,不仅仅是天地,终极原因必然在时间上比一切都早。当然,在老子这里,"天地"实际上就是指一切。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可以想象,天下已经很大了,它却可以为天下母,那么它当然就是最大的东西,这是从空间上来说,它是最大的。从时间上说它是先天地而生,从空间上说它是天下母,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西方,不在时间之中也不在空间之中的只有上帝。在时间、空间之中就意味着它有规定性。人需要找到一个东西,它可以规定一切东西,而它却不被规定,那么它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之外才行,才能够不被别人所规定。"道"就具备这样一种特点,空间无法范围它,时间无法规定它,正因为这样,那么理论上是不能给它取名字的,取了名字就意味着有规定性,就是有限的了,这是道家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就是说,实际上这东西是没法给名字的,给这个"道"的名字那是不得已而非常勉强地给的。实际上彻底的道家连"道"这个名字都不能要,但不要名字的话又没办法说,所以只能勉强给个名字,就叫所谓的"道"。

庄子和老子的描述差不多。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是庄子在谈终极原因时讲的最著名的一段话,其中说"道"是"自本自根"的话最为关键。这句话又非常好理解,就是说如果"道"有根与本的话,它自己就是自己的根与本,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原因,如果你在"道"之外再找个根,找个本,那"道"就不是根本。这段话里面其他的描述性内容都是围绕"自本自根"来言说的,所说也无非"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是也。

通过以上这些解说,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整个道家以"道"作为出发点,而且是第一出发点,而它的性质,一言以蔽之,就是终极原因。

出发点既然如此之高,势必形成所谓的"玄学"氛围,所以《老子》里面也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正因为出发点很玄,所以后世很多人就只看到了这一个玄的层面,而没有更深入探讨玄背后的不玄,从而让道家在整个后世留给人们"玄学"的面影。殊不知,道家特别是道家里面的老子之学的玄的层面所指向的却是很现实的"为治之学"。玄的东西是为了不玄,这才是老子之学的本来面目。其实,包括魏晋南北朝时的玄学,也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样玄,这个问题以后在讲魏晋南北朝时候会仔细讲解。玄学表面看很玄,但仔细一看,实际上一点都不玄。它的目的是为了不玄,绝不是为玄而玄。有的人要在玄上弄得更玄那也没办法,起码老子就管不了。魏晋时为什么要玄?那是为了避祸,玄的背后很多时候是没办法,是无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要看玄的东西很玄,就把它想得更玄,弄得更玄,那样的话,反而找错了方向。它玄是为了不玄,你就把它不玄的层面找出来,才能够落实。不玄的层面,无论是先秦的老子,还是魏晋的玄学,你都可以去历史中寻找。关于魏晋玄学,大家可以去看唐长儒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他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观察玄学,玄学就不玄了,都是政治。

关于道的性质的问题就讲这么多,虽然这个出发点不决定学说的核心内容,但是,这个出发点却可以成为后世人们随意发挥的内容。后世人们之所以能够发挥,就在于它的玄,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如果它不玄,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就非常简单,但后世的解读并非它原始的东西。本章之所以叫"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影响",原因正在于此。先秦的道家本身并未谈所谓的美学思想、文艺思想,只是后世的人们从它里面发挥出了一些文学艺术思想而已,这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一个问题。

三、道与形象

道与形象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老庄的原意和后世的引申的关系问题。道,在老子和庄子看来是没办法用形象来描述的,如果一旦用形象来描述,那它就不是最大的。但正如道不可名而又不得不"强字之曰道"一样,道与形象的关系也存在这一悖论,无法用形象去体现道但是又不得不用形象去体现它,如果这样去体现,那么只有什么样的形象可以勉强去体现呢?在老子看来,只有"恍惚"这个形象才能勉强去匹配"道"。如果不是"恍惚",也不足以匹配其大,一般的形象是不可能概括它的。那么"恍惚"又恍惚到什么程度呢?老子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十四章。就是"恍惚",既然恍惚到这个程度,显然只能是一个绝大无比的"象"了,所以老子提出"大象无形"的命题也就是逻辑的必然了。也就是说,"道"如果勉强用个形象来描述的话,那就只能是个"无形之象"。

