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2

第22章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影响 (5)

《庄子》里面有"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为什么庖丁解牛解得那么好?根本原因在于庖丁是一个好道者也,好道才能够得道,得道才能技进乎出神入化的地步而自己又浑然不知,不能言说,只知道其结果。

除了"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故事"佝偻丈人承蜩"。"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喟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喟乎!'""佝偻"就是驼背,"承"就是粘、捉的意思。佝偻丈人粘蝉时,眼睛都不用看一下就粘到了,这也是缘于其"有道也",修道而进于"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的"不以万物易蜩之翼"的境界,"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故而取蝉如"掇之"也。

《庄子》里还有一个"吕梁丈夫蹈水"的故事,吕梁丈夫在"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鼈之所不能游也"的河里却能够畅游,孔子"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然后看见那人"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说:"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吕梁丈夫回答说:"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俱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齐"通"脐",肚脐的意思,"与齐俱入"就是像肚脐眼一样打漩涡,与水一起下旋;"与汩俱出",就是水往上旋,我也跟着往上旋。虽然他说"吾无道",实则又有道,其道就是"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吕梁丈夫继续说:"吾生于陵而安于陵,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这实际上就是达到人与水的合一,而这合一的境界就是人修道得道的结果,从而在水中获得了"游"的自由。

《庄子》中还有"运斤成风"的故事。"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人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楚人鼻子上粘了很细薄的东西,匠人运斤成风,一斧头下去,鼻子上薄如蝇翼的东西被削掉,而鼻子却安然无恙。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同样因为二者均是好道者,从而能够以道对道,两无伤也,好道者技进于与对象合一,而对象也是好道者,"立不失容"。

而对《庄子》中的这个思想进行艺术性发挥最好的还是苏轼。苏轼说文章要写得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这实际上就是创作中的自由的问题。在《文说》一文中,苏轼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能够在创作上做到"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实际上是一种长期修养而成的心灵自由的结果,心灵自由带来创作上的随意与自由,而心灵的自由正是潜修的结果。《庄子》里面的故事讲的是得道和自由创造的问题,苏轼讲的是得道和艺术创作自由的问题,二者虽对象不同,但确乎又具有共同的机理。宋代有个禅僧庵守净写过一首诗,诗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这首诗表达的是人生的自由境界,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创作的自由境界呢!在苏轼那里,人生和艺术常常是合一的,人生的行云流水、姿态自然,也就是艺术的行云流水、姿态自然。

七、道与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六十三章。老子说最高的"味"是"无味",但老子谈这些不是在谈艺术,而是在谈政治,正如王弼注所说:"以无为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老子在另外一章又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也是同样的意思。道是"无味",正因为无味,所以才能够统领众味,为众味之主,同时"无味乃是至味也"。老庄还谈到了与"无味"位格相同的一些观念,例如"见素抱朴"《老子》十九章。中的"素"与"朴"。素与朴和无味是一个等级的东西,在味上是无味,在色彩上那是淡,就是素朴,老子说"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就是这样的意思。但老庄对于素朴的理解并不是原始的意味,《庄子》中就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郭象注云:"还用其本性也。"以为"素朴"才是"物之初",素朴才能与道匹配。

这一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基本上可以说左右了宋代及其以后中国的艺术趣味,当然这是后人从艺术思想上发挥而如此的。以恬淡为上,把恬淡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与趣味,并不是中国诗歌、绘画的初衷,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时,就是以华丽为标准,正因为以此为标准,所以陶渊明在魏晋南北朝时的地位是不高的,他的诗歌在钟嵘的《诗品》中就不能居于上品,而只能居于中品。但是,从晚唐开始,到宋代时,人们的艺术趣味似乎主要转向了"平淡"、"恬淡"。梅尧臣就说过"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这样的话。要把诗写平淡,很难。

宋人把平淡推崇为最高境界,苏轼对陶渊明、柳宗元的推崇也很能够说明问题,称赞渊明、子厚是"贵乎枯淡者","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大约正是有宋一代的主流趣味,宋代人把老庄贵朴、贵自然、贵无味、贵恬淡的思想变成了艺术中一个主要的方向。所以,陶渊明在宋代地位陡升,他在宋朝以前地位不高,但随着艺术趣味的转变,其诗在宋代被推入了诗的极品行列。宋代一些理学家甚至把陶渊明称为"诗哲",认为他的诗就是用最自然的语言,写出了天理流行的境界。金代的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里面评价陶渊明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已经是最高的评价了。可见,艺术趣味的转变对于一个作家的地位与评价会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基本上可以说,在宋代以后,平淡已经成了艺术中最高的准则。

这个影响除了诗歌外,还有对绘画的影响。绘画到了宋元时期已经转向为水墨山水画创作。为什么用水墨?就是贵"朴"的思想使然,在色彩上选择最朴素、最平淡的,而水墨是最不见颜色的颜色。

