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18

第18章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影响 (1)

一、概说

关于先秦的道家,我们首先要讲一个概说。为什么要讲概说呢?因为对道家的误解其实是比较多的。如何去理解先秦的道家,我觉得现在,起码在学术界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目前大家提到先秦道家基本上就会想到是一种非常玄的玄学或者是缥缈的学说,但实际上,先秦的道家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这一点我们必须从我们现在能够看得见的史料来做出一些重新的解读,来校正大家脑袋里面的一些习惯性的看法。例如,大家现在动不动就说老子的美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但老子讲过美学吗?老子讲过哲学吗?我们必须从老子思想本身或者从先秦的老子思想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问,来重新作出一个判断。

在先秦的时候,凡引用老子的著作,我们现在能够看得见的大体有《荀子》、《韩非子》。《荀子》提得很简单,说:"老子有见于绌,无见于信。"《韩非子》里面就比较多了,我们现在如果要了解先秦人对老子的看法与理解的话,最直接简单的路径就是从《韩非子》开始。《韩非子》里起码有两个专篇是讲老子的学说与思想的:一篇是《韩非子·解老》,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注释;一篇是《韩非子·喻老》,用各种故事讲老子的学说。我们要了解《老子》的话,从《韩非子》倒过来看《老子》是比较好的方法。《韩非子》中这两篇所呈现的老子思想基本上是政治学,关于这一点,是否符合历史实际?我们需要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观察。存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而要存真就需要进行历史的解读,不能一味进行超历史的文本解读,如果仅仅进行超历史的文本解读,那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老子实际上大多就是王弼所理解的老子而已。

只有了解王弼之前人们眼中的老子与老子思想,才能更多地得到老子及其老子思想的真貌,而王弼之前最早的关于老子的解读,就是《韩非子》的《解老》与《喻老》。那么,《韩非子》的这个"政治学"解读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认同了吗?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有文章《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对先秦各种学派进行研究与评价,指出先秦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各家"此务为治者也"。在司马谈看来,这六家无论是哪一家,他们的基本思想都是"为治之学"。所谓"为治之学"大体上等同于现代人所说的政治学,这是汉代历史学家们所认知的先秦思想的基本面貌。这六家中的道家思想在我们看来是玄学,但是在汉代的史学家看来,不是玄学,而是一门非常现实的政治学。汉代另外一个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面的《诸子略》中谈到道家的时候,认为道家是"君人南面之术也",这一结论比之前司马谈的结论还要精炼明确。

关于《汉书·艺文志》,大家要知道一个常识,就是它的材料基本上来源于刘歆的《七略》,班固主要是选取《七略》里面的材料来弄成了《艺文志》。无论是刘歆说的还是班固说的,但他们的看法应该是共同的,就是说先秦的道家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一门君人南面之术。所谓南面,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君王是坐北朝南,所以"南面之术"无非就是驾驭天下之术,换成现代的说法,叫政治学,叫权术、统治术。当然,班固对于道家的思想是有所批评的,他认为道家自以为"独任清虚可以为治",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先秦的道家的思想可以分两个方面,"独任清虚"这一面可以叫做内圣,"可以为治"这一面可以叫做外王。大家一般听见"内圣外王"就以为是儒家的学说与说法,但实际上"内圣外王"这一说法最早见于道家的典籍中。《庄子》中说:"内圣外王之学,暗而不明。

"要注意,这里说"庄子"的时候指的不是人名的庄子,是加了书名号的《庄子》,大家在以后引用材料的时候不要大起胆子随便说哪个人说了什么,像《庄子》里《外篇》、《杂篇》里的话不能确定就是庄子这个人所说的,只能说是《庄子》这本书说的。既然《庄子》里面有"内圣外王之道"的说法,那么也就意味着内圣外王这门学问不仅是儒家的,也是道家的,只是道家的内圣和儒家的内圣不一样而已,虽然都讲内圣,但方向、指向与结果可能都很不一样。关于道家的内圣外王,哪个把它阐释得最清楚呢?也是《韩非子·解老》和《韩非子·喻老》。在这两篇里,内圣和外王两个层面是结合着讲的,两者结合才是"为治之学"的全部。如果大家把《老子》读完,再去读《韩非子·主道》,就更清楚这一点,所谓"主道",就是如何做一名人君的方法而已。这一篇里面对"道"与"人君"的关系解说得非常精准。韩非子说"道不可见",但他这样说并不是要通向玄学,而是为了阐明"主道"的内涵与技巧,是为了说人君该怎么样。

韩非子的"道不可见"、"万物之始,是非之纪"这些论说,和老子的说法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道不可见",即《老子》里面所谓的"大象无形"。正因为道不可见,所以马上就转到君王要与"道"这个性质匹配的问题了。怎么匹配?正因为"道不可见",所以君王也要做到"大不可量"、"深不可测"、"用不可知","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得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之正",这是君王修养内圣的功夫,但内圣发为外王则是把这功夫变为一种驭臣下或者驭天下之技术。

正因为道虚静无为,故而明君需要"无为乎上",这样群臣才能"竦惧乎下",如果"君见其所欲",则"臣将自雕琢",如果"君见其意",则"臣将自表异",他以为这是做人主的失败,故而他以为做人君要"无见其所欲"、"无见其意",使臣子无所捉摸。一面是道,一面是君,从"道不可见"推出来一个君王人格,从道"无为"同样推出一个君王的人格。这些都是《韩非子·主道》里面的原话。在我看来,韩非子确实对老子之学的精髓与本相有深刻的理解。这是有根据的,韩非子本来就是学老子之术的后学,司马迁在论到韩非子时候说"其归本于黄老",可谓一针见血。他又云:"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司马迁的观察可谓准确,在司马迁的眼中,可能韩非子才是深得老子之学真传的人。