庄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也是非常精彩的。《庄子》中提出了"象罔"这个概念。其中说:"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讨论道与形象问题的材料。这段话是寓言故事,其中的"玄珠"喻"道","遗其玄珠"就是将"道"丢失了,丢失就要寻找,于是下面就有几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是"使知索之",但却"不得","知"是一个心智、理智方面的功能,"使知索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用自己的理性把它找回来。郭象注:"用知不足以得真。"成玄英疏云:"绝虑不可以心求也。"即是说用理智的方法是不可能得真得道的。第二种是"使离朱索之",但仍然是"不得"的结果。"离朱"是什么呢?即是《孟子》里面说的"离娄",传说中的眼睛视力最好的人。好到什么程度呢?估计是一眼就能看到几十上百公里外。

视力最好的人为什么也不能寻找到丢失的"玄珠"呢?成玄英疏云:"非色,不可以目取也。"意思是,道是没有颜色的,不可能用眼睛去把它找回来。这个层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用感性能力也不能得"道"。综合前面二者,那就是感性能力与和理智能力都不可能得"道"。第三种寻找方法是"使诟索之",结果一样是"不得也"。成玄英的疏说这个"诟"是"言辩也",以为"离言不可以辨索",但是言辩的东西也不能得"道",而且是"聪明诟失真愈远"(郭象注)。最后派出象罔去寻找玄珠,终于找到了,可见,"象罔"可以得"道"。为什么"象罔"可以得"道"呢?"象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我们可以看两个最著名的解释,第一个是唐代吕惠卿《庄子义》里面对这句话的解释,他认为"玄珠之为物,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不可以言求者也。故使知索之而不得,则不可以知知也,使离朱索之而不得,则不可以识识也,使诟索之而不得,则不可以言求也。乃使象罔,象则非无,罔则非有;非有则不皦,非无则不昧;不皦不昧,此玄珠之所以得也"。

在吕惠卿看来,"象罔"就是一个在清晰和不清晰之间、在有限和无限之间、在有与无之间的东西,老子把它叫做恍惚而庄子把它叫做"象罔"而已。这里要注意吕惠卿这段话里面用的"非"字,他用"非有"、"非无"的概念,是对"有"与"无"的"非",以后可以无限"非"下去,非非有、非非无......这样无限"非"下去就叫双遣。彻底的双边否定下去,把主观和客观的东西彻底否定,到最后天地之间什么都没有了,非完了,那就是"空"了,所以吕惠卿已经是将佛学与道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思想家了。其实彻底的否定是把否定自身也否定。另一个有名的解释是清代郭嵩焘的,郭庆藩《庄子集释》里面经常有"家世父曰"这句话,这个"家世父"就是他的长辈郭嵩焘。在郭庆藩《庄子集释》里面,郭嵩焘解释"象罔"说:"象罔者,若有形,若无形,故曰眸而得之。即形求之不得,去形求之亦不得也。"就是说,"象罔"是有形和无形的混合体,而有形加无形就是所谓的"大象",所以,老子和庄子在这个地方的论说方式虽不同,但实质性的东西是一样的:"有形+无形"的象才能得"道"。

先秦道家的这个论说当然不是在讨论我们所说的文学艺术,但这些论说又确实为后人所利用而用于对文学艺术的讨论,从而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是在艺术形象理论方面,特别是对中国意境理论的探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无论是诗,还是画,形象都是它们的生命,而关于诗歌绘画的形象理论的根基就源于后世人们对先秦道家关于道与形象理论的发挥与应用,从而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考,这个影响的核心就是对形象有限性的超越。如果不超越形象的有限性,就不可能在诗和画里面塑造一个"大象",然而,只有"大象"方可得道。后世代表性的引申发挥有唐代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这是对形象有限性的超越,去寻求"象外"和"景外"的东西。所谓意境,现在大家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个层面是"意"的问题,就是言和言外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后会讲到,此处先按下不表。一个层面就是形象即"境"的问题。而意境的形象必须包括"象"和"象外"两个层面,如果没有"象外",就谈不上意境,就不能引人到一个玄远的地方,就不能从有限指向无限。"象"就是"有","象外"就是"无",二者融合一起,就超越了形象的有限性。

