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14

第14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5)

《列子》中有《杨朱》一篇,但是《列子》晚出,系魏晋人伪托,不能据此来论说杨朱的思想,大约更多反映的是魏晋人的思想,但其中可能还是有一些杨朱思想的痕迹与影子。如果没有这些痕迹与影子,魏晋人的发挥也就容易失去根据,魏晋人只是在里面把杨朱的"为我"发挥成了纵欲主义,所谓"肆之而已,勿壅勿阏"、"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但"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似乎有可能是先秦杨朱的思想,毕竟先秦思想家们的思想有关注"为治"的传统。在孟子看来,儒家当然要"为己",但是为己之后还要为人,这为人包括为天下的内容,而杨朱的思想是纯粹的为我,拔一毛利天下均不为也,因而孟子认为此种思想对社会危害甚大,"杨氏为我,是无君也",也就是说,如果天下均"为我",那么社会共同体就解构了,就成为一个一个的"个体自治"的世界了,就否定了君王存在的必要。杨朱的思想实际上是当时道家思想的一个别派,只不过是道家思想走得最远的一派而已。

另外,孟子也猛烈批判墨子,主要是批判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主要是指无差别的爱,但儒家不主张这种无差别的爱,而是主张"爱有差等"。这种有差别的爱就是由近及远的爱,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他就不可能爱天下人的父母;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就不可能去爱别人的兄弟姐妹。故而孟子指责墨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所以,孟子认为杨子和墨子的思想是无君无父的思想,"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必然在他拒斥之列,"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孟子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乃是"承三圣"之业而已,"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这也客观上道出了孟子文章"气盛言宜"的事实。这是孟子文章中经常要辩论和批判的最主要的两个思想。另外,孟子也批判农家的思想。农家中有一派主张君王要与民并耕,如果真这样,那么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孟子批判这种思想,主张天下要分工合作,社会才能和谐运作,这就是儒家所主张的"别异"。分工就是别异,儒家所倡导的礼的主要功能就是"别异"。

孟子就是在跟杨、墨等学的辩论中形成了他这种"气盛言宜"的文风。可以说孟子是先秦时期的雄辩家,其他没有哪一家像孟子那样善于辩论。我们在《孟子》里面看到的,都是别人大败而归。孟子的辩论常常是穷追猛打,咄咄逼人,直到把别人打回原形。这使我们读《孟子》的文章感觉痛快淋漓。《论语》的文章风格就不同,显得和风细雨,温柔敦厚。

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仁政学说。在《孟子》里面,无论跟谁辩,孟子都极力推销他的仁政学说。那什么是仁政?仁政就是善政,是性善之政,把人的先天的善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并用之于民,用之于政,就是所谓的仁政。这是基于他的性善理论提出来的政治学说、政治主张。孟子周游列国,不断地劝君王、侯王行仁政,但是没有人听,以为他的学说迂阔,所谓"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然,与其他家所开之药方相比,孟子所开药方确实不能立竿见影,正如史书所说:"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在这种"争于力"的时代,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也是必然的。诸侯王不用,难道就说明孟子的东西错误吗?也不能这样说,不能立竿见影的东西往往都是在思考根本的、长远的问题,很容易立竿见影的东西往往是在思考短暂的、眼前的问题。

与仁政对应的是圣人,圣人是把善性充分发挥出来的人,是先知先觉者,而一般人的性善往往只是潜在的,并没有把它充分发挥出来,是后知后觉者,普通人如果能够把潜在的善性充分发挥出来,也是能够成为圣人的,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也。在孟子或者儒家看来,只有圣人在其位才能实现孟子所谓的仁政理想,而孟子所处的时代不是争于"德"的时代,而是争于"力"的时代,这决定了孟子的仁政学说必然被诸侯王们目为"迂阔"。所谓仁政,一句话,就是以德服天下,这就叫做"王道",叫做王道政治。反之,以力服天下就叫做"霸道",叫做霸道政治。

(一)概说 (2)

仁政、王道是孟子一生的政治理想,但是孟子的这个政治理想也确乎是理想,不仅他没有看见其实现,后世的人也没有看见其实现。理想没有实现,却成就了《孟子》这本书,史书上说孟子在与世之"所如者"不合之后,"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这是理想失败后的第一个收获。同时,理想一旦提出后就不能被消灭,反而成为了后世历代政治的道德威慑,这也是它产生的第二个长远的效应。这些就是所谓孟子仁政之学最基本的东西。当然,圣人在位行天下之政,西方也有类似的学说,在古希腊柏拉图那里称之为"哲学王",认为修养达到哲学家的水准才能做君王。当然不能说这与中国的"圣人王"完全相同,只能说有近似性。

