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12

第12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3)

虽然季札已经早于孔子说出了大体上和孔子同样语词的话,但是后世流行的却不是季札说什么什么,而是流行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这与孔子开私学之端,以诗教平民子弟,从而成为万世师表的影响力密切相关,因为儒家有这个强大的教化传统,才使得儒家的开创者孔子关于中和的思想最深入人心、最为重要,从而使先于他的季札并没有被人广泛记住,只是记住了孔子所说的那些话语。儒家这个教化传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保留先秦的众多典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秦代焚书坑儒后,保存最完好的是《诗经》,目前,《诗经》也是错误率最低的,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正在于儒家的这个强大的教化传统。教化传统中的一个技术性的功夫就是"背诵",然而《诗经》是韵文,最好背诵,故而《汉书》中感叹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读书人把《诗经》背诵在脑袋里,而儒家教化传统又教出了那么多的学生,除非把每个读书人脑袋砍掉,否则《诗经》就不会亡。从某种意义上说,先秦的很多典籍就是靠儒家知识分子保留下来的,并且是抛头颅洒热血保留下来的。

2.孔子的中和文化观与诗学观

下面我们来看孔子自己对中和的看法。孔子自己对中和的见解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层面。

第一个是方法论。"持守中道"是儒家一个根本的方法论。什么叫"中道"?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我们一般简称为"执两用中"。这是第一个,是方法论。

第二个是人格上。孔子谈中和,第一个方面是从方法论来谈,执守中道,不走极端。如果走极端,孔子认为就不好。最不好的是什么呢?在孔子看来,最不好的是反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这是孔子在人格上对中和的看法。

如果在方法和人格上你不能做到中庸,那么次一点的选择是什么呢?孔子认为是"狂狷"。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所谓"中行"就是依中道而行,依中庸的准则而行,如果我不能找到这样的人去与他们交往。那么次一点的选择就是选择"狂狷"之人与他们交往,但为什么次一点的就选择"狂狷"呢?孔子继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孔子看来,可以不得已而"狂狷",也可以在没有"中行"之人的情况下与"狂狷"为友,但人的理想并不是"狂狷",而是"中行"的君子,中行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得中行,那么就狂狷独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后汉书》里面有一个"独行传",这里面的人普遍不能中行,只能"独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叫特立独行,都是一些狂狷之士。当然,后汉的狂狷独行之人还不是普遍现象。

从时代上面来看,哪个时代最为狂狷?当然是魏晋南北朝,当然还可以说中晚明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与很多时代比较而言,确乎是很狂狷,但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人是不是生下来就想狂和狷呢?这些人绝对不是生下来就想狂狷,他们最初的人生理想可能也是做一个中行的君子,但是,时代的混乱让人们无法去这样做。《晋书》里面有这些人的传记,他们没有生下来就想去狂狷的,是没有办法才去狂狷,他们本来的理想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对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的界定,看它到底是什么阶段,最好还是不要用西方的标准与方法来界定。用西方的标准与方法来界定,有学者就把这个时代界定为"人的自觉"的时代了。而据我个人的观察与思考,用孔子的"中行"与"狂狷"的分类思想来分可能更合适,也就是说,我个人认为这个时代定位为狂狷时代可能更准确。但要注意,狂狷时代并不是最坏的时代,更不是小人的时代,它只是和中行的理想比起来,要逊色一些而已,这是政治、社会理想的问题了。

第三个就是在诗的层面谈"中和"的问题。这个方面,孔子主要也就是下面这几句话,一个是"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二个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前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很清楚,"中和"的诗学非常明显,不必再费唇舌。但什么叫"无邪"呢?何晏《论语集解》中引包咸的说法是"归于正",邪就是不正,无邪就是归于正,归于中正。在这里面,"思"字有两解。一种解释是,"思"字是一个语气词,就是虚词,没有实际含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归于中正",这样"思"就不解释了,就是一个语词。另外一个解释是,思是情思,"思"就解释为实词了,"思无邪"就是"情思无邪"的意思。这两种解释其实都可以。关键是孔子肯定、重申了"中和"的诗学标准之后,以此作为准则,反过来对不中正的诗歌所进行的批评。

