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13

第13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4)

"在王夫之看来,圣人为什么要用诗来教,原因就是如果不用诗来教,人们就会沉浸在"禄位田宅妻子之中",从而"数米计薪,日以挫其锐气"。为什么会这样?王夫之说"惟不兴故也",然后人就成了"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的状态,人完全成了一个纯粹的物质和动物,然而"兴"的目的却是要把人从这种功利境界中解放出来,让人从数米计薪中解放出来,从而完成人的境界的升华,这也是诗所谓"兴"感发人之志意的归趋。王夫之的这个说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孔子的"诗可以兴"而发,但是,确实又深得孔子真意。当然,完全脱离功利是不可能的,也完全不必要。有一副对联做得很绝,"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灶上有锅米做的饭",如果你天天脑袋里只想着"灶上有锅米做的饭",一辈子也不能够坐到云端,去欣赏所谓"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兴"就是让你吃完灶上那锅"米做的饭"后还能够升入云端去自由地遐想,"兴"就是要你从"灶上有锅米做的饭"中解放出来,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有"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全部陷入理想主义。全部陷入理想主义者,也会是一种悲剧,这个需要去平衡。

2.诗可以观

"观"什么呢?郑玄说的是"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说的是"考见得失"。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实际上是诗的社会功能。"兴"可以说是对人的个体而言,"观"更多的是针对社会,也就是"观社会"。无论是"观风俗之盛衰"还是"考见得失",这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在春秋赋诗活动中本来就是常见现象。"季札观周乐"就是这样,为之歌郑风,他在郑风里面看到的"是其先亡乎",即这个国家恐怕要最先灭亡了。这就是观风的典型事例,观风俗之盛衰也就是这个意思。然而,诗除了可以"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外,亦然可以"观志"。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官(那个时候叫"行人")都是高水平,外交官在交往中常常称诗言志,同时也以诗评价对方国家的政教情况。诗是委婉的,不像口语那样直接,听者也能够从这种"微言"中"相感",完成"观志",同时也完成外交使命。你用诗来评价,那么别人就会从你所称之诗来反观你的志向,观一个人的人品。

3.诗可以群

"群"的流行解释是"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群",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并不一定有血缘关系,或者是朋友之间,或者是同学之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些人因为志趣相同而又被一个共同的东西吸引而聚集在一起,相互发明,相互切磋,相互提高。这就是"群居相切磋"的基本含义。

如果撇开"诗"的范围,其实在古代社会"群"这个字还可以有多方面的发挥的余地。"群"既可以是"使天下群",也可以是"使列国群",还可以是"使家族群"。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制度是朝贡制系,朝贡体系中有一个五服制,以京畿为中心,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最里的一服是"甸服",其次是侯服﹑绥服,再外面是要服﹑荒服,最远的是荒服。"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古代朝贡制度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万方来朝的"群"的局面。如果实现了这个,就意味着天下已"群"。万方来朝的时候才叫做天下群。如果万方不来朝拜怎么办,挨着最近的这几服非来不可,不来是不行的,如果不来,天子就有权力征伐。大家学过《左传》里面的文章,齐桓公责楚王"贡苞茅不入,无以缩酒",如果不来朝拜,就代天子来征伐你。

最外面的两服就没有这个严格的要求,你来欢迎,你不来就是我的修养不够,是我的责任,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终究要达到"近者悦,远者来"的效果。如果远者不来,远人不服了,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德也修了,远人最终还是来了,这样天下就群了,天下合为一体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下一家。但是远人不服的情况下,责任不在"远人"而在自己,是自己修德不够,而"诗书礼乐"皆修德之具。至于诗在这个意义上的"群"中到底发挥过实际的作用没有,还需要我们去研究。至于"使列国之间群"这一层面,担任这一功能的往往是那些外交官。

