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04

第4章 绪论 (4)

按照中国学界的一般理解,作为"业外"的电视知识分子有四种类型:一是业外"嘉宾",如上面陶东风先生所言,他们主要是在电视上面作为特邀专家或嘉宾解答电视观众的问题或者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央视《今日说法》以及一些谈话类节目中常见的电视嘉宾;二是业外"策划",指那些介入到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等内部过程中的学者,如郑也夫;三是业外"主持",即有本身的专门职业,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媒体担当主持的知识分子,如王鲁湘;四是业外的"讲演者",利用"业余"时间进入电视学术节目演讲,如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开坛讲演的各位学者。虽然在电视上的展现方式不同,但其统一点是知识分子身份,由于对"知识分子"概念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以,有学者就界定为:"这些知识分子大多来自于高校、研究院或权威学术性平面媒体,多为大学教授、研究员和高级编辑,属于高级知识分子阶层。"当下中国社会,不考虑学术界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心"的定义外,尤其在普通民众心目中,这样的人群属于"知识分子"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2005年以后,上述的电视知识分子大量出现,尤其以《百家讲坛》这类节目为"孵化池",正成为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大特色。

第三,职业的电视工作者中的高学历者,也有被学者称作"电视知识分子"的情况。

有学者认为,"我们可以将电视台中节目制作流程中的脑力劳动者和决策者同样称为电视知识分子" 。还有,黄匡宇在著作中谈道:"《艺术人生》制片人王峥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文艺编导专业,读研究生时在电视系师从王纪言专攻纪录片。本书引用了她发表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的《解读艺术人生》一文中的系列观点。本书作者认为,该文展现了一个年轻'电视知识分子'应有的业务能力与理论水平。"诚然,我国曾一度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定义为知识分子,但是,如果把电视媒体内部的管理者、经营者和一般记者编辑都作为电视知识分子的话,这个研究的范围就无法掌握了,而且这与多数学者论述的"电视知识分子"或者"学者介入电视"行为有较大出入,所以,这种定义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在本研究中,"电视知识分子"被作为一个本土化概念对待,指介入到电视运作当中的电视业外的知识分子,此类知识分子大多指来自高校、研究院或权威学术性平面媒体,其身份多为学者、教授、研究员、作家、科学家等。笔者区分"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重要标准是:一、"知识分子"身份的社会认可来自于电视行业以外;二、通过"知识分子"身份介入电视运作;三、从电视媒体获得利益。

第二节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综述 (1)

由于国内外在解读"电视知识分子"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关于"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在我国相当丰富,而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几乎难以看到"电视知识分子"这样一个专有名词。剥去"电视知识分子"这个概念的表皮,将发现中国有关"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其实质是"知识分子"与电视传媒的关系、电视与学术等问题,笔者认为该研究存在两个阶段和三种观点。

一、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

这个时期的特点:知识分子介入电视现象开始被问题化;本土化的"电视知识分子"概念被提出;明确提出该概念并研究它的文章数量少;研究文章尚未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多为杂文和随笔;学术界尚未真正把其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进行研究,有关论述多是在文章中提到的只言片语。下面将这些学者的观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90年代中期,学者介入电视运作已经粗露端倪。"邀请学者主持电视节目,或进行电视访谈,近年来成了许多有影响的电视台上台阶的重要手段。1996年开始成为热潮,尤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为甚,其许多经济、社会、文化等栏目都有学者参与。" 这个时期,一些学者对于介入电视的知识分子曾经给予了批评。如上所述,1997年何东提出"电视知识分子"时,给予他们以严厉地嘲讽:"他们所向披靡又无所不通最方便的窍门,就是随时都将复杂的思想简单化、深刻的问题肤浅化......如此继续脱口而秀下去,相信他们还能把其它更为艰深的什么学问话题,也都能改造而成能让电视之下观众听着嘻嘻哈哈的学术相声和研究小品。