第二个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大家都知道孟子说过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民本思想如果稍加现代性的发挥,也可以成为培养民主思想的土壤。君、民对比是"民为贵,君为轻",如果把臣子和君王来对比,那又怎么样呢?我们知道儒家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关系是礼之重要一伦。关于君和臣的关系,孟子说过一句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说明这不是一个单边的关系,而是一个互动的双边关系,君王如果把臣子看作草芥,臣子就可以把君王看成强盗和敌人。那么正常的君臣关系是什么呢?孔子谈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就是说,君要以礼来对待臣,那么臣要用忠来侍奉君王。不正常的君臣关系的极致是君视臣如土芥而臣视君为寇仇的关系,而如果君王善待臣子,就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这样的关系就是良性的互动关系。

很多人把古代君臣的关系理解为君对臣有绝对的单边主导关系,而在孟子看来不是这样的,君臣是互动的,是双边的而非单边的关系。有人问,武王伐纣是不是弑君?孟子认为不是,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这些话说得非常大胆,当然这种思想对那些喜欢搞独裁的君王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这其中就震慑了明代的朱元璋。朱元璋读到孟子的这些话,就非常震怒,《明史》中记载说:"帝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唐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时廷臣无不为唐危。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孟子是亚圣,本来要在孔庙里陪侍孔子,接受别人的祭祀,千年礼仪如此,可朱元璋却下令罢去孟子的配享,这对代表"道"的士人一方是极大的震动,尽管朱元璋下令说"有谏者以大不敬论",但还是没有吓退士人,钱唐冒死一劝,朱元璋还是不得不在"道统"前面让步了。

第三个是孟子的性善论。这是我们理解孟子思想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性善论是孟子政治学说的出发点。那么孟子对性善理论是怎么来论证的呢?孟子是用经验来证明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在另外一处,孟子举例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见到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去,这个时候只要是人都会产生"怵惕恻隐之心",他认为人们产生这样的心理,"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并不是要为了纳交邀誉,他完全不知道这个小孩子的所有情况,但人们都要自然而然产生那种"怵惕恻隐"的心理,因而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孟子是通过经验来证明的,但经验证明有一个问题,你能够提出正面的经验,别人也可以提出反面的经验,用经验去证明,确实很难确保普遍必然性。你所寻找到的经验,只是全天下经验中的一部分,你如果要找经验,就必须穷尽所有经验,但一个人是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经验的。

从逻辑学上说,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里,不可能有完全的归纳法,因为不可能列举完,小范围是可以的,所以从经验上来证明逻辑上的完备性确实有点问题。但是,不从经验来证明而从理性上来证明,这也是非常麻烦的问题,也不好证明。从理性上,要证明人性善,总需要在人性善的前提上再找一个更高的前提来确保人性善成立,这就要用演绎的方法来证明了,也不好证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玄学的问题,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假设,但需要这个假设,正如西方中世纪以来,很多人在问,到底上帝存不存在,这个很难证明,当然西方思想史中也确实有很多哲人去证明,本体论的、逻辑学的,等等,用了很多方法去证明。伏尔泰说过一句话,说即使上帝不存在,我们也必须要假设上帝存在。为什么呢?这个世界必须有一个不需要证明的最高的假设,你不假设它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的道德体系自动崩溃。西方的这套道德体系,它的最后根源就是上帝,上帝确保这套道德体系的成立。

