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16

第16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7)

在孟子回答了别人提出的他擅长的问题后,别人就跟着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你这个浩然之气是什么气呢?孟子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知道,中国的概念都很难用言语说清楚,所以孟子的回答也很有中国特色--"难言也"。也就是这个东西很难说。"难言也",这是最典型的中国式的回答方式。在西方也有这种回答方式,例如《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的《大希庇阿斯篇》中对话人苏格拉底在回答什么是美的时候,最后也只能说"美是难的"。但西方往往是在具体讨论后才这样说,并不是一开始就说"难言也"或者"美是难的",西方主流的东西还是更追求理性的、很明确的东西。相对而言,中国的东西确实很难用理性的、明确的东西来界定清楚。在中国很难用理性的方法来界定清楚的东西,一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一般用描述的方法。

所以,孟子下面就用了一种描述的方法。孟子描述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这段话里面有几个地方要解释一下。"至大至刚",很好理解,赵岐解释说言"正直之气也","以直养而无害"的"直"就是"义",而不是"一直"的意思,就是以义来养,养之以义而无害,这个"无害"不要连读,是养之以义同时不要去妨害它,要这样去理解,而赵岐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养之以义,不以邪事干害之",这是"以直养而无害"的意思。"则塞于天地之间"是说气之大,大到塞满了整个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说这个"气"是义与道养起来的,这是养之以义的进一步的含义,赵岐的解释是"言此气与道义相配偶俱行","义谓仁义,可以立德之本也。道谓阴阳大道,无形而生有形,舒之弥六合,卷之不盈握",也就是说"义"与"道"都是天地中最根本的东西,以它们来养气,当属应然之理。"无是,馁也"的"馁"是什么意思?很多书上把这个"馁"解释为空虚,我觉得赵岐的解释有点意思,他说"若其无此,则腹肠饥虚,若人之馁饿也",我觉得这个解释是比较好的,即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果说没有义和道,就像一个人没有吃饭一样,如果没有吃饭那么人就要挨饿,而如果没有义和道,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气"也就要挨饿了。而这个气要养到多大?前面说了,要养到塞满天地之间,这个话我打个比喻来解释,就像吹气球一样,开始这个气球是一点气都没有,开始吹气后,吹一口大一点,再吹一口再大一点,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把气球吹到充塞于天地之间,那样就是养气养到最大了,那就是至大至刚。

接下来,再来看"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这句话的意思。这个"集",赵岐解释为"集,杂也",是"与义杂生,从内而出",非由外铄,意思就是本来就与义混生。"非义袭而取之也"中的这个"袭"不好理解,赵岐的解释是"密声取敌曰袭",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悄悄地把敌人打败了或把别人的地盘占领了,在此的意思是,不是从外而来,而是与义混生一起而存在,非从外而取之,是从内而生的东西。关于这一点,宋人孙奭有一个疏证"非义之所密取而在外入者也",就是说不是从外袭取,而是一种内在的自生性的东西。"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慊就是快,快意、愉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赵岐解释说:"自省所行,仁义不备,干害浩气,则心腹饥馁矣。"这还是和前面的意思差不多。中国思想特别是儒家的思想,讲求所有言说的东西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上,孔子讲过一句话:"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

"这体现了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最大特色,看重的是身体力行,而不是要谈多么高深的理论,这一点其实和宗教有点类似。大家知道,凡是宗教性的东西,要达到愚夫愚妇都能够实践这个水平,就不能过多地讲那些玄虚的道理,讲得大家都不理解,相反,宗教常常是义理简单而便于践行,这也就是汉儒说"卑之无甚高论"的本意。我们学先秦的东西,从《孟子》和《论语》可以知道原始儒家的一个特色。读《论语》、《孟子》,如果先读宋明理学家的解释,对于《论语》、《孟子》就不一定能够得其原本,所以大家还是先看汉魏古注,之后再看宋明理学家的新注。其实,原始儒家看重的不是要有多少理论,而是要行动、实践,不要动不动就谈很玄的理论,而是要达到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这才是儒家思想的本色。为什么儒家能够在中国成为主流,我觉得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道家就讲究玄,不容易懂,而儒家的东西就是要没读过书的人也能够懂,其实这是任何一个宗教所追求的目标。

