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09

第9章 中国知识分子电视媒介化历程 (3)

在当时的电视节目中,台前幕后,知识分子的介入身影正逐渐清晰起来。方健文在1997年 由于该文发表在期刊的1997年的第1期,而且是选自《陕西广播电视报》的,显然作者描述的是1996年的现象。的一篇文章中谈道:"我们看到了著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介入了《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等电视栏目的策划;著名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参与策划并主持的《北国风》;杨东平、郑也夫参与《实话实说》栏目的策划;朱正林参与策划《读书时间》;而在著名栏目《东方时空》中更因有一批各学科的硕士、博士参与节目的策划和制作,使节目显示出关注人生与表现社会的广度与深度......"由于当时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的局限和新闻宣传体制的束缚,知识分子在90年代中期开始的介入电视运作活动,更多地体现在节目策划等幕后运作上。在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大规模制造"学术明星"的条件也尚未成熟。

3.2003年以后,大量"电视知识分子"出现于电视荧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为什么将2003年作为一个重要的界线来看待,笔者认为与2003年发生的两个事件有关,一是"非典危机",二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2003年的非典危机,促使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地转型为"公共知识分子":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分析非典危机中的两种政治动员模式;中山大学教师艾晓明就孙志刚事件多次发表评论。王晓渔先生谈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共知识分子"没有将文人的职业道德丢弃,介入现实的论题和讲究修辞的话语融合到一起。他们的舌头摆脱了那种亢奋的声调,试图寻找"呐喊"和"沉默"之外的声音。

一切都还刚刚开始,希望"沉默的大多数"不再面临"爆发"和"死亡"的两难选择。在当代社会,发挥公共知识分子作用的最佳的途径之一就是利用电视传媒的影响力。2003年非典危机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电视报道中呈现的知识分子形象一时成为楷模,并当选2003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对他的评语是:"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这次公共危机事件,给知识分子以知识权威身份参与电视节目提供了经典范例。另外,2003年7月1日,中国第一个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随之产生的大量新闻评论节目、访谈节目也为知识分子参与公共话题、节目制作提供了成建制的平台。这里也应该强调,与此之前,在大陆部分落地的凤凰卫视倾力打造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的完美结合的做法,造就了阮次山、余秋雨、杨锦麟、王鲁湘、阿忆等一批著名的"电视知识分子",为大陆电视媒体作出了良好的示范,也促使部分知识分子改变了对电视媒体的看法,而加入到电视活动中。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央视《百家讲坛》大众化改革的成功,带动了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等公众电视知识分子的崛起,让人们惊讶于教授级专家学者也能享受如李宇春、张靓颖般的明星级待遇。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电视节目将二流知识分子变为学术明星、学术权威,将一流知识分子变为大学问家。观众则大呼,让学术走出象牙塔!出版商则在争论声中不断把电视知识分子的"学术"著作运作成百万级别发行量的畅销书,电视媒体亦欣欣然应对广告商的青睐。一时间,在学者的批判声与赞赏声的交织中,在"粉丝"的狂热中,"电视知识分子"现象成为当下社会文化领域中一个重要话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以印刷媒体为主要社会介入方式的行为,正在电视媒体日益强大的文化领导权面前弱化,他们正在经历着第二次媒介化转向。如果说第一次的报刊化转向是在国破家亡的命运驱使下完成的,那么第二次的电视媒介化转向的原因则更加复杂和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识分子第二次媒介化转型的同时,网络媒体的勃兴也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可以预见,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三次网络化转型也在暗流涌动之中。

第二节 电视媒介化转型的内因解析 (1)

正如上节所言,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二次媒介化转型所蕴含的社会背景更加复杂,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大众媒介及其衍生的大众文化演变、知识分子身份的变异、社会思想文化潮流中,都能寻找到影响因素。本节希望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入手,审视电视知识分子在中国产生的内因。

一、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知识分子既是文化与价值的载体,同时又是经济主体;他们既有神圣的一面,也有凡俗性的一面。因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利益重新分配和地位重新划定不可能不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

2006年,北大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由于经常客串节目主持人,而被人攻击为"简直太不敬业,道德和人格十分可疑,四处走学术穴是不务正业",为了回应,他在自己的网络博客公布工资单,将自己在北大做副教授所得收入一一列出,每月共计4786元,还像记流水账一样将每月支出也列出来,最后竟是入不敷出,由此证明"如果不想办法增加收入自救,仅凭学校发的那点工资不能活下去"。结果形成了一次争论,虽然有小部分人予以了同情,但多数网友气势汹汹地声讨阿忆,认为收入4786元还哭穷,那些下岗工人还怎么活,甚至一度将这位电视知识分子阿忆冠以"哭穷教授"的恶名。笔者无意去评判是非曲直,但是就大学教授的社会声望、地位而言(例如北京市在1985年、1990年、1997年三次职业声望调查中,教授的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授其收入和社会地位是很难相符的。