第四个方面当然就是孔子以中和为标准对诗的批评。这其实主要就是对郑声的批评。孔子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这个地方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个评价是从音乐的标准来进行批评的,不是从诗的文辞角度来进行批评的,过去很多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以至于专从文辞的角度去找"淫"的成分。所谓"郑声淫"是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来看,认为它不符合"雅乐"的中正平和的标准与风度,"淫"的标准是从音乐的标准来观察的。什么叫淫?有些人甚至于以为,"郑声淫"就是郑声淫荡,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淫"就是过分的意思。那么,过分是什么意思?就是不中,不中则过。只有"中正"了就不会过。过分就是不能中正平和,这是从音乐的角度来批评。所以,孔子反过来用这个标准批评诗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诗三百,一言以蔽之"都是"无邪"的,为什么你又说"郑声淫"呢?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提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释。朱熹说:"非言作诗之人'思无邪'也。盖谓三百篇之诗,所美者皆可以为法,而所刺者皆可以为戒,读之者'思无邪'耳。作之者非一人,安能'思无邪'乎?只是要正人心。"又云:"'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思无邪'也。若以为作诗者'思无邪',则桑中溱洧之诗,果无邪耶?......如桑中溱洧之类,皆是淫奔之人所作,非诗人作此以讥刺其人也。圣人存之,以见风俗如此不好。至于做出此诗来,使读者有所愧耻而以为戒耳。"关于这个方面解释的争议还颇大,大家可以再作进一步的研究。这个所谓的淫还是不淫,主要还是与中国古代的雅乐传统相比较而言的。雅者,正也,中国传统时代很强调音乐的雅正传统,但是再强调也还是逐步在改变或者在丢失。这种逐步丢失,主要缘于北方胡音的南浸南传,这种现象叫做"胡化"。

"胡化"这种称呼按照现代学术要求的"政治正确"的规则而言是不恰当的,但是中国历史上的这种称呼又确乎存在,所以此处使用这个词汇只是尊重历史的习惯而已,并无他意。胡化是北方少数民族胡人南下所形成的,而华夏正声的中心一步一步地在南移。如果去找华夏正声的话,严格意义上说,往往是越往南可能越具有华夏正声的味道,闽南语与粤语的歌声里面可能保留了更多"雅乐"的传统成分。中国历史上确乎是有所谓"衣冠南渡"的事实,衣冠既然南渡,中原正声也就南移,这是理所当然的逻辑。现在的粤语里面,在词汇、语法等方面,保留古代汉语的成分更多。这个雅的传统还体现在后世对词与古文的要求等方面,姜夔论词就提出了所谓"清空雅正"的观点,还有清代的桐城派提出古文要"雅洁",词要雅正,文要雅洁,诗要符合中正平和的标准,这样才能成为所谓的正经。《诗经》里面有哪两类是诗之正经?《诗》之周南、召南。"周南、召南,文王之化。"这是在周公和召公的封地所产生的诗歌,是文王之化的结果。

以上是孔子关于"中和"的一个基本看法。孔子这些话并不复杂,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孔子把前人的思想进行了一个综合,并没有提出超越前人的看法。这也符合孔子自己说的"述而不作"。但却刚好是孔子说的这些话影响力最大,原因我在前面已经作了一些解释,儒家的教化传统使天下读书人无不是孔子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以至于无穷的"学生的学生"下去,学生阐扬万世之师的思想当然使孔子的说法为世人所尽知,故而使孔子关于诗的论述,成了中国诗坛最主流的看法,以至于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兴观群怨说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个说法也仍然是关于诗的看法,但这与中和的问题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把它单列出来讲解。

1.诗可以兴

先解释什么是"兴"。这个字在这里读第几声?大家知道"比兴"的兴是读第四声,所以大家要记住这里的"兴"是读第一声,这两个音不能读成一样。关于这个"兴"字的解释,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这个解释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朱熹的这个解释也是比较简单的,不能够对"诗可以兴"的含义作出完整的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兴"呢?在诗歌产生之前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人"兴"呢?有。那么就要追溯"兴"的源头了,兴的源头是宗教,是原始时代的一种宗教活动。这种宗教活动是干什么的呢?它使人和神通,人与天通,在这种活动之中,一个世俗性的人完成了向宗教性的人的过渡,从而超越了现实。这个方面的研究我就不跟大家一一讲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赵沛霖先生写的《兴的源起》这本书。"兴"这个字就能够写出一本书,所以不得不说中国汉字的每个字都是一部文化史。到孔子这个时期,孔子说"诗可以兴",兴与诗关联在一起。

孔子所说的"兴"显然不是一种宗教活动了,"兴"脱去了宗教的外衣,但是保留了宗教的超越意识,这种超越意识就是诗使人超越现实世界从而提升自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审美活动而不是宗教活动了。宗教活动能够提升人,也能够让人超越现实,但是它的手段是以宗教的方式,到了审美活动中,诗之"兴"也仍然是使人们从日常意识、现实世界超越。这就是西方美学所认为的"日常思维的垂直中断",但这是一种审美的超越。朱熹说"兴"是"感发志意",这种感发志意就是一种超越活动。关于"兴"的超越功能这个方面,明末清初王夫之有一篇文章做过很好的阐发。这篇文章是《俟解》,其中云:"能兴即谓之豪杰。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志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以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