艺术形象理论的根本基础就是形象对自身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这一点也确实是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中的意境理论的核心。引申开来,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实际上,所有的艺术都无非是"有"加"无"的艺术。绘画里面有个理论叫"留白",所谓"留白"就是绘画中的"无"而已。只有有、无结合,才能够显示出形象与道匹配的性质。宗白华先生在谈到意境理论的时候说,中国的艺术意境的核心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切中肯綮的论断。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思想是后人从先秦老庄思想中引申出来的,而不是先秦老庄自己就在谈论这些艺术思想。

同类推荐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

    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有多少生命在寻觅着温暖,小小的爱,经不起等待,或许我们还未曾意识,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为之努力着。伸手感悟滴滴温情,暖化了一个个陌生的心……身因情在,情伴心生。寻找生命中的珍贵,成就成长路上的美好与伟大!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就是梦想的样子,我们的青春在悸动,我们的行囊中装着青春更装着梦想,我一直朝梦想奔去……智慧主编以深度感性的文章,让你智慧、达观、自信地面对人生……
  •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本书是豆瓣“囧叔”首部文学随笔吐槽集,作者善于观察世情世态,常用嬉笑怒骂,幽默且犀利的文笔来描写身边所见到的人、所发生的事,趣味盎然的人情世态,或叙或议或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全书内容尝试从每一个凡人身上,发掘出不凡的故事……更意在告诉读者“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凡人、庸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的主角”。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热门推荐
  • 鸽子

    鸽子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桃花攻心:美人泪三千

    桃花攻心:美人泪三千

    他纤长的手指从她的发梢上拈下桃花瓣,她的指尖轻轻拂过他的眉梢,他蹙眉轻说:“就算死我也不许你离开我。”她眸光潋滟,娇艳一笑。曾为谁痴,为谁欢,看似幽梦一帘。那一袭白衣胜雪的男子,却因她一抹笑颜而至死相护,美人的泪滴落在他的手心,她的唇低喃,“如果有来世,再也不愿与你们相识。”她手臂上的桃花烙印在黑夜中与他额间的烙印心心相惜,他寻找了五百年的女子,她手中的长剑穿透他的肩,血溅在他飞舞的黑丝上,他的笑摄人心魂,指尖穿过她的发,抹去脸上的泪痕,“活了那么多年,真好,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睡去。”绿罗衣,年年芳草萋萋,一场小清新穿越,一个王室更替的阴谋,众多渴望爱与被爱的人儿……翩翩公子,俊美不凡,风流天下,招蜂引蝶,美男成群,你更爱谁?
  • 魔音一曲:索你一世承诺

    魔音一曲:索你一世承诺

    【本文已完结,请放心阅读】某男窝在她耳边说:“不许你对着其他的男人笑。”“我爹爹和哥哥也不能吗”“不能”“女扮男装可以吗”“不能”每一个爱她的人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她的爱不会有好的归宿——这是世人认定给她的命。前一世她是天煞孤星命,注定是被亲人抛弃的,当再度醒来时,她是五王爷的爱女素羽郡主,而国师看她的第一眼就说她是天煞孤星命,她独自一人生活在凉寺。她卷入江湖纷争,国家战乱,她体会到阴谋和背叛。一曲魔音,是争夺,是爱恨,是江湖的无奈,是战争的噩耗。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两个家族世代为仇,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后罗密欧因替友复仇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哥而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被逼婚的窘境,服安眠药装死。罗密欧赶回,不明真相,自杀殉情。朱丽叶苏醒以后,见爱人已死,也在悲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囧神传

    囧神传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泡的发绿的殇无痕被好心人从海中捞起,半吊子法师哈里波波用几道雷电将其激了个半死不活,他虽口吐白沫,却还是睁开了眼,瞬间知道自己穿越到了异界……
  •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和财富的门票。
  • 鬼打墙

    鬼打墙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风中的叙述

    风中的叙述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宇宙探秘

    宇宙探秘

    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腊人就把浩瀚的星空和美丽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优美动听的故事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欲望。有史以来,喜欢思考的人就喜爱去探测神秘的天空。虽然探索星空的道路并不平坦:布鲁诺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马科洛夫在登月勘察的归途中不幸附地身亡……但这并没有阻止后人对宇宙的探索欲望,看,火箭腾空,卫星上天,人类登月,一个个的新发现接踵而来。人们发现:宇宙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