(四)知言养气说 (2)

养气的结果就是所谓的"至大至刚",孟子描述这个至大至刚的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前面我们对此略微作了解释,现在对此再作进一步的解读。具体而言,"至大至刚"实际上就是一种道德上的人格理想而已,用《孟子》里面的话说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这是耸立于天地之间的一个巨大的人格。在宋代的时候,文天祥也写过一首诗《正气歌》,歌中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也就是这个意思。"气"最后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一种刚毅的人格力量,儒家所谓的养气不是养出不死之身,而是养出这样的人格来,不为富贵所淫,不为贫富而移,不为威武而屈,这种人格力量在中国传统之中并不稀有,但如果真具有这种人格的话,往往又是一个殉道者。当然,养气形成这种人格,也并不是孟子第一次提出来的。在孔子那个地方,我们也能够看得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也是养气的结果。还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青松的人格,也与"浩然之气"的人格相仿佛。

孟子的养气说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是影响古文实践与理论。唐代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讲古文写作的前提条件,以为不可以不养也,要人"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并认为"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把古文写好,首先是要用仁与义来养气养德,养到家了,自然发挥为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也提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所谓"道胜"也是养气的功夫做得好,"道胜"则挥洒自如皆成文章,无所不可。在《答祖择之书》一文中,欧阳修又说"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也是同样的意思。写古文并非先要从文辞开始,先要养气,而这"气"就是"德",所以"养气"就是"养德",德发挥到个人身上就是人格力量,发挥到文章上面就成了文气,这是后世古文理论一个最核心的论点。

但是,很多人写古文以为就是要把文辞写好,从而背离了古文写作的根本原则,在古代确实就有一群人是这么写的,包括不少韩愈的弟子最后都成这样了。到晚唐,古文运动越发衰落,变成了"古文形式主义"运动,韩愈提出的"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论说被忘记得干干净净了。写古文首先不是要练技巧,而是先要去涵养道德,就是要养其道德之气,这一条根本原则,直到晚清桐城派的古文运动也是这么讲的。但讲归讲,确实又有人做不到,这也是事实,所以,越到后世,古文就越写越衰落了。这一思想传统,实际上到了现当代也是根深蒂固。很多老先生谈写文章的经验大约也是前贤往哲的那个意思。养气,然后随意发挥皆成文章。如果不发挥为文字呢?其实,不发挥为文字也是文章,那就是你这个人本身。人格发挥成文字出来是文章,不发挥成文字同样也是文章。在中国传统中,人格力量本身就是文章,钱穆先生就讲:"屈子之沉湘,董子之三年目不窥园,扬子云之下帘寂寂,严光之垂钓富春江,诸葛孔明之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此亦莫非一时代之大文章。

岂止诗歌辞赋,骈散为文,乃始谓之文章乎?"这些为什么也能够称之为天地大文章?在古代中国,立德可称天地大文章,立功也可称天地大文章,并不是只有"立言"才算文章,而且在中国传统"三不朽"里面,立德是最高的文章。"立德,立功,立言",如果能够立德是最好的,你可以不写一个字,而立德本身就是天地大文章,我们没有看见周公一个字,但周公就是大文章。中国古代就是这样讲的,你可以不写文章,立德就是文章,既立德又写文章当然更好,但立德而没有写文章也是文章,同样,"立功"也是文章,最后才是"立言"也是文章。而立言里面又是分档次的,一般人理解"立言"以为就是写诗赋,写散文,其实不是,立言的最高档次是立经史之言,然后是立诸子之言,最后才是立诗赋、骈散之言。这涉及怎么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文"的概念。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文"的概念一定要从中国文化本位的广义立场去进行,这样我们才能讲出中国观念的血肉。按西方方式去讲,很多人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之所以你觉得没有什么讲的,那是因为没有用中国的方式去讲中国文化而已。

