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17

第17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8)

我们先不管这样的评价准确不准确,我们关注的是他的评价特点,而这个特点刚好与孟子讲的养气后的知言路径是相通的。这样的评价,如果用得好的话,确实是一针见血,但用得不好或者自己养气、养德没有达到洞若观火的水平,也确实容易闹出笑话。当然,这种评价往往是一种道德评价,不是对文章本身进行评价,而是评价文章背后的人格;主要批评人格,或者不批评你的文字,或者顺带批评一下你的文字而已。相对而言,在道家那里,往往主要评判的就是文章的审美性风格了,审美性的评判风格在魏晋南北朝也可以看出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说新语》。《世说新语》里面评价一个人,或者说"有高韵",或者说"有韵致",等等。道家强调的是养成一个审美的心胸,这个审美的心胸当然也能够烛照文辞,但大多烛照文辞本身的那种超道德的风格,或者烛照超道德的道德。这是"知言养气"说这个命题在后世的另外一个影响,即使到了宋明儒家那里,这种评判风格的流风余韵也依然存在,将人与文章混融一体进行评价,也是那种"正义在胸",然后评判天下所有的人与文的风范。

(五)以意逆志说

下面我们讲孟子的第四个命题,"以意逆志"说。"以意逆志"是《孟子》中关于"诗"的一个著名的说法。但是对于这个说法里面的一些问题,后世争议比较多。我们先把提出这个命题的那段材料写下来: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2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惟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在这段材料里面,咸丘蒙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尧舜之间到底发生过"舜臣尧"的事情没有,第二个是舜与其父亲瞽瞍之间到底发生过"子臣其父"的事情没有。对于第一个问题,孟子以为是"齐东野人之语也",不足为信。在孟子看来,尧老了之后,舜只是摄政,并非天子,并引用《尧典》中的材料来说明这个问题。尧死之后,三年之中"四海遏密八音",赵岐云:"遏,止也,密,无声也,八音不作,哀思甚也。"所以,历史的实际情况是尧在也时,舜只是摄政,尧死之后,舜才继为天子,且"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这就解释清楚了舜和尧之间的关系。至于舜和他父亲瞽瞍之间,咸丘蒙引用《诗》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在咸丘蒙的理解中,这诗句是说"舜臣其父"了。这就涉及对这几句诗到底怎么去理解了,这也是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的缘起。

孟子以为咸丘蒙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是不对的,他认为"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赵岐解释这段话说:"孟子言此诗非舜臣父之谓也。诗言皆王臣也,何为独使我以贤才而劳苦,不得养父母乎?是以怨也。"孟子既然这样理解这几句诗,以为这才诗的本意,故而正面提出了他读解诗歌的方法论主张:"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在孟子看来,如果仅仅"以辞而已矣",则《云汉》之诗句"周余黎民,靡有孑遗"就会被某些"信斯言也"的人理解为"是周无遗民也"。"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这段文字中的"文"就是"字"的意思,"辞"就是"辞句"的意思,整个这句话是说,不能因个别的字词就把整句话的意思理解错,妨害对一个辞句的理解,也不能因为一个辞句的关系,妨害对整个作品、作者之志的理解,只有"以意逆志"才能使作者本志、作品的本意"得之"。历代对"志"的理解没有什么争议,而"以意逆志"的这个"意"是有争议的。

"以意逆志"的"意"到底是哪个的意要搞清楚,到底是"说诗人之意",还是"作诗人之意"?"逆"就是反推的意思,反推作者之志。在《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里面,无论是注还是疏,都认为这个"意"是说诗人之意,赵岐说:"志,诗人志所欲之事。"这是对的,但对于"意",赵岐解释说:"意,学者之心意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托名孙奭的疏也持这个看法:"以己之心意而逆求知诗人之志,是为得诗人之辞旨。"到现代,朱自清的《诗言志辨》的《比兴》篇也同意汉代赵岐的说法,他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比较勉强,如果以己之意来反推作者之志,己之意客不客观就非常关键了。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一千个"己意"就有一千个"作者之志"了。清代的吴淇坚决反对这个"意"是说诗人之意,他认为是作诗人的意,他说:"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