春秋时期已经盛行这一现象,战国时期苏秦、张仪之类的人更是如此,他们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穿梭于列国之间,可以使列国之间群,也可以使列国之间不群反而"离",而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又往往锤炼于"诗"中。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于"使家族群",也是家族自身的愿望。"诗"在家族内部是否发挥过"群"的功能,似乎也需要更严格的论证来说明。孔子说学诗可以"事父事君",其中"事父"的功能是否也透露了某种"群"的因素呢?这些是我在"诗可以群"的流行解释之外的一点发挥性补充说明,不作为对"群"的正式解释的一部分,但可以供各位做参考。

4.诗可以怨

"怨"是这四个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孔安国的解释是"怨刺上政"。所谓"怨刺上政"也就是批评天下的政治的意思,所以这一功能讲的是诗的批评功能。那么关于怨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诗经》和孔子自己的思想中总结出来这么几条。第一,怨具有天然性和必然性。难道不怨不行吗?不行!孔子讲"贫而无怨难"。从贫的角度来说,不怨很难,那么富人呢,同样也要怨,有一句流行的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是不完美的,社会是不完美的,人生的不完美的和社会的不完美,决定了怨具有必然性,除非人生完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社会完美到无以指责的地步,否则"怨"就有它天然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第二,怎么个怨法呢?孔子或者儒家不主张把"怨"局限于为己而怨,主张从为己而怨走向为天下而怨,小怨为己,大怨为人,为天下。从为己走向为天下,这个"怨"才有更大的价值,否则沉浸于小怨之中,就仅仅只有情绪发泄的作用而已。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什么千古传唱?它的价值就在于一方面为己而怨,怨自己的茅屋太过破烂,但是又始终没有停留在怨自己的茅屋破烂,而在于代天下寒士而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句,使得全诗走向了新境界,从个人之怨走向为天下而怨,故引起永恒的共鸣,这就是儒家所主张的"怨"的路线图的经典案例。第三,怨的方式。怨有很多种,但孔子或者儒家主张"怨"也要合乎中道。儒家不主张歇斯底里的"怨",不主张破坏性的"怨",儒家所主张者是建设性的怨,这形成了中国传统所主张的"怨而不怒"的中道原则。

就是说,即使是怨,"怨而怒"则过,怨而不怒就合乎中道。这跟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是一样的。怨而怒就是过,如果不怨就是不及,所以说要怨,但又不要怒。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儒家提出的这个怨的价值以及怨的原则,既总结了前人又开创了未来。为什么说开创了未来呢?中国几千年的文学,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怨者的文学"。大家所学的古代文学,百分之九十的可以说是怨者的文学。人生不完美,社会不完满,那么必然会怨。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怨呢?除了"怨"本来具有必然性、普遍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怨"容易写好。不怨不容易写好,欧阳修说过一句话"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所以说中国几千年文学主流也不得不是怨者之流。

(四)诗的实用功能

第一个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很多人不讲诗的这个功能,其实这个功能也重要,读诗起码让我们可以多认识几种鸟兽、草木、虫鱼啊,特别是对小孩更是如此。《诗经》里面到底有多少鸟兽、草树?三国时期有一个学者叫陆玑,写了一本书,叫《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专门把《诗经》当动物学、植物学的著作来研究,研究了《诗经》里面所涉及的动物、植物。他研究了多少种动植物呢?草本植物80种,木本植物34种,鸟类23种,兽类9种,鱼类10种,虫类18种,总共有动植物170多种。例如陆玑解释"参差荇菜"中的"荇菜"为"荇,一名接余也。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水上,根在水底,与之深浅等。茎大如钗股,上青下白。

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解释"采采芣苢"中的"芣苢"为"芣苢,一名马舃,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今药中之车前子是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可煮作茹,大滑其子,治妇人难产"。这是关于植物方面的解释。再来看动物方面的解释。陆玑对"驺虞"的解释是"驺虞,即白虎也,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王有德则见,应德而至者也";对"硕鼠"的解释是"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头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空树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陆玑研究得非常仔细,所以这本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本有关动植物的专著。小孩子读《诗经》起码可以知道世界上很多动植物的知识。现在有动植物专家从这个角度去研究《诗经》,研究那个时候的生态环境,这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当然,更可以研究《诗经》的社会生活史、社会制度,研究先秦时期的恋爱风俗。