下面我们讲"知言"。"知言"是知什么言呢?我们来看孟子怎么回答。其实"言"相对于"气"来说要具体一些,气是很抽象的东西,很抽象的东西当然难言。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道的东西,气和道在严格意义上是具有相同位格的东西。对于"知言"而言,孟子还是能够回答的。他说"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这是孟子回答知言的四个方面。"诐辞",赵岐的解释是"险诐之言",但是后人的疏解释得较为清楚,"其言有偏诐不平也","知其所蔽"是指"蔽于一曲";"淫辞"是指过分之言,言过而不中也,儒家持守中道,凡是过分的言辞都称为不好,不符合中道,"知其所陷"是指知道他失足于何处;"邪辞"是指背正道之辞,"所离"是指离叛于何处;"遁辞",是躲躲闪闪之辞,"屈其理也"之辞,"所穷"是指理屈词穷的地方。我们先把字义讲出来,接下来再整体讲它的理论意义。

"言"背后所隐藏的是人格,每一种言都是一种人格。所以知言就是知人,就是知人的人格。而这种知其人格所引申出来的内容是什么呢?后世就由人与言的关系引申出人与文的关系、人品和文品的关系。

而孟子是把知言与养气合在一处讲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把二者分割来讲,而不讲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知言的这种能力和养气说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三个问题。第一个基本的关系是养气可以提高人的知言能力。一个人要有强大的知言能力的话,必须要先养气,养气养到至大至刚,那么别人的言辞一出口你就能辨别他背后的人格。但要养成这种知言的能力,是很不简单的。对儒家而言,要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就必须养出一个正义的心胸,这就显示出儒、道两家的区别了。道家讲的是要养一个审美的心胸,而儒家讲的是要养一个正义的心胸。你既然有这样正义的心胸,就能够有烛照一切言辞的能力,无所不能。在现代社会里,其实也很需要有这种烛照言辞的能力,不仅仅是去烛照个人的言辞从而观其人格,也可以从一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去烛照他所代表的国家的国格。从你所养出的正义心胸,从正义的角度,从道德的角度,去辨别言辞从而辨别格调的高下。

在传统中,通过养气和知言之间的关系探讨,形成了一个所谓儒家式的评判风格,评判一个人文章的风格往往谈的不是文章的风格,而谈的是人的人格。大家去看隋代思想家王通《文中子中说》里面对魏晋南北朝作家的评价,就会觉得很有意思。他评判作家很特别,他说:"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谢庄、王融,古之纤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对于刘孝绰兄弟,则更以"鄙人也,其文淫"来评价;对于萧绎、萧刚、萧统几兄弟,又以"贪人也,其文繁"加以评价;对谢朓,其评价为"浅人也,其文捷";对于江总,他的评价是"诡人也,其文虚"。这些在大家看来很不错的作家,在王通眼里基本上没有好人。

同类推荐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热门推荐
  • 为人处世方与圆

    为人处世方与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越来越多样化了。朋友来往、同事相处、夫妻关系等等,每一个社交圈子都有其独特性,对于不善于处理这些关系的人来说,每一个圈子就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只要懂得以方圆策略指导个人的社交行为,社交就会成为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为人处世知方圆,尽是人间四月天。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百科全书。
  • 逍遥道圣

    逍遥道圣

    圣陨之日,仙遗天域,天衍道书遗落凡尘,先天灵宝隐于百州之地。那年,那日,他身怀天衍道书,手握山河灵图,一步一步,踏入了修真界,踏上了修仙之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修罗煞妃:凤傲九霄慑天下