这个抽象的道,用于君王,则成为"主道";如果用于普通人,则成为现实中的生存之道。韩非子在《喻老》篇里面就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孙叔敖的人,不要丰饶之地,而选择贫瘠之地,结果,凡是要了那些丰饶之地的都不得善终,而孙叔敖"九世而祀不绝"。韩非子解释说:"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这正是孙叔敖深谙"道"中所包含的自我求生存之道的缘故。

清代魏源有本书叫《老子本义》,里面有个序言《论老子》,其中说:"老子主柔实刚,取牝取雌取母,取水之善下,其体用皆出于阴。阴之道虽柔,而其机则杀。故学之者而善者则清净慈祥,不善者则深刻坚忍,而兵谋权术宗之。"魏源虽然认为这些后学者所学"虽非其本真",但同时也认为"亦势所必至也"。魏源的这个论说也可以供大家参考。

现代史学家其实大多也是这么来看的。钱穆先生说:"老子则务实际,多期求,其内心实充满了功利与权术。......老子之所用则尽属人谋也。"傅斯年先生的看法也是非常明确的,他说:"五千言所谈者,大略两端:一,道术;二,权谋。此两端实亦一事,道术即是权谋之扩充,权谋亦即道术之实用。"在傅斯年先生看来,历代说老子者,以韩非子得其正解,"故《韩非子》书中解老、喻老两篇所释者,诚老子之本旨,谈道术乃其作用之背景,阴谋术乃其处世之路也"。对于汉世神仙方士入于道与老子之学掺合在一起,傅斯年先生以为是"时代为之,与本恉之自然演化无涉也",而对于王弼以来的诠释老子的倾向也多所批评,以为"王辅嗣敷衍旨要,古已不及;若后之侈为玄谈,曼衍以成长论,乃真无当于老子用世之学者矣","五千文非玄谈者,乃世事深刻之归纳","清谈决非老子之效用也"。这些观点见于他的《战国子家叙论》。王弼注《老子》的东西用来解读王弼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王弼解读的老子不是真实的老子。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王弼的这些注,包括后人的注里面实际上哪一些是《老子》本真,哪些是发挥当代思想的,至少从学术史上来说,确实需要分清楚。

不仅仅老子或者《老子》的思想情况复杂,而且《老子》一书的作者情况也复杂,《老子》一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在汉代司马迁那里就成了问题。司马迁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但他又云:"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司马迁提供了老聃、老莱子、太史儋三人作为《老子》一书作者的候选人,而三人乃不同时代之人,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史家有意为之,而是因为材料不足或者前人留下的材料本来就恍兮惚兮,故而只能提供几种可能性供后世参考。正因为这样,所以目前学界关于《老子》一书作者的问题,虽然有流行的看法,但也仍然聚讼纷纭,毕竟在司马迁那里就已经语焉不详了。

通过我这样一介绍,老子的思想与形象可能就不大令很多人满意了,原来很多人脑袋里面的老子、《老子》是那么虚玄,飘飘在上,而现在却又得到一个到处充满阴谋和权术的老子与《老子》。我提供这些复杂的情况是要大家学会复杂地看问题,而不要简单地理解历史。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诗学第三辑

    诗学第三辑

    20世纪80年代,"归来"或"朦胧"又一次开启了中国新诗繁芜而动人的局面。但短暂的二十多年之后,激情澎湃的诗歌之音似乎早已游离人们的耳畔;那些关...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作为一名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本书作者长期身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前沿,是作者对世纪转折间报告文学发展的追踪、观察和思考,因此这些文章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也有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其中一些篇章是对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丰富、发展和补充。同时,这些研究文章还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本书收录的是作者1996年到2000年间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具有相当的资料文献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宏观的报告文学理论及发展流变、创作潮流的梳理、总结,同时也是这几年报告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甚至是微观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剖析、评论
热门推荐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只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令上司欣赏。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相思谋之妃常难娶

    相思谋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若你爱我如珍宝

    重生之若你爱我如珍宝

    张悦的前生,衣食无忧,吃穿不愁,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拥有一个爱她并被她所爱的男人,可希望永远变成了奢望!重生了,张悦终于明白,靠人不如靠自己。家庭,金钱,事业,个人能力,这些远比爱情更重要。于是,此生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带领全家好好过日子。可是,老天不要开玩笑好不好?曾经那么希望爱情的时候,一切都是奢望,现在,爱情靠边站了,为什么偏偏招惹上这么多美男啊?温馨甜宠文,没有太多金手指,细水长流,女主自强自立,男主干净专情,对女主极尽宠爱。喜欢甜文,宠文,种田文,校园文的妹子看过来,在这里,你一定能够找到属于你的那盘儿菜!
  • 八荒镇仙录

    八荒镇仙录

    意气凌霄扫六合,八荒无匹镇诸仙!一个身世飘零的少年。一座隐藏在指掌之间的楼台仙阙。一处淹没在历史尘埃里的古迹。一只以山岳为阵封印的上古凶灵。当这所有一切,偶然又必然地交集在一起之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八荒镇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