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10

第10章 中国知识分子电视媒介化历程 (4)

有"知"还不如无"知"!当然,这种现象进入21世纪以后有所改善,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以大学教授为代表的高级知识分子,我国的知识分子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上都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中陷入贫困状态,在物质利益决定人的经济地位的年代,这种自尊心的伤害是很大的。其次,首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之中,道德的毁败现象是异常明显的。由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形成了坑蒙拐骗反倒易于致富的畸形现象。庄子当年诅咒的"无耻者富,多信者显"成了一种时尚。知识分子的价值人格观念是如此的颓弱无力,他们感到空前的精神压力。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维持心理平衡呢?虽然不断有学者指出,脑力劳动越来越成为最高生产力,成为财富和文明的源泉和动力,但是,长期以来的"脑体倒挂"现象易造成社会以及知识分子本身对于知识分子价值的怀疑和误解,寻求富足与期望实行自我价值的心理交融,便使得知识分子更强烈地希望开拓新的生财之道。他们发出了"要过堂堂正正生活,不在寒酸屈辱中度日"的声音。

2.知识分子的"过劳死"现象影响青年知识分子人生轨迹

"过劳死"源于日语,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性格。它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如果从该词语本身的生成而言,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工作的热爱和献身精神。在最近几年的中国,其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过劳死"问题就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于知识分子过劳死问题,在1982年中年专家蒋筑英和罗健夫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后,就曾在知识界乃至社会各阶层引发强烈震动。据2004年《新闻周刊》报道:"在中国,新近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知识分子平均比常人要早死10年,历史偶尔出现的英才早逝现象到今日竟趋于普遍。"我国"英年早逝"的悲剧大都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之中。过劳死和亚健康已经成为这一代人的两大共性问题。可以说,他们是累倒的一代。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十年前的58.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主要表现为超负荷的脑力劳动和不堪重负的经济、精神负担,出现了一部分英年早逝的现象,使知识分子毅然走出圣洁的科学、教育殿堂,考虑过去不愿或很少考虑的经济问题;先行南飞的"孔雀"或"麻雀"以及出国的、跳槽的、炒股的等等,给知识分子树立了改变穷酸面貌的"样板";所有这一切,使知识分子们从"君子固穷"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开始向钱靠拢,对易于生财的知识趋之若鹜。不可否认,知识分子的"过劳死"一方面展示了他们对于社会、国家的奉献,体现了对于知识不断求索的态度和意愿;另一方面,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说与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是有联系的。国际国内的相关文献表明,人的健康状况除了先天原因以外,与其自身健康意识、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医疗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死亡水平在各类人口中的差异。尤其在"脑体倒挂"严重的时期,部分学者"过劳死"的警钟敲响之时,也促使一批青年知识分子重新思考前途和人生,世俗化的治学、处世态度便应运而生了,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文人下海热潮的涌起。

3.文人下海、教授兼职热等现象加速了知识分子电视化步伐

第二节 电视媒介化转型的内因解析 (2)

"知识分子对市场的态度从来都是不友好的: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市场总是一个充斥着粗俗市民气和卑鄙动机的地方。"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当社会流传起"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穷教授傻博士"时,知识分子"君子固穷"的思想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下海"本是戏曲界的语言,指"票友"转为职业演员。在90年代初,该词特指某人从其他行业转入商界的行为。所谓文人下海,通常是指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工作的知识分子,离开原来的岗位去经商。80年代初,《伤痕》的作者卢新华赴美经商,可谓是文人下海的先行者。至90年代初,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普及。当时,火爆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创始者们,便是清华、北大、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既挣钱又不丢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10所高校35岁以下的教师,有40%从事第二职业。《走下圣坛的中国知识分子》一书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况:"上海滩,去年(1992年)上半年新批准开业的'头脑公司'多达200余家,目前已有近千家。

这些公司大多是博士、教授、研究员等坐镇'中军帐';据天津市科委统计,几年来,该市从教授、专家摇身一变成企业家的已有1500多人。至于走在市场经济前列的广东,教授们早已泡在了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北京某大学法律系一位副教授,同时在3家公司任常年法律顾问。几年下来,他叹息中带着自得道:'活了40多年,到今天才混出个人样。'一位快退休的老教师,暑期为企业推销文化产品,利用他几位当头头的学生关系,产品一下子推了出去,两袖清风的老教师拿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报酬,一万多元推销费。老教师乐得走路也不稳了。......教师,一直被视为相当清苦的职业。在广州,如今不少教师已懒得去领学校里的那份工资。业余时间当家庭教师,替个体户餐厅酒吧装潢设计,兼任一家或两家乡镇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顾问......"