在孟子那里,性善无非就是一个假设,也只能够是一个假设,即使现实人性有不性善者,我们也必须假设他性善,现实中的人有人不性善,这个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假设人性本善,我们必须假设人的原初是性善,假设性善就意味着人应该充分发挥你的善性,发挥善性就意味着每一个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人皆可以为圣,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满街都是圣人。这个思想和西方比起来就不同。在西方基督教思想中,除了上帝之外,人人都有原罪,也就是每个人都不可以成为上帝,上帝只有一个,上帝是绝对至高的,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仆人。你的第一假设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过程也不一样。当然,事实上的人性怎么样,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理论上、逻辑上的第一假设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性善,也可以选择性恶,这个是可以的。但到底人性是怎么的?人性的真正状态是什么?这说不清楚。凡是玄学的东西都说不清楚,我读本科时曾经旁听过西方哲学史的课程,教西方哲学史的潘佳铭老师在课堂上开玩笑说"人之初,一团肉",这可能是很中性也很好玩的说法。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孟子的恒产恒心说。这一点很重要,很有现实意义。《孟子》中有两处说到"恒产恒心"的问题,一处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一处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在孟子看来,一般人必须有恒产才能有恒心,没有恒产而有恒心的只有一类人,那就是"士",只有士人能够做到。恒产是什么东西?用现代术语说,恒产就是不可剥夺的个人财产;用西方政治学法律学的术语说就,是私有财产。西方有一句名言"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以进",讲的就是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在西方主流古典思想中,私有财产是人自由的前提,没有独立的财产就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人格,你的心灵就不可能获得自由。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就讲,私有财产是获得自由的前提。孟子的思想当然不完全是西方古典思想中的这个意思,但是在现当代可以朝这个方向去发挥。

(二)普遍人性与共通感

同类推荐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阿来:空山3

    阿来:空山3

    藏族青年拉加泽里为改变贫弱状况,放弃学业和爱情,走上伐树倒卖木材的道路。聪明的藏族青年游走在致富的玄机里,金钱使机村人陷入疯狂,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困惑着新一代机村人。繁华小镇云雾般消散,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热门推荐
  • 凤凰斗:携子重生

    凤凰斗:携子重生

    冰冷的地窖潮湿而阴暗,沈千染浑身发冷,向前伸出的手一直不停发抖,牙关几乎被咬出血来,“娘,求求您,把赐儿还给我!”话音甫落。又咳出一口鲜红的血。“你说出暖血玉的下落,我就把赐儿给你!”申茹阴冷地直视着她,“不说,我现在就把他摔死。”申茹蓦地高高举起手中的孩子。一年前,她二哥申敬业亲自抄宁家时,却抄不到宁家传家之宝暖血玉的下落。如今申贵妃寿辰要到了,指着名想要这个暖血玉。……
  • 亦恕与珂雪

    亦恕与珂雪

    在工程公司上班的理工男,无所事事晃到公司附近的咖啡馆,工作的烦闷,以及来自身为编剧的室友影响,使他兴起了写作小说的念头,此时,恰巧一位喜欢画画的女孩,理工男因此决定了故事的起点:一个学艺术的女孩叫珂雪,一个学科学的男孩叫亦恕。整部小说就在工程师和画画女孩间的情愫展开,而主角笔下的小说人物亦恕与珂雪,也随着主角的生活情节同步进展,挥洒出动人的爱情追寻历程。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重生之神级学霸

    重生之神级学霸

    新书:娱乐入侵,已经上传,肯定大家收藏一下。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数理化国际奥赛获金奖,如果参加高考一定会成为理科状元,因为一次变故,毅然决然选择了报考电影学院,却名落孙山。功成名就之后,合作伙伴愤怒说,他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亏钱一起亏,但是赚钱就不是一起分了;旗下艺人抱怨:一签就是十年的长约,各种不平等,唱的每一首歌都是华夏风格,每周要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拍摄影片的男主:每拍一部片子,和女演员传绯闻的都不是我!娱乐记者不甘示弱:他太会炒作了,什么都拿来炒,吸引眼球,博出位,比我们的手法还专业。当他们咬牙切齿的时候,又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硬汉,为了信念,决不妥协,是个不要命的疯子,他将华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是为梦想而死的英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养肾补肾小百科

    养肾补肾小百科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身体的" 老本",如果只使用而不保养,肾就有可能出现各种虚证,这时就需要我们及时调补,补足肾气。本书立足于中医学之上,除了介绍补肾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从饮食、运动、物理疗法等出发,明确提出最有效的补肾方案,让你一步到位,辨证施治,远离肾虚的烦恼。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星际之主

    星际之主

    地球是一颗多灾多难的星球,地球历公元2618年,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当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时,地球的人们发现,所谓尖端科技是如此的不堪。外星文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面占领了地球。从此地球陷入漫长的宇宙奴隶时代,直到3022年,地球的奴隶中,出现了一位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