下面列举一些数据可资对比,30年代一般从事脑力劳动自食其力的知识阶层,如中学教员、工程师、记者、编辑、职员等等,月薪在100~200银圆之间。大学教授平均月薪为350银圆;一级教授最高月薪可达500~600银圆。30年代银圆1圆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力,约相当于1997年的人民币30元。也就是说即使在1997年的水平,30年代教授的月工资水平也应该在1万元以上。在当下社会,以大学教授为代表的高级知识分子无法过上与身份相符的"体面"的生活,难以摆脱生存的压力而专心治学,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侧面,如果我们回眸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中,知识分子在商品经济时代的种种表现也可以看出,生活的压迫也为一部分知识分子和电视媒体联盟带来了经济的动力。另外,笔者在对该选题进行论证时,中国传媒大学胡智峰教授向我建议,知识分子的生存危机应该作为该研究的考虑范围,所以,知识分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经济上难以"独立"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术意趣以及与媒体合作的态度。

1.90年代初"脑体倒挂"现象带来的知识分子心理失衡

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了脑体收入倒挂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教师的基本工资总体上高于体力劳动者,但是由于经济部门实行了各种各样的津贴、浮动工资制度,体力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远高于教师。鉴于这种失衡状况,在80年代前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于1977年、1979年、1982年、1985年和1987年多次部分调整教职工的工资收入,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这一时期,工人增加的工资性收入远比教师多,脑体收入倒挂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在90年代中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成为1988年全国人大的重要议题之一。

知识分子既是文化与价值的载体,同时又是经济主体;他们既有神圣的一面,也有凡俗性的一面。因而,目前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利益重新分配和地位重新划定不可能不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深受孔子"义利"观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是耻于谈"利"的。清高了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最鄙夷的就是"利","唯利是图"、"利令智昏"这些贬义词很久以前就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当人就要拥抱一个他本来就鄙视的肮脏者,而且是低声下气的时候,除开悲惨,还能说什么呢?知识分子在商品经济面前的不适应,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显得愈发突出。知识在市场中的难产,如今已使它的拥有者痛感到有史以来的生存危机。意识到生存危机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痛苦,而连生存都成了问题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其处境不能不说是悲惨的。甚至可以说,这比过去历史中他们所承受的肉体痛苦还要严酷得多。

出版于1993年的《走下圣坛的中国知识分子》可以说全方位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该书谈道,马克思指出"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于倍价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一原则适用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国的知识分子的收入均高于工人收入一至数倍。比如,各国医师收入比工人高出3-6倍,中学教师比工人高20%~50%,大学教授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我国,从1956年以后,却逐步出现了脑体倒挂现象。1978年倒挂8.3%,虽然1988年降为3.9%,但是,1991年又升至7.6%,尤其是全民单位职工脑体倒挂,1991年已升为14%。90年代初,中山大学教师的平均收入在320元至340元,低于广州中等平均收入,排在第九位。教授的收入也只有400~500元,相当于香港打短工两天的工资。他们尽管身处沿海富裕地区,生活上却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有的人还很清苦。

据调查,当时中国收入最高的五种人是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走穴"演员和组织演出的"穴头";合资企业的中方负责人;乡镇企业的承包头;各类经纪人。在这些财富新贵面前,知识分子不仅在经济地位上无言以对,甚至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被作为奚落对象。该书通过对比当时著名歌星的走穴收入和大学教授的收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价值的实际意义上说,对于专家教授年收入最高6000元,与歌星们年收入60万元,无论我们如何大"换脑筋",也无法理解"按劳付酬"的真实含义。1992年,为了吸收更多的先进模范青年接受继续教育,上海决定招收30岁以下的市劳动模范、市先进工作者、市"三八"红旗手以上荣耀称号获得者,进入普通高校深造。但在符合条件的人中,经过反复动员,仅有41人报名,只占招收计划的一半。理由有多种,主要的原因却是经济收入降低,很多人还担心成了知识分子后,地位待遇比现在差。