同类推荐
  •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中统组织的历史沿革、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介绍其核心人物,描述它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对中共组织的破坏、渗透活动。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采用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2

    以他们为那个时代的“标本”,已是茫茫40载春秋。当年的知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所耕耘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印记。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属于一代人的图景:他们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从1968年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至今,一同迎来崭新的时代
热门推荐
  •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哲理是从点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有用心去洞悉,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与成长的价值。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思慕无期

    思慕无期

    少年彼时,一场荒诞不羁的误会,让深爱的两人形成五年的时差,五年后,夏凉凉重遇已成巨星的陆亚卓,情深,缘在,让两人重归于好,而那段被埋藏了十几年的秘密也冲出了黑暗的牢笼,毁灭了丁深深身边最亲近的人,母亲跳楼身亡,她怀疑了他,面对她的质疑,他颔首承认并用世界上最憋足的借口让她离开,但这次的分离,不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却是一生一世。
  • 嫡女为妻:庶夫狠嚣张

    嫡女为妻:庶夫狠嚣张

    丈夫设计害的她家破人亡,将他恨入骨髓,相互争斗不死不休,直至最后病死榻上。重生后本以为和那人再无交际,不想十里红妆,郡主二次下嫁,入住太傅府,再度成为庶子媳。现实却像是和她开玩笑一般,许多前世并未发生的事情接踵而发,在她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不怀好意的接近。姐妹之间为了利益相互利用、谋算、各种想踩着她上位。阴谋不断,手段层出不穷,躲不过就只能迎面而上!想踩着她上位?你得爬得上来才行。引祸江东到她身?反将一局管你去死!上有嫡母眼不眼存有嫉妒一心想让将她镇压。下有嫡子长媳不渝,妯娌之间各种不对付。在外玩别人,在家玩庶夫,郡主表示,其实这样的日子也挺不错……
  • 红颜泪之你是我的妃

    红颜泪之你是我的妃

    一幅手绘美人图将她带入另一个朝代,三世的情缘,不同的爱恋。他,一个冷酷的君王。她,是他最爱也最恨的女人。新婚之夜的第二天,他就以不洁之名将她下嫁给自己四十多岁的皇叔受尽折磨,皇叔死后又将她囚于冷宫,让她生不如死。她一笑而过,这是我欠他的。离殇,离殇,千古悲凉,离殇,离殇,枯骨茫茫,离殇所到生死茫茫,莫雪薇一只转世千年的狐狸,开始了自己的转生之路……复杂的感情,三生的回忆,命运究竟会如何,敬请期待……
  • 惊世奢华_解读满城汉墓

    惊世奢华_解读满城汉墓

    968年5月,轰动海内外,后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满城也因此被誉为“金缕玉衣”的故乡。本书著者以翔实鲜闻的史录、冷峻精肃的推理和文采飞扬的笔触,规模宏大,不仅为读者讲述了充满神秘离奇色彩的发掘过程,却成就了中国考古电上一个石破天惊的事件。满城汉墓出土文物一万多件,驰名中外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朱雀衔环杯”等稀世珍宝曾远赴欧、亚、美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是西汉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陵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处陵山上的天下第一崖墓满城汉墓,更对满城汉墓的墓室建造特点、出土文物价值及相关历史背景等内容,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亲临考证发掘而面世。举世罕见,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宏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崖墓。满城汉墓凿山而成,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与研究,被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在进行国防施工时偶然发现,从而引导读者走进无比奢华的地下宫殿,一次极其偶然的发现,去破解深藏岩层中长达21OO多年的历史迷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回门礼

    回门礼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情非得已:江少的白发前妻

    情非得已:江少的白发前妻

    新婚之夜,乔初颜抛下她和满堂宾客不顾。形婚两年,虞清清本分地扮演乔家少夫人的角色,却换来他一句冰冷的离婚。江子曦如裂缝里的阳光闯进她的世界,爱她、宠她,极尽所能。他说:“只要清清要的,我江子曦都会双手奉上。”后来,父亲被举报为亚洲头号毒枭,锒铛入狱;母亲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哥哥车祸昏迷不醒;一夕之间,虞清清的世界天崩地裂。虞清清永远都想不到,这一切都是拜他所赐,那个宠她到心尖的男人,真相如一把尖刀剜着她的心。她红着眼睛问:“江子曦,你就是这么爱我的吗?”媒体闻风而至,舆论的浪尖之上,逼问、讽刺,如尖锐的钢针插进她的身体,一瞬间,她满头白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