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03

第3章 绪论 (3)

(4)刘炘在1999年指出:"(90年代以来)除了电视台在职的电视人外,在北京等大都市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电视知识分子'的文化人加盟到电视台参与策划、主持节目。社会上大量涌现出来的独立制片人、创意者、策划者、包装者、推销者、自由撰稿人、主持人,事实上都间接地成为市场化的电视人的一部分,其中也包括一批受雇于一些制片人的被称为'文化苦力'的文化人。" 这里刘炘强调了是除电视台在职的电视人之外的"业外"人士。

当然,就汉语"电视知识分子"一词的出现时间看,晚于布尔迪厄在1996年电视讲座中提及的时间,但是,考虑到学术界引进外来理论时正常的延后性,以及大陆收看法国电视节目的局限性,并且上述四位学者在论及"电视知识分子"时都未提及布尔迪厄,所以,汉语中的"电视知识分子"一词并非翻译自法语或英语的可能性较大。

2.何东、周安华、黄书泉和刘炘先生所指的"电视知识分子"和布尔迪厄的"电视知识分子"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何东在《电视"知识分子"》一文中强调"电视知识分子"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凡此类认识屏幕亮相,或左或右下角处必会出现一行电脑排字:某科学院(或大学)某研究所'副'研究员(或副教授、副主任、副编审),实在无衔可列的,便一概混称'学者'"。周安华所言的"电视知识分子"是"电视十项全能冠军",可以理解为是以"嘉宾"、"策划"等方式介入电视制作的知识分子。如果从《文化观点》和《读书时间》这两个节目当时的表征看,黄书泉显然指的是请"学者"来当"嘉宾"。

这四人对"电视知识分子"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点,即知识分子都是作为电视"业外"人士介入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电视知识分子"一词,除了在何东的文中可以看出明显的"贬义"色彩,其他三人对"电视知识分子"词性的理解都应该是"中性"的,甚至有些还是偏"褒义"的。王立群在2007年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不愿做"学术超男","电视知识分子"是他到目前为止听到的最好听的一个称谓,这里该词带有"褒义"色彩。另外,《新周刊》的"2000年中国电视节目榜"在评价年度嘉宾主持人余秋雨时,有这样的论断:"利用文化的力量提升电视节目的品质,扩大观众精神视野,堪称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第一人。"这里的"电视知识分子"甚至是个"褒义词"。

反观布尔迪厄的"电视知识分子",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并未对什么人是"电视知识分子"进行详细解释和定义,没有如上述三位对其内涵和外延做完备的表述。当然,这也是布氏的一贯立场,就如他在研究"知识分子"时,不对其做定义,只当作知识分子场域中的行动者来看待 。整个句子的表达为:"反智性主义是新闻界的一个结构性的长期现象(很容易理解),它促使记者们经常提出知识分子的谬误问题或是挑起争论,能发动的自然只是那些知识分子记者,其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争论可以给那些电视知识分子提供机会,在电视上'挖一段时间',得以靠媒介生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联系上下语句的逻辑联系,这里的"电视知识分子"指的是"知识分子记者"。在本书以后的有关学者与媒体关系论述中,再没出现"电视知识分子"这一专门的词组。布氏的"电视知识分子"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果按照我国学者认为的"电视知识分子"概念(即业外嘉宾、策划等),布氏本人恰好正是这个我们理解的"电视知识分子",在此,布氏自己给自己安一个"贬义"的名声,不符合逻辑。

(八) 以理念世界来批判现实世界的人。 (2)

虽然,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也多次谈到电视"业外"的学者被邀请到电视节目中,"众学者纷纷投奔传媒,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介绍,乞求传媒的邀请,抱怨自己被遗忘,听了他们的那些有根有据的抱怨,相当让人吃惊,不禁真要怀疑那些作家、艺术家、学者自己主观上是否想保持自主性"。但是,布尔迪厄这里是在讨论学者被大众传媒所影响,就本书中唯一出现的"电视知识分子"一词而言,不是指这些媒体"业外"人士,而是那些"记者作家"、"作家记者"、"知识分子记者"。