"文章无非就内、外两个方面的东西,即作者、作品本身的东西。他认为"'意'就其淋漓尽兴言之"而已,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文章本身的某种态势,或者某种最大的可能性,但还不是必然性,需要读诗者去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从而还作者、作品以本志、本意。所以,他说"'志'古人之志,而'意'古人之意",而"汉宋诸儒,以一'志'字属古人,而'意'为自己之意"。对此,吴淇批驳道:"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说之,其贤于蒙之见也几何矣。"这个"蒙"就是指"咸丘蒙",如果没读过《孟子》原文的话就不知所云了,就不知道这个"蒙"是指什么。吴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以己意来说古人之诗,那就比咸丘蒙好不了多少。所以他接着说:"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他还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联系起来考察,以为探求作者之本意,要尊重作者的时代:"故人心必与世相关也。然未可以我之世例之,盖古人自有古人之世也。

"我个人是比较赞同吴淇的看法的。如果"意"是"己意"的话,那这个命题的客观性确实难以保证,读诗人的己意那么多,怎么去求得一个诗人本身的志的客观性呢?这个问题很难做一个定论,大家可以就这个争议写论文,从小处着眼,写出一个大问题。"以意逆志"命题的涵义,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要被语词、语句的表面形式所迷惑,从而迷失了作品的本意或作者的情志,应该从文章本身体现出的态势、趋势以及某种最大可能性来探求作者的本意。从历史感上说,孟子这个命题是对春秋以来的赋诗或称诗活动的一个反动。在春秋时期称诗喻志成了一种常见的活动,但以诗来赋诗言志或引诗言志,不一定是作者之志、作品之本意,基本的取向是断章取义,以己意随意解释。这个称诗活动从春秋以来是一直存在的,这或者就是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的大背景,孟子的目的无非就是对流行了几百年的"断章取义,余取所求"的赋诗活动给以一种反动,回到作品的本意、作者的本志的探求,从而追求作品的客观性。咸丘蒙或者就是这种"断章取义,余取所求"的称诗活动中的一员而已。

四、荀子关于"文"的思想略述

按照惯例,荀子属于儒家,但是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又确实不能够准确确定荀子到底属于哪一家,他培养的两个著名学生都是法家,但我们可以说荀子是战国末年的大学者、大学问家。关于荀学,我们可以引用谭嗣同的一句话来概括:"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在谭嗣同这里,秦政和荀学连在一起。谭嗣同这话当然激烈了一些,偏颇了一些,但是,恐怕与实情也相差不太远。在谭嗣同之前,从唐代到宋明的儒家对荀子的东西已经非常不满了,以至于在儒家的道统谱系里面根本就没有荀子的位置。如果统治者真用真儒家的东西,就是在革统治者他们自己的命。在冯友兰先生看来,荀子是儒家中的现实主义者,而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

荀子的东西可以一言以蔽之,礼乐刑政。正因为有了礼乐,才像个儒家,而后面的刑政就是法家的东西了。儒家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而荀子的东西颇有"先教后杀"的意味。先教,接受教化则可,如果教化了还是不听不从,则"刑政"来了。读《荀子》,开始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他讲了很多礼乐的东西,属于儒家;但是读到后来,刑政就来了,法家的东西就来了。大家读《老子》,开始会觉得很玄很恬淡,但当你真正读完再三思之,又会觉得这本书也是杀气很盛的。老子所讲的东西的核心不是现在人所理解的那些虚玄的东西,核心还在于权谋,权谋一方面是提供给统治者的,另一方面也是提供给普通人的,提供给统治者的是御天下的统治术,提供给普通人的则是生存术,老子提出的这个"道"无非是统治术与生存术的根据而已。大家去看《史记》,老子和韩非子在同一个列传里面,那可不是乱排的,是有根据的,老子的思想本来就是法家思想的重要前提之一。但同时和法家有关系的不仅仅是道家的老子,荀子和法家也有很深的关系。