"1997年胡志毅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在电子媒介领域,所谓传统的知识分子或者说精英分子,除了给电影以适当的命名和承认之外,对于广播电视,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嗤之以鼻。对于介入和参与电子媒介的知识分子视为离经叛道,近期在印刷媒介对于频频出现在电视中的学者的揶揄就是如此。" 当然,曲秀锦、闫忠军在1997年也提出了正面的看法:"可以说,学者介入电视,构成了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电视的新景观,电视由此被注入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思想内涵。就目前的实际运作来看,学者介入电视基本上是对节目的创意策划、撰稿、编导采访、嘉宾主持等多个层面的参与,尽管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有些差异,但学者所拥有的文化和电视传播的契合有点问题却是共同的......学者介入电视,是电视走向繁荣和成熟的内在需要,也是必然结果。"

1998年,谢泳在杂文集中写道:"实际上那些成为学术明星的学者却糊涂得很,他们以为自己在电视上频频出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我看这是自作多情。多数人并不这样看,作为学者,老百姓是希望他们能在电视上出现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他们更希望的是听到学者在电视上说出真话,说出良知,说出不同于常在电视上露面的那些人的语言,但他们常常是失望。说实话,有个别学者在电视上谈起问题来,实在不像个学者,而更像个官员,假话、套话满嘴,老百姓怎么能不叫你们学术明星呢?" 周华安在1998年谈道:"与电视传媒担负的浩大使命相比,'电视知识分子'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知识圈应当更自觉、更充分地占领声像世界,以科学的头脑和丰富的学识,以敬业的姿态和细致的运作,参与电视事业。"

2001年,旷新年对明星学者的批评甚至有些刻薄,"今天许多浓妆艳抹在电视报纸杂志上不断'放送'其玉照尊容的明星学者,那些有如世纪之初上海滩花谱上的'花魁'、'四大金刚'什么的" 。

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至今。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电视知识分子"概念被认为是由布尔迪厄提出的;学术界开始高度关注此论题;参与研究的学者和研究文章大增;研究文章具备一定理论深度;有关讨论甚至扩散到大众媒体,成为公众话题;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争鸣现象。

如前所述,2003年成为"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的分水岭,此后多数学者在论及"电视知识分子"时,都将其作为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2001年夏天,清华大学发布的《清华大学文科科研量计算办法》(讨论稿)中规定:"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每个专题节目(20分钟以上)10分,省市级电视台每个专题节目5分。"电视媒体的影响直接引起学界轰动,也客观上促使了"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的发展。陈平原也谈到,学者明星化以及学术传媒化,目前已粗露端倪,难怪清华方案"一石激起千重浪" 。

2003至2004年,学术界曾经就"教授走进直播间"进行了一场争鸣。起因是郭五林发表在《当代传播》2003年第6期的文章《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思考》。该文提出:"教授走进直播间,使得电视信息多而知识贫乏的状况得到改变......教授走进直播间,不仅完善和提升了电视节目层次,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电视的知识性和权威性......媒介时代的教授,不再是仅靠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就能成名的了,而善于与媒体合作、经常在媒体上露面的教授才能更快成为名教授。塑造教授的知识英雄形象,对于促进全民的教育,对于确定知识的基础地位,电视都功不可没。"对于这些观点,李明伟和陈力丹在《当代传播》2004年第2期发表《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追问》进行批驳,其中李明伟谈到:"电视有其自身的思想轨道和逻辑安排,在节目和教授之间,教授通常被要求服从于节目的整体播出。

"对于郭五林的"教授走进直播间将使电视发生构成性改变,顺利完成了浅俗向深刻的转变"的观点,他提出了批评:"我认为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合实际的。"李明伟也在这里借用了布尔迪厄的相关理论对"电视知识分子"进行批判,并认为郭五林只"发现了教授在电子时代出名的技巧,但没有对这种成名之道予以质疑"。陈力丹也在该文中指出,郭五林得出的结论不无道理,"但确实有点乐观了",还建议"有些经常做客电视的教授,如果愿意到电视台做专家型主持人,这不失为一种加强电视从业人员专业学科力量的途径......教授走进电视,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和知识层次,但并不会自然提高节目的道德水平" 。针对这场争论,黄顺铭也曾在2005年撰文《"教授走进直播间"与"布尔迪厄式批判"》,文章在对比前两篇文章中观点的同时,全方位地采用了"布尔迪厄式批判",详细介绍了"自主性的丧失"、"快思手"、"固有的思想"、"媒介常客"等一系列观点,认为郭五林的观点"是典型的'他救'心理,'仰视'心理。更合理的认识应是从根本上依赖'自救'"。或许,"当'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得到普及的时候,我们的电视可能就真正上水平上档次了" 。