布尔迪厄专门在题为《新闻的影响》的附录中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不是'记者的权力'--更不是作为'第四权力'的新闻业--而是越来越屈从于(读者和广告客户)市场要求的新闻场机制对记者本身(知识分子记者)继而通过记者,对司法场、文学场、艺术场、科学界等各种文化生产场所施加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布氏本文中经常谈到的是作为文化媒介人或是文化掮客的知识分子记者对其他知识场的影响,而所指的"电视知识分子"是在媒体"业内"的知识分子记者。这种知识分子记者,在其他场合也被他称为"大记者" 。

如果联系法国的实际情况,所谓的"知识分子记者"指的是这样一批人。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援引德布雷的观点:"大约在1968年,知识分子大都舍弃了出版社的守护,成群结队走向大众媒体--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电视电台访谈节目的来宾和主持人、顾问、经理等等。他们不但拥有广大的阅听大众,而且他们身为知识分子毕生的工作都仰赖阅听大众,仰赖没有面目的消费大众这些'他者'所给予的赞赏或漠视。"也就是在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以后,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大众媒体工作,以此为业。

法国学者白夏曾经说过:"现在法国的知识分子都是参加政府建立的专业委员会,借助报刊电视发挥其影响力。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然法国也有所谓的媒体知识分子,但他们与法国历史上的大知识分子比较起来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在这里,白夏是把"知识分子通过媒体发言"和"媒体知识分子"对立起来看待的。笔者认为,这些知识分子记者在西方社会主要表现为专栏作家、谈话节目主持人、文化媒介人等。就目前中国的国情看,我们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出现这种大规模以媒体工作为专门职业的情况,而且,以宣传为主要职能的中国大陆传媒机制也没有提供如西方所谓的"知识分子"的大量的"谋生"职位。

3.2000年以后,在论及"电视知识分子"时,国内主要学者所言的"电视知识分子"仍然更多地指向作为"业外"嘉宾、策划的教授、学者,虽然名义上是引自布氏,但实质上是存在差异的。

如果把时统宇先生发表于《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的《试论"电视知识分子"》明确提出"电视知识分子"概念是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作为一个显性的分界线,可以发现,对于"电视知识分子"概念的运用呈现出两个阶段。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时统宇之前,也有学者引述过布氏的观点,但是未使用"电视知识分子"一词,如周宪先生在2000年的《教师、作家、名流》一文中指出:"我们不禁想起了法国另一位学者布迪厄的看法,他在颇具争议的《论电视》中,深刻迪剖析了媒介和知识分子'互搭梯子'的共谋关系。一方面,媒介为知识分子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又利用媒体来提高媒体的收视率。"

第一阶段:1997年至2003年,"电视知识分子"是一个本土化概念,指"电视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作为媒介"业外"人士介入电视运作;第二阶段:2003年以后,"电视知识分子"被作为一个外来词汇运用,但是实质还是本土化的,和第一个阶段并无明显差异。

如上述陶东风先生等人的定义,又例如刘艳臣在2005年提及"近些年的中国电视界,电视知识分子的出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知识分子大多来自于高校、研究院或权威学术性平面媒体,多为大学教授、研究员和高级编辑,属于高级知识分子阶层" 。

所以,通过上面的论述,笔者认为"电视知识分子"在汉语中不是一个外来词,它在发生和内涵上都具有中国本土特色,与布尔迪厄所特指的"电视知识分子"不能完全吻合。而且,为什么会在1997年前后出现关于"电视知识分子"的论述呢?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其本质的原因与1992年邓小平南行讲话以后,市场经济加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分子分化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电视业确认为第三产业有关,而其直接原因应该与电视体制改革的1993年"制片人制度"改革相联系,在激发电视制片人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业外的学者、知识分子参与到电视的运作当中,例如这个时期社会学者郑也夫也曾经成为央视《实话实说》最早的策划者之一,从而逐渐形成一种社会现象,被文化界关注和批评。