荀子关于广义的"文"的思想的第一个方面是"立隆正"。荀子说:"凡议必先立隆正然后可也。无隆正则是非不分,而辨讼不决,故所闻曰:'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所谓"隆正",杨倞注释说是"崇高正直",也就是最高、最正确的东西。所以,立"隆正"就是立天下言论最高的标准。但以什么为最高标准呢?荀子又说:"故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师。"也就是以圣王的思想为最高、最正确的思想标准。荀子处于战国末期,诸子百家争鸣已经几百年,到荀子时生出结束百家争鸣、统一天下思想的心理,这是很有可能的。与此相适应、相呼应的就是秦始皇用刑政来统一天下。实际上荀子在战国末年只是提供了统一的模式,但他没有完成这个统一。

荀子关于广义的"文"的思想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提出了明道、征圣、宗经的基本架构。这个思想从荀子开始延续到清代,影响极大,后代都奉为标准,包括汉代的扬雄、魏晋时代的刘勰都坚持这个标准。明道,明什么道?荀子说:"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当然荀子所说的道是不是孔孟之道,这需要再作研究。征圣,就是以圣人为征验。荀子认为圣人就是道的代言人:"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悬天下之权称也"。这就从明道转入了征圣。圣人也要死,圣人死了,留下经典,于是又推出宗经。在他看来,"《诗》、《书》、《礼》、《乐》之归是矣","归是"就是归于圣人道。荀子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始乎读经,终乎读礼。'"荀子的这些论说,初步构建了"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中国思想的主流框架,无论是政治、社会思想还是文学思想,都受这个思想框架的左右。

荀子关于广义的"文"的思想的第三个方面是对"乐"的讨论。他认为"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观察"乐"在人的生命、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但荀子更多的是从这里出发,观察"乐"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他关心的重点是"乐"的教化功能,以为"声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这些讨论对后世儒家文学思想影响甚大。荀子认为人性恶,性恶当然需要对其加以驯化,而"乐"则是最好的化性之具,这就引出了"以理化情"或"以礼节情"等相关命题。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心中贼实际上就是"以道化欲"。我们不能说"以道化欲"完全是正面的,但是也并不全是负面的。关于荀子的东西,大家可以去看王先谦的《荀子集解》。

同类推荐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新概念作文人气新星+90后主力青春作家,集体书写生命之初那些最美最真令人动容的友谊与爱情。
  • 我心永恒

    我心永恒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渡江

    渡江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岛止,历时42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也是史上的奇迹。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热门推荐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水晶夏日