2005年是"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第二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央视《百家讲坛》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使得一部分"学者"也悄然走红。尤其是2006年,易中天"品三国"的系列讲座火爆,带动其《易中天品三国》一书达到上百万的销量。有关"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不再仅仅限于"知识分子"该不该介入电视,是否能提升电视品格,而是逐渐拓宽视野,探讨知识分子与电视文化、电视与学术、学术与大众、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电视时代知识分子使命、道德与品格等问题。"电视知识分子"问题不再作为一种简单的电视媒体本身运作中出现的现象,已经开始被作为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来关注。此后,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甚至在广大电视受众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话题。

二、三种观点

目前,对于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基本上表现为三种观点,即批判的声音、鼓励的态度、折中的认识。

1.批判的声音

第二节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研究综述 (2)

如上所述,从何东开始,对于电视知识分子的批判声便一直作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观点。他讽刺道:"对于将电视学术的通俗简化还是功不可没的。"李明伟、陈力丹在上述的文章中认为:"教授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电视台的工具性符号。"周宪先生认为,部分知识分子以"上镜率"和"收视率"来获得附加资本,并扰乱学术自身的游戏规则。黄顺铭认为"教授走向明星化"是知识分子浮躁心态的一种表现。刘晔指出:"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的知名学者往往并非顶尖学者,而顶尖学者由于机会成本反而会拒绝媒体。

同类推荐
  •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芸编指痕

    芸编指痕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斯骗了你》主要内容:说真的,他可是真心喜欢你的啊!如果我是你,肯定会带他远远地离开这里,这样不是很好吗?他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未婚夫……你为什么不想嫁给他呢?
热门推荐
  • 仙家有田

    仙家有田

    穿越了?还是一只刚刚要破茧的蝴蝶?不是吧,这也太损了。恩?修仙界?还是这般混乱,高手多多的世界?美男多多的世界?哈哈,幸好我有内心大陆,恩,种种仙草,寻几颗草籽去……
  • 踏霄录

    踏霄录

    命运是什么?为何总有如此多的牵绊在你我的身上,莫非命运便是无法改变的东西?若命运总将你我玩弄,你会如何?坐以待毙?还是,冷笑碎天?沈天身世之谜?修真界之谜?太多的谜团尚未解开,唯有踏碎凌霄之巅,寻根问底!庞大无比奇遇无限的修真界请各位看官跟随着沈天的视角慢慢打开这迷雾。此书非种马文,爱恨情仇纠葛,问人生在世一人心能伤几回?
  • 云倾天阙