第二个是事父事君。诗可以用于仪式,诗乐一体,载歌载舞,在仪式中侍奉长上。

第三个是达政专对。关于这一点,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通达诗歌,人应该学会处理内政政务的能力,学会应对外交的能力。这个方面前面讲了不少,这里不再细说。在孔子看来,学了诗而不能"达政专对",学得再多也无用,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三、孟子关于"诗"与"文"的思考

(一)概说 (1)

我们要了解孟子关于《诗》的思考,需要先对他的整体的思想做一个概观的了解。我们都知道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在儒家的道统谱系中,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唐代的韩愈在谈儒家的道统谱系时,有孟子但无荀子,这也充分说明孟子在儒家思想史以及整个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很尊崇。为什么孟子的地位那么高?在后世,特别是在宋明儒家这里,孟子的地位被提到了历史上最高的程度。出现这个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孟子讲的是心性之学,与宋明儒家的主流倾向相合。孟子被称为儒家中的理想主义,相对而言,荀子就被称为儒家中的现实主义关于儒家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观点。

我们去读《孟子》的话,会发现孟子基本上都是在和别人辩论,这也说明孟子擅长辩论,所以孟子文章的大风格我们就可以一言以蔽之,叫"气盛言宜"。孟子确实"气盛",充满了道德上的优势与气势,从而使其文章"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孟子主要的论辩对手是所谓的杨、墨。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这两家的思想既然在当时的影响这么大,当然成为孟子批判的主要对象。那么,当时杨朱的思想主要是什么呢?孟子说"杨氏为我","为我"是杨朱的思想核心,"为我"到什么程度呢?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彻底的个人主义思想。关于杨朱的思想,《韩非子》中也有记载,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其后,《吕氏春秋》、《淮南子》中也小有记载:"阳生贵己";"全生葆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这些论说是后世的,但大体上应该体现了杨朱思想最根本的东西。

同类推荐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大明亲王

    大明亲王

    PS:新书:黄庭真仙大家收藏支持下,弘治末年,谢谢,已然回明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一梦千年,搅动了江海之水!
  • 极品强仙

    极品强仙

    为得修仙宝典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萧铮睁开眼来,发现自己竟成了一个被抛弃的私生子。懦弱?无能?书呆子?穷小子?让这些代名词统统见鬼去吧!他萧铮我行我素、弑佛杀神,为的,便是要在这繁华大都市中问道求仙,做这世间的最强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本书介绍的这10种女人,虽然都有各自的性格与魅力,但是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是男人及所有的人最仰慕、最欣赏的女人。她们的生活情态,个性爱好,气质修养、风度内涵,虽各有千秋,但她们却能让自己修行成为精品女人,当然她们也都有独到的气质与套路。本书中提到的好女人的标准,充分反映了如今男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它不仅为女人们提供了明确的奋斗方向,而且指出了奋斗的途径和方法。所以,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 妾本妖娆之绝宠狂妃