文人下海和教授兼职都可谓是知识分子在适应商品经济过程中或无奈、或自动的人生轨迹调整。知识分子在经商和兼职中当然一般是以自身专业为起点,所以在一些与文化市场联系紧密的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则最可能把媒体作为经商和兼职的对象。率先出现的是知识分子与出版社的联盟,被称作"出版经纪人",他们根据社会热点、公众趣味,敏锐选题,及时组织人编写,以最快速度推出。从策划、选题、出版、发行,形成一个高效的出版网络,经济效益远非"官办"大出版社可比。与出版经纪人不谋而合的是自由撰稿人的出现。从"易经"、"八卦"到"社会热点透析",要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全能"、"高产"给自由撰稿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吸引更多文人加入此行列。继歌星、影星个体户之后,文化个体户也在壮大。王朔作为代表人物,创了当时电视连续剧本每集1万元、电影剧本每部100万的纪录。以王朔为首的中国首家民间影视创作机构--"海马影视创作室"也在1992年出现。

曾经以小说《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威震中国文坛、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张贤亮,随着文坛的沉寂,已好几年没有引起读者的关注了。1993年初,张贤亮的露面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轰动。不过他这一次不是带着一部新的作品以作家的身份出现,而是带着一份广告和一份宣言书,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出现。他向社会发出了一份《文化型商人宣言》,号召并鼓动作家和文人们下海参与经济建设,在经济舞台上手拉手地"卡拉OK",发出中国文人下海经商的强有力呼声:"我们要实践!我们要下海!"一时间,他成了中国下海文人的旗手,国内外舆论机构纷纷报道,他又一次引起了国人的震惊。现在,他不再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是高唱"文人的一半是商人"。大量文化型商人的出现,为知识分子与大众媒体联合做了勇敢的先锋。而他们的成功,例如王朔的作品在影视媒体中大红大紫,也带动了后进者对媒体的趋之若鹜。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主动抑或被动、自愿抑或半推半就地与电视媒体的联盟也成顺势而为了。

二、人文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纳的定义,知识分子分为两类,即兴趣基本上是"技术性"的技术知识分子和兴趣主要在批判、解放、解释并通常具有政治性的人文知识分子。此处立论与古德纳类似,也将知识分子分为两类,即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不过,这里更多的是从知识分子所从事的职业和所研究的领域划分的。人文知识分子主要指从事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当然他们通常也是将兴趣主要放在批判、解释的知识分子。所谓的"边缘化",主要指社会的认可程度。

从史前时代直至现代的漫长历史时期,人文知识分子始终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对社会的政治变迁、经济运行、价值体系等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从前现代至现代的社会转型期,人文知识分子由于其强烈的批判性和前卫性而成为整个社会瞩目的焦点,占据了社会的中心位置。但是,进入后现代之后,这一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管社会依然需要人文知识分子,但其重要性却不及以前了。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或"士")今天叫做知识分子。但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实质的改变。这一改变其实便是知识分子从中心向边缘移动。如果一概而论地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在逐渐边缘化,就无法认识到知识分子现象的全貌。对于知识分子边缘化应该区分来看待,"与近现代以来西方知识分子观念演变走向相同,尽管科技专家型知识分子已获得了确定而显赫的社会位置,但'什么人是知识分子'却反倒因此而越发成为一个尖锐重大的悬疑;因此,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自我定位的困境成为现代人类普遍性困境的组成部分,它把人文知识分子更加明确而醒目地推向问题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度否定传统文化,"国学"被冷落,用马克思主义代替了一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受到限制。为了搞经济建设,国家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和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人文知识分子的比重缩小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人文知识分子总是挨整的对象,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少人饱受摧残。应当客观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从一种文化理想与社会理想转变为某一时期的强制性意识形态后,也就垄断了人文价值观念。"十月革命"后,斯大林更加僵化了这一趋势。后来毛泽东反复强调区分文科知识分子与理工科知识分子,明确贬抑前者而将后者主要视为技术工具。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人文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中心位置。我们在中国的社会变革实践中,可以不断看到人文知识分子的这种作用与影响。比如,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与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而在这两次社会变迁中,人文知识分子都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以车为载体,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了39个开车人的故事。39个故事或感人,或心酸,或有趣,或苦涩,呈现了生活中普通人的丰富内心世界。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奥秘世界3