正如戴锦华先生所言,"布尔迪厄式对当代西方功能性知识分子、文化习俗及文化趣味的解剖,对知识分子群体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位置和角色的批判,并不能简单地挪用到对当代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观察中去,因为西方'革命'之后的这种历史进程在中国并未真正发生;准确地说,是正在发生,但并未完成" 。如果在引用布尔迪厄偶尔提及的"电视知识分子"一词时,不加以区分和本土化说明,就有存在着误读的可能。所以,笔者认为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所言的并未作定义的"电视知识分子"是特指一些在电视媒体工作的知识分子记者,但是,该书中大量论述的"新闻的影响",尤其是电视媒体对文化生产者、知识场、文化场的影响的一系列论断,如"媒体常客"、"快思手"、"互搭梯子"、"特洛伊木马合谋"、"伊达诺瓦法则"等适合于批判我国学界理解"电视知识分子"行为,所以,也就被中国学界大量运用于电视知识分子批判中。

三、本研究之"电视知识分子"定义

在上一节中,笔者区分了作为外来词和本土化的"电视知识分子",并非是要否定我国学者对"电视知识分子"的定义,而是认为"电视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出现,是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鉴于上面的论述,本研究中的"电视知识分子"是一个中国化概念,也就是说,它的外延要大于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提及的"电视知识分子",即以媒体从业者身份出现、以大众传媒为谋生手段的知识分子记者。

中国学界对"电视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所谓的"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状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存在布尔迪厄所特指的"电视知识分子",但是数量并不多。

就大陆地区可以收看的电视节目而言,此类"电视知识分子"较多地集中于凤凰卫视,例如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阮次山,获圣约翰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既为纽约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又是著名的专栏作家,可以说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记者"。颇有趣味的是,笔者认为在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并批评"电视知识分子"的何东,如果按照布氏定义,恰好其本人才是布氏心目中的"电视知识分子"。何东既是"作家记者",又是"记者作家" 布尔迪厄在提出"电视知识分子"一词后,在后一段的论述中,专门谈到"作家记者和记者作家之间玩起互搭梯子的手法"。而且他主持了娱乐访谈节目《何东星问题》,并且在凤凰卫视新媒体节目《凤凰非常道》中担任主持。

第二,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的中国的"电视知识分子"数量众多,并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有不断涌现的趋势。

同类推荐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一枚钉子前进

    一枚钉子前进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给我一段宁静路

    给我一段宁静路

    苏静尧是苏家人,就算每天厮混还是能开着限量版的跑车,泡着热辣的美女,过着清闲的日子。宁月是国内某所重点大学的大二学生,性格文静,并不引……
  • 重生之星空巨鼠

    重生之星空巨鼠

    重生成鼠,只为报仇雪恨。当一切仇恨都烟消云散之后,新的世界展现在眼前。不死神灵不是尽头,我,徐达,将不惜一切代价,成为整个宇宙最尊贵的存在。当成为宇宙最巅峰的存在时,这一切的一切,就将如迷雾一般被风吹散,而呈现在眼前的,将是重演那创造宇宙的创世之战!
  • 心理罪:城市之光

    心理罪:城市之光

    这个城市中的人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热与满足感中。这里有一道光,有一个神,有一把随时可能挥向作恶者的头颅的镰刀。他是正义的,强大的,同时又是神秘的。每个人都变得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成为“城市之光”的下一个目标。每个人又都变得肆无忌惮--“城市之光”是我们的!而他们自己,则希望成为那柄屠刀上的一段利刃。
  • 前妻请乖乖就范