八、道与美丑

老、庄爱讲辩证法。老子说"反者道之动",王弼解释说"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也即是说,道的规则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老子》里说:"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二十二章。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这是《老子》里面的辩证法。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意李泽厚先生的看法,他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更多的是一种生活辩证法,而不是概念辩证法。

《庄子》把这个辩证法发挥得更加彻底,成了一种相对主义。相对到什么程度呢?在庄子那里就是"同美丑,齐生死",美就是丑,丑就是美,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里面就讲,你说某女子是个美人,很漂亮,但是为什么她从池塘边经过,鱼儿都吓得往水下面钻呢?鸟儿吓得高飞而去呢?可见,人类说美,但是鱼儿、鸟儿认为丑。最后,《庄子》就认为美丑没有定论。《庄子》这个美丑观已经不是人类的美丑观,而是宇宙的美丑观,是超越了人类的、更高的思考了。

老庄的这个思考对中国后世艺术上的美丑观有很大影响,那就是得道者美,不得道者丑,道之所在,美之所在也。这与西方的美丑判断是不大一样的。西方对于美丑的判断主要是形式的判断,如符不符合比例,合不合乎尺寸,等等。从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开始,基本上就是那样了,但中国就不一样,在中国,美不美主要看与道的关系,《庄子》里面所赞美的那些人都是长得很怪的,或者很难看的,但都是得道的人,在庄子眼中,得道就值得赞美。这对后世的艺术思想的影响就是,美不主要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而是一个与道合一的问题,形式上丑到极致但也就是美到极致。为什么丑到极致的东西就美到极致呢?那是因为和道在一起。大家知道,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就是以丑为美,中学课文里面有一篇文章叫《丑石》,大体都是这个思考方式与认知。中国人自身对美的看法是比较具有东方味道的,即用"道"的标准来判断,也就是主要不是形式上的标准,形式无论多丑,只要与道同在,它就是美的。

九、道与物化

在《庄子》里面有几处谈到道与物化的问题。一处说:"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一处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两处所说的意思虽略有不同,但中心大约相同,实际上就是现代所说主客体合一的问题,或者是传统中所说的心物合一、心物交融的问题。心物合一,则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消失,心化为物,物亦化为主体之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同时也物我两全。足就是履,履就是足,腰就是带,带就是腰,不知道哪是我,哪是物,如果你没有忘对象或者对象没有忘你,物我就没有达到毫无间距的合一。

这是《庄子》里面讲的"物化"的内容,这是在"道通为一"的前提下主客体之间的互相展开。这引申到后世文学艺术之中就形成了艺术创作中的"心物交融理论"。关于这方面,发挥得最好的也是苏轼。苏轼评价他的朋友文与可画竹子的时候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其一)画竹乃是艺术之事,而在从事艺术之中的"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当然是艺术中的"心物交融"了,而非《庄子》中"物化"的原始意义。诗句中还有"庄周"字眼,可见其思想来源处,但更可见苏轼对庄子思想脱胎换骨之手法的高明处。艺术创作中的心物关系要求达到不知道到底是你在画竹子呢还是竹子在画你,而与可画竹就达到了这个境界,竹我两忘,故而才能够无穷出清新。心物无隔,主客体完全合一的"心物交融"艺术思想,在后世有若干人加以发挥,苏轼只是其中一人而已。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在北川的日子里

    在北川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前,国人中,有人正为温饱生活打拼;有人正为小康生活忙碌;有人正为个人进步奋斗;有人正为股市下跌惆怅……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使得性情、习惯上产生了差异。
  •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的主要内容包括:布谷声里的大舅、露宿地平线、弦月挂在年关上、醋·乡情、大雪桃园、到秋的高处去、以零分的名义起誓、异乡的月亮、梦见沥泉、不要说我一无所有等。
热门推荐
  • 佛本是道

    佛本是道

    天道无常,天道无情,包容万物,游离其外。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恩无怨,无喜无悲。仙道是道,魔道是道,妖道是道,佛本是道。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气化三清
  • 调皮千金玩转校园

    调皮千金玩转校园

    她是天之娇女,却很讨厌那种生活。她要的,是平凡,当她化身平凡女进入学校第一天就遭到了告白,他和她,和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那个王子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是爱情会遇到阴谋,还是阴谋会找上爱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超然沟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超然沟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告诉你一个丘吉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丘吉尔的故事

    精选了丘吉尔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丘吉尔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你家老婆有点凶

    你家老婆有点凶

    他是神秘的黑暗人物,残酷腹黑,人命如草芥,却视她如命。她重活一世,只为讨回当年的债务。他如恶霸,抵死纠缠。“大哥,大嫂正在和别的男人在结婚。”教堂中,男人紧捏钻戒,阴鸷的眸光带着嗜血的愤怒,一声低吼:“把她绑过来。”“林小姐,你是否愿意嫁青阳先生为妻?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不愿意。”她心脏狂跳,却直接掐断牧师的爱情宣誓。他眯起危险的眸,看向牧师,慢条斯理:“没关系,你继续问,问到她愿意为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