    水晶夏日

    静谧的夜晚,深深的庭院里,若隐若现地折射着屋内温馨的灯光,在花草树木中投下班驳、幽然的影子。紫色的铁线蕨亲密地缠绕着白色拱形的门。
  • 丑小鸭之我是宠妃

    丑小鸭之我是宠妃

    简介如下:她是柳王府最丑陋的丫环他是尊贵俊美风华绝代的王爷他残暴无情,在她面前极尽变态之能事,在他眼里,女人是这世上最下等最低贱的玩物,他以折磨府里的妃子为乐,以狠狠践踏府上妃子的尊严为已任.轻垂眼眸的她,只是冷眼旁观这一切.命运似乎有些偏离了轨道,她只是个一心要潜入柳王府偷取宝物的小丫环,不曾想有一日他竟伸出纤纤玉指亲点她这个柳王府最难看的丫环为正王妃,不情不愿,她却依旧披上了那大红的嫁衣。精彩片断节选一:"柳宸逸,你娶我是何目的,你我二人心知肚明,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这副尊容,我相信你见了也一定会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吃个饭估计也会全吐出来,所以,这个房间归我了,请你出去."大婚之夜,他的王妃将他请出洞房外.精彩片断节选二:"君倾悠,你真的很让人迷惑,现在我所见到的,是真正的你吗?"他若有所思的托着下巴,看着眼前的女子,眼里的疑惑更深.明明是个难看到极致的丑女人,为何拥有这样一双清亮的瞳孔?好似天上的星辰闪耀?精彩片断节选三:"你这个难看的女人,眼睛是不是长到头顶了?"看着这个突然袭入身前的柔软,他突然的失控发怒,特别让他无法容忍的是,他与这个丑女人,竟然两唇相触,而该死的却是那种感觉,竟让他感觉法言喻的美妙!“啪!”清脆的巴掌响起。“你吃我豆腐还敢骂人?”胀红着小脸,她极力掩饰着慌乱的心跳,怒不可遏的女声顿时清亮的响起.推荐小妹已完结V文王妃七岁了:七岁那年,人小鬼大的她跑到瑞王府的厨房,放了一把火,将瑞王府弄了个乌烟瘴气。由于皇上的一句君无戏言,她成了瑞王妃。十五岁的瑞王爷开始了他痛苦的生活历程。他的三哥,宁王的儿子前来告状,说小叔母打歪了他的鼻子。诸如此类的种种,还有很多比如,她带着她的两个跟屁虫上酒楼为了抓住她的宠物而将酒楼闹了个人仰马翻酒楼老板诚徨诚恐的跪在瑞王府大门口索要赔偿一次意外,小王妃被毒蛇咬伤尔后被一外世外高人所救,并收她为入室弟子三年之后,学成归来瑞王府内,却住进一名绝色女子是年满十八的瑞王爷心仪之人且看古灵精怪的捣乱小王妃如何玩转江湖,掳获美男心!推荐好朋友妖妖的好文:狂女好朋友醉舞狂歌的新文:前夫的圈套好朋友小月的新文:阴毒嫔妃这是小妹与几位作者朋友共同建造的圈子,大家有空进去坐坐吧:月色鸟窝http://m.pgsk.com/g/yingwu
  • 风宪名臣传

    风宪名臣传

    凤元五年太皇太后赐府邸后王爷长居蕴月园,两位公子却在王爷府邸跟随其生母生活。反倒是一名唤江蕴月的弃婴跟着王爷住在蕴月园内。据闻这小江相公长了一双极好的眼睛,颇似早已经香消玉殒的景怡王妃,想必如此大家才传王爷特别看重他。官场新丁江蕴月,从七品绿衣小吏,鸣锣开道,登场!
  • 内向的革命

    内向的革命

    一本书引领一场“内向的革命”!将阿玛斯“钻石途径”的思想精粹排列组合,娓娓道来一代大师所带给人们的灵性的传承!跟随本书脚步,你将会亲身经历一场向内而发的革命,你在其中将会发挥出人性本体的最大潜能,从而活出充满关爱、智慧、慈悲、行动力、至乐、祥和的人生。
  •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来自现代人的灵魂,有着古代人的许多束缚,爱情终归何处?是英勇霸气的少年天子?还是年少英雄的魔教之主?抑或是情深旖旎的音辰楼主?一切尽在不言中……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本书以挖掘和激活青少年创新潜能和创意思维为主线,以培育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相关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意的创意小故事,为当代新锐青少年推开了一道思维之门,这里有为平淡生活着色的奇思妙想,有奇峰迭起的经商致富创意,更有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激起朵朵涟漪的重大发明发现……
  • 柔情陷阱:贾少的逃妻

    柔情陷阱:贾少的逃妻

    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做过轰轰烈烈地事情。而不计后果地追寻爱情大概是小若做过的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情。原本以为远隔两地,就可以相安无事,大家各自分道扬镳。可是再怎么逃脱,她可以逃脱掉自己心里的渴望吗?当他伸出一双手的时候,她却已经晕头转向地重新投入到他的怀抱中。可是谁能想到,这其实只是一个温柔的陷阱,等待她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教你学马术·轮滑(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马术·轮滑(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