    前妻请乖乖就范

    她是人民警察,他是协助破案的“好市民”,一见钟情,两厢情愿,火速热恋,闪电结婚,然而两年后,却发现这个懒散闲适的老公,竟然是他们局子里案底足足有墙高的xx!一纸离婚书,她甩手而去,却不知,要甩掉他,谈何容易。前夫就前夫,谁准他像门神一样天天站在她家门口。黑社会就黑社会,谁让这黑社会往局子里冲嚷着要“自首”。她躲他避他烦他,花样百出。他缠她粘她念他,无所不用其极。那张帅气到到妖孽的脸总会带着被她称之为yin荡的笑在她面前出现:“亲爱的,你斗不过我还是乖乖就范吧。”********习风:第一次见面把她把他当“良民”。第二次见她以为他是“色狼”。第三次见就直接滚床单。一夜情迷之后,习风看着床上的女人就想,这女人不就该是他老婆么?抓过来,恋爱结婚只差没弄出个小娃娃。没想到这个在温顺的时候比小白兔还乖的女人翻脸比翻书还快。刚刚还是你侬我侬鹣鲽情深,下一刻却冷着一张脸。说什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说什么警察和黑社会不能在一起?去TM的白道黑道,他习风看上的人就一定要抓过来,人,吃掉!心,收掉!魂,勾掉!容卓:真正认识她的那次,她其实一点都不好看,一个人蹲在电梯里哭的要多狼狈有多狼狈。他想自己肯定是鬼迷心窍了,要不然怎么会看上这个丑不拉几的女人!他容卓是谁?是东区的大佬,是江湖上传说那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花花公子,他想不通!自己怎么会栽在这么个丑女人手里呢?“小锦,要不你就嫁给我算了,要钱有钱要名分有名分。习风杜仲亨给不起的东西我通通给的起!”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幅心不在焉的样子,任谁都以为他在开玩笑,天晓得,容卓这一辈子大概就认真了这么一次!一段隐忍的爱情,两个曾经亲密却又背离的人。当爱情发生在黑道老大和小警花之间,它的名字便不叫拥有,而叫不想失去。☆★☆★☆★☆★☆★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为了不失去你我将永不哭泣。如果金色的阳光停止了它耀眼的光芒,你的一个微笑将照亮我整个世界。……………………良锦:这个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世界上的男人除了你我都可以爱,可是我偏偏只爱你。【本文题目看似很可爱,内容其实有点虐,亲爱滴们看文有风险,入坑需谨慎哦,哈哈(∩_∩)】·················O(∩_∩)O·····【习风】由602488926领养【躲躲】由daniel厷紸领养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素素花开

    素素花开

    一部关于青春、梦想、爱情、追逐、金钱和欲望的小说,一首倾心相恋却不得不挥手告别的爱情挽歌,素素、程心亮、优优、小放,他们彼此相愛又彼此折磨,他们彼此纠结又相互救赎,青春本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诗篇,爱情更是人生一场豪华的盛宴,为赴此宴的人们,对所有的付出都终将无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N个心灵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N个心灵故事

    本书搜集了大量名家所写的精彩好看且包含丰富哲理的散文,从对自我的认识、梦想与信念、做事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个方面,分别讲述了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哲理美文。再加上作者用心良苦的人生忠告,相信一定会让阅读此书的青少年受益良多。
  • 星际淘宝网

    星际淘宝网

    新书《我的万能手机》已经上传,大家可以去看看,一次意外,让张小白的手机里多了一个万能商城……能挡导弹的手机,你见过没有?
  •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讲述了李宗仁深明大义,1965年幡然从海外回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和厚待。1966年3月,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洁女士因病去世后,一位年仅27岁的护士毅然与李宗仁先生结为伉俪。75岁的李宗仁,于是开始了他生命最后三年的不寻常的新生活。胡友松孤儿出身,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与李宗仁结婚后,独特的性格得到了展示;李宗仁数十年戎马生涯,政海沧桑,老有所安,性格“返朴归真”,这一结夫妇的生活颇具斑斓色彩。李宗仁与胡友松婚后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神州,周恩来总理对李宗仁夫妇十分关心,多方设法保护令李氏夫妇大为感激,临终时李宗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了被称为“历史性文件”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