同类推荐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社会底蕴

    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热门推荐
  • 冷少总裁宠妻

    冷少总裁宠妻

    严禁转载,违者必究。这里没有激情的片段,也没有勾心斗角的场面,有的只是温馨浪漫。有的只是一个宠女人的男人和一个自卑的女人。他是冷氏集团的总裁,也是她眼中的“希哥哥”。他对其他人都是另眼相待,唯独对她宠爱有加。他从不对别人笑,就只是在她面前崭露笑容。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要离开自己呢?她是一个父亲离世,母亲不要的人,却有个“希哥哥”伴着她。她是个佣人的孩子,怎么可能配得上他这个总裁。她没有人疼,只是有“希哥哥”会疼她,宠她,可是她又怎么能承受呢?她要离开他,却努力打造匹配得上他的自己。感谢抬头让你吻为偶做的美丽的封面。此文每天在9:00——11:00之间更新,一天一更。如果想多更的话,请在下面留言,霏霏会考虑的。哈哈推荐朋友的文:晓臻:——梅冬——
  • 变革的村庄

    变革的村庄

    乡村曾经就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是其永远的代名词。乡村又像是一位母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都市在变。乡村也在变。生活的无奈、尊严的被践踏、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异化、生命的韧性、本真的崇拜与敬意……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 星历1000

    星历1000

    “老大,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穿越过来的普通人,甚至是一个对你们而言就是一千多年前地球时代的老古董!现在突然让我出现在这太空船满天飞的科幻世界,就已经压力好大,这又一会儿宇宙战争,一会儿外星人入侵是要闹哪样啊!会死人的啦!您就发发善心,让我安安分分地享受未来世界,过完这平凡一生吧。”“不行。”“……”_(:3」∠)_
  • 婚后试爱

    婚后试爱

    “宋安然,我警告你,别让我再看到你动她一指头,否则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滚。”看着宋嘉美脸上的掌印,孟泽坤嗓音已经是阴沉万分。安然怔怔的捂着自己脸,被孟泽坤眼中的狠戾惊得忘了动作,呆呆的站在原地望着他,希望他可以告诉自己刚才那些话都是假的,可是,他却再也没有看她一眼,微暗的房间内只剩他轻声哄着怀中女人的柔声细语,那是她从来都没有听到过的温柔。看着这刺眼的一幕,她木然的转过身,踉……
  • 射手座的暧昧

    射手座的暧昧

    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有情能爱,有心能知,有缘能聚,有梦能圆。年轻的情怀,喜欢一个人,爱一朵花,其实并没有错。
  • 农女的秀色田园

    农女的秀色田园

    池莲蓬穿越而来,成为贫穷农家院里的小农女。两年,好不容易家中安定,娘亲身怀双子,却不想,坏事接踵而至——爹爹伤病卧床,舅妈贪财无情,村民耍赖撒泼,家中拮据难捱。当困难到来之时,小农女也当自强不息,奋起迎战!————莲蓬夜半数家产,薄田茅屋——银子没多少?苦逼!娘亲身怀双胞胎,不能劳作——据说是男胎?好事!爹爹意外摔断腿,卧床养伤——没有劳动力?惨了!姐姐出门遭欺负,大打一架——媒婆不上门?愁人!亲戚上门来撒泼,打人骂架——仇恨值满格?记着!————池莲蓬握拳,有了银子好办事,咱要致富:八岁稚龄太小?没事,姐姐先上!创业资金没有?没事,山里去找!恶霸流氓捣乱?没事,溪头顶住!——【溪头卧剥莲蓬】——溪头:莲蓬,我眼中都是你。莲蓬:猪头,我衣服都湿了。溪头:莲蓬,我帮你。莲蓬:溪头,你剥我衣服干嘛?溪头:娘说,洞房花烛夜,溪头剥莲蓬。莲蓬:。。。——这故事还可以这样介绍——这是一个叫莲蓬的农女发家致富,同家人一起对阵各种极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叫溪头的农夫抓耳挠腮,终在洞房夜如愿卧剥莲蓬的故事。——且看小农女如何打造属于她的秀色田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秦淮

    秦淮

    当她成为秦淮之后才真正明白,原来有的人,错过,就已失去拥有他的资格。故事从她再次醒来开始。那时候,这个男人告诉她,她的名字,叫秦淮.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追求爱情不只是少女的专利

    追求爱情不只是少女的专利

    我是一个爱听音乐和爱写小说的女人,我觉得爱情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可缺少的,婚后的爱情跟我想像的不一样。当我的真命天子振彬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无论要我面临多大的困难和要我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愿意,但是要我伤害我最好的朋友和伤害爱我的人,我就犹豫了。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我该如何做决定呢?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