    奥秘世界3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百慕大为什么被称为“魔鬼三角”?为什么会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动物有哪些特异功能?鲸鱼为何会“集体自杀”?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法老的诅咒”为什么一再应验?比萨塔为什么斜而不倒?面对信息化时代知识学习问题的挑战,加强课外知识体系建设,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健康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不仅重要,而且极其紧迫。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我为传奇

    我为传奇

    “布鲁斯·杨,是个令人震惊的家伙,他每一次都可以在选秀大会中淘出南非美钻般的球员,尤其他在一系列的交易之中,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赔本的时候,这是个全联盟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家伙!!!”帕特·莱利一脸佩服的对TNT电视台的记者说道。波波维奇在接受《今日美国》的记者专访时,脸色铁青的说道:“这辈子我做过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和布鲁斯做出了交易蒂姆·邓肯的决定!!”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男人烦恼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男人烦恼一扫光

    医学博士奚小土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除男人烦恼的经典老偏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霸帝王心

    独霸帝王心

    她遇人不淑爱上渣男,迫于无奈之下只好入宫成为宫女躲避纠缠。却不料入宫之后反而千里姻缘一线牵,看一介卑微宫女,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持,临朝听政,成为皇后!
  • 冷妃拒宠:王爷,请自重

    冷妃拒宠:王爷,请自重

    【正文已完、番外中】【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醒来,她不再是沈若晴而是大澳王朝大将军伊全的三女儿伊洛雪七天后就是她的婚期她接受了她显赫的新身份面对夫君的冷漠她竟悠然自得无意卷入一场武林争斗又让她有了新的身份……最后才知道原来最爱的人和算计她的人都是身边最亲的人……权利,阴谋,爱情一一摆在她面前拥有过又如何?只羡鸳鸯不羡仙……
  • 拣宝

    拣宝

    别人打眼的时候,他在拣漏;别人拣漏的时候,他却在拣宝!商鼎周彝、和璧隋珠、战国错金玉带钩;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宋瓷缂丝漆器秀;竹木牙角、花梨紫檀,包罗万象在手中。一枚如意金钱,造就了一位大收藏家,也书写了一段传奇!
  • 殿下纯情:我的绝佳男友

    殿下纯情:我的绝佳男友

    我们回家的时候,滟清正坐在地上画画。她头发蓬散着,围裙上全是五颜六色的油彩。
  • 她重生成了最强毒后

    她重生成了最强毒后

    【女强,男更强】他初登大位,她却被陷“不贞”,被他绝情负义打入冷宫!昔日蓝颜为救她被斩首于午门,曾经的孩子也被嫡姐设计小产!她悲愤欲绝,不惜流尽身体每一滴血,施行逆天术重生。欠她的,她誓要一件件讨回来,拆阴谋,除异己,诛嫡姐,灭养母,她不惧被打上“十恶不赦”的罪名;血战路上,智谋无双的欧阳世子舍命相护,再续前世蓝颜情。面冷心热的昊王几次搭手相救,前世宿敌化身生死好友。还有天下第一美男,智勇双全的景王与她共进退,享荣辱,夺江山,战天下!一情一劫,生死不弃,到底谁才是那个与她牵手,走尽一世繁华,看尽一生风景的真命天子?
  • 绝望主妇日记

    绝望主妇日记

    爱情就像一杯牛奶咖啡,香香地飘再外面,天天地浮在表面,酸酸地含在里面,苦苦地沉在地面……如果受不得咖啡的苦,加再多的糖也是无畏,因为这毕竟是一杯咖啡而不是糖水。一切爱情都是苦尽甘来,后知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