    修罗煞妃:凤傲九霄慑天下

    她是七月十四鬼节出生,命带煞气,克爹害娘,人人唯恐不及,虽是嫡女,却遭家族鄙弃,被丢入贱民窟长大,地位连族中婢女都不如!一朝穿越,凤眸微睁,杀气四溢,强者之魂在这身子上耀眼重生,风华绝代!她是佣兵界叱咤风云的杀神,清冷傲然,狠厉肃杀,又怎甘被人轻践,又岂能苟延残喘?再度回府,才华尽显,惊才艳艳,史无前例“阴阳之体”,五系全才,闪瞎你们的狗眼!龙有逆鳞,狼有暗刺.,触之必怒,窥之必死!既然有胆子敢招惹她,那么就要做好等死的准备!这一世,她必将活出个自我,活出个精彩,站在世界的最巅峰,笑点江山,傲视九霄!
  • 丑女变身:撞上恶魔遇上爱

    丑女变身:撞上恶魔遇上爱

    她,是一个丑到人神共愤的大丑女。她的出现几乎轰动了整个樱世高中,她被称为“樱世最丑女”,是樱世数一数二的重量级人物(这里指体重),然而,她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多重身份……他,是樱世的“校草第二”,家世好、脾气好,是众位女生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几次偶然的相遇,他解救了被众人冷嘲热讽的她。感动之余,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追到校草级的他,并为此进行了华丽的大变身。他们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丑小鸭如何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 残坠2号街:误恋酷千金

    残坠2号街:误恋酷千金

    她曾是人人敬仰的千金,现在沦落到卖报纸为生。却在考上格圣利学院后,慢慢露出了她的本性。打架造反成了她的习惯!她的性格令人着迷,她的身世令人难猜。一下子碰上七个帅男,呃……她是不是走桃花运了?这些感情是捉弄人,还是真心真意?当心逐渐沉沦,扯开的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伤疤……
  • 邪帝缠爱,盛宠妖后

    邪帝缠爱,盛宠妖后

    推荐七月承欢新书《娘亲,你的守宫砂呢?》http://m.pgsk.com/a/766050/非常好看哦。前世,她被好姐妹出卖,喝下参有毒药的堕胎药,生生的在流产之后大血崩而死。穿越,小三夺走了她的男人,抢走了她的位置,让她死于难产。醒来之后,她眸含冷光,发誓会让对不起她的人付出代价。☆☆☆他是银眸妖孽的皇帝,惊鸿一瞥注定两人生生纠缠。那一夜,他魅惑的笑成了她蚀骨的毒,那眼中淬出的毒光几乎要将她的骨头都淹没。他冷漠决绝的说:“姚初夏,你废了那么大的力气打杀了傲雪肚中的孩儿不就是要保你的位置么?好,朕今日便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狠狠的刺入她的身体,她还没来得及反应。疼痛几乎撕裂了她,她一如既往的倔强,迎头吻上他的唇,下一秒,血腥味占满了她的唇。那一刻,他不知道她有多痛,他不知道她只是爱上了他。她说:夜天煞,即使我负了全世界,即使要我杀光天下所有人,只要能换你留在身边,即便是下地狱,我也愿意一辈子沉沦。☆☆☆他是冷情太子,曾经给她万千恩宠,却在她难产的时候抱着别的女人欢愉。当她身穿凤袍站在他和她的面前,满眼轻蔑,眼中满是决绝,“你说,是她死还是你死?”“不要动她,她已经有了身孕。如果我死可以灭了你的怒,那便让我死。”他护着她,而高台上的她笑颜如花。冰冷的声音像是从牙缝中钻出来。“夜天寒,我的孩子死的时候你怎么没有那么说?你要保她,那我偏叫她生不得死不能。”☆☆☆他是头戴玄铁面具的神秘人,那一天,他给了她重生的勇气,他说:“想报仇吗,跟我合作。”他将她送入宫中,让她在欲|望和权利之中挣扎,然她变得心若蛇蝎,他却对她说:“初夏,我们一起离开这欲|望的沟壑,我们就这样闲云野鹤的过一辈子好不好?”他忘了从她入宫的那天开始她已经注定没有退路。☆☆☆他是温润如玉的云国神医。在她最脆弱的时候他总是守在她的身边,他说:“臣只愿能永远的守在皇后娘娘身边。”——————————————————————————四个美男在这里求包养,打滚打滚。本文虐心、虐肝、虐肺、虐肾、各种虐,自备纸巾。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