    云倾天阙

    狼烟,马蹄,刀刃倒卷。血染,黄沙,风吹沙净。丝帛裹住刀刃,美人一笑卸甲。前世被父母厌弃,今生一场大火焚毁她如水柔情。利剑挥下,青丝飞断,从此甘愿红妆藏匿,与一国为敌。巾帼一人骁将略,夜响刀环匹马驰。投身军营,她英姿飒爽。都道霸者男儿身,她偏要鸳鸯袖里握兵符。*当当网《云倾天阙》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product_id=22625692素素完结文《侯门嫡女》《江山如画,红颜堪夸》素素新文《弃妃太妖娆》*那一身湛蓝布衣的轻影在血腥厮杀中让燕奚痕心惊。这个叫易青的小兵,土头土脸竟敢在战火黄沙中抢了他万军主帅的战马!简直可恶!“丫头,我要告诉你,这一生我祝福你,但却不会放手。你不必顾念我,只需知道,这一生只要你想要的,我便给你。旌国也永远都是你的母国,是你的后盾。”初次见她,他们兵戎相见,针锋相对。狄飒望着眼前血眼猩红的男子,怒目弯弓。这个男子便是八珍阵灭他数万大军的易青?今日便是他的死期!“她恨我,可我却不可自拔的爱她。先生,您是对的。她要的,是我的命!可我已为她疯魔了,她要,我允她便是。”花街上,蔺琦墨望着那抹独倚栏杆的黯然清影,心神微窒。白衣轻袖挥过清空,一杯清酒于窗前洒下。花楼喧哗,他倏然孤立,只是那一袖一洒,却让他恍然一失。“这乱世道德仁义似乎变得不再清晰,生命太过卑贱,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爱恨情仇,都背负上了战争的枷锁,沉重的让人窒息。真实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若是你非要英帝死,那便交给我,让我来!四郎之愿,唯冉儿能活的快乐。”庙堂之高,他侃侃而谈,令凤瑛暗自低叹。词翰淹通,意态娴雅,衣袂纷飞,这便是那个旌国新起之秀?风采清雅,翩翩仪态,武艺精悍,有趣!“冉冉,我凤瑛最受不得他人威胁,也受不得有人影响我至深……你蛊惑我至斯,你说我该将你怎么办?也许我该杀了你的......”《云倾》的漂亮视频:(会员花心小小66制作)(会员悠雅居制作)隆重推荐老公奉天最新玄幻力作《魔界妖娆》l亲亲们喜欢玄幻的一定去看看哦。推荐老公奉天完结文:《玄月引》《凤枭》《嗜血太妹》
  • 男人挣钱才是真本事Ⅱ

    男人挣钱才是真本事Ⅱ

    相信,很多生活在平凡世界里的男人都曾经被深深地感动过。的确,短短的几句话就唱出了平凡男人的心声,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但是,我们要看到这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成功的欲望与财富的欲望对男人的吸引力。一般而言,身为雄性,男人的财富占有欲、出人头地的欲望要比女人强烈得多。如果一个男人一事无成的时候,他内心的雄性基因会使自己焦躁不安。男人能吃苦,才有挣钱的可能男人有眼光,找对门路发大财男人敢下手,抓住财运绝不放男人有魄力,不拼一把枉一生男人主意多,有点子就不愁没钱赚男人算盘打得精,钞票自动来敲门男人路子野一点,财路才会更宽阔放下臭架子,向千万富豪学挣钱智慧告诉你实在的挣铁方法读懂社会非常挣钱手段。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誓不为妃

    誓不为妃

    一个外表懒散,实则精明,还有点卑鄙无耻的女主,穿越来到古代。一个外表灿如阳光,实则腹黑得无与伦加的强势男主,两人展开宫廷无间道,到底谁赢谁输,拭目以待。
  • 导弹百科(世界科技百科)

    导弹百科(世界科技百科)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错嫁,先婚后爱

    错嫁,先婚后爱

    在云大校道旁的一家西餐厅,靠窗的一桌坐着两个年轻漂亮的女生。卫子凌端起咖啡悠然的品尝着,却不料对面的女生扑通的一下跪在地下,捂脸声泪俱下的哭求道:“卫小姐,求求你,我肚子里已经怀有君临的孩子,我不想孩子未出生就失去了爸爸,做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请你谅解一个做母亲的心情。”“你先起来吧。”卫子凌将咖啡放回在桌面上,脸色有些绷紧。妙倩微喜的坐回到自已的座位上,揉捏……
  • 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这个世界,不加热到100度,你就永远喝不到开水;不付出100%的努力,你就永远只能看着别人成功。你只有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才会被委以重任,才会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进而顺利攀登至金字塔的最顶端。
  • 玫瑰之翼

    玫瑰之翼

    艾麦缇转学到贵族学校璀璨碧汐后,因为来自小城市而受尽欺负,常被同学用“满清十大酷刑”伺候,无论是她有理还是同学们狡辩,按照国际惯例,她总是错的,被罚关小黑屋更是每天的必修课……