    妾本妖娆之绝宠狂妃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特别是在一个男尊的社会,想要站到顶端,自然要征服一个顶尖的男人。21世纪的美女杀手夜媚舞,一着不慎意外身亡。但是上天却让她在异世重生,而且同样赋予了她绝美的容颜。不愿被当作棋子,她毅然放弃荣华富贵。为了报仇,她投身青楼,对着那些恶心的男人巧笑嫣然,只为一朝能把肆意指染她人生的家伙踩在脚底。初次相见,她妖娆动人,一舞成名。而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再次见面,她吐气如兰,千娇百媚。而他,坐怀不乱,捶胸顿足。(是的,没错。)三次见面,她绝世而立,冷若冰霜。而他,怦然心动,再难相忘。~【片段一】你欠我一条命!“你为什么救我?”男子看着夜媚舞机警的问。“哪有这么多为什么?看你帅呗。”夜媚舞白了他一眼,继续手上的动作。“说吧,你想要什么?”男子嘴角疼的扯了一下。“我要是说没打算要什么呢?”夜媚舞一只手撑着头无力的回答。“我不想欠别人什么。”男子眼神空洞的看着前方,目无表情的说着。“记住,你欠我一条命!”【片段二】你是不是不行啊?“你对我做了什么?”夜媚舞紧紧拉住被子将自己裹住。“什么都没做。”某男瞥了她一眼淡淡的回答。“你真的什么都没做?”夜媚舞偷偷的松开被子,看着被子下的自己。“没有。”某男又白了她一眼。“你,你是不是不行啊?”【片段三】孩子我养得起。“王爷,若琳小姐说怀了您的孩子。”在书桌前写字的男子头也不抬的说,“告诉王妃,让她去处理。”“王妃,若琳小姐说怀了王爷的孩子。王爷说让您处理”小斯浑身冷汗的等待下文。靠在软塌上夜媚舞美眸微挑,朱唇轻勾,慵懒的打了个哈欠,“让她先住西苑吧。”“是。”小斯松了一口气,准备离去。“等孩子生下来抱来给我,若琳封为通房丫头,马上赐死。”似是不介意的说出这句话,然后妩媚一笑,“孩子我养得起。”女主有恩必还,有仇必报,爱恨分明。男主独立强大,爱妻成狂。本文1V1,时有纯情男配,偶有渣男渣女。望各位亲支持。
  • 情商到了,事就成了:让你受益一生的EQ培养

    情商到了,事就成了:让你受益一生的EQ培养

    本书带领大家走进情商这所“大学”,它系统而全面为大家讲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影响情商的因素很多,要想提高情商也需要多方位的努力。只有把情商培养好,才能够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本书引用大量国内外经典理论,从多方面给读者讲解适合中国人的情商培养方法。
  • 红楼续梦之水黛情

    红楼续梦之水黛情

    《水木缘》之后再续红楼,依旧是红楼,依旧是妹妹,依旧是水黛情深。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水溶,不是生于优裕环境的天之骄子,而是木秀于林,历经磨难,啖尽人情冷暖,肩负重任的冷情皇子。逆境,绝望、世态炎凉,没有让他倒下,而是让他一次次的浴血重生,让他傲立不倒,更加强大。这里的黛玉,没有异能,没有强大的背景,她只是生于江南水乡,书香世家走出来的清灵脱俗女子。外柔而内刚,聪颖慧黠,坚强独立,走出木前盟的重重阴霾,更加清晰的看待世态人心,于泥淖中卓然,不染俗尘。三生三世的等待,茫茫人海中相遇,凝眸时,情归处。他是冷傲的王,无情无爱,等待的只是能够点燃他眼眸的清灵。她是世外仙姝,孤芳自赏,希冀的只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何须后宫三千,今生有你,足矣。前路多艰,惟愿与你携手,不离不弃。梦续红楼,水黛情重,写一段盛世王朝的爱情记忆。喜欢水黛配的亲一定要收藏,投票哦~————————————————————————————推荐竹子已完结红楼文:《红楼别梦之水木缘》强力推荐好友红楼文:人幽若兰精彩红楼新作——《一水溶玉梦红楼》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有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经彼此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脂砚斋红楼新作:夏轻尘《潇湘辞》也是一篇水黛文,很不错哦,亲们可以收藏一下。……………………………………………………………………………………………………推荐好友精彩文文月色阑珊《抢手二婚女》叶清欢《外遇的诱惑》
  • 禁忌魔法录

    禁忌魔法录

    一个女孩,有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却在无意间,来到了那一个充满了魔幻的世界,在那里,她懵懂,她迷惘,她……但是,最终,她有了一番成就!在那个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奇幻、魔法的世界里面,赛朵儿·希尔有着坚定的信念,她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人类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当我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舅舅,使我爱上书籍和图画,他答应带我去探险,一次难以惠怀的探险——他带我到鹿特丹的一个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我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巨大的钥匙,为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顶部的神秘大门。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